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5

启导本圣经书前及辅读材料


 

 

 

目录:

1.                       

    2.图片目录                  

3.图表目录                   

4.圣经书卷简称表         

5.怎样阅读圣经?         

    6.中文圣经启导本用法

    7.旧约里的信息一旧约导论

    8.新旧约间四百年沉默时代

    9.旁经

10.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11.新约里的信息——新约导论

    12.圣经教导的真道

    13.中文圣经是怎样来的?

    14.考古学的发现

    15.末后的事

 

一、【序】

 

在圣经中,都是圆满的数目,七十更是圆满中的圆满。全球华人所喜爱并且通用的《国语和合本》圣经,出版到今年刚好七十载。在这个时候出版一本辅导阅读圣经的《中文圣经启导本》当然是最恰当、最圆美、也最应该感谢天父奇妙预备的事。

流泪撒种才能欢呼收割,几历艰辛,我们已能把这本熔注释、辅读、串珠、索引、读音、译义、插图及手册于一炉的《启导本》,呈献于广大读者之前。

主基督教导我们读圣经得益的方法,是先恭敬地(站起来打开圣经来读(路四16-17),然后谦卑地坐下,解明圣经的话语(路四20-22)。这也正是本书叫做《启导本》的意思。圣经记有宇宙的主宰要人知道的信息,可以认识祂,明白祂的旨意。无论有多少讲道,有多少研讨和释经的书刊,要得到能冲破世人心眼之盲,挑旺信徒个人灵命之火,和促进教会生长的最大力量,必须回到圣经,从神的话语中去汲取。因此须先打开圣经。就是打开,是第一步,也是主体;然后借着批注和其他辅读材料的指导,帮助我们明白经文中难明白的地方,深入发掘那无穷无尽的属灵宝藏;靠着圣灵的启迪,按正意解释、并忠忠实实地把真理的教导实行在日常生活里。这是,是坐下来思考和身体力行的阶段。

过去七十年,中国有大半的日子处在苦难和不安中,没有足够的安定时刻与财力,可以继《和合本》圣经之后,编写一部象《启导本》这样纳圣经经文和全部辅读材料于一卷的书。但是近二千年前响在旷野里的那个声音:没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徒八26-35),一直在我们的耳畔回旋,一直在热切广传福音的人心里激荡。

一九八年代给了香港这个小岛一段极其安定和富实的十年,给了教会一批肯谦卑坐在圣经面前、学有专长的学者和编写与设计的专材,使我们能在一九八二年成立海天基金会来主其事,展开了一次为期七年的编印《中文圣经启导本》的巨大文字工程。

从一开始,我们便坚信《启导本》必须是全教会都参与的事工。这反映在支持编写费用的奉献来自地球上从北到南、自东徂西的基督徒一事上。尽管个别数目不大,但积涓滴成江河,得到众人的参加,《启导本》因此成了人人有份的圣工。

从一开始,我们便努力使《启导本》成为天父赐给华人基督徒特别的智慧和亮光的产物,集中国圣经学者精英撰写,超越宗派与神学门墙,按正意分解真道,使圣经成为一本启开的书,人人都读得懂。

《启导本》批注的指导原则是:从当日的信息开始,给当代人一个信息;力求在分析中有综合,把个别的解释与整个基督真道及现代人的需要结合,成为生活的安慰与鼓励,成为生命的力量和盼望,推动世界向前。希望有一天我们能与老约翰一同欢呼:“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启二十一3)。

感谢天父自始至终的带领与看顾。感谢所有献出时间协助撰稿、核稿并与编辑小组同工通力合作完成本书批注的学者与专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不少中外解经著作的说明,和图片及图表数据的丰富供应,对这些作者、摄制者和出版社,谨致谢忱。而数以千计节衣缩食用金钱赞助编写经费的众圣徒,他们的名字虽不能在此一一列举,但因为有了他们爱心的支持,本书才能问世。

不过,本书为圣经各卷撰写的简介、参考数据及批注,决非完全;但的确已在正统解经范围内竭尽所能,并信守圣经揭示的真理。若有人力未逮而犯的错误和失漏,务希读者不吝赐正。

我们切盼一切使用本书来查考圣经的人,都能明白: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二十32),并能随时准备把这真道传给需要的人(彼前三15)。

                                                     编者

                                           主历一九八九年九月一日

 

 

 

一、书前及辅读材料

1.                       

    2.图片目录                  

3.图表目录                   

4.圣经书卷简称表         

5.怎样阅读圣经?         

    6.中文圣经启导本用法

    7.旧约里的信息一旧约导论

    8.新旧约间四百年沉默时代

    9.旁经

10.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11.新约里的信息——新约导论

    12.圣经教导的真道

    13.中文圣经是怎样来的?

    14.考古学的发现

    15.末后的事

二、创造·律法

    1.创世纪

    2.出埃及记

    3.利未记

    4.民数记

    5.申命记

三、旧约历史

1.乔舒亚记

2.士狮记

3.路得记

4.塞缪尔记上

5.塞缪尔记下

6.列王记上

7.列王记下

8.历代志上

9.历代志下

10.以斯拉记

11.尼赫迈亚记

12.以斯帖记

四、诗歌·箴言·智慧书

1.乔布记

2.诗篇

3.箴言

4.传道书

5.雅歌

五、先知书

1.以赛亚书

2.杰里迈亚书

3.杰里迈亚哀歌

4.以西结书

5.但以理书

6.何西阿书

7.约珥书

8、阿摩司书

9.俄巴底亚书

10.约拿书

11.弥迦书

12.那鸿书

13.哈巴谷书

14.西番雅书

15.哈该书

16.撒迦利亚书

17.玛拉基书

六、新约历史:福音书·使徒行传

1.马太福音

2.马可福音

3.路加福音

4.约翰福音

5.使徒行传

七、使徒书信

1.罗马书

2.哥林多前书

3.哥林多后书

4.加拉太书

5.以弗所书

6.腓立比书

7.歌罗西书

8.帖撒罗尼迦前书

9.帖撒罗尼迦后书

10.提摩太前书

11.提摩太后书

12.提多书

13.腓利门书

14.希伯来书

15.雅各布书

16.彼得前书

17.彼得后书

18.约翰一书

19.约翰二书

20.约翰三书

21.犹大书

八、给约翰的启示

1.启示录

九、各书简介及参考数据(刊每卷书前)

1.主题索引

2.圣经难字读音对照表

3.圣经度量衡表

 

二、【图片目录】

 

【旧约之部】

 

【创世记】开天辟地(26)、乌鸦(39)、庙塔及素描(44)、迦勒底王石碑(45)、南地(47)、死海盐树(56)、希伯仑城(62)、红豆(66)、风茄(73)、基色巨石(77)、橡树(81)、“打印的戒指”(91)、榧子(93

【出埃及记】法老兰塞石像(107)、蒲草(110)、埃及奴隶制砖壁画(116)、尼罗河(120)、青蛙(121)、蝗虫(124)、牛膝草(128)、西奈山沙漠(140)、石坛(143)、约柜(151)、灯台及陈设桌(152)、会幕(153)、祭坛(154)、大祭司(155)、胸牌(157)、没药树、香肉桂树、桂皮树、喜利比拿、乳香树(161)、西奈山(174

【利未记】公山羊、斑鸠(180)、橄榄(181)、绵羊(183)、兔子、骆驼(195)、鹞鹰、鸬鹚、鹳、戴鵀(196)、蝘蜓(197

【民数记】银号(244)、黄瓜、西瓜、葱、韭菜(247)、鹌鹑(248)、香柏树(270)、羊角(278

【申命记】经文小盒(304)、羚羊、鹿、沙番(317)、石磨(330)、苦菜、茵蔯(338

【乔舒亚记】埃及王头像(349)、迦南人(350)、夏琐迦南神庙(350)、迦南人屋顶(352)、耶利哥古城墙(358)、以军在夏琐城堡(367)、以军用武器(368)、示罗(377)、示剑立石(386

【士师记】“以色列石版”(388)、米吉多远眺(398)、哈律泉(401)、示剑古城(405)、大衮庙素描(418

【路得记】镰刀(428)、牛踹谷及簸大麦(428)、妇女簸麦(429)、近东收割(433

【塞缪尔记上】以色列农民用的犁头(437)、扫罗王宫廷(438)、塞缪尔时代的房屋(438)、戴维王的弦琴(462)、甩石机弦用法(465)、隐基底(473)、虼蚤(474

【塞缪尔记下】基遍池(489

【列王纪上】米吉多(526)、邱坛(535)、所罗门圣殿素描(542)、铜海(544)、基色的城墙(549)、腓尼基商船(551)、法老示撒记功碑(560)、北国首邑撒玛利亚城(564)、罗腾树(568

【列王纪下】摩押玉米沙石碑(577)、耶户见亚述王(595)、亚述王亚达尼拿里(598)、亚述王六角形石碑(610)、希西家水道(614

【历代志上】古代近东乐器(634)、俄斐泥版(663

【历代志下】乌西雅藏骨石碑(696)、亚述军攻陷拉吉(705)、亚述王浮雕(707

【以斯拉记】波斯王大利乌头像(725)、波斯王都波斯巴利遗址(726)、圆锥泥版(726)、邮袋与信(729

【尼赫迈亚记】书珊王宫砖嵌画(735)、尼赫迈亚筑城墙遗址(752

【以斯帖记】书珊城遗址(757)、王储亚哈随鲁浮雕(758

【乔布记】蒲草(780)、鸷鸟(796)、咸草(798)、野驴(807

【诗篇】狮子(827)、水边羊群(832)、滚草(879

【以赛亚书】以赛亚书死海古卷(992)、宇宙飞船拍得地球(1031

【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被囚的1106

【以西结书】祭坛(1186

【何西阿书】死海古卷(1229

【约珥书】蝗虫(1231

【阿摩司书】桑树(1246

【俄巴底亚书】石城西拉(1250

【约拿书】亚述王宫(1254)、撒珥根二世像(1254)、蓖麻树(1257

 

【新约之部】

 

【马太福音】木匠之子(1342)、约但河(1348)、百合花(1354)、野猪(1357)、麦子与稗子(1366)、芥菜(1367)、法利赛人(1370)、橄榄山(1383)、罗马钱币(1389

【马可福音】加利利海(1397)、迦百农(1399)、撒种者(1403)、格拉森(1404)、客西马尼园(1421)、十字架(1424

【路加福音】伯利恒城(1433)、拿撒勒城(1438)、路加福音抄本(1440)、巴勒斯坦民间用灯(1446)、西顿(1451)、野地百合花(1456)、小铜钱(1470)、哭墙(1471

【约翰福音】雅各布井(1489)、毕士大池(1491)、西罗亚池(1503)、今日耶城(1508)、葡萄(1514)、汲沦溪(1519)、刻有彼拉多名字之碑(1520)、赖兰残卷(1521)、空墓(1524

【使徒行传】大马色直街(1549)、居比路犹太会堂(1558)、雅典女神庙(1565)、亚略巴古议会(1568)、以弗所露天剧院(1571)、非犹太人不得人的石碑(1574)、保罗被囚的营楼(1575)、亚比安大道(1585

【罗马书】陶器(1609)、笔与墨罐(1621

【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城广场(1623)、古罗马圆形剧场(1630)、阿波罗神庙(1636

【哥林多后书】二牛同负一轭(1664)、地中海上的船(1670)、大马色城墙上房屋(1671

【以弗所书】以弗所废墟(1689)、推喇奴的廊院(1694)、罗马士兵(1701

【腓立比书】腓立二世头像(1704)、希腊文蒲草古卷(1713

【歌罗西书】保罗书信希腊文手抄本(1726

【帖撒罗尼迦前书】记有迦流名字石碑(1729

【帖撒罗尼迦后书】帖城石雕(1742)、帖城拱门碑石(1743

【提摩太后书】尼罗王时代地牢(1757

【腓利门书】奴隶佩牌(1773

【希伯来书】罗马圆形剧场(1795

【彼得后书】彼得书信古卷(1819

 

三、【图表目录】

 

【旧约之部】

 

【引介】圣经的世界图(14)弯月形肥沃地带图(16

【创世记】亚当至亚伯拉罕谱系表(29)、古民族分布图(42)、亚伯拉罕开荒路线(46)、吾珥城平面图(47)、所多玛与蛾摩拉在死海底示意图(56)、亚伯拉罕在迦南迁徙图(61)、雅各布迁徙图(100)、艾萨克三代迁徙图(100

【出埃及记】十二支派谱系(106)、古埃及年代表(108)、应许之地迦南(118)、以色列人出埃及路线(130

【利未记】旧约中的重要节期与圣日(177)、以色列节期与阳历对照表(178

【民数记】以色列支派安营图(230)、利未三族搬运会幕物件图(234)、以色列人在旷野走的道路(264)、献祭所需祭牲数目(277)、迦得、流便所建城邑(284)、摩西厘定的迦南地四界(286)、逃城(289

【申命记】旧约五祭表(291)、五经所载律例(292)、以民入迦南前攻占之地(298)、摩西在尼波山看迦南(344

【乔舒亚记】耶利哥地层图(357)、乔舒亚攻占艾城图(362)、乔舒亚征服迦南图(368)、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布图(372)、利未人所得城邑图(381

【士世记】以色列的外敌图(393)、非利士五大城(393)、女士师底波拉击败迦南王图(396)、基甸击败米甸人图(403)、耶弗他击败亚扪人图(411)、参孙的战役及非利士战士(416)、以色列人击杀便雅悯(425

【路得记】摩押往犹大交通图(430

【塞缪尔记上】迦南自然地理图(437)、约柜被掳与归还图(445)、扫罗王初期战役(454)、扫罗家谱(458)、扫罗击打亚玛力人(459)、戴维逃命图(479)、扫罗最后战役(483)、戴维王家谱(483

【塞缪尔记下】约押攻城的水道(494)、戴维王初期战役(495)、戴维王朝疆域(499)、押沙龙兵败(513)、戴维王时代的耶城(524

【列王纪上】所罗门时代的耶城(527)、南、北国诸王年代简表(528)、所罗门王国版图(538)、圣殿及王宫位置(538)、所罗门扩张国势(551)、分裂后的王国(556)、伊莱贾的旅程(569

【列王纪下】伊莱沙侍奉旅程(589)、耶户杀二王(592)、亚述主攻北国(603)、亚述帝国版图(606)、亚述攻犹大(610)、约西亚清除偶像(617)、新巴比伦帝国版图(620

【历代志上】戴维王室家谱(665

【历代志下】南国修筑坚固城(678)、埃及攻犹大(679)、古实攻犹大(682)、约沙法王战胜东疆诸敌(688)、亚玛谢战胜以东(694)、南北国内哄(695)、南、北国收回失地后疆域(696)、希西家时代耶城(704)、埃及攻犹大路线(711

【以斯拉记】犹太人返故土路线(715)、波斯帝国版图(717

【尼赫迈亚记】尼赫迈亚夜探耶城城墙(738)、以斯拉、尼赫迈亚年代表(755

【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一生侍奉旅程(1125

【以西结书】先知异象中所见圣殿(1182

【但以理书】多利买等王朝诸王(1214

【阿摩司书】犹大国领邦(1239

【俄巴底亚书】以东形势图(1250

【约拿书】乔纳行程(1257

旧约历史年代对照表(1312

圣经历史发展图(1314

犹太人的节期(1328

犹太历法(1885

 

【两约之间】

 

希腊帝国版图(1317

马加比时代(1319

两约之间历史年代表(1321

 

【新约之部】

 

【引介】新约时代的世界(1330)、四福音内容对照表(1335

【马太福音】罗马版图(1344)、耶稣父母往埃及和返家乡图(1347)、耶稣时代的耶城(1391)、耶稣生平大事(1394

【马可福音】新约时代的巴勒斯坦(1396)、耶稣受难最后十天(1426

【路加福音】希律家族系统表(1429)、耶稣讲的比喻表(1478)、四福音记载耶稣所行的神迹(1481

【约翰福音】耶稣传道行程(1527

【使徒行传】保罗三次旅程(1528)、胜利、彼得布道旅程(1546)、保罗蒙召(1548)、保罗首次布道之旅(1558)、保罗第二次布道旅程(1568)、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1571)、保罗罗马之旅(1583

【罗马书】罗马城简图(1590

【腓立比书】腓立比位置图(1714

【歌罗西书】歌罗西位置图(1717

【提摩太前书】保罗第四次布道旅程(1749

【提多书】教会长老、执事的资格(1766

【启示录】亚西亚七教会位置图(1849

 

四、【圣经书卷及批注用词简称表】

 

【圣经书卷】

 

简称
书名
起页
简称
书名
起页
简称
书名
起页
简称
书名
起页
旧约
撒上
撒下
王上
王下
代上
代下
 
创世记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申命记
乔舒亚记
士师记
路得记
塞缪尔记上
塞缪尔记下
列王纪上
列王纪下
历代志上
历代志下
以斯拉记
尼赫迈亚记
 
