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7

以賽亞書每日靈修 二

讀經 以賽亞書四○12~31

主題信息  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禱讀 賽四十27-31

以賽亞的「安慰之書」所提出的第一個安慰,其根基是神至高的主權,祂是全能的創造主,在祂沒有難成的事(四十12-31);第二個安慰的根基是神介入人間的疾苦,祂是歷史的主宰,祂成就所預定的事(四一1-29)

本段(四十12-31)強調神的獨一性、超越性,以色列人的神是宇宙唯一的創造主,祂創造諸天、穹蒼、大地、諸水、萬民(121722)。被擄的以色列人,質疑耶和華是否被巴比倫的神打敗,先知卻指出,耶和華超越其他國的神祇(25),巴比倫的創造神馬杜克(Marduk),在創造世界時是透過父親伊阿(Ea)的協助才完成的,以色列的神卻獨力創造世界(13-14)

聖經中指「使無變有」的獨特「創造」(Bara)一字,集中出現在創世記、詩篇與以賽亞書,後者尤其集中在後半部(賽四十2628;四一20;四二5;四三1715;四五781218;五四16;五七19;六五1718),可見獨一、全能、至高的創造主,是安慰信息的主軸,我們的神並非膀臂縮短,不能拯救,與祂無限超越比較,外邦偶像實屬虛無,算不得什麼。

被擄的以色列人第二個埋怨是:神是否不再信實,忘記祂的百姓正在受苦?先知指出,神鑒察人心,祂統管一切,祂知道以色列人的冤屈(27),祂允許以色列國破家亡、被擄異邦等慘劇發生,一定有祂的特別旨意,以色列人要相信神的智慧、能力(28-29),事實上祂一直掌管歷史,始終未忘記祂的百姓,祂正在籌畫救贖的工作。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等候」是一種信心的操練,對一個有恩賜的人而言,等候是一個極難的功課。我們生性急躁,常想把事情快快解決,或想立刻知道事情的結果,以致常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等候並非袖手旁觀,而是對神的熱切盼望,是靜態中的動態(見賽廿五9),用禱告積極與神同工,等候是承認除非神先動工,否則人就不能成就什麼。全能的神斷不會誤事,我們在等候中揣測神的心意,明白神的旨意,並看見神的作為。
默想
我們如何安慰鼓勵那些在艱難中絕望的人?我們的福音是曲高和寡或能體恤民情,深入人心?。
回應
為自己長期認領、代禱的親友、慕道友等候神。「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一三06)


41
     讀經 以賽亞書四一1~29

主題信息  誰從起初指明這事?  禱讀 賽四一4

本段是第二個安慰的根基:神乃歷史的主宰,祂是國際政治舞臺背後真正的導演,祂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成就所預定的旨意。祂既能使用列國懲治以色列,管教選民;也能使用異邦,讓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歸故土。雖然曾使以色列人落敗,也仍必使他們強盛(15);雖然神救贖的時刻表好像耽延,祂仍有一定的計畫進度,被擄的餘民只管等候神的好信息(27)

一、神呼召古列來完成工作(1-7)
「從東方興起一人」(2)是指波斯王古列,他的迅速崛起並成為列強霸主都是出於神的旨意。(見賽四五113;四六11)「從起初宣召歷代」(4)是指神從創始安排歷代的事,並予以實行成就。有關神預定的旨意,見十九課(賽十四24-32)

主前550年古列征服瑪代,進而攻下小亞細亞各國及愛琴海一帶,539年攻陷巴比倫,各國聽見訊息都驚惶失措,紛紛打造偶像作為庇護,以扺抗古列的入侵。

二、以色列人不要害怕(8-20)
正當各國受古列威脅時,神卻應許要保護以色列人,一如七、八章強敵逼境時,神一再提出保證,安慰百姓不要驚惶害怕(賽四一101314)。以色列雖軟弱如「蟲」,神卻要使他成為「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他將扮演強悍侵略性的角色,使敵人望風披靡(14-16)

三、耶和華向偶像挑戰(21-29)
神不僅與萬民辯論(1),也向他們的偶像挑戰,質問它們是否知曉過去、預卜未來,以證明自己才是歷史的主宰。這些偶像當然無法回答,顯出它們的虛無,而神自己卻能明確地預言日後從東方、北方興起古列王。古列雖從東方波斯來的(2),但因他征服了巴比倫北方的瑪代帝國,成為這領域的統治者,也可算是從北方來的(25)
默想
以賽亞書中神的超越性(至高的創造主),與臨在性(介入人類的歷史)平衡得很漂亮,在我的信仰中是否也經歷祂至高絕對的主控權,及無微不至的眷顧體恤?
回應
向慕道友見證自己如何由虛無的假神國度,歸向真實可靠的光明國度.使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我們的信仰(20)


42
     讀經 以賽亞書四二1~9

主題信息  看哪,我的僕人 禱讀 賽四二1-4

從本章起至五三章,共有四首「僕人之歌」:四二1-4;四九1-6;五十4-9;五二13五三12。先知以賽亞論及「耶和華的僕人」之題目,將舊約啟示帶進最高潮,這也是舊約中最奇妙、深邃、難解的觀念。這僕人有時是單數的,似乎指以賽亞本人(賽五十4-6)或無名的僕人;有時是複數,指的是以色列人。有時是正面的形像(忠心、受教、不灰心、忍耐、為別人的罪受苦);有是負面的表現(犯罪、違背神、灰心失望、發怨言、為自己的罪受苦),本章即出現正反兩面強烈的對比:單數的僕人開瞎子的眼(四二7),複數的僕人眼瞎耳聾(四二19),顯示出是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人物。在經文中,那位單數的受苦僕人是一位撲朔迷離、莫測高深的人物,詳細考察僕人的特性、身分、地位、工作及使命,再參考新約的引用(見太十二18-21),可知僕人的角色最終完全應驗在耶穌基督的身上。

