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啊,求你以你的名救我,凭你的大能为我申冤。神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口中的言语。因为外人起来攻击我,强暴人寻索我的命,他们眼中没有神。(细拉)神是帮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祂要报应我仇敌所行的恶,求你凭你的诚实灭绝他们。我要把甘心祭献给你,耶和华啊,我要称赞你的名,这名本为美好。祂从一切的急难中把我救出来,我的眼睛也看见了我仇敌遭报。”(诗篇54)
我默念着这古老的祷告,仿佛看见大卫在旷野中疾行,衣衫被荆棘划破,额头沁着汗珠。扫罗的刀锋在身后闪烁,西弗人的出卖如芒在背——那些曾一同居住的同胞,如今却将他的行踪公之于众。在这众叛亲离的时刻,他的嘴唇却吐露出穿越时空的祈祷。
"神啊,求你以你的名救我,凭你的大能为我伸冤。"
这“名”不是战士的勇力,不是君王的权柄,乃是立约之神自己。当人间的盟约破碎,当友谊变质为背叛,唯有这名是坚固的磐石。大卫不倚靠山间的洞穴,不倚靠手中的刀剑,他单单呼求那名。这名曾分开红海,曾使日头停留,曾用尘土造人,曾应许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颅。
"神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口中的言语。"
他的祷告不是仪式,是呼吸;不是宗教程序,是濒死的呼号。在无人理解的荒原,在众叛亲离的深夜,他向着那位看不见的听者倾心吐意。这祷告穿越时空,成为所有被出卖之人的安慰:原来在遭遇背叛之前,早已有一位永不背约的神。
"因为外人起来攻击我,强横的人寻索我的命;他们眼中没有神。"
背叛的毒刺不仅在于利益的剥夺,更在于关系的撕裂。那些曾一同敬拜的人,如今成了"外人";那些曾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成了"强横的人"。但大卫看透了本质:他们眼中没有神。人对人的伤害,根源在于对神的遗忘。当人从神的面前走失,就必然在关系中迷失。
"神是帮助我的,是扶持我命的。"
在这最简洁的告白中,藏着最深的信靠。帮助,不是遥远的同情,是即时的介入;扶持,不是勉强的支撑,是亲手的托住。我的性命不在仇敌手中,不在命运轮盘里,乃在那位说"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的神掌心中。
"他要报应我仇敌所行的恶;求你凭你的诚实灭绝他们。"
这不是血气的诅咒,而是对公义的确信。大卫将审判的权利交还神手中,他相信这世界终有是非曲直,罪恶不会永远得胜。那位在十字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的主,同样将最后的审判交托公义的天父。
"我要把甘心祭献给你。耶和华啊,我要称赞你的名;这名本为美好。"
在拯救尚未显明之时,感恩已经献上。这不是因为困境已过,而是因为认识那名的本质,这本为美好的名。大卫的赞美不是对结果的回应,而是对神本性的确认。他从急难中抬起头,看见那位本为美好的神,于是他的洞穴成了圣所,他的逃亡路成了朝圣途。
"他从一切的急难中把我救出来;我也亲眼看见了我的仇敌遭报。"
这并非事过境迁的回顾,而是信心中先知般的凯歌。大卫用过去式宣告未来的拯救,仿佛救恩已经成就。这源于他对神属性的全然确信:耶和华的名本为美好,所以祂拯救的应许也必然可靠。
而"亲眼看见仇敌遭报",并非出于狭隘的复仇快感,而是见证了神圣公义的真实运行。这"看见"成为他信仰历程中的纪念碑,使他的信心从一个确据,落地为被事实坚固的、不可摇撼的基石。至此,信心的旅程完成了完美的闭环:从信靠神的"名"出发,在祷告中预先支取拯救,最终在历史中亲眼见证神的信实。
此刻,我的困境或许与大卫不同,但那位拯救他的神依然活着。祂的名依然是我们藏身的磐石,是我们在背叛世界中的唯一信靠。当我呼求这名,就不再是孤身一人;当我赞美这名,旷野就涌出活泉。并且,因着信,我可以像大卫一样,在得救之前就唱起得救的凯歌,因为我知道,我必"亲眼看见"祂在祂的时候所行的、尽都美好的事。
哦,本为美好的名,在我急难中,求你让我不仅倚靠你,更能凭信心预先赞美你,并在我生命的岁月中,不断被你的信实所坚固。阿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