27
105
175
225
290
348
387
427
436
484
525
576
623
666
714
734

以斯拉记
乔布记
诗篇
箴言
传道书
雅歌
以赛亚书
杰里迈亚书
杰里迈亚哀歌
以西结书
但以理书
何西阿书
约珥书
阿摩司书
俄巴底亚书
约拿书
弥迦书
756
769
812
926
962
978
989
1056
1126
1135
1193
1215
1230
1237
1249
1253
1258
鸿
新约
林前
林后
那鸿书
哈巴谷书
西番雅书
哈该书
撒迦利亚书
玛拉基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使徒行传
罗马书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后书
加拉太书
以弗所书
1267
1272
1278
1284
1289
1304
 
1343
1395
1427
1479
1528
1587
1622
1653
1674
1688
西
帖前
帖后
提前
提后
彼前
彼后
约壹
约贰
约三
腓立比书
歌罗西书
帖撒罗尼迦前书
帖撒罗尼迦后书
提摩太前书
提摩太后书
提多书
腓利门书
希伯来书
雅各布书
彼得前书
彼得后书
约翰一书
约翰二书
约翰三书
犹大书
启示录
1703
1715
1728
 
1739
 
1745
1756
1764
1770
1774
1800
1808
1818
1825
1834
1836
1838
1842

 

【一般用词】

 

一、批注及辅读材料中供参考的经文,通常都放在括号内。书名用简称,章节用阿拉伯数字,前面为章数,后面为节数,中间以符号隔开。例如《马可福音》三章十二节,简写为可三12”。同一处的参考经文若在同一卷书,但章节不同,则不重复书名,只将章或节刊出,用隔开,例如可三12;四16”或“可三12,1416”。前者为《马可福音》四章十六节,后者为三章十四至十六节的简写。

二、串珠中的书名及章节写法与(一)同。

三、批注中引用经文供参考时,常加注:比较字样。表示后引经文可供释经参考;表示所引为直接有关的经文;比较表示可与所引经文模拟,从参照中得到亮光。串珠中的比较与此作用同。

四、批注及辅读材料中不时提到一些圣经古卷,例如:原文希伯来原文指约在主后七百年犹太学者所校勘的《马所拉经文》;《七十士译本》指主前三世纪根据希伯来文圣经翻译的希腊文旧约译本;《武加大译本》指耶柔米在主后三世纪所译旧约拉丁文通俗译本;《他尔根》指旧约亚兰文意译本。

五、批注中的人、地名、遇到圣经译法与现代通用有出入时,一律采用现代用法,例如亚拉伯阿拉伯,大马色大马士革大海地中海该撒西泽,由于本书已将现代用法(C)注明在有关经节后,例如在古列出现处注明居鲁士大利乌之后注明大流士,故批注中常常略去,以省篇幅。

六、符号《》代表书名,﹤﹥则代表书中一篇文章之名。名称下加横线,代表专有人名或地名。

七、年份多用阿拉伯字,“主前”表示“基督降生前”,“主后”或“公元”表示“基督降生后”。例如,“基督降生前六百零五年”作“主前605年”;基督降生后二百年“作“主后200年”或“公元200年”。

八、批注中的为神或主基督的的代名词。经文中依《和合本》照旧用

 

五、【怎样阅读圣经?】

 

圣经六十六卷,是创造宇宙和人的天父赐给全人类的信息,由三十几位才智、性格、感情和文字风格各有所长的作者,正确无误地写了下来,引导我们寻找、认识祂,督导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享受有祂同在的喜乐和永生的盼望。

东西文化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因为阅读圣经而改变了一生,成为影响世界历史和千万个人信仰与德行的人;也有数不清普普通通的人,因为阅读圣经,而肯把自己奉献,成为社会进步、互助互爱的动力。

圣经里头的话语具有无坚不摧、改变人和历史道路的力量。天父借着祂的话语创造天地,让人类生活其中,也亲自参与世间甘苦,与人共度生命的黑暗,共创新天新地。

圣经是条源远流长的大江,羊群可以在浅水中戏逐,大象可以在里头游泳;大学者与小学生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生的智慧和活的能力。

白话文中文圣经浅白易懂,一些困难和不易充分了解的地方,《启导本》都作了批注。阅读圣经是聆听天父向我们说话,要得益,第一应虔敬、第二应谦卑、第三要有恒,在圣灵的光照中,打开书页,依下面步骤来细读:

1.【认识】读了一段经文,应象刚刚学会读书的人,带着好奇心找出这段话语的意思,究竟里头讲的是什么?又好像见到新朋友,先弄清楚他的背景、来历,他的面貌、声音。读圣经若不先找出经文的正确意义,会陷入照己意来了解的危险,不理会天父要我们明白的意思。通过这认识来知道经文的背景(作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目的(为何要写)、形状(用的体裁)、字句(所用的字和词的意思)和主题(整卷书的主题和一章一段的题旨)。

2.【解析】然后象一位有耐性的好教师,把经义加以解析;找出主要的人物、故事,和所说的话、所作的事的意思;找出里面的中心教训,比较这些教训对当日和今天读者的意义。既然不是人人能读懂圣经原文,许多虔信的的圣经学者,下过深刻的研究功夫所说的话,应该心存谦卑去听取,来帮助自己明白真理。这样,在灵性生活和圣经知识上,才能天天有进步。

3.【应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做一个读了圣经能有见证的人,把自己的一切应用在经文上,把经文的一切应用在自己身上。这也就是说,找出经文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你会有的信息和教训;找出能特别说明你认识天父、人和世界的亮光;找出值得学效的榜样、警惕自己的话语,和宝贵的应许。一句话:把自己摆在圣经书页前面,一边读一边问:“主阿!你要我为你做甚么?”

 

六、【中文圣经启导本用法】

 

《中文圣经启导本》收纳的研经资料极为丰富,仅批注便逾百五十万字。这本集华人教会圣经学者精英,积七年不断工作编写成的查经巨构,包罗广博,必须懂得怎样使用,才能让圣经这部蕴藏无限的宝库为你打开,让里头的宝藏为你所有。

下面是本书的构成部份及其使用方法:

1.【正文】圣经正文采用已为大家普遍接受、经过考验站得住的《国语和合本译本》。这个译本在1919年出版,用的是白话文,语文纯净、简洁,不着翻译痕迹,读来琅琅上口,迄今尚无其他译本可出其右。《启导本》给原译本增加了新式标点符号,便利阅读。在需要用女性第三身代名词来分辨的地方,原来的字代以。动物和事物均用

2.【现代用语】根据中文现代用法,把经文中一些必须加以说明的字或词,用小字在这节经文的末端注明,并在有关的字或词前加一个小符号“C”。

3.【经文译注】遇到《和合本》译文中的字或词需要补充,使意思更明白的时候,用小字在这一节的末端注出,并在有关的字或词前加一小符号“T”。这些译注只补充但不替代译文。如遇整句的修订或补充,则在批注中说明。

4.【难字注音】遇到正文中有困难正确读出的字,在字前加一小符号“P”,并在同一经节的末端将读音用中文同音字或接近同音字标注,原则上用国语读音。又为了帮助读音正确,本书末附有〈圣经难字读音表〉,用拼音及字音读法把全部难字标注出来,供对照参考。

5.【页端经节起迄数字】正文每一页上端记有该页经文的起迄章节,用数字标注在左、右角上;左上角为开始章节,右上角为该页最末章节,便于迅速翻查。

6.【书前简介、参考数据、串珠】每卷书的前面有简介,突出全书主题、背景和特色,助你把握主要线索、认识全书。读简介好比从空中看地面,读参考数据则是看这个地方的地图,可以得到有关作者、写作时期、重要信息、内容和文字体裁特色等详尽数据。读者按图索骥,再藉批注之助,在圣灵光照下,可以掌握全书信息。此外,每页都有串珠,帮助你查阅和比较其他有关经文。

7.【插图批注】需要用具体形象来说明以补文字不足的地方,加入插图,包括图片和相片。书前有个图片目录,便利查阅。

8.【圣经地图、附表】本书有地图近百。需要经常参考的重要地图附在书末;供阅读经文就近参考的简明地图,则插在有关的经文附近。旧约和新约历史的地图各一,分别放在旧约与新约前面。此外尚有不少图表,是圣经中人、地和史事的综览,插在有关的各卷书中。书前有地图和附表目录供参阅。

9.【卷首图案版头】本书为圣经每一卷特别绘制图案版头,印在书名右端,与全卷书的重要信息配合,帮助记忆。图案题旨刊在大纲下端。

10.【圣经主题索引】以主题为经、经文为纬,共收有主题近500,条目近3000,包罗所有重要讲道和查经题目,附在本书之后,可同时当简明经文汇编用。

11.【研经辅读专文、历史年代表】由圣经学者撰写、核校,是明白圣经源流、史地背景、文化与考古知识的重要辅读材料,逾十万字。有的放在新、旧约之前,有的附在两约之间,但大部份编在书后。此外,有一些历史年代表,将圣经历史和中国及世界历史大事对照列表,放在新、旧约之间。这些专文的题目及年代表的位置都可从书前的目录中找到。

12.【经文批注】批注的原则:从当日的信息开始,然后给当代人一个信息。批注的目标:帮助已信的人更明白真理,帮助未信的人寻到真光。批注好像人生的旅伴,陪着你去发现本来会忽略的好风景。批注用倾谈启发方式写成,内容包括:背景资料、经义综述、福音信息、生活教训、难题合参,词句析解、经训比较。批注刊在有关经节同一页的下端,极易参阅查考,帮助寻求真理的眼睛,去发现经文中深藏的意义和教训。但阅读圣经须靠自己主动努力钻研,不可完全依靠批注。

 

七、【旧约里的信息——旧约导论】

 

圣经是神的话,向人启示,所以是一部神的书,是神真理的启示。但也是一部人的书,是人记录的真理。圣经因此是一部神与人的书,神奇妙的道,以人的言语叙述出来。

旧约讲神的圣约,以恩惠赐予以色列及普世。新约是神圣约的继续,藉基督的宝血而缔结,施恩给全世界。可见新约与旧约是合一的,都为神所默示,具有真理的权威,指示人蒙恩之道,为信徒信仰与道德的准绳。

旧约是一本很古老的经典,所传讲的信息既为古代所需要,也有其时代性。这永恒的真理,适合每个时代,其意义与日俱新,显明神恩慈的心意。

旧约为新约之钥,能开启新约真理之宝库;正如新约为旧约之钥,可窥见神在历代启示的奥秘。旧约与新约必须同时着重,以经解经,才能有完整的领悟,明白真道。

 

一、【史地综览】

 

【旧约世界】

 

旧约世界,就是记载在旧约中的地理环境及列邦人民。有的只在圣经中提到,并未作详尽的解释。有的却可从经文中了解一二,帮助读经。兹分述如下:

(一)地理环境  旧约环境通常以弯月形肥沃地带(Fertile Crescent)来描述。伊朗与亚美尼亚的高原在东北,小亚细亚与地中海至西奈,埃及在西南。由东边的米所波大米(Mesopotamia)至西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形成一个象新月的地带(参14面﹤圣经的世界图﹥)。

1.伊朗与亚美尼亚:在月湾之东北,伊朗平原是玛代与波斯的国土,向北延伸至亚美尼亚远及喜马拉雅山。亚美尼亚即圣经所记的亚拉腊山(创八4),高4900公尺,为底格里斯河(圣经名为希底结河)与幼发拉底河(圣经名为伯拉大河)之发源地。

在亚美尼亚之西为小亚细亚,为地中海的东北角,向上为黑海,有族长时代的赫人之地。向西为希腊,在新约比较重要。

由巴勒斯坦通往西奈与埃及,可经非利士之地(出十三17),由迦南地址滨海地带沿非利士平原可以到达。另外的走法式经书珥(创十六7)到西奈半岛。从阿卡巴湾(Gulf of Aquaba),经摩押、以东,由约但河东到大马色,再上米所波大米,久有大道之称(或王道,民二十17)。这是从埃及经巴勒斯坦到东边的路,囊括了整个月湾。由埃及向东南,到亚拉伯旷野,地区极为广大。

2.米所波大米:埃及只有尼罗河,而米所波大米可谓两河之地,因为有希底结河与伯拉大河。两河之流域南部有巴比伦,北部为亚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亚伯拉罕原住在迦勒底的吾珥,即为巴比伦的西南部。以后他出来,曾留居哈兰,是在米所波大米的上端。雅各布也曾在此寄居(创11,24,28章等)。以色列北国败亡后,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安置在歌散的哈博河边(王下十七6),也在那里附近。

3.叙利亚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与埃及、米所波大米不同,没有大河,都是一些小河小溪,唯一的主流是约但河(加利利海约在海拔下210公尺),流入死海(海拔下400公尺),可见地形的一般。北部有黎巴嫩高山,向南便是约但河流域,地形一直向下倾斜,《申命记》八7的描写: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正是此景的写照。约但河的发源地为黎巴嫩山脉的黑门山;黎巴嫩山谷(书十一17)或称为亚文平原(摩一5)。(参118437而地图)。

西部高原山上终年积雪,中部高原是加利利地区,向南有米吉多平原,向西通往大海,向东也是平原,称为(约但)河东之地。由中部向南,是犹大的山区,到南地的最南端为别是巴。中部山区的重要地点为迦密山,向东是以法莲山区,环抱着基利心山与以巴路山,向南有犹大山区。耶路撒冷为重镇,高度比基利心山稍低,为海拔770公尺。犹大山地再向南,为极荒芜的原野。

滨海平原向北为腓尼基,经沙仑平原向南就是非利士地。非利士地的山阜与北部不同,北边的海岸线比较直,没有非利士地区那么曲折。在旧约时代,腓尼基是贸易地区,到新约时代,约帕才成为重要的商埠。

东部地区,即河东地,自北部黑门山区向南,有大马色平原、巴珊平原,草原丰富,适合畜牧。再向南,有基列的盆地,地势甚高;有四条河流纵横该地,这就是加利利海、雅穆河(Yarmuk,圣经中并未提及)、雅博河(创32章)、亚嫩河(民二十一13)。亚嫩河是以色列与摩押的边界,流入死海。

巴勒斯坦因地势而常旱,自五月至九月无雨。靠春雨与秋雨滋润地土,产生谷物果类。

(二)列邦人民  旧约所记种族复杂,邦国众多,文化迥异。种族可分为闪含、印欧及其他。《创世记》10章记有列国的根源,除以色列民以外,若干冷邦也有涉及。

1.挪亚的三个儿子,闪与含为主要的种族,包括亚述与巴比伦(合称为亚甲)。迦南人与腓尼基人为含系。希伯来人、亚摩利人、亚兰人、摩押人、亚扪人、以东人与亚拉伯人为闪系。

雅弗人即为印欧系(Indo-Europeans),包括玛代波斯、西古提人,以后还有希腊、罗马人。

其他甚难归类的有赫人、亚拦人、何利人(创十四6)、古实人。还有苏美里亚人,在圣经中并未提及。这些是否为米所波大米文化的始祖,尚待考据。(参42面﹤古代民族分布图﹥)。

2,巴比伦与亚述必与苏美里亚有渊源,这两国统称之为亚甲。巴比伦王朝的第六代有汉慕拉比王,制定法律。但巴比伦先为赫人征服,以后又为古实人所侵占,时在主前十六世纪,共有四百年,可称之为黑暗时期。主前十二世纪再为亚述征服。亚述称霸约有五百年。亚述最后被巴比伦击败,开始新巴比伦时代。尼布甲尼撒在主前605年登基。主前538年,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吞灭。古列王称为世界的霸王,记载在《但以理书》5章。

3.埃及王国的历史,通常分为古时、中期与近期。近期王国为新王国,是从异族喜克索(Hyksos)挣脱得自由之后,时在主前十四世纪。约瑟是在埃及未获自由时异族统治的政府任宰相。埃及的古代可追溯至主前三千年,那时已有象形文字。中期有著名的智慧文学,可供旧约《箴言》书的参考。金字塔及石墓的文献,为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4.其他种族如赫人,可能早在主前2000年已经有了,但王朝开始的时间,大约在主前十七世纪。路德人(创十22),可能是以后的吕底亚人,在新约中屡被提及。何利人有国家,似在主前十六世纪;哈兰似为该国的中心地区。希未人可能就指何利人,列为迦南的居民。他们最早是在以东。拔示巴的丈夫,赫人乌利亚,其名字的涵义为,是希未人语言的字义。

5.以拦与玛代可能使同义字,因为以拦出现在杰里迈亚的预言中(四十九34起),其首都在书珊。波斯也属以拦,所以玛代与波斯常相提并论。古列王发令,准以色列人归回本土。其他波斯的王,曾在《以斯帖记》与《但以理书》提及,如大利乌王、亚哈随鲁王等。