一、僕人的特色與使命(1-4)
這位僕人是安靜、柔和、謙卑的形像,他的工作是扶持軟弱無助者(「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將真理傳給萬民。

二、神呼召僕人完成使命(5-9)
神再次表明祂超越偶像 (8) ,假神無法施行拯救,耶和華不但是創造主(5),也是救贖主,祂呼召祂的僕人來完成救贖計畫(6),這位僕人的使命是成為神恩典的媒介,將救恩帶給萬民。當耶穌降生時,先知西面預告聖嬰的未來使命,正是「照亮外邦人的光」(路二32;見賽四九6)。感謝神,救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西一13)
默想
我是忠心、忍耐的僕人或是灰心、發怨言的惡僕?我是領瞎子出黑暗的僕人或是眼瞎耳聾的無用僕人?
回應
求主幫助我用溫柔、謙卑的生命來見證真理,扶持那些孤苦無助、心靈破碎的人。


     讀經 以賽亞書四二10~25

主題信息  神必像勇士大力攻擊仇敵   禱讀 賽四二13

一、神必得勝(10-17)
耶和華施行救贖,萬民都當頌贊祂(10-12)。神答覆百姓的疑問─神是否忘記他們?神是否沒有能力施行拯救?雖然表面上暫時沒有動態,雖然神似乎沒有進行什麼作為,(14節,「許久閉口不言,靜默不語」)但長期休止狀態是為預備最後的出擊行動,九月懷胎是為臨盆生產時刻。神要「像勇士出去」攻擊敵人(13),祂要像「產難的婦人」喊叫喘哮(14),都是象徵拯救行動的喧囂、高潮時刻。

以色列人雖像瞎子頑梗不信,神卻要帶他們從被擄之地回來,顯明祂並未撇棄他們,那些倚靠偶像的人必蒙羞(16-17)

二、「誰比我的僕人眼瞎呢?」(18-25)
神指出祂百姓目前的靈命景況:他們不住地質疑,為何神看不見他們的困苦流離?為何神聽不見他們的哭泣哀號?先知起而代神宣告,不是神眼瞎耳聾,而是以色列人眼瞎耳聾!神早就賜下律法指示百姓當行的道(21),無奈百姓不肯遵從(24),而當神的懲罰臨到時,百姓又拒絕從管教中學習功課(23),神並未打盹失職,是以色列人對神的作為視若無睹,對神的管教無動於衷(2025)

先知勇敢地指出,以色列人真正的敵人是神自己,「誰將雅各交出當作擄物,將以色列交給搶奪的呢?豈不是耶和華嗎?就是我們所得罪的那位(24)。」是神將猛烈的怒氣,傾倒在以色列的身上(25),神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的百姓應當覺察國破家亡的慘劇背後真正的設計者。
默想
我目前所受的苦楚是否自作自受的結果?我是否眼瞎耳聾,無法領會神管教我的用心良苦,仍逕自怨天尤人?
回應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彼後三914)


43
     讀經 以賽亞書四三1~13

主題信息  創造主耶和華是救主  禱讀 賽四三1

一、「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1-7)
神重複地安慰被擄的百姓「不要害怕」,因為祂要施行救贖,因為祂與百姓同在(15),以賽亞事奉生涯中,經歷了三次重大的軍事危機:北國與亞蘭聯合進攻猶大、亞述圍困耶京、猶大被擄到巴比倫,每次危機中,神都以祂的同在、祂的救贖來鼓勵百姓(見賽七414;八81012;卅七6)。創造以色列的主耶和華,也必是他們的救贖主,是天地獨一、空前絕後的真神(賽四三110-13,四四68,四五521-22,四六9),這是猶太人的基要信仰,也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埃及、古實、西巴」(3)是非洲的三個強國,代表整個非洲,為古列繼承者甘比西斯所征服,而以色列人卻在古列協助下返回家鄉(見代下卅六22-23;拉一1-4),先知用一個很特別的表達方式,指出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宰,祂是國際政治舞臺背後真正的策劃者,祂將非洲的統治權暫時交給波斯,以此換來猶太人的自由(4),顯出神在被擄、歸回整個事件中的計畫調度。

二、「你們是我的見證」(8-13)
原先眼瞎耳聾、對神的作為毫不留意的以色列人,在經歷神信實地成就救恩後,成為神的見證人。「萬國」、「眾民」(9)不僅指列國,也包括他們的神祇。耶和華向他們挑戰,詢問他們是否能像祂一樣,將歷史的過去和將來道明,是否像祂一樣無所不知,能未卜先知,是否像祂一樣無所不能(「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13)
默想
神既是全能的創造主,也是信實的救贖主,我是否能很放心地將一切憂慮卸給祂?
回應
分享聖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的作者信主前後的改變。信主前是生活放蕩的水手,從事販賣黑奴的勾當。信主後奉獻事主,終身竭力推動奴隸解放運動。「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今得蒙恩憐;從前瞎眼,今得看見,迷途被主尋回。」


