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镜中的裂口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 14:1)
这不是哲学的声明,而是灵性的拒绝。世人看神,往往是投射自己的欲望、恐惧、制度与文化。神被简化为祝福的工具、道德的警察、或遥远的沉默者。但圣经却揭示:神不是人的镜像,而是人的源头;祂的旨意不是协商的结果,而是永恒的展开。
🔍 一、从创世到堕落:人如何看神
在创世记中,神以话语创造世界,以形象造人。祂不是被人定义的存在,而是定义人的存在。
- 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选择“自己决定善恶”,这正是“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的原型。
- 人类的堕落不是对神的无知,而是对神主权的拒绝。
从此,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看神”:以惧怕、以交易、以逃避。
👁️ 二、神如何看人:从垂看到拣选
“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诗篇 14:2)
神的垂看贯穿全本圣经:
- 在创世记中,祂垂看该隐与亚伯的献祭;
- 在出埃及记中,祂垂听以色列人的哀声;
- 在诗篇中,祂垂顾孤儿寡妇;
- 在福音书中,祂以怜悯的眼光看彼得的否认;
- 在启示录中,祂审判万民,也拯救祂的教会。
祂的垂看不是冷漠的审视,而是怜悯的凝视。祂不是因人的顺服而拣选,而是因祂的旨意而施恩。
🌄 三、从锡安而出的救恩:神旨意的展开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诗篇 14:7)
这句祷告是整篇诗的转折,是对弥赛亚的预表。全本圣经的救恩线索,从创世记的“女人的后裔”,到启示录的“新耶路撒冷”,都指向一个事实:
神的旨意不是回应人的意志,而是召唤人的悔改。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马太福音 26:39)是人类在神旨意面前最深的顺服与荣耀。
✍️ 四、灵性回应:在被垂看中醒来
我们不是神的定义者,而是在祂的定义中被重塑。我们不是在看神,而是在祂的垂看中醒来。
“你们不是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翰福音 15:16)
🙏 祷告回应:《锡安之光》
主啊,
我不是来认识你,
而是来被你认识。
在你垂看的光中,
我的黑暗被揭示,
我的骄傲被拆毁,
我的灵魂被唤醒。
愿我不再说“没有神”,
而是在每一次沉默中听见你,
在每一次结构的裂缝中看见你,
在每一次祷告的叹息中归向你。
主啊,
你的旨意如晨星,
不因我的黑夜而黯淡,
不因我的祷告而改变,
却因你的怜悯而临近。
愿你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在我被掳的心中重建圣殿,
在我悖逆的意志中点燃顺服,
在我诗性的祷告中显出荣耀。
阿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