6.亚摩利人在以色列人进迦南前,已经在该地久居了。圣经中特别提及巴珊王噩以及西宏王。亚兰人即叙利亚人,是旧约里重要的种族,甚至《申命记》二十六5说:我祖源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将亡应作飘泊)。叙利亚不仅在地理环境中极为重要,而且在文化传统中也有其地位。亚兰文在旧约之中,与希伯来文并列,是以后巴勒斯坦的通用语。主耶稣与祂同时代的人很可能用亚兰语言。

7.非利士人在圣经历史中时常提及,尤其在以色列早期的历史中。迦南人可统称为巴勒斯坦的居民,又以腓尼基人为主。迦南人常包括赫人、革迦撒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共七国的民(申七1)。

8.希伯来人指亚伯拉罕一族,因为他的儿子以实玛利成为日后的亚拉伯人,他孙子以扫成为以东人,这两者可属同族。但神给他应许之子艾萨克,生次子雅各布才有十二支派,成为以色列民族。据《创世记》十21,闪是希伯子孙之祖,希伯应为希伯来人的祖先。

 

【选民历史】

 

(一)        族长生平

 

以色列是耶和华的选民,他们的历史必须从族长的生平追溯(创1250章)。在他们的历史之前,有创世的记载。最初的人类社会,可自亚当起算至亚伯拉罕。有关族长的事迹,由于近年考古学的评鉴,已无法否认这些事迹的历史真实性。四位族长: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与约瑟,都成为当时社会的领导人物。他们的信仰尤其成为当代与后世的见证。耶和华是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的神。从亚伯拉罕起,此族以畜牧为生,到处移居。虽然历经艰辛,仍靠神的恩惠得以繁衍,足见信心的力量。他们的道德行为尤其堪为众人的表率。约瑟因神的安排而移居埃及,贵为宰相,因此救了全家性命,不致被饥荒所害。但全家因此留居埃及,日后被压迫,成为奴工,等候耶和华的拯救。

 

(二)        出离埃及

 

埃及从异族统治之下获取自由后,强调民族自尊,排除异邦人,所以新王对以色列人备加迫害。神呼召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摩西生于忧患而长于安乐,幼婴时被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弃于尼罗河畔,为法老公主收留。但幼年时仍有家人的照拂,并得着宗教的教育,所以长大后宁可忍受凌辱,不愿做法老女儿之子,放弃王储的地位,甚至亡命他地。他蒙神召回,向埃及王交涉,释放以色列人到旷野敬拜。神以奇事促以色列人离去,经过红海,得以自由。三个月后,在西奈旷野的山下,得着耶和华的启示,获得圣约的应许,承受律法的命令,建立以色列国。神拣选他们为圣约的子民。

 

(三)        定居迦南

 

摩西死后,他的助手乔舒亚继承未竟的使命,带领以色列人过约但河。他事前受摩西差派至迦南地查察,与迦勒二人坚持进驻迦南。其余十个探子却因畏惧而不主张以色列人前往。所以日后摩西授命乔舒亚进军迦南,承受耶和华的地业。他在迦南先北伐,再南征,以后在示罗地为以色列各支派主持分地的事宜;引退前在示剑与以色列人重申圣约,作最后的叮咛(书24章)。以色列人定居迦南,是神赐的福分,但也不无困难。由于地区扩大,甚难统一,又受迦南高度文化之诱惑,随从异教的影响,逐渐远离耶和华。

当时以色列支派各自为政,难达成合一,外患频仍,需要军事的首领,所以士师应运而生。士师是耶和华为保护祂的百姓而兴起。这些士师负有军事与法律的责任,得着神的灵赐力,只是恩赐的领袖,虽为君王的前身,却无世袭的系统。以色列人蒙神差遣的士师拯救,国中太平,又苟且犯罪。神只得管教他们,容让异族来侵略,在危难中他们悔改仰望神,再蒙拯救。可惜他们一载重复错误,历史似乎重演。最后非利士侵略成为最大的威胁。以色列为情势所迫,有建立王朝的必要。

 

(四)        王朝建立

 

力求国力增强,民族的统一是刻不容缓的事。以色列向塞缪尔求王的事本身并非错误,但是错在他们信仰的基本态度,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王。王朝建立了,立定尚须时日。

1.扫罗为第一任君王,仍是士师形像,有军事干才,却无政治的才智。政府既无组织,也无首都。他的战果确立了他君王的地位,却缺乏信仰的深度,甚至一再违命,使先知塞缪尔在督导方面深深失望,须另选贤能。扫罗又生性嫉妒,不仅不将戴维视作民族的瑰宝,反视为劲敌,非除去不可;终于酿成他个人与家庭的悲剧。他与儿子乔纳单在抵抗非利士军时阵亡沙场。

2.戴维为扫罗的女婿,继位是有合法权益的。但到他作王后,王权才真正成为世袭,且有神的圣约为依据(撒下7章)。他先在希伯伦作王七年,然后成为以色列全国之君。他的战略不是先攻击非利士,而是攻耶布斯,取得保障。夺城后,在该地建都,定名为耶路撒冷。这是以色列历史的黄金时代。戴维在军事成功之余,巩固内政,迎回约柜,加强敬拜耶和华的信仰。他是犹大族的人,重点在南方,已引起北方的不满,种下日后南北分裂之因素。他的事迹记载在《塞缪尔记下》920章及《列王纪上》12章。

3.所罗门获戴维准许被立为王,是由先知拿单与母亲拔示巴促成。他以智慧著称,享有才子的盛名。他大兴土木,达成父王戴维的愿望,建成圣殿。但他也大建自己的宫殿,又划分十二行政区,按月课税,不照支派的界限,却按地区的经济状况,引起北方的憎恨。在信仰方面,他晚年失节,妃嫔太多,且来自异邦,多为政治外交之联姻,使他陷于异教迷信之罪恶。

 

(五)        南北分裂

 

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即位后,仍以本父王之政策,使北方的耶罗波安策动之下发生叛变。十个支派脱离出来,自成以色列北国,在但与伯特利两地设立圣所。本以牛犊为装饰,以后却被人们奉为膜拜的偶像。圣所设立,原为防止人民再去南方耶城,但现在弄巧成拙,无可收拾。北国之王朝既非戴维家,没有神的应许与福分,篡位的事更司空见惯,政治失去平衡与安定。如果没有若干伟大的先知如伊莱贾、伊莱沙、阿摩司等,北方必早已败亡。虽然如此,北国也只有二百余年,在主前722年灭亡于亚述。

南北分国之后,犹大尚为安定。北国却革命频仍,耶罗波安的儿子拿答即位不久,为将军巴沙所杀,巴沙将国都由示剑迁至得撒。他的儿子以拉也被暗杀。心利的王位反为暗利所夺,建立王朝,成为以后亚哈家的强权。那时,犹大国的君王罗波安之子亚比央,孙亚撒,不住与以色列北国争战。两国之间争夺不已,至暗利战胜犹大之后,大事兴革,迁都至撒玛利亚。异族如摩押、推罗等也都受制于他。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嫁给暗利王的儿子亚哈,带进巴力的敬拜,将北国陷于罪恶之中;以后就引起耶户的革命。

耶户的革命,为除去巴力的迷信,似有先知伊莱沙的鼓励。他杀害耶洗别及亚哈的众子,并巴力的祭司,这番宗教改革可谓透彻。但国力元气大伤。南国唯一篡位的是母后亚他利雅。她为亚哈之女儿,是亚哈谢的王后。她杀害王嗣,在位六年,终被杀死。约阿施幼年被祭司藏起,合法继承王位时年仅七岁。北国耶户与南国约阿施都不敬畏耶和华,两国的国势日衰。

北国的政治既不安定,而外患增多。叙利亚已渐失去强权的地位。由于列强的争夺,巴勒斯坦得以偷安片时。北国在耶罗波安第二,南国在乌西雅王的时期,贸易兴盛,经济日隆。其实这正是以色列民族的危机。过了这个时期,败亡的丧钟已经敲响。亚述强权采取行动,指向巴勒斯坦。叙利亚与北国联盟,想对抗亚述,促犹大参加。犹大王亚哈斯不敢加盟,遭叙、以战争之害。但亚述迅速夺取叙利亚的大马色,时在主前732年。十年后,撒玛利亚城被攻破,北国败亡,沦为亚述帝国的一省。十个支派以后也失落了。

南国虽幸免一时之灾,但祸患无穷,一直受制于亚述强权。朝中和战政策也常在亚述与埃及两大强权之中举旗不定,最后在巴比伦的侵略下败亡。巴比伦击败埃及是在主前605年,亚述的尼尼微城早在主前612年被巴比伦征服。巴比伦的目标只在巴勒斯坦。南国虽屡次寻求政治独立、宗教改革,如希西家王与约西亚王,但迷信积习太久,罪恶已深,改革的事只有短暂的果效。耶和华公义的审判已经发动,耶路撒冷城在主前587年,为巴比伦攻陷。南国败亡,比北国多维持一百三十五年。

 

(六)        被掳归回

 

犹大曾被掳三次,首次在主前605年,尼布甲尼撒王掳走宫廷重要人物。第二次在主前597年,约雅敬王及国中的精英被掳。第三次在主前587年耶京沦陷时。若不计主前605年的事而以597年为第一次,第三次当为主前581年犹大省长基大利被谋杀后,被掳的人群分散在巴比伦各处,有相当的自由,从商的尤其富有,会堂也在那时期内创立。若干宗教人员从事抄录圣经及著作的活动,甚有建树。

巴比伦为波斯征服之后,古列元年(主前538年)颁布命令,容被掳者归回。有的以色列人在外地已经安居乐业,有的早已逃至埃及定居,也无意归回。但不少忠信者有抱负,要回故土重建家园,从事复兴的大业。他们回去之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无从做起。祭坛虽在圣殿的废墟中建立,但圣殿的重建,却一再延宕。经先知哈该与撒迦利亚大声疾呼,在主前520年才动工重建,五年后建成,统称为所罗巴伯的圣殿。那时政治首领为省长所罗巴伯,是戴维家的后裔,他与大祭司乔舒亚为两棵橄榄树,是弥赛亚的代表。他们领导着以色列的余民,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

 

(七)        重建更新

 

在主前五世纪,犹大的复兴为以斯拉与尼赫迈亚合力从事的目标。以斯拉为波斯宫廷中的文士,也从事抄录经文的工作。尼赫迈亚在波斯王面前任安全官(酒政),以后被委为省长,回来重修耶路撒冷的城墙。筑墙的阻力甚大,但尼赫迈亚策动群力,在神的恩惠下完成。以斯拉再以文士祭司的身份,发动读经大会,民间有极大的复兴。他鼓励人们遵守律法,保持纯正的宗教,因而被称为犹太教之父。以西结也有同样的称谓,但以西结的贡献在思想与理论方面,而以斯拉则在实践方面。犹太教是希伯来宗教后期的发展,要求保持纯粹的血统,纯正的信仰,纯全的宗教生活。犹太人在那时起才成为固定的名称,只指犹大与便雅悯。失落的十个支派已经混杂,撒玛利亚人已不是纯粹的以色列人。

犹太人在埃及的情形可从许多蒲草纸抄本的文献中窥见一二。他们时巴比伦掳掠时逃难至此。在埃及有犹大的新区,从事军政与宗教的团体工作,保持若干宗教的制度,守安息日及节期;但也有些是变质的。

犹大仍是波斯帝国的省分,由大祭司治理,圣殿可以向人民课税,又可自行铸造钱币。那时的通用语言为亚兰文,书写的是希伯来古体,以后逐渐以亚兰文的字母取代,成为现在用的希伯来文。

 

二、【正典概要】

 

旧约为犹太会堂的圣经。在新约中通常称之为圣经(约二22;罗一2等)。《但以理书》九2称之为,后世教会称之为正典(Canon),原意为用芦苇作量尺,衡量其价值,是否可作为经典。

会堂将圣经作为二十四卷,因为《列王纪》、《塞缪尔记》、《历代志》不分上、下,各为一卷。《以斯拉记》与《尼赫迈亚记》两者只作一卷。小先知书共作一卷,称为十二先知书。

 

【律法、先知与著作】

 

《巴勒斯坦正典》也称为《希伯来正典》,共分三大类:1.律法(Torah:Law),为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希伯来文的书名往往取一卷之首字。以上的书名,均为希腊《七十士译本》的。2.先知分为前先知与后先知。前先知书为《乔舒亚记》、《士狮记》、《塞缪尔记》、《列王纪》。后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杰里迈亚书》、《以西结书》及十二先知书。3.著作先有《诗篇》、《箴言》及《乔布记》,其次有五卷,即《雅歌》、《路得记》、《杰里迈亚哀歌》、《传道书》及《以斯帖记》。之后有《但以理书》、又有《以斯拉记》与《尼赫迈亚记》合为一卷,及《历代志》。

《七十士译本》目次,《路得记在《士师记》后,《杰里迈亚哀歌》在《杰里迈亚书》后,《但以理书》在先知书中,《历代志》、《以斯拉记》、《尼赫迈亚记》、《以斯帖记》均依次排列在《列王纪》后,作为历史书。

律法书最早被认为正典(参拉七14及尼八112)。律法与先知被公认为正典,有次经传道集或称《便西拉书》(Jeshua ben Sira)为证。该书日期在主前180年左右,似也承认著作中有若干书卷为正典,但《传道书》、《以斯帖记》及《但以理书》不在其内。

著作被认为正典的时代甚难确定。有人认为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一群拉比避难在耶木尼亚(Jamnia),编篡而成。有人认为是主后600年,所谓拉比时代中之产物。由会堂至教会,大家都公认这三部为正典,却是事实。

以先知为正典的权威,是历代教会所坚持,正如使徒为新约正典的权威。摩西为先知,五经可列入正典。先知书,无论以先知观点看历史(前先知),或以先知信息为中心(后先知),均可算为正典。著作因无先知的根源,才在以后列入正典。

正典是以律法为主干,因为律法书是在圣殿中寻得(王下22章),所以极为可靠。著作列入正典,可能与圣殿的礼仪有关;既为敬拜所用,必可作为圣经。可见正典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为众信徒一致公认接纳,所以有神启示的明证。

 

【语文、文体与写作】

 

(一)        希伯来文与亚兰文

 

旧约大部分经文为希伯来文,极少数经节以亚兰文写作。希伯来文与亚兰文都属闪系语文。闪系语文的西北支为希伯来文、腓尼基文、摩押文及乌加列文(Ugaritic)。北支有亚兰文,而亚兰文又分东西两小支,西小支即圣经中之亚兰文及亚兰文意译本(Targums);东小支称为叙利亚文,即圣经的《叙利亚译本》(Peshitta:Syriac Version)。至于亚述与巴比伦文同为亚甲文(Akkadian),为闪系的东支,亚拉伯文为南支。

闪系语文有若干特性,每个字以子音为主,通常为三个子音,作为字根,加上元音就有不同的字义。连接词、介系词、代名词都可附加在一个字的字音与字尾。动词的时式没有过去、现在与将来,只有完成或未完成的时态。闪系语文用字母,是语文中极为进步的,因为古代的文字大多时形文字(米所波大米)与象形文字(埃及)。

1.希伯来文:被称为迦南的方言(赛十九18),因为在迦南通用。希伯来文的专有名词常有字义可寻。例如亚当为地土,是属地的;夏娃为生存,所以是众生之母;犹大原意为赞美,这就可了解他们命名的用意。希伯来文的名词往往来自动词。例如MLK原意为治理,当名词即为君王。动词的完成式未必指过去,因为重点在肯定事实,而未完成式则多指假定的想象或愿望。名词有阴性与阳性,除动物的性别以外,前者指抽象之观念,后者指具体之事物。有多数与单数,还有双数。凡成对的如眼睛、耳朵等,就是双数了。多数未必指量,很多是指质的。神为以罗欣Elohim),是多数,表明神的华贵(Majestic Plural)。动词的形式中,不仅有主动与被动,也有加重语气的,以及促使的动作(Hiphil and HophalCausative)。形容词有比较,无特殊的形式。有时将字重复,如圣哉,圣哉,圣哉,,就是最为神圣。有时以名词重复,如圣者之圣即至圣所,歌中之歌是雅歌,即最美妙之歌。希伯来文中也有不少外来语。

2.亚兰文:是在被掳时期以后的日用语文,并非由希伯来文发展而成。它是亚述、新巴比论及波斯的官方用语。语文的特性与希伯来文相似。在圣经中亚兰文主要有四段:《以斯拉记》四8,六18,是波斯宫廷中的通讯:七1226是波斯王颁布命令。这是供实际的用途。其他有《杰里迈亚书》十11,以及《但以理书》二4下至七28.亚兰文中同样有不少外来语,尤其在亚兰文意译本。

 