     讀經 以賽亞書四三14~26

主題信息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 禱讀 賽四三19

一、神要再次施行救贖(14-21)
此段套用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驗,來預告他們將從巴比倫歸回,再次經歷神在歷史中第二次的大救贖。「在滄海中開道,在大水中開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1619)皆是當年出埃及的經驗,而以色列人不用耽溺在緬懷祖先的陳年歷史中(18),不要把神的恩典限制在古時,因為現在神也施恩,也行奇事,祂是做事直到如今的神。

14節是預言巴比倫(迦勒底)帝國的淪亡,當他們敗逃時,是乘坐宴樂時所用的豪華客船,沿幼發拉底河狼狽倉促遁逃。不久,征服巴比倫的波斯王古列就下詔,讓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返回家園。

二、神不紀念以色列的罪惡(22-28)
本段是答覆以色列人的質疑埋怨,他們自以為受到不合理的懲罰(26),神指出他們所以被擄,是因他們從祖先即開始違背神(27-28),直到今日他們仍舊犯罪(22-24),他們的敬虔流於外表,他們心口不一,他們的獻祭無法使神悅納,反倒令神厭煩(見賽一11-15),神降災懲罰他們並未冤枉他們,他們實在是罪有應得,然而神卻願意赦免他們無數的過犯,忘記他們種種的罪惡(25),神既往不究,祂願意再次施恩拯救百姓。
默想
神只有兒子(),沒有孫子()。我的信仰是否停留在先祖的記憶傳說中?或者我自己也經歷過神的新救贖?
回應
神既「不紀念」我的罪惡,我也「不紀念」從前的事,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前面有更多神所預備的恩典等著我去經歷。


44
     讀經 以賽亞書四四1~20

主題信息  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  禱讀 賽四四6

一、除我以外,豈有真神嗎?(1-8)
由於被擄的百姓質疑神敗給列強的神祇,神反復地將祂自己的作為與虛無的偶像做比較,耐心地開導以色列人祂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空前絕後的獨一真神,只有耶和華主動揀選以色列,從他出胎就幫助他,並且救贖他,只有耶和華能在上古就預告未來必成的事。

耶書侖(2)是對以色列的昵稱(見申卅二15,卅三526)。神在此親密地應許祂對以色列持續不變的愛,不但將靈澆灌他們,且應許他們的子孫繁衍興旺。5節可能指歷劫歸來的以色列人,終於以身為選民為榮,也可能指皈依神的外邦人,他們願意與神的百姓以色列聯合,無論如何,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終於應驗,他的後裔旺盛,萬國因他得福(見創廿二17-18)

二、敬拜偶像的愚昧(9-20)
本段是散文體,有別於「安慰之書」(賽四十至五五章)的詩歌體。作者用極盡諷刺的語氣,譏笑人雕刻偶像的愚昧。這些偶像非但不像耶和華能主動揀選、幫助、救贖以色列人,反倒被動地任人擺佈、無能為力,世人以偶像、假神代替真神可謂自取其辱。

鐵匠(12)、木匠(13)憑自己的設計,製作、雕刻出供人跪拜的偶像,是「仿照人的體態,作成人形,好住在房屋中」(13),與無所不在的神「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之啟示,形成強烈的對比,益顯出「人造神」的愚昧、幼稚。

製作偶像的鐵匠既有人的限制,會饑餓口渴(12),他所打造的偶像又怎會有超自然的大能呢?同一棵樹,砍來燒火取暖、烤肉得飽,剩下的拿來雕刻偶像(13-17),這種糊塗可笑的事實,卻絲毫不為工匠察覺,因為他們的心思已被假神塞住,陷在虛謊中無法自拔(18-20)
默想
我與神的關係是屬於哪一種模式?我是神按祂自己形像造的,因此我凡事尊主為大,尋求主的旨意,或者我以自己的需求、喜好來塑造心目中的偶像,並指示神滿足我的需求?
回應
求主開通世人的心思,看見「人造神」的幼稚可笑;更求主讓我們能活出順命、貼心的僕人生命,讓世人刮目相看。


     讀經 以賽亞書四四21~四五8

主題信息  古列是神救恩的代理人 禱讀 賽四四28

四一至四八章不斷重複一個主題:波斯王古列是神所揀選的僕人,神借著他將被擄的以色列人救贖出來(見賽四一225;四六11;四八14)。他的出現,使「僕人」的身分問題更加撲朔迷離(見賽四二1-9「僕人之歌」)。古列雖非「受苦的僕人」,卻為神救贖計畫的執行者之一,他雖不認識神(賽四五4-5),卻是神所呼召使用的媒介。

一、以色列是神所救贖的僕人(賽四四21-23)
這是一首救贖之歌,神向以色列保證他們的過犯已蒙赦免,他們可以安心歸回,天地、自然界都被邀請同來歌頌神救贖的作為。

二、古列是神所揀選的僕人(賽四四24四五8)
創造天地萬物的至高神耶和華,介入人類的歷史,透過古列,使祂重建耶路撒冷的計畫得以成就。古代近東盛行用占卜符咒來算命、預告未來,耶和華使這些都失效、算不准,唯獨祂僕人所說的預言必然成就,古列果真成為神計畫的執行者,由他下令准許以色列人回來重建聖城。

