在这个世界,人类不断发问:
- 为什么我受苦?
- 为什么我无法饶恕?
- 为什么我迷失方向?
- 为什么我渴望被爱,却始终空虚?
宗教试图回应这些问题。哲学试图解释它们。心理学试图缓解它们。但唯有耶稣 — 不是宗教的代表,而是生命本身 — 敢进入这些问题的深处,并以自己的身体与血回应人类的呼喊。
一、耶稣进入苦难,而不是逃避它
佛教教人放下,道教教人顺势,儒家教人修德。但这些都未触及苦难的根源 —罪的断裂。
耶稣却亲自进入人类的黑夜。祂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十字架上流血。
祂不是在解释苦难,而是在承担苦难。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以赛亚书53:4)
耶稣不是叫你忍耐,而是与你一同受苦。他是那位在你最深的痛里流泪的神。
二、耶稣赦免仇恨,而不是压抑它
世俗宗教教你放下、忘我、修德,但你心中的恨仍在燃烧。
耶稣不是叫你压抑,而是亲自承担仇恨的毒刺。
他在十字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
他不是否认仇恨,而是用爱胜过仇恨。
“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罗马书5:8)
在耶稣里,你不再是被仇恨捆绑的人,而是被赦免释放的人。
三、耶稣陪伴迷惑,而不是给你教条
宗教给你规则,哲学给你概念,但你仍在黑夜中独行。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他不是给你地图,而是亲自成为你的道路。
他不是远方的神,而是与你同行的主。
“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5)
在迷惑中,他不责备你,而是牵你的手,陪你走过死荫的幽谷。
四、耶稣是爱的源头,而不是修身的目标
儒家教你修身,佛教教你慈悲,道教教你清静。但你仍然空虚,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耶稣不是因为你修身成功才爱你,而是因为你破碎,他才来救你。
他不是道德的裁判,而是爱的源泉。
“神就是爱。”(约翰一书4:8)
你不是靠行为得爱,而是因他先爱你,你才得以活出爱。
✝️ 结语:耶稣不是宗教的代表,而是生命的光
他进入你的苦难,赦免你的仇恨,陪伴你的迷惑,重建你的爱。
他不是叫你逃避,而是叫你归回。
他不是叫你修身,而是叫你活着。
他不是叫你表现,而是叫你被爱。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
🙏 回应祷告
主耶稣,我承认我在苦难中迷失,在仇恨中挣扎,在迷惑中孤单,在修身中空虚。
我不再靠自己,我愿意跟随你。
你是我的道路,你是我的真理,你是我的生命。
你是我心中唯一的亮光。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