(二)        文学体裁的解析

 

旧约文学有许多种类的体裁,以表达永恒的真理。主要是诗与散文。

1.诗文占旧约大部分篇幅。诗是隽永而简练的短句,不是音韵(Sound rhyme),而是意韵(Thought rhyme),即取其涵义而求合一的均衡。对句(Parallelism)很多,有同义的(Synonymous),如《诗篇》十九1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有相反的(Antithetic),如《诗篇》一6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还有综合的(Synthetic),例如:有一件事我曾求告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诗二十七4

诗歌或为崇拜之用,如《诗篇》。或为励志的劝导训诲,如在智慧文学中的《箴言》。先知的信息大多以诗歌表达,有时采取哀歌的形式,有的是讥刺的歌,带有责骂的口吻;有的是情歌,充满丰富的情感。

2.散文在旧约,仍有诗歌之美,几乎可称为诗的散文poetic prose)。有比喻、寓意、故事等。如先知拿单比喻戴维为富户,取穷人的羊羔(撒下十二17);寓意有隐藏的智慧,如《以西结书》17章,两鹰摘取香柏树并撒种与栽植。启示文学中的异象,《但以理书》与《撒迦利亚书》里甚多例子。寓言以动植物喻人,如在《士师记》九715,也极为动人。用故事方式来述历史,如《路得记》及《以斯帖记》都是出以极生动的散文,甚有诗境之美。

3.由口传至写作:旧约著作中,甚少是由直接写作而成的,大多是经过口传的阶段,然后才记录、写作成文。历史就是这样成为记录。以色列人十分注意历史。他们不仅记忆历史的往事,也寻求历史的意义。所以在写作时,对史料的取舍,不甚平均。他们所注意的,是以信仰的观点来解释。律法也先是口传,以训诲的口吻教导,以后才有成文的律法,成为法典。至于先知的信息以及智慧的贤者教导的话,更以口传的方式,传讲与议论,以后才记录成文。先知杰里迈亚有文士巴录替他记述,其他先知或自己写作,或由别人书写,都先由口传而后写作。所以后世的经学家要加以评鉴研究,从经文、体裁、结构、思想等,探究作者的原意,进而明白神启示的真理。

 

【法典精义】

 

(一)        圣约与律法

 

耶和华与以色列建立圣约的关系: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恩惠的圣约是以律法为大宪章的。律法与恩典不可或分,在律法的条款之前,常有恩典的事实。例如在十诫之前先有这样恩惠的启示: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二十2),所以先有“我是”,然后有“你不可”。一些禁止或禁戒的话表面上看似为反面,其实是正面而肯定的,这是希伯来思想的特性(可参阅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论爱,也有不少不是)。

律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绝对的(Apodictic Law),以第二人称的命令词:你当你不可,如在十诫中的各条。一种是相对的(Casuistic Law),视情节而定。这是以假定的语句,并以第三人称:倘若人(没有仇恨以致于死会众要救这误杀的人)。故意杀人是绝对不可的,误杀是情有可原,可从轻量刑。这情形在其他法典甚多,可见律法中仍有无限的恩惠。

 

(二)        十诫

 

在《出埃及记》二十章及《申命记》五章,原意为十语十句话Decalogue希腊文的名称),都是以简赅的语句道出神绝对的命令。五条是对神的:1、祂的独特;2.祂的灵性;3.祂的圣名;4.祂的日子;5.祂的代表。五条是对人的:6.他(或她)的生命;7.他的人格;8.他的财产;9.他的名誉;10.他的家庭一切。两条诫命有特别附加的动机条款motivation clause):1.守安息日或为宗教的理由(《出埃及记》,或为道德的理由《申命记》);2.孝敬父母在世长久,是带应许的诫命。这十诫通常称之为道德十诫。另在《出埃及记》三十四1226称为礼仪十诫,着重敬拜的礼仪。这也可分为十二条,正如《申命记》二十七1526的十二项咒诅。《利未记》十八、十九章的礼仪条例极为相似。

 

(三)        圣约法典

 

在《出埃及记》二十22,二十三33(有的限制为二十一1~二十三19)。此一法典也可称为约书,是所立的典章(二十一1),内中包括四十一条律法,二十条有关人身攻击与财产侵犯,十三条有关敬拜的礼仪,两条是有关奴仆,两条是对待外地人,其他四条是关于法律程序的。

概括来说,这是民事方面的法典以及敬拜礼仪,人的基本权益必须保障。

 

(四)        申命法典

 

《申命记》一~十一章可谓引论,二十七~三十三章是结论。法典本身应为十二~二十六章,是应谨守遵行的律例典章。法规有七十八条,长度几为约书的四倍。内容着重集中的敬拜,论先知、君王的职责,圣战与逃城,衣着及农事的条例,以及有关离婚的事。这些都是圣约法典中付诸阙如的。但基本人权仍一再强调,奴隶制度必有改进。恩惠的态度对人甚至对动物,尤其不可忽略。

 

(五)        圣洁法典

 

《利未记》十七~二十六章大多是有关礼仪的。长度与申命法典相近,但形式方面极为不同。重点在圣洁: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十九2)。内容有献祭(十七章)、性道德(十八章)、祭司洁净(二十一章)、节期(二十三章)、安息年与禧年(二十五章)。在性道德方面列为两表,其中一列表是绝对禁止的(十八618),另一表量情节而定(二十1021)。十九章是道德与礼仪的杂项。二十四1022不管事寄居的或本地人,同归一例,包括咒诅、亵渎、伤害等罪。

其他祭司的条例,散记在《出埃及记》十二127;十三116,2531,3540;《利未记》一~十六章、二十七章;《民数记》一1~十10;十五131,1819;二十七111,2830,3536

 

【先知著作】

 

先知著作为先知运动的产物,远在写作先知之前。摩西自称为先知(申十八15),但是五经内容大多为律法,不是先知的信息。从塞缪尔时代起,先知出身祭司,集先知与祭司的工作于一身,故称之为礼仪先知Cultic Prophets),如伊莱贾、伊莱沙及米该雅等。他们的名称由先见(塞缪尔)至神人,话语不及神迹多,所以记载不详,信息不多。在主前八世纪,才自阿摩司起,将信息记载成书。他们被称为写作先知。圣经中排列的先知书,并非照年代的次序,而是按篇幅的长短,分为大小先知,这是四世纪的分类。可能最好的分法,应照时代及历史危机:

1.主前八世纪的先知在叙利亚危机中:阿摩司(南方人)、何西阿(北方人),二者都向以色列北国传道。以赛亚与弥迦向南国传递信息。

2.主前七世纪的先知在亚述危机中:西番雅、那鸿、哈巴谷及杰里迈亚。杰里迈亚也在被掳时作先知。

3.主前六世纪的先知在巴比伦危机中:杰里迈亚及以西结,后者往往称为被掳的先知

4.主前六世纪后期的先知在波斯危机中:哈该、撒迦利亚与玛拉基同被称为复兴的先知。玛拉基时间在尼赫迈亚重建城墙之前后。哈该与撒迦利亚皆在主前520年左右。

5.其他先知的书卷中并未注明日期,究竟在被掳前或被掳后,学者意见不一:乔纳、约珥、俄巴底亚。

 

(一)历史背景与蒙召经验

 

先知著作在每卷之开端,大多注明日期,指出在位列王,容易追溯当时的历史背景。大多数先知著作中,必提到蒙召的经验。他们有的来自祭司家庭(如何西阿、杰里迈亚、以西结),有的只是平民、农人(如阿摩司、弥迦),有的是贵族(如以赛亚、西番雅)。他们蒙召时,有的自愿奉献(如以赛亚),有的多少带点勉强(如杰里迈亚),也有的慑取在神的能力之下(如阿摩司、以西结),有的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传讲神的激情(如何西阿)。他们都有神的话语,常常宣称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

 

(二)        神学立论与道德教训

 

先知著作的中心思想为主神耶和华。神在历史之中,也在个人的生命里,所以先知的信息多着重神的公义与作为,那就是审判与救恩。神是罚恶的,以公义施行刑罚,但也广行赦免,实现救恩。历史是神显现的事件,彰显祂公义的作为。神的手不仅在以色列,也在外邦。神使用外邦来惩治选民,也藉外邦实现救赎;甚至异族的君王都可成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如古列(赛四十五1)。历史是神的启示,神在历史中的计划是合一的,且有一定的目的。

神的启示以公义的言词劝导人悔改归正。神既是圣洁公平的,祂也必要求人们有圣洁的善行。何西阿说出忠信的爱心比献祭的礼仪更为重要(六6)。神所要的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弥六8)。

先知著作中的末事论,着重耶和华的日子。阿摩司已纠正一般的错误,指出这日子不是以色列得救的时候,而是神审判的危机。众人必须悔改。西番雅与约珥在这事上发挥得更为详尽。

神在审判之后,必保留余数,就是悔改的虔信者。他们是历史浩劫之后的余民,劫后余生,必须担负民族复兴的责任。以赛亚不仅在蒙召时体认(六13),而且以此为儿子命名(七3),又在信息中特加说明(十2023;二十八5;三十七32等),其他先知也都述及这道理。

在末世必有弥赛亚救主来到,他是戴维家出来的,带来国度的平等与公义(赛九67;十一15),这弥赛亚的形像在弥迦(五24)、杰里迈亚(二十三5;三十三1418)、以西结(三十四2324)和撒迦利亚(九910)的信息中都有。弥赛亚指救主君王,也指国度与时代。在新的时代,必有和平与繁荣(赛二4;弥四34),猛兽必被驯服(赛十一69),公义到处盛行(耶二十三5),国家南北统一(何三5;耶三18;结三十七1528),万国必享神的永福(番三911;耶十六1921;亚八2223),神的国度永远坚立。

 

【智慧选集】

 

旧约的智慧文学是《乔布记》、《箴言》、《传道书》及若干《诗篇》。在五经与先知书中也都具有。《但以理书》中有预言,也是启示文学,用的却是智慧文学的体裁。

 

(一)        传统与特性

 

智慧文学有很悠久的历史。从以色列的传统来说,应追溯到所罗门。神赐所罗门极大的智慧,甚至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王上四29起)。他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他讲论草木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智慧文学必与所罗门相连,好似律法与摩西、诗篇与戴维相连一般。况且,智慧文学确是与自然界景色连在一起,因为从自然现象与生活现实,可以寻得特多智慧的真理。

智慧并非只限于以色列,领邦也有,如迦南(士五29)、腓尼基(结二十八2,6)、以东(俄8节)、叙利亚(王下六8)、巴比伦(赛四十七13)、波斯(拉七1415)、埃及(赛十九11起)。在旧约中的《箴言》尚有两处取材于外邦,如三十章亚古珥的真言及三十一章利慕伊勒王的言语。《箴言》二十二17、二十四22三十句箴言,与埃及箴言(The Wisdom of Amenemope)十分相似。智慧文学没有历史的意识,偏重个人的感受,强调实际生活的经验。《箴言》是十分典型的智慧文学。

 

(二)        体裁与功能

 

“箴言”(Mashal)原意为比拟或比较,如《箴言》十26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熏目。诗句多为对联式的短行,也有韵律之美。

箴言也是成语格言,短句容易琅琅上口,记忆不难;相传一久,可以汇编成书。有时成为可唱的歌,有时是可讲的寓言故事;有谜语,也可充娱乐之用。箴言又是教导的好方法,语意简赅隽永,使人受益。

智慧者指巧工的手艺人,也是宫廷中的咨询官员,更可指巫术师及星相家。智慧者可以解梦,如约瑟与但以理,只是他们不是迷信者,而从神得到启示。

《箴言》所汇集的教训,是以经师之尊,有教无类,晓谕社会大众,明白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应以信仰为前提,有完善的道德生活。君子的形像应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

 

(三)        敬虔与道德

 

智慧文学在《箴言》中极为乐观地看敬虔与道德:敬畏者必蒙福,守道德必得赏赐;公义的神赏善罚恶。但是这种实用的智慧有时未必全适合人生经验,受苦也不一定是罪恶的后果。这种质疑是出于哲学的推论,可研究《乔布记》及《传道书》。

乔布是义人,他的苦难实在无法解释。他不能接受朋友们传统的信仰,认为他受苦是罪有应得。他最大的苦楚是神离弃他,在他的挣扎中,终于听见神在旋风中向他说话,他才真正认识神,在神面前自卑。《乔布记》有戏剧的动作,有哲学的对谈,有哀叹的情怀。故事情节是以散文叙述,其他内容都是诗歌。

《传道书》以怀疑论者的口吻,看世界的万象。人究竟拗不过神权能的控制,无法否认一切的限制,所以人不可局狭肤浅,应放弃自恃,智慧必来自神,帮助人明白神在世上的计划。俗世的智慧易趋功利主义,有信仰才使智慧净化,能以神为中心,有美好的德行。

智慧文学虽以创造为神的启示,却并不忽略救赎的恩典,虽然救恩历史是先知著作的重点。

 

【启示文学】

 

启示文学是旧约后期的著作,可谓先知与新约之间的桥梁,在间约时期(旧约与新约之间),启示文学著作不少,不过大多是次经。在旧约正典中,《但以理书》是启示文学。除《但以理书》外,若干先知著作中,也有些经文可归类于此种文学,如《以赛亚书》二十四~二十七章;《以西结书》三十八~三十九章,四十~四十八章;《撒迦利亚书》九~十四章及《约珥书》。

启示文学预言遥远的将来,世界万物的结局。历史的实情必每况愈下,罪恶增加。人的信心必须坚定,有恒忍与勇敢,面对现象,却不失望。在俗世的浊流中仍旧屹立,成为中流砥柱。

 

(一)        继往开来

 

从启示文学的内容来看,神在人类历史中的作为是继续的,先知文学所给予的影响很深。所以《七十士译本》(中译本也随从)将《但以理书》列在先知书中。因为预言将来,启示文学有更为奥妙的异象,而且以宇宙为主要的论题。将来的变迁是超历史的。从另一方面看,启示文学有智慧传统的影响,因为从神而来的智慧,才可解梦并明白异象。启示文学中尤其多表征意象,若不解明,无法洞彻其中奥妙。在《但以理书》中,有天使在旁指示与解释,以善表征列邦的权势。《杰里迈亚书》预言被掳七十年(二十五1112),《但以理书》九章论七十个七,有相关的涵义。七十个七即四百九十年。最后一七之半,即三年半,已是末期。启示文学是封闭的书卷,开启后必须传讲,等候末期。

 

(二)        影响价值

 

    在犹太人面临民族大难,尤其需要有启示文学给予鼓励与希望。《但以理书》给予信心的见证,《约珥书》论圣灵的应许,《以西结书》描述宇宙性的争战,获致最后的胜利。《以西结书》的理想圣殿(四十~四十八章)使人展望神永远的同在,不致消沉在悲观中。地上的一切都要过去,邦国的兴衰也是一时的,只有神的国度永远长存。这是《但以理书》的中心思想,也是启示文学的要旨,新约的《启示录》也具同样的目的。

 

八、【旧约与新约中间的四百年“沉默时代”】

 

圣经旧约最后一卷《玛拉基书》写成后,波斯王朝的统治继续了大约一百年。然后,少年英俊的亚历山大在主前336年开始了他的功业。

主前333年,他在尼尼微的平原上消灭了残剩的波斯军队,对犹太人异常友善的波斯大帝国就这样湮没了。

亚历山大率领的军队夺取了犹太全地,设为马其顿的一省,把希腊文明带到西亚与埃及。他死后,手下一员大将托勃密自封为埃及皇帝,将巴勒斯坦并入了埃及版图。主前320年,托勃密与统治叙利亚的另一将领开战,犹大地成了战场;一百年后,变成了叙利亚的属土。

主前167年,一个叫马加比的犹太家族首先发难,用革命争取自由,可是这个家族建立的犹太国,奄奄无生气。

未几,罗马人征服了西亚,准许巴勒斯坦在政治上半独立,封立了一个惟命是从名叫希律的人来做王。统治这块不幸的土地,那已是主前40年的事了。

希腊的智者尝尽人间快乐与荣华之后,得到与《传道书》的作者同样的结论: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空;精神如果虚空,生活均难满足。

罗马帝国的富足与繁荣仅使人民的生活失去乐趣,成为负担;他们希望解脱这种苦恼,但怎末也解脱不了。

他们所膜拜的诸神不听呼求,新知识的追求者也无法可想。世上充满了苦痛与失望;这时耶稣降生了,这是主前四至五年间的事,记载在新约第一本书《马太福音》里,人类从此有了救赎的新希望。

 

一、   甚么叫做“沉默时代”?