波斯王古列並不認識神(45),他是在不知情下,成為耶和華的工具。「他是求告我的名」(賽四一25),是指古列在諭令中提及耶和華的名(見拉一2),這並不意味著他是信靠神的人,此乃他的懷柔政策,用來安撫那些被征服的民族。神膏立古列、攙扶右手(1)、提名召他(3-4)、束腰(5),都在顯示地上政權的後面是神在掌管策劃。「放鬆列王的腰帶」指神使列王失去抗拒古列的力量,神為古列打通各國堅強的防禦工事,把他們小心積攢的財富轉送給古列(2-3)。普天之下,只有耶和華能精准預告未來,當祂所揀選的古列,成就了祂預定的計畫時,全世界就會知道除祂以外,再無別神(6節)。
默想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箴廿一1)即使不認識神的王,也在神的掌控之下。
回應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代求,使他們成為神救贖計畫的代理人。


45
     讀經 以賽亞書四五9~19

主題信息  耶和華是自隱的神    禱讀 賽四五14-17

一、創造主耶和華也是歷史主宰(9-13)
由於有些以色列人,不滿神揀選外邦人古列來施行救贖計畫,古列是歷史中唯一被稱為受膏者的外邦君王(1),於是神藉先知駁斥他們:神創造天地時既有絕對的主權,未曾與任何謀士商議過(賽四十13-14;四四24),何況在救贖的事工上豈不也是如此?正如瓦片無權埋怨窯匠的設計和手藝(見賽廿九16;耶十八6;羅九20-21),兒女不應責問父母把他們生成那般模樣;同樣地,人質疑神的計畫也是錯謬的。11節「眾子」指神的子民以色列人,本節應譯成反諷語氣的疑問句:「至於我的眾子,你們竟質問我嗎?至於我手的工作,你們竟命令我嗎?」
二、耶和華是自隱的神(14-19)
埃及、古實、西巴三國代表整個非洲(見賽四三3),他們的歸降也代表外邦人的皈依。15節 「你實在是自隱的神」是先知對神所發出的讚歎:如果這些有關以色列蒙救贖及外邦人的歸主真的實現了,那麼神實在是隱藏在人類歷史背後的主控者。當各國正忙 著穿梭外交、軍事聯盟之際,神卻在國際局勢背後掌權運作。表面上看來,以色列人國破家亡,毫無指望,但神終必使之起死回生,並且萬國都要來歸順以色列的 神。以色列人雖失敗,神卻仍掌權,這是以賽亞的資訊中心,也是基督教十字架的福音。

神學家馬丁路德說:隱藏的神將祂自己啟示顯明在耶穌基督受苦的人性上及十字架的羞辱上。神用世人當作羞辱、愚拙、軟弱的十字架來彰顯祂的榮耀、智慧、剛強。在死亡陰影下仍有無限的生機,在羞辱的被擄事件背後竟是神的救贖計畫,事奉神的僕人永遠不要絕望。
默想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8),透過看得見的耶穌基督,我們可以認識看不見的神。
回應
因著信心,我們可以透視逆境背後神的設計與工作。停止我們的埋怨、質疑,抬頭仰望十字架,那是受苦的記號,也是得勝的記號。


46
     讀經 以賽亞書四五20~四六13

主題信息  被抬著馱走的神祇與保抱我們的神 禱讀 賽四六3-4

先 知以賽亞再次比較以色列的神與巴比倫的神:耶和華是歷史的策劃者與推動者,祂是全知、全能的創造主與救主;巴比倫的神是雕刻的木偶,毫無知識、能力,它既 是人所製作的受造物,且不能回答人的呼求、更不能救人脫離患難。賽四六章用諷刺的手法凸顯耶和華與巴比倫的偶像之對比,文筆非常精彩,先知的學養文采可見 一斑。

一、除了我以外,再沒有別神(賽四五20-25)
針對被擄的百姓普通的疑惑:耶和華是否敗給巴比倫的神?先知密集地、重複地宣告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賽四三10-11;四四68;四五5-6141821-22;四六9),除祂以外,再沒有別神,神是忌邪的神,祂不讓任何假神竊奪祂獨一的尊榮,因祂是公義(或真理)、能力唯一的源頭。

二、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賽四六1-7)
「彼勒」、「尼波」是巴比倫兩個主要的偶像,在古列攻擊巴比倫城時,不但無法護庇其膜拜者,反而成為巴比倫難民的重擔,被馱在牲畜背上,逃之夭夭。相反地,耶和華自始至終未嘗離棄祂的子民,祂始終像慈母般地提攜照顧子民,是可靠的救主。

以賽亞用了兩種相關語,特顯出耶和華的全能與巴比倫偶像無能的強烈對比。「懷搋」與「所抬的」(1)、「抬起」(7)是同一字根;「保抱」(3)與「成了重馱」(1)又是同一字根。偶像的膜拜者反倒須去搶救他們的木雕偶像,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角色逆轉。

三、神的籌算必立定(四六8-13)
先知再次預言,神將呼召古列完成救贖計畫。「鷙鳥」是大鷹,形容古列迅速的軍事征服,或是謂波斯的國徽上的鷹像。神自上古即預告此事,並且於日後應驗,證實祂是歷史的主。
默想
我們需要去保護或辯護我們的神嗎?或享受神的保護?我們的信仰是一種重擔?或是一種福氣?
回應
為歲首到年終、青絲到白髮,神的懷搋保抱感恩。


47
     讀經 以賽亞書四七1~15

主題信息  巴比倫的傾覆   禱讀 賽四七10-11;啟十八5-6

上章論及巴比倫偶像的傾倒,本章接續描述巴比倫的淪亡。比較啟示錄十七、十八章與賽十四、四七章,有許多類似之處,在啟示錄中,巴比倫是影射羅馬帝國,與巴比倫帝國皆象徵世界權勢的中心,也是敵擋神的國度,皆美麗富有、自高自大、目中無神,也都是在一日之間迅速地覆亡(賽四七9;啟十八8),當神審判的時候到了,決不再寬容。

一、巴比倫從寶座下來(1-4)
「處女」、「閨女」(1)是形容巴比倫原先雍容華貴、柔嫩嬌滴,未嘗過人間的苦澀。如今她要大大受到卑屈羞辱(3-4),因為耶和華要為以色列報仇。

二、巴比倫因驕傲被懲罰(5-11)
巴比倫受罰是因她虐待以色列人,毫無憐憫(6);奢華宴樂、自信滿滿(8);多行邪術、廣施符咒(9);倚仗惡行、目中無神(10),甚至不住地以神的口吻自居自誇:「惟有我」(I AM810)。巴比倫以為自己的惡行不會受到審判,又因精通巫術符咒、善於星相占卜、預測未來,自以為可以主宰一切,誰知災難瞬間降臨,她的智慧、聰明都不能救她及早脫離厄運。「一日之間」(9)、「忽然臨到」(11)顯示神的審判快速,使巴比倫措手不及。

三、巴比倫無依無靠(12-15)
先知對巴比倫的責難此時達到最高潮,他譏諷巴比倫的宗教無法拯救她,她並非自有永有的神,她需要一位元救主,無奈「無人救你」(15)
默想
我的人生是否也「籌畫太多」(13)、「勞神」(1215)而思慮過度,忘記倚靠神?我如何在做計畫與倚賴神之間取得平衡?
回應
反省自己是否仰仗什麼恩賜、經驗、熱心而自以為是?求主幫助我們常常來到祂面前,承認能力恩賜來自於祂,求祂施恩使用我們,完成祂託付的工作。


48
     讀經 以賽亞書四八1~22

主題信息  以色列的頑梗與神的容忍   禱讀 賽四八6-10

本 章結束由四十章起論神興起古列來救贖被擄百姓的信息。有關古列的預言是如此地精緻準確,以致使很多理智派的學者驚訝,而懷疑先知以賽亞竟能早在一百五十年 前預告此事。事實上神早已針對選民的質疑,一再地宣告祂是歷史的主宰,祂是歷史的策劃推動者,祂當然能預告未來尚未發生的事(見賽四一414-29;四一8-9;四二8-13;四四6-8;四五21;四六10;四八35-714-15),這是外邦假神無法辦到的事,證明耶和華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祂超越時間,除祂以外再無別神。可惜以色列人從始至終就頑梗不信,無法領會神在歷史中為他們預備的福份。

一、感歎以色列人的頑梗悖逆(1-11)
以色列人雖自稱是神的選民,是求告神的百姓,卻行事不誠實、不公義,素來頑梗,極其詭詐悖逆。鐵頸銅額(4)指其頑固剛硬的心,如硬著頸項的牲畜(出卅二9),不肯順從主人所牽引的方向行,拒絕神在其生命中的主權,就如保羅所說,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反而將神的榮耀變為偶像(羅一2123)。神還擊的方式是說預言(5-7),「新事」、「隱密事」(6)主要是指透過古列救贖以色列人的事,神竟透過一位外邦君王來成就計畫。911節進一步指出,神為自己信實的名聲,不願剪除以色列人,免得祂給列祖的應許落空;為了使選民認識祂的作為、頌贊祂,神始終忍怒寬容。神未像熬煉銀子般地對付百姓,免得他們如屑渣灰飛煙滅,經過國破家亡的苦難管教後,神再度揀選救拔他們。

二、神揀選古列完成救贖(12-16)
古列是「耶和華所愛的人」(14),神與他同在,成就自己的計畫,這是神一再公開預告的事,證明自己是歷史的主宰。16節先知以第一人稱指出,他奉神差遣來宣告此計畫。

三、呼籲以色列人順服神的救贖計畫(17-22)
「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18),得以享受神給列祖的應許(19節,見創十三16;廿二17),以色列人終於快要脫離巴比倫的轄制,神要眷顧他們安返家園。
默想
人類努力地運用智慧,透過計畫、組織、經驗、資料,期望環境、人事都能井然有序,我們不太能接受意外的變動。我們的神也是一位有計劃、有次序的神,但神也是位有創意的神,在歷史中祂行作新事,使人類驚歎。
回應
求主讓我不致在刻板的行事曆中窒息,在理性的探索下變得頑固,求主使我有彈性可以接受新的變動,經歷你在我生命中創意的作為所帶來的驚喜。