从旧约《玛拉基书》到新约《马太福音》,其间有四百多年,政治和宗教的活动与变迁,层出不穷,多姿多采。可是从神的默示与启示的角度来看,则是沉寂一片。

我们通常把这个时期叫做“沉默时代”。

犹太人到先知玛拉基的时候已经分成两大部分。一大部分散居各地,有许多住在埃及、巴比伦与波斯的商业中心;一小部分得到波斯王居鲁士(Cyrus,中文圣经译为古列)的特许,归回耶路撒冷,并获准重建圣殿,结束流亡生涯。

这四百年间,以耶路撒冷为中心而演变的历史,标志了犹太教义的许多特色,也为基督降生及后来的福音传播铺下道路。

移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开始把希伯来文写成的旧约译为希腊文,成为后来著名的《七十士译本》。

犹大地在叙利亚王朝统治时期,被划分为五个省分,有三个是新约福音书时时提到的,就是:加利利、撒玛利亚和犹大;另外两个是特拉可尼(路三2),和约但河东的比利亚。

也是在这时刻,在国际的影响下,犹太人在宗教上开始形成三派,各具特色,互不兼容;以后两个世纪的历史与这三派密切相连。这便是法利赛派、撒都该派,和人数较少但影响力也很大的戒行派(或称“爱色尼派”;施洗约翰可能便属此派)。另外还有一个叫做希律党的小政党。

 

二、   犹太人乐享自由的波斯时代

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犹太人颇为自由,波斯对属土的宗教文化,采取宽容政策。

居鲁士大帝(主前550-530年)甚至准许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参看《以斯拉记》一章。就在大利乌一世(主前521485)的时候,犹太人为圣殿举行了隆重的奉献礼。其后,有以斯拉、尼赫迈亚等领袖,督勉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加强团结,谨守律法。

尼赫迈亚以后一百多年间,波斯继续管辖犹大;而犹太人也继续乐享宗教信仰的自由,不受任何干扰。

祭司长且被委任为地方的统治者,直接听命于波斯王朝。可是祭司参政的制度也成为日后许多祸患的根源。为了争夺祭司长的职位,犹太人彼此猜疑妒忌,勾心斗角,甚至手足相残。据说耶何耶大的儿子约哈难(《尼赫迈亚记》十二22)曾在圣殿内行凶,手刃胞兄乔舒亚。

约哈难的继承者是他的兄弟押都亚。押都亚另有一兄弟名玛拿西。犹太史家约瑟夫记载,他做了撒玛利亚总督的女婿。

撒玛利亚的圣殿也就是这时建造的,座落在基利心山上。撒玛利亚人(住在巴勒斯坦地,有犹太血统的外族人)所尊崇的,是这座圣山,而不是锡安山,直到今日,撒玛利亚人仍旧以基利心山为圣山。《约翰福音》中的撒玛利亚妇人,就是以这两座山与耶稣争辩。主耶稣直截了当地指出敬拜场所在那里无关重要,敬拜者的心灵才是关键(约四2024)。

波斯出征希腊失败后,属国纷纷谋求独立,其中以埃及最为野心勃勃,急于摆脱波斯的势力。在地理上,犹大处于波斯与埃及两大势力之间,无法不卷入漩涡。

从被掳时期起,一群一群的犹太难民逃向埃及,以免落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的手里(见耶43章)。

这个逃亡潮一直持续到波斯时代。在希腊、罗马时代,埃及的犹太人在文化和商业上都十分活跃。

 

三、   犹太人希腊化

波斯一直未能征服希腊;最后反被希腊文化的承继者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灭。

亚历山大不仅是军事天才,而且颇有文化修养。他早年曾师事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坚决主张唯有希腊文化才能一统天下。

主前333年,亚历山大由马其顿进入小亚细亚,将波斯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向南挺进,经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下到埃及。

根据民间传说,亚历山大甚得犹太人的拥戴,因此无须与犹太人交战。又有传说,当日祭司长押都亚亲自出迎,向亚历山大讲述但以理论及他的预言,认为希腊军一定大胜(但8章)。

亚历山大允许犹太人行使犹太律法,并在安息年豁免纳贡。他又在埃及大兴土木,建造以自己命名亚历山大城(主前331年),鼓励犹太人在此定居,让他们享有与希腊公民相等的权益。

亚历山大来到埃及,结束了波斯人的高压统治,因此很受埃及人的拥戴。这以后,希腊大军后撤,经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转向东面进发,轻易攻下了巴比伦和波斯,并且一直进军至今印度的旁遮普。

亚历山大在中东不只武功彪炳,也是希腊文化的传播者。

他立意要在帝国的每一块地土建立一个新的模范城市,来引导当地人民转向希腊化生活。在物质建设方面,每个城市必须具备完善的大会堂、体育馆、露天剧院,以及其他可以反映一般希腊民生的设施。个人方面,则鼓励用希腊名字,穿着希腊服饰,使用希腊语文;一句话,就是要大家与希腊人同化。

希腊化的物质生活十分吸引人,一个新的商人阶级,随着工商业,贸易的日益发达而兴起;学子们为新设的图书馆和学校欢欣。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普遍获得改良,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

在这个层面上,许多人都乐于接纳希腊文化,以色列人也不例外。假如说:“敬拜偶像”是以色列人被掳前的绊脚石,“希腊化”可说是归回本土后所面对的大试探。许多犹太人都取个希腊名字,接受希腊的哲学思想,甚至尝试将希腊的学术和先祖的信仰结合起来。但是也另有一种反抗势力,极力抗拒这外来的文化,转而专注于本身律法书的研究。

亚利山大英年夭折,死时才三十三岁(主前323年)。近东地区局面陷于一片混乱,为时数年之久。最后他手下的将领达成协议,将帝国分而治之。将领之间虽然时常为了土地和权力,斗个不停,但是各方对于希腊文化的使命,却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希腊文化浪潮高涨不息。

 

四、   埃及的托勃密(旧译“多利买“)王朝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将安提冈(Antigonus)统管犹大,不久,另一个将领托勃密(Ptolemy),在主前320年领兵攻陷耶路撒冷。

托勃密的国度以埃及为中心,犹太人在他的统治下受苦不大,大部分定居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以后亚历山大城成为犹太思想的中心,历时数百年不衰。托勃密将军成为托勃密国的第一任君王,号称托勃密一世,大家给他一个外号,叫做“救主“(Soter)。

托勃密二世非拉铁非(Ptolemy ,Philadelphus)在位时,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将旧约希伯来文圣经译成希腊文,后世称为《七十士译本》,以纪念传说中的七十二个翻译者(以色列十二支派各差遣六个代表)。主耶稣时代犹太人常用这个译本;新约作者也多所征引。

这是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太平盛世;除了要按时纳贡埃及之外,其他仍然由祭司长治理。

这时期最伟大的人物是祭司长义者西门,旁经《便西拉智慧书》(参附录<旁经——没有收入我们圣经中的一些著作>)中有称颂他的话:“同胞尊他为贵,族人以他为荣“。一般说法,指他重建托勃密一世为夺取犹太时所毁的耶路撒冷城墙,修理圣殿。他也掘了一个巨大的畜水池,作为干旱或者战乱受困时,储存食水之用。在犹太人的心目中,西门不仅是一位好祭司长,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

 

五、   叙利亚的塞硫古王朝

亚历山大死后,叙利亚的统治者塞硫古尼加铎(Seleucus Nicator)宣布脱离帝国管辖,自立为王,称为塞硫古一世。叙利亚国早期的君主都以“塞硫古”或“安提阿哥”(Antiochus)为号,建都于奥伦提斯河上的大城安提阿。(初期教会时代,安提阿是著名的宣教中心。)

到了安提阿哥三世,他号称“大帝”,野心勃勃,与埃及多次交战。主前199年,凭泛尼安(Panion,是约但河的发源地)一役,击败托勃密王国,夺得巴勒斯坦地。犹太历史从此进入另一纪元。托勃密时代所享受的舒适和自由,一去不回。

塞硫古王朝的统治者用强硬手段推行希腊化政策,迫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就范。到了安提阿哥四世伊比法(Antiochus Epiphanes)登位,危机也随之来到。

安提阿哥在位之初,担任祭司长的本来是义者西门的后代安尼亚三世(Onias Ⅲ),素以保守、严谨著称。那时犹太人中的亲希腊派群起抵制安尼亚三世,亲希腊分子中有一个人名叫耶孙(Jason),他是安尼亚三世的兄弟,为了要得着祭司长之位,不惜以重金厚贶取悦安提阿哥四世。安提阿哥王为了要在犹太人中巩固自己的力量,也乐于委任耶孙为祭司长。在他眼中,祭司长只是一个政治职衔,他有权随己意调派委任。但在保守派犹太人看来,祭司长职任是神圣的,不可以靠金钱取得;那是对神的亵渎。

耶孙出任祭司长以后,他的支持者亲希腊派信心大增,不久即在耶路撒冷建希腊式的体育馆,人民取希腊名的越来越普遍;传统希伯来信仰则被讥为蒙昧、过时。

后来,又有一位原为耶孙好友兼同志的亲希腊分子米尼老(Menelaus,便雅悯人),用比耶孙更优厚的馈赠,献给安提阿哥王,从耶孙手上取得祭司长之位。耶孙当选祭司长时,保守派犹太人本已非常不满,现在米尼老上任,他们更是鼓噪不休。原来按照摩西律法,便雅悯支派的人是没有资格担任祭司的,而米尼老正是来自便雅悯支派。

耶孙有了借口,兴起问罪之师,意图夺回祭司长宝座。米尼老有恃无恐,求助安提阿哥四世。当时叙利亚军正与埃及军交战、安提阿哥王为了安定内部,不惜痛下毒手,在一个安息日,向耶路撒冷发动攻击。由于犹太人坚持要守安息,并不还手自卫,叙军势如破竹,歼灭了大部分的反对者,城墙再度被毁。

安提阿哥王决定彻底消除一切保守的犹太教气息,下令铸造邱比德(Jupiter)神像和别的神像,一道放在圣殿的坛上;又以猪为供物献祭。他还下令禁行割礼、禁守安息日,也不准庆祝任何犹太人的节期,违者都要处死。另外,他又把许多犹太人的经卷烧毁。禁令下来,雷厉风行,执行极之残暴。可是犹太强顽分子宁愿从容就义,以头颅和鲜血来对抗禁令。

 

六、   马加比革命爆发

受压迫的犹太人不久就有了一位民族救星。

有一次,安提阿哥王派密使来到耶路撒冷以西24公里外一个村庄摩丁(Modin),要求该地一位老祭司马他提亚(Mattathias)以身作则,领导村民献祭给异教的神。马他提亚断然拒绝。

但当时有一个贪生怕死的村民,自告奋勇,走上祭坛。他正要献祭的当儿,满怀激愤的老祭司抢步而出,将村民和密使都杀了。

马他提亚和他的五个儿子把异教祭坛捣毁,然后逃匿山中。其他犹太保守分子闻风而至,纷纷上山追随马他提亚家族。他们武装起来,以游击战术对付叙利亚官兵和亲希腊派的犹太人,这就是犹太史上有名的马加比革命。

由于保守派犹太人一向坚持不在安息日作战,以致敌人有机可乘。在一个安息日,一批保守派犹太人被敌军包围,在毫不反抗的情形下全体牺牲了。自此以后,马他提亚提出一个新原则:在安息日为自卫而战是义不容辞的。

革命开始没多久,马他提亚去世,遗嘱立第三子犹大(Judas)为革命军首领。犹大外号“马加比”(Maccabee),意即“锤”。在他领导下,义军人数日多,人称“马加比党”,饶勇善战,多次击退来攻的叙利亚军。

有一个晚上,犹大率兵突袭以马忤斯,歼灭了一支叙利亚军。革命军挟着战利品,一鼓作气攻入耶路撒冷。革命军进入圣殿,清除所有异教物品。邱比德坛被拆,重新安放以色列神的圣坛;邱比德像也被捣得粉碎。

犹太人在主前165年的基思流月(犹太历的九月,等于阳历十二月)廿五日开始,一连八天,大事庆祝,并且举行献祭礼。这节日被称为汉努迦节(Hannukkah),意即“众光节”,也称为“修殿节”(约十22),以纪念圣殿经过了三年被玷污的黑暗日子,终于重见光明。

太平的日子过不多久,叙利亚军来攻,马加比出城迎战;战败逃回城中,受困多时。幸好塞硫古王朝发生内乱,叙军主动向犹太人议和,条件是犹太人可以自由奉行犹太教,叙利亚人从此不再干预犹太的内政。祭司长米尼老撤职,改由一位温和的亲希腊份子亚息母斯(Alcimus)出任。叙利亚王朝并且应允不追究犹大和他的部下反叛之罪,但耶路撒冷城墙不得重建。革命军众首领、有名望的文士和长老等齐集耶路撒冷,共商对策,最后决定接受和议。

马加比劝阻不及,唯有带着部下退入旷野。

不久,犹大的顾虑终于成为事实,亚息母斯即位不久,除了处决米尼老,还拘捕了大批的保守派犹太人,将他们杀了。不肯屈服的犹太人来向犹大求助,内战再度爆发。

在一次战役中,犹大马加比率领八百义军,以劣不堪言的配备,和叙利亚大军对阵交锋,不幸战死沙场。犹大的胞弟乔纳单(Jonathan)带着数百名部下越过越但河,落荒而逃。马加比家族抗敌的历史到此告一段落。

这次战役之后,革命军在战场上一败涂地,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

原来叙利亚王朝王位空悬,两个野心家都想夺得帝位,便极力拉拢犹太人,以获取更多支持的力量。两人都同时看重乔纳单,认为他是大将之材,可以领导犹太人作战。乔纳单运用政治外交手腕,一面繁衍他们,一面与斯巴达和罗马建交。王位争夺尚未结束,乔纳单已成为祭司长和犹大地总督,更晋身为叙利亚贵族;他的弟弟西门则成为沿海非利士一带地方的总督。

乔纳单死后,便由西门接替其祭司长职位。

 

七、   犹大哈斯摩尼王朝

西门登位时年已老迈,但在外交上取得大胜利。他承认了底米丢(Demetrius)为叙利亚的合法君王,因而底米丢不再向犹大征税,这等于承认其独立自主权。西门又屡建战功。以色列众首领一致推崇西门的雄才伟略。

西门本是马他提亚最小的儿子,排行第五,由于他地位崇高,从此奠定了马他提亚家族世袭王朝的基础。犹太历史称此为哈斯摩尼(Hasmonean)王朝,可能是以马加比家族一位先祖哈斯门(Hasmon)命名。

主前134年,西门的女婿谋反,杀害西门全家。西门第三子约翰许干(John Hyrcanus)逃脱,后来继承父职,治理犹大。

叙利亚人承认了约翰许干的政府,条件是他必须向叙利亚称臣,并随时提供军事上的支持,为叙利亚作战。

此外,沿海多个城市也要弃让给叙利亚,这些城本是乔纳单和西门分别征伐得来的。在约翰许干英明领导下,很快就把这些城市一一收回,而且还加上以土买(旧约里的以东)。此后,沿海的古代通道重新开放给商旅使用。

约翰许干死于主前104年,这时犹大的领土向四方八面扩充。马加比革命已成过去,但新的纠纷逐渐形成。老一派的亲希腊份子虽失人心,但他们的思想却在新兴的撒都该党内蔓延。犹太保守派,则成为新约时代的法利赛人。另参附录<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许干是一个敬虔和严谨的犹太教派,但他的众子没有一个象他。他们以希腊贵族自居;马加比的子孙居然成了彻头彻尾的希腊化犹太人,真是一大讽刺。

约翰许干死后,众子争个不停,最后由长子亚里斯多布(Aristobulus,是希腊名,他原名犹大)继位。他把三个兄弟囚禁起来,其中两个瘐死狱中,另一个在王宫里遭毒害。

亚里斯多布在位虽仅一年,已将犹太版图扩展至北部的黎巴嫩山脉,而且自立为王。可惜此人纵情吃喝,染上顽疾;再加上日夜担心有人谋反,不久病死。

亚里斯多布死时,只剩下一个兄弟,还关在监里,名叫乔纳单(Jonathan),历史上称他为亚历山大杨纽(Alexander Janneus,希腊名)。

杨纽继位作王。以后,犹大国土仍不断扩张,包括由非利士地通往埃及的海岸、外约但等地;版图之大相当于古时显赫的戴维、所罗门时代。

凡归附哈斯摩尼王朝的,大部分都很快地归化了犹太教,以土买人(以东人)过的是犹太式生活(耶稣时代的希律王亦为以土买人);因此加利利也成为犹太教的中心地。唯有撒玛利亚人自始至终不肯同化。到基督时代,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仇恨仍未消除。