49
     讀經 以賽亞書四九1~13

主題信息  眾民的中保 禱讀 賽四九8

四九章至五五章主要預言以色列人返回故土,重建錫安(見賽四十1-11),本段(四九1-7)是第二首僕人之歌(見賽四二1-9),描述僕人的蒙召與使命。

一、僕人的蒙召(1-7)
僕人受命成為先知,代替神傳講信息。「刀」、「劍」形容神話語的能力(見來四12;啟一16),藏在手蔭、箭袋中則表示已裝備妥當,俟機行事。僕人的使命是復興以色列,並作外邦人的光,向世界施行救恩(5-6)。第3節指出他要行使以色列原來的功能,負起以色列人所失敗的使命。表面上看來,僕人的工作似乎徒然無功(4),但早在賽七至十一章已預埋伏筆,神的權能是透過一個卑微、柔弱的嬰孩彰顯出來(見賽四二2-3),他是被人藐視、憎惡、虐待的(7),原先以色列人所經歷的痛苦,這位僕人也親自品嘗,由他扳回逆勢,末了是截然不同的勝利場面,他要接受世上君王的臣服尊榮,成為真正的萬王之王(見賽五二13)。這種戲劇性的轉變,是因舞臺背後由至高神在掌控全域,從提名選召乃至功成謝幕,祂的信實托住了整個救贖的過程,祂的名是「以色列的聖者」。

一、僕人的工作(8-13)
78節是回答4節僕人受挫的呼喊,神應許祂會幫助僕人完成一系列的工作(8-9);各人歸回自己的地業、被擄的得釋放、瞎眼(在黑暗的人)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這些都是禧年的特徵(見利廿五8-55;賽六一1-2;路四18-19),也是神「悅納的時候」、「拯救的日子」(8)

在以賽亞的時代,本段是指被擄的以色列人歸回,神透過祂的僕人以賽亞宣告拯救、復興的信息,以色列人要從地的四極回來(12)。在新約時代,本段可用屬靈的涵義,神透過祂的僕人耶穌基督完成救恩,使罪人從黑暗的權勢之下被釋放出來,得享自由,福音要傳到地極,普世都有人歸向神。「秦國」(12)可能是指埃及南界的色弗尼(見結廿九10;卅6),是當時的人所知道的最南邊。12節顯示被擄的百姓分散在四方,將來要從各處回來(見賽四三5-6;四九18)
默想
我做主工時是否有時也感乏力?當傳福音不順利時,我是否也會向神說:「我勞碌是徒然,我盡力是虛無虛空?」我是否有把握神在整個救贖過程中掌權?我是否有信心說:「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我的賞賜必在我神那」?
回應
求主使我成為外邦人的光,眾民的中保,把禧年的恩典與福氣帶給周遭親友。


     讀經 以賽亞書四九14~26

主題信息  錫安的重建與繁榮    禱讀 賽四九14-16

回顧以賽亞書卷首,錫安遭審判(賽一7-8),城邑焚毀,地土荒涼,原本驕奢浮華的錫安女子容顏盡失,孤苦伶仃(賽三16-1),暫由舞臺被撤下,沈寂一段時日,如今苦盡甘來,再度被神眷顧紀念,重返舞臺。末了的錫安乳養眾多兒女,洋溢女性溫柔、喜樂、滿足的神態(見賽四九14-20;五二1-2;五四1-8)。每個經歷神救贖的兒女,都可享受末後錫安女子的福氣。

一、錫安再顯風華(14-23)
神安慰滿腹委屈的錫安,祂並未忘記自己的百姓,事實上祂時時刻刻紀念祂所愛的子民。古代的僕人把主人的名字刻在掌心,神身為主人卻把僕人的名字銘刻在掌上,聖城的興衰常浮現在祂眼前(16)。不但如此,神也應許以色列要從分散的四方回來居住,甚至居民太多而容納不下(19-20),錫安不用驚訝懷疑(21),這些繁衍的子孫包括列國萬民的皈依者。2223節並未應驗在猶太人的歷史中,很可能是預言日後外邦人歸信基督,降服於教會;或是指錫安末後的榮耀。在教會歷史中,每一個君王公侯(包括英國女王)向神禱告時,23節已字面地應驗了。信實的主果真保抱、懷搋、扛抬祂自己兒女(22節,見賽四六3-4)歸來。

二、比勇士更強壯的救主耶和華(24-26)
以色列曾懷疑神的拯救能力,認為不可能將他們從強大的巴比倫人手中救出來。神則強調祂不僅要將以色列人從勇士手中奪回,且要懲罰這些仇敵,使世人承認祂在宇宙中的治權,耶和華比萬神都高超(見出十八11),祂更是以色列歷史中的救主。
默想
當神未立即解決我的困難時,我是否曾懷疑祂的能力?我是否埋怨祂忘記受苦中的我?
回應
求主耶穌驅走我面的懷疑,使我降服於你的權柄之下,看見你比壯士更強(路十一20-22),神比困難更厲害,多靠著神的能力趕走生命中一切黑暗的權勢,使神的國、神的救恩在我身上更彰顯出來。


50
     讀經 以賽亞書五○1~9

主題信息  我豈無拯救之力嗎?  禱讀 賽五十4

一、神為自己辯護(1-3)
以色列人在受苦中埋怨神毀約,將他們賣給外邦(見詩四四11-14),神則反問以色列人祂毀約的證據何在?
祂以三方面為自己辯護:
1. 以色列人是咎由自取,「你們被賣是因你們的罪孽」(見賽四二24;四三22-28)
2. 離異並非永久、無法挽回的,神未否認曾將以色列賣給別人,但這是暫時的,神並未毀約(見賽五二3)
3. 神曾多方呼喚以色列悔改,卻無人回應。「我來的時候」、「我呼喚的時候」指神差遣先知以賽亞等僕人傳講神的話(見賽六五2)
事實上神大有能力,祂既能改變自然界,當然也能拯救以色列人。

二、耶和華僕人的順服(4-9)
本段是第三首「僕人之歌」(見賽四二1-4;四九1-6),是回應第2節的詰問:「我來的時候」、「我呼喚的時候」,神的確差遣過祂的僕人來招呼悖逆的百姓;而這位僕人的順服受教,也對比於以色列人的剛硬。

這位僕人有傳講神話語的恩賜與能力,「用言語扶助疲乏的人」(見賽四九2);祂忍辱受苦,心志堅定(6-9節,見賽四九47),中東人向以蓄鬍鬚為尊嚴的象徵,故拔人鬍鬚是種極羞辱人的舉動。這僕人與先知以賽亞的經歷很類似,許多學者認為這僕人就是先知本人,但他更可能是四首「僕人之歌」的那位撲朔迷離,若隱若現的主角─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見賽五二13五三12)
「稱我為義的」指施行審判、斷定是非的神,僕人深信神會主持公義,支持他的事奉,所以他能意志堅定,忍受苦難,如保羅所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默想
這位僕人給我們什麼事奉的榜樣?一個傳道者應具備什麼心態與信念?神的僕人如何面對不順利的事奉?
回應
求主幫助我以溫柔受教的態度領受你的話語,卻以如堅石般的臉面來承受傳道時所面對的譏諷羞辱。


     讀經 以賽亞書五○10~五一8

主題信息  當聽從耶和華的僕人之話   禱讀 賽五一4-5

本段接續上一段的「僕人之歌」,呼籲以色列人當聽從神的僕人,因「聽從他僕人的話」(賽五十10),就是聽從神的話(賽五一147),就是敬畏神的人;至於那些拒絕聽從神僕人的,其結局與那些逼迫、反對僕人的一樣,將為蛀蟲所咬(賽五十9;五一8)

一、黑暗與亮光(賽五十10-11)
這區分信與不信的人。那些聽從神僕人的,將會遭遇與受苦的僕人一樣的厄運:受屈辱、被定罪,會面對沮喪的黑暗(10節;見5-7),因此他們必須等候神、倚靠神。至於那些不聽從神僕人的,雖然企圖製造自己的亮光,最後卻活生生地被自己所點燃的火把吞吃,躺在悲慘之中(11節,見賽八22)。照亮人類罪惡的光只有一種,是神透過祂的僕人所點燃的光(見約八12)。凡拒絕真光而想追求其他亮光的,終將墜入黑暗的深淵中。

二、應許救恩給聽從神的人(賽五一1-8)
神鼓勵那些信靠祂的子民,回想當初神如何應許先祖亞伯拉罕,使他的後代繁衍眾多,縱使錫安目前荒涼,終必復興(1-3);神的救恩臨近,連外邦也得恩澤(4-6);神的百姓不要怕人的辱駡,因為拒絕救恩的人必被滅絕,神的救恩卻存到永遠(7-8)

「磐石」、「岩穴」(1)是指亞伯拉罕是有信心的以色列人之先祖與根源,正如彼得被稱為教會的磐石,因為他對基督的信心,成為歷代信徒的楷模(見太十六16-18)
本段多次提到神的「公義」,並且是「救恩」的同義字(568節;見賽一27),神的公義是彰顯在祂對百姓的救贖上,是彰顯在祂履行與人所立的約之信實上。
默想
跟隨主走十字架的道路是需付代價的,有時主把我們置於被誤解、受侮辱、孤立無助的黑暗中,為要磨練我們靠信心活下去。
回應
神既未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但應許我們祂的救恩可靠穩固,且我們可隨時來到祂的施恩寶座前支取恩典(見來四16),所以因著信仰而遭人辱駡譭謗時不要懼怕驚惶。


51
     讀經 以賽亞書五一9~23

主題信息  你竟怕必死的人,卻忘記創造你的神? 禱讀 賽五一12-13

一、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9-11)
當以色列人聽見先知宣告神的救恩臨近,祂的膀臂要審判萬民時(賽五一5),不禁向神發出呼喊:我們現今就需看見神伸出祂的膀臂!如果神過往所行的奇事都是真的,為何祂今天不同樣施展大能?為何神不快些鬆綁我們的鎖煉?神果真忘記我們了嗎(賽四九14)

「拉哈伯」代表埃及(見賽卅7),「大魚」則代表埃及法老王(見結廿九3),「深淵」代表上古創世時被征服的黑暗勢力。這用古代近東神話題材來顯示耶和華至高的治權,神在創世時,使混沌歸於秩序,而救贖亦是一種新的創造(見林後五17),當神救贖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儼然伸張祂在宇宙、歷史上的統治權。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回來時,正是再次經歷出埃及的救贖。聖經有時用神話的題材或外邦人的傳說(見徒十七28),不代表作者贊同這些神話的真實性,而是運用聽眾所熟悉的材料,做為傳道的接觸點,以易於與聽眾產生共鳴。

二、惟有我,是安慰你們的(12-16)
神回應以色列人的呼喊,祂以「鋪張諸天、立定地基」(1216)的創造作為來提醒百姓,祂大有能力,足以拯救他們,以色列人不用怕那些如草一般轉眼枯乾消逝的仇敵。