杨纽政权因派系斗争而元气大伤。他公开抨击法利赛人,酿成内战。杨纽搜捕法利赛叛党主脑,屠杀了八百个法利赛人。传说杨纽临终前曾为此事忏悔。

杨纽死后,他的妻子莎乐美雅力珊德(Salome Alexandra)执掌朝政达七年之久,登位时已七十岁。

她把政务都交给两个儿子,长子许干(Hyrcanus)作祭司长,次子亚里斯多布(Aristobulus)司掌兵权。

她的兄弟西缅便谢达克(Simeonben Shetah)是法利赛党首领,也许因为这个关系,使她乐于为两个敌对派系的斗争充调停者。在雅力珊德治下,法利赛人获得机会为犹太人作出积极贡献,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教育上,成绩卓越。

西缅便谢达克借着他在犹太公会中的领导地位,大力提倡全民教育。公会要每个青年必须接受犹太教育;所有城乡,无分大小都实施基本教育制度,务求做到本国上下,人人识字。当时犹太人的教学,以希伯来文圣经为主。

然而犹太人早期所受创伤,直到雅力珊德时代,仍未能完全复原。法利赛人作了新贵,固然意气风发;撒都该人骤然失势,难免心有不甘。

撒都该人决意扶立雅力珊德次子亚里斯多布,作王位继承人;亚里斯多布雄强尚武,正合他们心意。大王子许干原是合法继承人,法利赛人都支持他。

雅力珊德死后,两派斗争转移以两个王子为核心,双方准备一决雌雄。

许干以祭司长身分登上王位,为许干二世。其弟亚里斯多布率领撒都该人攻打耶路撒冷。许干和法利赛人措手不及,拱手让权。

亚里斯多布当了君王(即亚里斯多布二世)和祭司长,便和兄长议和。亚里斯多布二世的长子亚历山大娶了许干二世的独生女儿雅力珊德为妻,两家缔结姻盟,亲上加亲。但最后仍免不了兄弟阋墙,许干迫得逃亡。内战一触即发,惊动了罗马元帅庞贝(Pompey),率领大军前来镇压,止住干戈(此时希腊帝国已亡于罗马)。犹太从此落入罗马的掌握中。

 

八、   罗马统治到基督降生

罗马大将军庞贝以亚里斯多布二世有谋反之嫌为理由,发兵围攻耶路撒冷,三个月破城而入。传说被杀的犹太人民多达一万二千名。

庞贝和将官闯入至圣所,但未加任何破坏;反而容许犹太人继续在圣殿敬拜。从这时起耶路撒冷就成为罗马直接控制的属土,犹太人在希腊时代享有的独立自主权,至此完全丧失。

罗马人将犹大并入叙利亚省。至于犹大西海岸各城、撒玛利亚,以及在约但河以东的外邦城邑,逐一割让。

庞贝立许干为犹大族君(Eth-narch of Judea),统管犹大、加利利、以土买和比利亚(Perea);同时兼任祭司长,规定他每年须向罗马进贡。

主前44年,罗马西泽大帝(Julius Caesar)被刺,局面非常紧张。

以土买总督安提帕特(Antipater)和众子向新王加修(Cassius)大献殷勤,并大肆搜括,以征税纳贡给罗马。其中一个儿子希律因而受封为犹大统治者(Procurator of Judea),加修并答应日后要立他作“王”。

后来安东尼得势,善于奉迎献媚的希律,很快赢得安东尼的欢心。希律后来在本地失势,逃亡到罗马,他在罗马的时候,安东尼十分赏识他,正式立他作“犹太人的王”。希腊遂带着罗马军队,以王者姿态进入耶路撒冷。历史上称他为“大希律”(Herod the Great)。

大希律的统治,从主前37年直到主前4年,其间充满波折。圣经记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指他因着害怕一位新的“犹太人的王”(基督)要降生,取代他的位置,因而派人杀害了全伯利恒的初生男婴。在圣经以外并没有这种记载,但却有很多文献讲述这位君王的暴行劣绩。据说他有十个妻子,争风暗杀的事几同家常便饭。

尽管人民对他深恶痛绝,希律仍想方设法赢取他们的拥戴。他大兴土木,重建城邑;又在各地兴建堡垒、浴室、公园、市场、公路等等希腊化的享乐设备。

登基后第十八年(主前2019年间),希律开始重建耶路撒冷的圣殿;主要部分由祭司们建造,历时一年半建成。其他庭院部分,则直至亚尔比诺(Albinus,主后6264年)统治时期,才告完成。(可是圣殿落成后不足十年,却在罗马提多将军围攻之下,彻底被毁。)

基督降生后不久,希律就死了,并没有一人为他哀哭。

两约之间的历史至此结束,世界进入新约时代。

 

九、【旁经——没有收入圣经中的书卷】

 

【“正经”与“旁经”】

我们用的圣经一共六十六卷,旧约三十九卷,新约二十七卷。

罗马天主教也有一本圣经,除了这六十六卷书,还有七卷。而且同是《但以理书》,却在三2324节之间,多了一篇《亚撒利亚的祷告》,和一篇《但以理三友的赞美歌》;《以斯帖记》也多了一个补录,一共十节,加在第十章末。

我们把这多出的七卷书和其他补录叫做“旁经”(Apocrypha);我们的圣经六十六卷则属“正经”(canon),也就是经过严格的考证与检验,证明了真理上具有权威性的神的话语,是我们生活的准则(Canon这个字原来的意思,就是“量度的杖”)。

但这些“正经”之为“正”,并不是考证与检验的结果,正象体格健康的人不是体格检查后的结果一样;他本来就健康,检查不过发现他健康的事实罢了。同样,“正经”之为“真”,之为“权威”,也不是靠一些大型会议来承认才产生;而是这些书卷本来就是“真”,就是“权威”;只不过由教会所举行的一些会议来作出检验、考据,加以公认、接纳,成为今天我们用的圣经。

因此,神默示人写出每一本书的时候,这本经卷就是圣经的一部分,直到最后一卷写成为止,其中当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旁经”是甚么?】

“旁经”专指一批古代犹太人的著作,在主前250年以后,直到初期教会时代之间写成。天主教在神学上基于某些理由,把旁经也当作人受默示而写成的经典,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但新教和犹太教则不以为然,按照传统,把这些作品列为“旁经”。

新教为何不接受“旁经”为正经?

新教虽然认为“旁经”可助了解犹太教在基督降生前的景况,但绝对不支持“旁经”也是人受默示而写的说法,理由如下:

    1,耶稣和初期教会所用的旧约圣经,并无旁经。希伯来文圣经和犹太人历代流传的旧约书目,向来分作“律法”、“先知”、“著作”三大部分,其中也没有旁经,但他们从不以旁经为权威性的经典,没有作任何引述。

2,古代犹太作家中使用希腊文圣经的,象腓罗(Philo)和约瑟夫(Josephus),对旁经也很熟悉,可从来不将旁经当作圣经引用。旁经之一的《以斯拉续篇下卷》曾经提及《廿四圣卷》,这正好是希伯来圣经书的数目;此外,也提及其他七十卷神秘作品(见《以斯拉续篇下卷》十四4448)。可见旁经本身也见证了早已存在的旧约正经,这部正经才是今天的犹太 和新教会所接纳的。

3,古教父中熟悉希伯来正经的,都很清楚地划分出何为正经、何为旁经。他们的著作都把默示的经典与旁经加以区别。撒狄人米理多(Melito of Sardis)、耶路撒冷人古立耳(Cyril of Jerusalem),还有耶柔米(Jerome)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4,旁经作品被承认为权威性经典,是天主教天特会议(主后1546年)以后的事。当时公布为正经的旁经作品见下表:

很多天主教学者把这些经卷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而称原有的旧约正经为“首正经”(Proto-Canonical Books),以示区别。早在改教运动期间,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人以古代希伯来正经为根据,已否定这些经卷的权威性,而以“旁经”(Apocrypha)称之。(天主教所谓的“旁经”〔   Apocrypha〕则另有所指,就是新教所谓的“伪书”〔Pseudepigrapha〕。)

5,旁经作品的水平较正经为低,这是普通读者都能察觉得出的。旁经所记的史地数据甚多谬误,年代错误更是不胜枚举。它们也许缺少正经作品中那股强烈的先知气息。《西敏寺信条》(1643年)宣称:“通常称为“旁经”的作品,本身并非出于神的默示,故此不属于正经,在神的教会中也没有权威可言,只可当作普通著作来使用。“以前的改革宗教会(Reformed Church)并不鼓励信徒读旁经,因此新教极少使用旁经。圣公会教会则采取中立,认为信徒可以阅读此类著作(旁经),以吸取生活教训和处世知识,但不可从旁经中引伸出任何教义。

旁经或者其他类似的古典作品,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增进我们对新约时代的了解。它们虽然不能与正经相提并论,但仍有若干研究的价值。

旁经中的《苏撒拿传》有“世界文学最佳短篇小说“之称,讲两个心术不正的长老,打着女子苏撒拿的坏主意,后者宁死不屈的故事。

另一篇《比勒和大龙》,也有“最古老的侦探小说“之誉。

除了上述由天特会议列为正经的十一卷书,还有三卷未被收纳的旁经作品;它们是《玛拿西的祷告》(天主教译名:《默纳舍祷告》)和《以斯拉续篇》上下卷(天主教译名:《厄斯德拉》卷三及卷四)。天主教将它们放在“伪书“之列,新教却将它们和其他十一卷同列,合称“旁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四卷旁经作品。

 

【“旁经”介绍】

 

一、《以斯拉续篇上卷》(ⅠEsdras

本书记载了旧约历史上一些串连的事件,由约西亚王(王下二十一25)领导耶路撒冷逾越节庆典开始(约主前621年)。直至以斯拉宣读律法书为止(主前444年)。

所报导的史实分别摘自:《历代志下》三十三1~三十六23;《以斯拉记》全书《尼赫迈亚记》七73~八12;另外加上“三个守卫的故事”(《以斯拉续篇上卷》三1~五6)。

故事中说到大利乌王有三个侍卫,其中一个名叫所罗巴伯。一晚三人争辩甚么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一个主张“酒最有权势”,因它能控制人,使人身不由己;第二个主张“君王最有权势”,因他统治万人,有无上的权威;所罗巴伯却说:“女子最有权势,因为人由女子而出,然而真理超越一切。”大利乌王为三人作评判,认为所罗巴伯所言有理,准他自行选择奖赏。所罗巴伯于是要求大利乌王让他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故事末了描述犹太人离开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的经过。

一般学者认为《以斯拉续篇上卷》是主前150年以后在埃及所写。

 

二、《以斯拉续篇下卷》(ⅡEsdras

本书的主要部分(第314章)介绍了以斯拉在巴比伦所领受的七个启示。这些启示提及以色列的苦况,也尝试为神的作为辩护。

作者显然是犹太人,他盼望着以色列的弥赛亚降临,带来幸福的日子。序言(第12章)和结尾1516章)部分包含一些后来加上的附录,可以看出基督教的观点写成的。

此书可能是第一世纪末的作品,用的是亚兰文。序言以希腊文写成,是第二世纪中叶加上的;一个世纪后才有结尾的两章。

 

三、《多比传》(Tobit

本书为虚构的宗教小说,以亚兰文写成,是主前第二世纪的作品。

本书讲一位敬虔的犹太人,名叫多比,来自加利利,是拿弗他利的后人;妻子名叫亚拿,儿子名多比司,亚述王撒缦以色时代全家被掳到尼尼微(主前721;参王下十八912)。被掳期间他们仍忠心不渝,持守犹太律法。多比不幸双目失明,为了收回一笔欠款,打发儿子代他出门往玛代的拉琪城(Rages)去。神的使者却把多比司带去伊克巴他拿城(Ecbatana)。

这座古城里住了一位美丽的年青女子,曾七次出嫁,可是每次新婚晚上恶魔都来把新郎害死。多比司娶了这位仍是处女的寡妇,并且以鱼的内脏焚化成烟,驱走恶魔,得以平安无恙。后来又以鱼胆抹他父亲的眼睛,使他重见光明。

 

四、《犹滴传》(Judith

本书以希伯来文写成,作者可能是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是紧接马加比革命之后的作品。书中记述一位年青守寡的犹太女子犹滴的英勇事迹。

当时亚述元帅荷罗婓纳(Holofernes)攻打彼土利亚城(Bethulia),围困多时,情势危急。犹滴奋不顾身,用计赚入敌营,以她的美貌迷惑荷罗婓纳;乘他醉后,砍下他的头颅;带回城中示众,激励士气,作为神已将亚述交在以色列民手中的凭据。

犹滴的事迹可与圣经中雅亿刺杀迦南大将西西拉的事迹媲美。

 

五、《以斯帖记补编》(Additions to the Book of Esther

主前第二世纪至第一世纪之间,一位住在埃及的犹太人将《以斯帖记》译成希腊文。他认为书中有六个地方需要加上宗教性附注,于是窜写原文,在原有篇幅上增添了107节。“正经”《以斯帖记》并无提及神的名号,也没有祷告词,但这些增添的章节中却有许多,可见译者的增补是出于敬虔的动机。这些旁经部分有十节是在第十章,另外又加了六章,称为第十一至十六章。

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这些经文拆散分置多处,使全书贯通流畅,更为完整一致。

 

六、《所罗门智慧书》(The Wis-dom of Solomon

主前150-50年,有一位住在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编写了这部德育文集,称为《所罗门智慧书》,借所罗门王的贤名来吸引读者。

作者著名的目的在于劝诫埃及的犹太侨民,洁身自爱,免得陷入各样的罪恶网罗:例如怀疑主义、物质主义、敬拜偶像等等。他同时也在书中一方面引导外邦人读者,认识犹太教的真理,一方面可以知道他们所信奉的异教,实属无稽。

书的首段是向在上治理者晓以大义,劝他们寻找智慧、追求公义。由于希腊哲学在亚历山大城大行其道,本书神学虽仍以旧约为依归,但其中也有循希腊哲学思想而作的修改。例如旧约和新约都以身体为可贵,但《所罗门智慧书》却不然,它形容身体为“重压着的灵魂”、“地上的帐棚”、“使人的心思背负重担”(九15)。书中也论到“前生”(八1920)和“灵魂不死”(三15),却找不到有关身体复活的概念。

 

七、《便西拉智慧书》(The Wis-dom of Jesus the Son of Sirach

本书又名《德训篇》(Ecclesiasticus),也是一篇有关德育的作品,特别推崇智能,着重描述“她”(智慧)的美德。

本书以希伯来文写成,大约是主前200年到175年的作品。作者是耶路撒冷一位敬虔的学者,名西拉子耶稣(“西拉子”音译“便西拉”)。他有一个孙儿,是亚历山大城的犹太居民。西拉子耶稣的孙儿后来将本书译成希腊文,而且加上序言(主前132年)。

旁经之中以本书篇幅最长,也是唯一知道作者身份的作品。就如“正经”《箴言》一般,本书涉及范围很广,但课题却很实际;细微如日常饮食,大至家庭关系都包括在内。最长的一个片段(第4450章),称为“伟大的赞美词”,内容简洁地逐一描绘希伯来历史上的诸多伟人,从以诺、挪亚、亚伯拉罕开始,直到所罗巴伯、尼赫迈亚、以至两约中间时期的大祭司西门为止。最后的一位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也是作者的朋友。

 

八、《巴录书》、《杰里迈亚书信》(Book of Baruch and Letter of Jeremiah

《巴录书》名义上是杰里迈亚的朋友(也是秘书)巴录所写(参耶三十二12;三十六4;五十一59),实际上出自多人之手。真正成书的日期应是主前第一世纪或更晚。虽然最后的校定本以希腊文出现,但其中有些部分很可能译自希伯来文。

本书以一篇忏悔祷告开始,自承耶路撒冷遭逢劫难,分属罪有应得(一1~三8)。第二部分以诗体写成,说明以色列因离弃“智慧”,所以遭逢不幸(三9~四4)。“智慧”在此指神的律法,作者歌颂“智慧”在此指神的律法,作者歌颂“智慧“,充满赞美词藻,思想蕴含精深哲理。第三部分也是也是诗歌形式,作者在此向满怀忧愤的以色列民,讲出安慰和盼望的信息。他预见仇敌最后被毁灭,耶路撒冷的众儿女将会凯旋归回。启示文学(讲论神对末世启示的宗教作品),本书是唯一有旧约先知激昂情怀的作品,只是内容本身缺少新意。

《杰里迈亚书信》是主前300年左右的作品,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根据旧约圣经《杰里迈亚书》十一10写出一篇感情洋溢的训词。他指出各种金、银和木头做成的假神的虚伪无能。

这篇训词原文是希伯来文(或亚兰文),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希腊文译本,以及再行转译的版本。由于许多希腊文和叙利亚文的圣经抄本,包括拉丁译本,都将《杰里迈亚书信》编入《巴录书》中作为附录,因此今日一般英文译本,索性把本书当作《巴录书》第六章处理;其实它和《巴录书》并不相干。

此外,也有古抄本圣经将它列作正经《杰里迈亚哀歌》之后。

 

九、《亚撒利亚祷告文和三青年的赞美歌》(The Prayer of Azariah and the Song of the Three Young Men

这是《但以理书》附录之一,安插在三23和三24之间。

正经《但以理书》共有三处“附录“,这些附录本来是个别的启示文学作品,出现于主前第二或第一世纪,作者不详。《亚撒利亚祷告文和三青年的赞美歌》是其中之一,原文应是希伯来文,而作者可能来自叙利亚王安提阿哥伊比法时代,或较后的马加比革命时期。

作者因见同胞处于虐政之下,水深火热,写成此书抒发心志。书中的亚撒利亚在火窑烈焰包围中发出赞美神的祷告,并为以色列认罪代求,渴望神的拯救。神的使者便进入火窑里驱散火焰;火窑里的三个青年毫发无损,并且开口歌颂神。他们的赞美词内容令人联想到《诗篇》148篇,他们唱和的形式也与《诗篇》136篇相仿。

 

十、《苏撒拿传》(Susanna

本书由希伯来文抑或希腊文写成,无法肯定。据推测作者应是主前第二或第一世纪人物;除此以外,他的生平一概不得而知。

本书被誉为世界文学中最佳短篇小说之一。书中讲述两个心术不正的长老,企图侵犯美丽的苏撒拿,一位巴比伦籍犹太侨领的妻子。苏撒拿宁死不屈,两个长老于是诬告她在果园里与人通奸。依照律法,两个人的见证足以构成罪证,苏撒拿百词莫辩,被判死刑。

此时有一位名叫但以理的青年出现,阻止行刑,并命令将两个长老隔开,要他们分别说出苏撒拿在甚么树下与人通奸。两个假证人的答案并不一致,他们的阴谋也就此败露。最后两个长老被处死,而苏撒拿则获释,恢复了清白。

在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中,本书列为《但以理书》之前;在拉丁译本却列于《但以理书》之后。

 

十一、《比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

本书可能是主前第一世纪中叶的希伯来作品,后来附加在《但以理书》的希腊文译本中。它在《七十士译本》中列在《但以理书》之后,但在拉丁译本,则列在《苏撒拿传》之后。

《比勒与大龙》可说是世界最古老的侦探小说。书中讲到波斯王居鲁士(Cyrus,中文圣经译作古列)告诉但以理,巴比伦神祇比勒(或作巴力),每天要享用大量的细面、油和绵羊。但以理便叫他把食物照样献在庙里,然后关闭庙门并贴上御印封条;但以理却暗中在地上撒满了灰。

第二天早上,供桌上的食物果然不见了,但地上却多了许多脚印。原来比勒的祭司们晚上带同妻儿,从桌底下的暗门进来,将献给比勒的食物吃了。居鲁士王洞悉了祭司的诡计,下令把他们杀了。

居鲁士王所敬拜的另一个神祇,却是一条活生生的大龙。但以理将沥青、脂油和头发煮成饼,送给它吃,结果它也被消灭了。

巴比伦人眼见他们的神祇一一破除,震惊之余,要求王处死但以理。王无可奈何,只好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里(但六128)。可是狮子并不伤害但以理,而神的使者更将哈巴谷先知从犹大地提起带到狮子坑,好让他把预备好的饭菜送给但以理吃。到了第七天,居鲁士王释放了但以理,却把控告他的人送进狮子坑,他们马上就被狮子吞吃了。

《比勒与大龙》的故事主旨是讽刺敬拜假神的愚行,同时也揭发异教祭司的骗局。

 

十二、《玛拿西祷告文》(The Prayer of Manasseh

以旁经形式出现的《玛拿西祷告文》,很可能是写在主前第二或第一世纪期间,出自巴勒斯坦犹太人之手。学者们无法肯定它的原文是希伯来文、亚兰文、抑或希腊文。

书中的祷告托名于犹大王玛拿西,因为根据《历代志下》33章,玛拿西被掳去巴比伦后,回想自己在位多年,任由全国上下敬拜偶像,于是向神忏悔祷告。《代下》三十三19曾提及玛拿西祷告,可能因此便有敬虔的犹太人拟写了这篇文字,当作玛拿西的祷告文。

文中开始即赞美神,述说万物如何见证祂的威严(14节),以及祂向罪人所施的恩典(58节);接着是个人的忏悔(910节),祈求赦宥(1113节);最后以一首荣耀颂作为结束。

 

十三、《马加比书上卷》(ⅠMaccabees

《马加比书上卷》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所记事迹,从安提阿哥伊比法登位(主前175年),直到马加比家族的西门去世(主前135年),长达四十年。它可能出自巴勒斯坦犹太人之手,以希伯来文写成,时间大概是主前100年。

书中关于犹太人对抗安提阿哥的战役,描述最为详尽。它报导了马加比家族为争取犹太独立而战的经过,又分别叙述马他提亚三个儿子的功绩。马他提亚是率先反抗安提阿哥王的革命元老,他的众子都追随他,继承了他的伟业,先后作出贡献。

本书所载的三位主人翁有犹大(三1~九22)、乔纳单(九23~十二53),和西门(十三1~十六24)。书中也提及犹太人每年一度的汉努迦节,这与今天的圣诞节同一时候,但所纪念的是马加比家族光复圣殿的英勇事迹,在新约里称为“修殿节”(约十22)。参看附录<两约之间——旧约与新约中间的四百年“沉默时代”>,有详尽介绍。

 

十四、《马加比书下卷》(ⅡMaccabees

此书主要内容与上卷头七章相同,记述主前175年至160年的历史。本书自己说明是录自古利奈人耶孙(Jason of Cyrene)所著的五卷史书(二1923),但耶孙的身份全凭臆测,无从考据。

本书作者应是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以希腊文写作,日期方面可能早至主前120年,也可能晚至主后2年。

与上卷比较,下卷历史意味不足,而夸张成份有余。它不但偏向于法利赛人的观点,而且渲染铺张神迹奇事,与上卷的平实客观成一强烈对照。

(请参附录<新约导论>一文中有关“新约成经过程”的论述。)

 

十、【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基督降生前的两百年中,犹太社会先后出现了法利赛人(Pharisees)、撒都该人(Sadducees)、希律党人(Herodians)、爱色尼人(Essenes),以及奋锐党人(Zealots)等派系,在新约福音书的记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派系有宗教性的,也有政治性的,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两约之间时期马加比的革命,和这革命在犹太人社会中所引发的变革。希腊文化对犹太人信仰的冲激,也从这些党派的主张立场中反映出来。

 

【法利赛人】

   法利赛是一个宗教教派。一般人认为法利赛的“远祖”是被掳期间的文士以斯拉,而法利赛人的组成可导源于马加比王朝之前的“哈西典人”(Hasidim)“敬虔人”),特别是当马加比革命不再是为了争取宗教自由,而转为逐鹿政治上的霸权时,哈西典人便不再跟他合作,而形成法利赛派。但是他们真正组党面世,应在犹大马加比后裔的约翰·许干一世(John Hyrcanus Ⅰ)时代(主前134-104年间)。当时“保守派”的法利赛人和“维新派”的撒都该人彼此为敌。(自亚历山大大帝时代起,犹太社会开始转向希腊化,犹太传统文化面临危机。)“法利赛”的意思是“分别出来的人”,主张远离一切希腊化腐败影响,专一持守律法。此名也含有“分解”的意思,因此有人认为是指他们有分析真理的特长,故与文士以斯拉有关。

法利赛人在各种洁净的礼仪上拘谨而固执,绝对不向一个“罪人”(在宗教礼仪上不洁净的人)购买任何饮食物品,以免触犯禁忌。他们也不到“罪人”家中吃饭,但可以请“罪人”到自己家里作客。

法利赛人为了使律法的影响力,可以在希腊、罗马文化占上风的世界里有效地发挥,又建立起各种传统,使律法可以广泛地适应各种不同情况。

主前一世纪,有两位法利赛教师各自创立学派,影响颇大。两派当中以希流学派(Hillel)较为稳健,主张关怀穷人,罗马人的统治与犹太教信仰可以并存。另一个尚脉学派(Shammai)在教义上则固执保守,强烈反对罗马政权。尚脉学说影响后来的奋锐党,革命反叛罗马政府,导致主后70年耶路撒冷的毁灭。犹太法典《他勒目》(Talmud)记有两个学派之间的论争。

法利赛人起初只是把犹太人的传统看作是对律法的一种诠译,后来却把传统也当作律法。为了自圆其说,提出了传统是“口传律法”(oral law)的理论,指摩西在西奈山上所领受的,除了摩西五经的“成文律法”(written law),还有“口传律法”。这些“口传律法”均为日常生活言行的守则,非常琐细;譬如怎样守安息日,怎样在吃饭前洗手表示洁净等(太十五2),后来逐渐被重视,大有凌驾圣经“成文律法”之势。

耶稣不但职责法利赛主义在律法上轻重不分,本末倒置,而且指出他们所持守的传统,与律法的本意相去甚远(太十五3)。一个本来有价值的运动,现在已失去了昔日的敬虔精神,变得骄傲自义。起初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保持圣洁,抗拒希腊文化;后来却舍本逐末,以能谨守律例诫命而自夸自义。福音书中出现过的尼哥底母、亚利马太人约瑟(约十九38)、迦玛列(保罗的老师)、大数人扫罗(即后来的使徒保罗),都是法利赛人中的表表者。使徒保罗更是来自正宗的“我们教中最严紧的教门”(徒二十六5)。可见法利赛派的出发点本是好的。它的变质可以作为后世的鉴戒,提醒我们:越是敬虔,越容易受到自满和骄傲的试探。

 

【撒都该人】

在新约里,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都同样受到耶稣的谴责,然而这两个教派之间分别很大。若说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两派都仇视耶稣。

撒都该人全部来自耶路撒冷贵族或祭司家族,非富则贵。因为犹太地受罗马管治,政治、宗教都受制于罗马政府,所以他们极力向政要们靠拢,名利兼收。

撒都该人执掌圣殿里的大小事务,主持崇拜礼仪;他们自视甚高,与民众远离,十分不得人心。法利赛人却处处与他们对峙,始终维持着犹太教的传统架构,严格遵行犹太教的传统教理。虽然把持圣殿崇拜的是撒都该人,但法利赛人一直认为圣殿崇拜十他们的职责,不让撒都该人专美。

撒都该人只承认摩西律法的权威,因为律法制度赋予他们特权,但他们不相信复活、灵界和天使的存在(可十二18;路二十27;徒二十三8)。这是他们和法利赛人大相径庭的地方。他们的信仰里绝大部分是一连串消极性的主张,没有给后世留下任何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宗教或政治体制。

法利赛人欢迎外邦人入教(太二十三15),而撒都该人刚好相反,不属祭司或贵族家系的人,没有资格加入他们的圈子。主后70年圣殿被毁,撒都该党也就随之瓦解。

 

【希律党人】

希律党人为罗马时代犹太人中的一个党派,因倾向拥护希律王朝而得名。他们也接纳罗马人的统治,因为希律王朝是靠罗马的权威而维持的。因此有人认为他们不是一种宗教上的派别,而是一个政治上的团体。他们的人数显然不多,因为巴勒斯坦的大多数犹太人都不喜欢罗马政权。

希律党人敌对耶稣,曾与法利赛人连手同谋陷害祂,多次向耶稣问难,例如提出是否向该撒纳税这一类政治性问题(见《马太福音》二十二16及《马可福音》三6;十二13)。二者也曾联合控耶稣于罪,治死祂。

 

【爱色尼人】

爱色尼人和法利赛人的起源,同样可追溯到马加比的反希腊化的敬虔运动,是“哈西典人”中更激进者。

与法利赛人比较,爱色尼人的做法更为极端。他们结成党社,对抗侵蚀犹太人敬虔心灵的恶势力。古犹太作家腓罗、约瑟夫和罗马人普利尼等人的著作中,都曾讲到爱色尼人。他们的组织近似后世的“修会”。本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死海西北部发现的“昆兰废墟”,很可能是这些古修会的其中一个据点。在昆兰附近出土的“死海古卷”(有圣经古抄本)也可能是他们保存下来的珍贵遗物。关于爱色尼派和昆兰会社的比较,请参看:<现代考古学的伟大发现及其对圣经研究的贡献>

第一世纪犹太史家约瑟夫说,犹太教内有三大流派,就是法利赛派、撒都该派以及爱色尼派。“爱色尼”这个名称,可以泛指一切具有修会形式,但修行方式可以各自制定的犹太团体。普利尼说爱色尼人禁女色,守独身。但约瑟夫却提到一个也有婚娶的爱色尼团体。在昆兰的考古研究发现,昆兰小区里也有女性成员。

爱色尼人的生活严谨、简朴,每个成员都必须精研圣经和正统宗教著作,同时参与生产劳动。小区里自给自足,凡物公用,还有监督,专司纪律。至于那些禁止婚嫁的社团,领养男童,从小灌输爱色尼的理想观念;他们也反对奴隶制度,反对战争。

爱色尼人接受外邦人入教,但入教者必须经过一段严格考验的时间,才算正式入教。他们的人数一直不多,腓罗说大约有四千人。只要是爱色尼派的成员,无论到那一个爱色尼小区走,都会说到接纳。

爱色尼教派的早期历史至今仍不甚清楚,也许和它的起源太古远有关。腓罗曾有“摩西首创”的说法,约瑟夫则认为自有犹太人始祖,便有爱色尼人的组织。爱色尼运动在基督降生之前,一度成为犹太教的主流,后来信徒逐渐退出巴勒斯坦社会,隐居山野过苦修的生活。作耶稣先锋的施洗约翰,可能是爱色尼派的一员,或与爱色尼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可一18)。

爱色尼人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忠实或贞洁的以色列民,因此不屑参与“败坏了的”耶路撒冷圣殿的宗教生活。似乎在爱色尼人的心目中,他们的会所已取代圣殿。

所有关于爱色尼人的著作,都特别强调他们生活上纪律严明,对律法一丝不苟。约瑟夫说他们是所有犹太人中,最为严格遵守“安息日不得工作”诫命的人。由于爱色尼人生活在犹太信仰主流的圈子以外,因此在新约,或犹太人的法典《他勒目》的记载中,都没直接提到他们。

爱色尼的高尚情操确是值得钦佩,但是他们的律法主义和禁欲思想,却与耶稣的一贯教训不合。耶稣也遵守律法,力主遵守律法乃蒙福的途径;但反对把律法当作心灵的轭。耶稣认为安息日是为人而设,人不是为安息日而设(太十二112;可二2328;路六611;十四16)。

 

【奋锐党人】

主后6年叙利亚总督居里纽(Quirinus)为征税而谕令犹太人“报名上册”(户口调查),使犹太人大为反感。加利利人犹大(徒五37)因此领导发起武装叛变。后来叛乱平定了,但反罗马的思想却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一群自称为“奋锐党”的敬虔人当中,对抗罗马已不仅是爱国行动,更带有神圣的护教使命。犹太史家约瑟夫称他们为犹太教的第四哲学,表示他们与上述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爱色尼人全不相同。

奋锐党(Zealots)原文意思是“大发热心者”,说明这个犹太教派的激进本色。他们承袭了马加比革命的精神,坚决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和宗教迫害。党员多数投身武装行列,从事游击战斗,专门打击亲罗马的犹太人,同时也报复罗马人加诸犹太人身上的百般欺凌和侮辱。他们拒绝纳税给该撒,认为上主的子民应该只纳税(奉献)给上主。(曾有人以纳税问题试探耶稣(路二十22),后来又以同样问题来诬告耶稣(路二十三2),就是因为奋锐党人的影响在当时已深入民间。)他们也不认识罗马政府所委任的大祭司,对于仗着特权,肆意进出圣殿的罗马人,更是痛恨入骨。

为了严惩亲罗马的犹太人以及蔑视犹太律法的外邦人,奋锐党经常采取突袭行动,或者施行暗杀。他们身上暗藏匕首,即使在闹市当中也能不动声色地取人性命,因此奋锐党也被称为匕首党(Sicarii)。出卖耶稣的犹大,称为加略人(Iscariot),“加略”与“Sicarii”发音相似,因此也有人说犹大来自匕首党。

奋锐党和法利赛人一样尊崇律法,但比后者更为保守,坚决拒绝与希腊文化认同或妥协,也不能容忍任何外来势力插手于犹太人的宗教事务。

约瑟夫曾记述四十名奋锐党人为了阻止希律王在圣殿院门口安放金鹰塑像而壮烈牺牲,这种坚贞的宗教情操,吸引越来越多犹太人加入或支持奋锐党。

奋锐党最活跃的中心地点原是加利利,后来逐渐移往耶路撒冷。耶稣的门徒当中至少有一个来自奋锐党,名叫西门(太十4;可三18;路六15;徒一13)。也有人猜测称为“雷子”的雅各布和约翰、上述的加略人犹大、乔纳的儿子西门,都与奋锐党有关。

主后66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再度爆发叛乱,奋锐党乘机挺身而出,领导犹太人歼灭罗马驻军,占领耶路撒冷。可惜由于祭司派和奋锐党争权,竟在城内自相残杀。

70年提多率领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大肆屠杀犹太人。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犹太战争”。这场战争导致圣殿被毁,献祭礼仪完全废止。奋锐党领导的革命军退守到死海西南部马撒大的基地,直到主后73年才被攻陷;革命军见大势已去,竟集体自杀,以免为敌人所辱。

犹太史家如约瑟夫对于奋锐党曾作出严厉指责,认为他们是导致圣殿被毁的罪魁祸首;在后世犹太人的心目中,奋锐党却是民族英雄,是爱国爱教的榜样。

 

犹 太 节 期
日期
名称
意义
参考经文
尼散月(正月)
初一
十四
十五至廿一
十六
 
月朔(New Moon
逾越节(Passover/Pascha
无酵节(Unleavened Bread
初熟节(Sacrifice of First-fruits
 
 
纪念自埃及蒙救赎
 
民十10;二十八11
出十二章;利二十三48
出十二1721
利二十三914
以珥月(二月)
十四
 
补过逾越节(Second Passover
 
 
民九1011
西弯月(三月)
初六
 
五旬节(Pentecost/Shavuoth
 
庆祝五谷丰收
 
利二十三1521;申十六912
提斯利月(七月)
初一
初十
十五至廿一
廿二
 
吹角节(Trumpets
赎罪日(Atonement/Yom Kippur
住棚节(Tabernacles/Succoth
召开盛会(Solemn Assembly
 
 
为国家的罪献祭纪念在旷野漂流的日子
 
民二十九1;利二十三24
利十六章;利二十三2632
利二十三3336;尼八章
利二十三36
 
基思流月(九月)
廿五
 
修殿节(Dedication/Chanukah
 
纪念重修圣殿(主前164年)
 
约十22
亚达月(十二月)
十四、十五
普珥节/掣签日(Purim
纪念哈曼歼灭犹太人的计谋失败
斯九2432
注:括号中前者为英文名称,后者为希伯来读音。

 

十一、【新约里的信息——新约导论】

 

一、   新约时代的背景

主前六百年左右,全以色列被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国所亡。

巴比伦是当时最强大国家,亚、欧边界上的世界,都在他的统治下。但不久,波斯兴起,代替了巴比伦的势力。

主前三百多年的时候,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腓力发奋图强,没多久便征服了整个希腊。

腓力死后,儿子亚历山大带领大军进一步征服了波斯及北非等地,马其顿帝国统治着当时的世界。马其顿军队所到之处,希腊殖民地城邑,纷纷建立,希腊语言和文化随之到处流传,希腊文也成了那一带地方的共同语言。

亚历山大死时,正当盛年,才三十三岁;后继无人,帝国因而分裂,日趋式微。此时,罗马帝国崛起,日益强盛。罗马是在主前750年左右由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些村落联合组成的;主前509年,已有了稳定的政府;到了主前250年左右,已统治了整个半岛。

再过百年,罗马征服了整个南欧与北欧。到主前一百年左右,罗马以陆续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余下的土地在主前三十年已完全收入罗马版图,成为横跨欧亚的一个大国。

此后的几十年,罗马帝国励精图治,一方面致力巩固内部,改进政治体系,一方面设立开明公正道法律制度,建设遍布全国的交通道路网。人民的生活日形安定。

罗马人虽然用自己的拉丁文,但希腊文可说全国通用。这一切都成了以后传播福音的极大帮助;特别是保罗时代,他可以自由到各地传福音。

犹大国被巴比伦灭亡,很多犹大百姓被掳到了巴比伦。后来波斯国兴起,准许百姓归回以色列地。最初由设巴萨带领,重建圣殿,后来由先知萨迦利亚、哈该等继续,约于主前516年完工(参看《以斯拉记》)。

 又过了七十多年,省长尼赫迈亚及文士以斯拉先后带领了一些人回到耶路撒冷,重筑城墙,并且教导百姓明白律法。

百姓被掳走巴比伦居住地时候,没有机会学习旧约律例,后来有一些“教师”或称“律法师”的,召集百姓,予以教导,带领敬拜神。这样的聚会形成了被掳在外地犹太人的“会堂”。

现在圣殿重建,百姓又可以在圣殿里献祭敬拜神了。

马其顿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的一个部下所建的叙利亚国,在主前第二世纪兴起了一个颇有魄力的王,他的弟弟安提阿哥(Antiochus Epiphanes)继他登位。此人能干却狂傲,肆意横行,曾命令人用猪在圣殿中献给他的太阳神,因此引起了由犹太人祭司领导的反抗。请参附录<两约之间——旧约与新约中间的四百年“沉默时代”>

犹太人打败了安提阿哥,在主前165年收复耶路撒冷,夺回圣殿,重新洁净,再奉献给神。就这样开始了犹太历史中辉煌的马加比时代;犹大国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只可惜为时不久。

在主前63年,罗马征服了耶路撒冷,军队掳去无数的犹太人,从此犹太人失掉了国家的地位,直到本世纪(1948年)才复国。

自巴比伦归回耶路撒冷以后,犹太人对旧约的律法变得极其热心。到马加比时代,此种热心有增无减;因此被掳归回后犹太人的生活,对主耶稣时代犹太社会很大大影响。

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以后,教导百姓守神的律法。他教导的方法,是按着字面的意义去解释旧约,使人非常看重圣经的话,于是百姓中渐渐兴起来了一些人,专门教导人明白旧约,遵行旧约。他们的生活都严格按着圣经字面的意思去行.这些人就成了“法利赛党”的起源。参附录<新约时代的犹太教派>

“法利赛”一名,基本意思是“分离”。法利赛人是“分离者”。他们要与世俗分离,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后来他们却变成一批只重外表仪式却忽略内心属灵真实的人。主耶稣常责备他们假冒为善。

当时,犹太百姓中另外有一个很有势力的教派兴起,称为“撒都该党”。撒督是戴维时代的大祭司,撒督的众子可以说是当时的祭司团(参代下三10)。很可能此名称一直流传到主耶稣时代,撒都该党也从此得名。

此派人到势力很大。在相当于今天政府议会的犹太公会中占有很多席位,而且公会主席一定是撒都该人。

新约圣经里还提到一个“奋锐党”,严格来说,奋锐党不是一个教派,而是一个狂热的政治党派。虽然他们也相信旧约,等候以色列人的弥赛亚降临,但他们的主要目标却是复兴以色列国。

 

二、   新约圣经写作时期

全本新约二十七卷,按内容性质来说,大概可以分成三部。

这二十七本地头五本从《马太福音》至《使徒行传》是历史。第二部分,从《罗马书》到《犹大书》共二十一本都是书信,讲到教会的信仰和生活问题。最后的一本是有关未来的启示,称为《启示录》。

按内容来说,历史事迹发生在先,然后才有真理的教导;《启示录》所讲的内容到最末才会发生。但是这些书卷写作的次序,却不完全按着所讲事情发生的先后。

历史部分的前四本称为福音书,记述耶稣基督如何在地上完成救赎人类的计划,一切事件的选择,次序的安排,都是按此目的来决定。这四本福音书的前三本,记述的内容和次序的安排很相似,只是重点和写作的对象有分别。《马太福音》是向犹太人解释耶稣基督是旧约所应许的犹太人的君王;《马可福音》是向罗马人讲明耶稣基督是神的仆人,来完成神的救赎计划;《路加福音》是向希腊人证明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成为人,来拯救罪人。这三本书都是在主后六十年代以前写成的。《约翰福音》是在主后九十多年写成,目的是要向全人类证明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人类的救主。《使徒行传》则记述教会在地上的成立和发展,也是在主后六十年代写成的。

书信部分的次序不是按写作时期的先后,而是按内容的性质来编排。出于同一作者的书信都排列在一起。保罗的十三封书信排在最前,以《罗马书》领先。《罗马书》是讲救恩真理最重要的一本书。其他书信则多少都牵涉到一些教会生活问题。

保罗的书信多半是在主后五十年代写成。《以弗所》、《腓立比》、《歌罗西》及《腓利门》等书是保罗在罗马坐监时写成的。《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是保罗离世以前不久写成的,时间都在六十年代的早期。

从《希伯来书》到《犹大书》的八卷称为“普通书信”,因为大体说来,这些书信的对象不是某一个教会,而是当时一般的教会。《雅各布书》可能是在五十年代写成的,其他的书信都是六十年代写的。只有出于约翰的三封书信,则是在九十年代写成的。

约翰是使徒中最后离开世界的一位。晚年时,他居住在以弗所,牧羊那一带地方的教会。大概在主后96年到98年间写成《约翰福音》、三封书信及《启示录》。虽然这几本书写作的次序不大确定,但说圣经上最末一本书,在时间上也是最末写成的,大概没有问题。

 

三、   新约时用的语文

中东地方有几种语言都相当接近;其中有两种特别接近。一种是以色列人一向用的希伯来文,另一种是叙利亚及巴比伦地方人用的亚兰文。

以色列人被掳以后,留在巴勒斯坦的百姓,因与迁来到亚兰人混居,渐渐都用亚兰文;而被掳去巴比伦的人归回后,当然也讲亚兰语。所以在主耶稣时代,犹太人通用的都是亚兰语文。

但在另一方面,自从亚历山大建立了马其顿帝国,统治当日欧亚世界以后,希腊文也成了那一带地方的通用语言。当时巴勒斯坦的居民,也同样通晓希腊文。主耶稣在世时和门徒的谈话,或向当地的人讲道,很可能都是用亚兰话。福音是为全人类的,新约的书卷如果用的是亚兰文,当时世界上一定有许多人看不懂,而且也可能不会十分被人看重;因此在很多思想的表达上,希腊文的构造比较精密准确,所以写新约圣经时,在圣灵的带领下,就选用了希腊文。

全本新约都是用希腊文写的,但新约的体裁和当时一些其他著作的体裁似乎很不同。因此有人认为新约希腊文是特别为写新约所创作出来的一种文字,甚至有人用讥讽口吻称之为“圣灵的希腊文”。这种文体的分别曾使许多人觉得困扰。

但在最后一百年来,神给教会有了许多新的亮光,特别是最近发现了许多当时无意保存、却意外地保存下来的档,例如一些普通收据、便条等。这些条件上用的希腊文,和新约圣经所用的希腊文一样。

当时文字著作所用希腊文,文体比较典雅,用字也有所不同;但这些便条类的档,用字和文体都比较通俗。文学著作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所用的都属于古典希腊文;而便条档所用的,则是当时一般人通用的希腊文。粗略地比较来说,前者有同中文的“文言文”,后者有同通用的“白话文”。新约圣经就是用当时通用的希腊文写成,而不是用学者所用的古典希腊文。不过,新约圣经在用字及达意方面上,有时仍有些比较特别的地方。

犹太人自从被掳时代开始,就往外地移民,到主前三、四百年左右,这种现象更为显著。亚历山大时代,曾将许多犹太人移到他所建立的希腊殖民地城邑去,被移居非洲北部的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特别多。这些犹太人完全在希腊文化里长大,不懂希伯来文,所以完全不认识犹太人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犹太人的领袖很关心这件事,请求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来帮助他们。据传统说,在主前两百多年间,耶路撒冷差派了七十二个学者(每支派六个)来到亚历山大城,得到埃及王的支持,将全部旧约译成了希腊文,普通称之为《七十士译本》(简写作LXX)。这些犹太学者虽然精通希腊文,但到底《七十士译本》是翻译的书,而且有些旧约的思想不是太容易表达,所以有些表达方法比较特别。

在主耶稣时代,很多犹太人都熟悉这个译本,新约的作者也不例外。他们既然熟悉《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体裁,而且与他们自己所写的在神学思想上类似,所以新约圣经有时带上《七十士译本》体裁的特色,自恃意料中事。这是为甚么新约的希腊文有时出现受希伯来文影响的语句。但实际上,这种特别色彩的地方并不太多。

新约圣经是由将近十位不同的作者写成的。他们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个性和教育背景,因此这二十七卷书虽然都是以通用希腊文来写,各卷的文体却很不相同。《希伯来书》和《彼得前书》的体裁文雅,最接近古典希腊文;《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文体典雅,极富文学价值;约翰的著作简洁、生动,特别是《启示录》,受希伯来文体的影响很深。保罗的著作纯朴有力,虽不刻意修辞,但在语句构造及用字方面,极其谨慎,在教义的阐释上特别精确。

 

四、   新约成经的过程

新约共有二十七卷书,称为“正经”(Canon),或译“正典”。

“正经”(正典)的意思是教会接纳为正式经典的书,内容绝对可靠,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标准。(参附录﹤旁经——没有收入我们圣经中的一些著作﹥一文。)教会初成立的时候,新约的书卷尚未成形;后来出现时,又不只这二十七本。从许多书卷中选了这二十七本,定为正式经典。

为甚么要定这些书为正式经典呢?用甚么标准,又由谁来定呢?

教会最初觉得需要定出一个“正经”的规范来,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主耶稣时代,已清楚的有了旧约的正经。主耶稣所接纳的是今天旧约的三十九卷书,按希伯来文圣经的编排法,为二十四卷。这就成了教会的好榜样,想到自己也需要一个正经的范围。

另一方面,当时有些人传讲一些错误的教训,教会用甚么标准来衡量这些教训的对与错呢?同时,还有一些人按自己的意思,随便定出书目,说这些书是圣经。教会也需要一个标准来决定到底甚么书才是圣经。

再一方面,福音传的广了,信主的人多了,教会要教导、栽培这些信徒,也需要一些根据,好用来教导。教会因此感觉到,一个正经的范围是需要的。

至于定这二十七卷为正经的经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消极和积极的方面来思想一下这个过程:首先,从消极方面,我们要看看正经“不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一本书的作者是否使徒,不是决定为正经的条件。如果要使徒作的书才能成为正经,那么《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犹大书》等就都不应该在圣经里面了。

第二,任何一本书是否成为正经,不是由教会定的。如果教会能订定新约的正经,那么新约书卷的权威是从教会来的,教会的权威便大过神的话的权威了。教会没有这样的权柄,而且在教会历史中,从来没有过订定新约正经的行动。

第三,新约圣经也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定的。同样的理由,没有人或由人组成的团体能将作为神话语的权威加在一本书上,不论是教皇或者甚么会议,都不能如此订定。

第四,圣经的正经不是慢慢形成的。有人以为教会使用一些圣经的书卷,感觉到这些书有价值了,于是便接纳这些书为正经。事实上不是如此。许多经卷写好了,即刻被教会接纳为圣经。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五18,将《路加福音》当为圣经;彼得在《彼得后书》三16称保罗的书信为圣经。当然,有些书卷在有些地方比较晚才接纳为正经,但在别的地方却很早就接纳了。

在积极方面,我们看看圣经是如何成为正经的。

首先,一本书属于正经的唯一条件,是神的默示。新约的书卷列在圣经之内,因为这些书是神的话。神要将祂的旨意、真理,启示给人,祂就预备了一些人,或是拣选了祂预备好的人,按着神的意思,将神的启示忠实地写下来。这些书虽然用的是作者自己的笔法、文字,但所写出的都是神的话。圣经不是使徒的话,也不是由使徒记录下来神启示的话,而是真正、完全的神的话语。

另一方面,这些书写好以后,被教会接纳成为正式经典。虽然新约每卷书都是神所默示的,但这些书卷是经过好几十年的时间,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写成的;而且最初不是每个教会都有全部二十七卷书。多数教会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后来经过抄写、传阅,教会渐渐才拥有这些书卷。同时,也有一些不应属于正经的书卷流传于教会中。这时,教会觉得有需要确定甚么书是圣经,甚么书不是,因为当时在教会流通的不单是这二十七卷书。

最初教会一定接纳使用所有的书卷。但是渐渐的,在圣灵带领下,教会认定了某些书卷比别的书更加有权威。当各地的教会来到一起的时候,谈到他们对圣经书卷的看法,一个地方的教会接纳一部分书卷,另外一个地方的教会也接纳这些书,慢慢的发现第三、第四、第五等等地方的教会都接纳同一些书。到主后397年,在非洲北部迦太基召开的教会大公会议时,就决定接纳这二十七卷为新约的正式经典。

大公会议并没有决定甚么书为正经,只是决定接纳各地教会的见证;所以实际上接纳那些书为正经,乃是圣灵在各地感动教会而作的决定。

当然,因着教会的背景、各书卷流传的次序,及各书的内容性质,有的教会较早接纳一些书卷,却较迟接纳另一些书卷。有的书卷早被教会接纳了,有些书卷则较迟才接纳。例如保罗书信较早接纳,“普通书信”和《启示录》较迟接纳。但大体来说,新约的二十七卷在主后三百多年时,已被当时所有的教会接纳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