三、耶路撒冷的苦難即將結束(17-23)
從前錫安因罪被神懲罰,飽嘗神的忿怒(17-20),如今這忿怒的杯要傳給以色列的敵人(21-23),神以苦難的終結與轉移來安慰祂的百姓(1219),為他們辨屈(22)23節的野蠻行為在古代近東有文件證明,特別是亞述的碑文,即刻有這種對待敵人的殘忍方式。
默想
神創造的能力如何成為安慰人的力量?試思想神的創造對你的意義。參考詩卅三,一0四,一四八等有關創造的詩篇。
回應
學效詩人,當我們觀賞神的創造大工時,領悟到人的生命氣息在神的手中,祂掌控人的生存死亡,所以我們還活的時候,要向神歌頌(詩一029-3033);神的籌算永遠立定,因此我們的心等候祂,祂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詩卅三11-20)


52
     讀經 以賽亞書五二1~12

主題信息  錫安是無價被賣,也必無銀被贖  禱讀 賽五二10

一、錫安哪,興起!(1-2)
神拯救錫安的腳步已經愈來愈接近,錫安要停止她的埋怨、懷疑,抖擻起精神,穿上華衣,抖下灰塵、解開鎖煉,神即將挪走她的羞辱,使她高升,由僕婢變為王后。

二、錫安必無銀被贖(4-6)
本段接續四五13與五十1, 神並未將錫安抵押給債主,也未將她賣掉賺銀,而是純粹出自神的決定,暫時將她交付敵人,因此也能自主決定將她贖回,帶她歸來。以色列被神管教純粹是她與神 之間的關係,並無第三者牽涉其間,縱使神曾帶以色列下到埃及,或藉亞述來鞭打自己的百姓,也是出於神絕對的主權與計畫。亞述、埃及、巴比倫卻無理欺壓神的 百姓,終必受制裁;神為百姓討回公道,因為欺壓他們的仇敵,經常譏笑他們信錯了對象,耶和華因敗給別的神祇,才交出自己的子民….(5節,見結卅六19-20)

三、傳報「神作王」的佳音(7-12)
使者傳來耶和華擊敗巴比倫的捷報,證明耶和華遠超萬神之上(見詩九七),祂以王者姿態顯現,祂以救主身分被高舉,並保證以色列民必從巴比倫回來,錫安必恢復昔日的榮耀與歡笑。

11節指出,歸回是上帝買贖拯救的作為,是一種神聖的宗教遊行,必須保持禮儀上的潔淨,尤其是扛抬聖物的祭司。保羅在林後六17特別強調信徒與不信的人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雖然信徒不能避免與非基督徒來往、交友,除非他離開世界(約十七14-17);但因信徒已不屬世界,所以在內心的態度上要分別為聖,這是基督徒「入世」而又「出世」的人生哲學。

12節保證,離開巴比倫時不像出埃及時那般匆忙奔逃,而是光明正大、從從容容地,因為神在他們前後環繞保護,他們不用怕敵人在後面追趕,甚至還能將被掠奪的金銀器皿帶回聖殿(見拉一7-11)
默想
在神眼中,我們是無價之寶,因為我們是祂用重價買贖的,是祂用自己獨生子的生命換取回來的(見林前六20,七23)
回應
我們既是重價買回,所以要在我們身子上榮耀神,「離開」罪惡,不要作罪的奴僕。


53
     讀經 以賽亞書五二13~五三12

主題信息  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  禱讀 賽五三4-6

本段為第四首「僕人之歌」,也是舊約啟示神救恩的最高潮。當神一再宣告祂要救贖百姓,打敗仇敵時,讀者期望的是神以超越、無以倫比的大能介入歷史,然而發現神竟以一種受苦、卑微、死亡的方式來成就救恩,令人驚訝錯愕。其實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前面三首「僕人之歌」(四二1-9;四九1-6;五十4-9)已經不斷啟示這位僕人的特性、使命、工作、成果,而本段可說是最詳細的描述。

一、世人對僕人的驚奇與厭棄(賽五二13五三6)
對這位僕人明顯的挫敗之後,竟然帶來普世性的衝擊與成果,世人既震驚又懷疑。從外表容貌而言,僕人憔悴枯槁(賽五二14;五三);從工作使命而言,他受苦為要承擔世人的罪孽,使世人罪得赦免並與神和好;然而從他所受到的待遇而言,他歷經滄桑,被藐視、被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最後從他事奉的果效而言,他的降卑與高升的驚人轉變,令世人難以置信。

「高舉、上升」(賽五二13)在以賽亞書中都是用來描述神(見賽六1;卅三10;五七15),人類的驕傲、狂妄、自高都必被神降為卑,唯獨神被尊崇(見賽一6-22),因此這位僕人的身分更是令人好奇。新約腓立比書指出,這位自甘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而被神升為至高的僕人,正是我們救主耶穌基督(腓二6-9)。古列只能釋放政治上的捆綁,受苦的僕人卻能釋放罪的捆綁。

「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乾地」(賽五三2)都在形容僕人的卑微,他不像高大的橡樹,或充滿汁漿的香柏樹,相反地,他必須為生存而奮鬥,是園丁想要剷除挖掘的旁生幼苗。那位希律王一心想剷除,降生在馬槽的嬰孩耶穌,不就是如此嗎?日後他竟大大地震撼了整個羅馬帝國。

二、世人對僕人不公義的審判(賽五三7-9)
「受苦僕人」突破了舊約的啟示:由動物祭牲的代贖變成人物的代贖,獻祭中被動、不情願的動物,變為主動、順服的犧牲(見來十5-7)。當埃提阿伯的太監在曠野讀賽五三7時,使徒腓利就從這段經文對他傳講耶穌(見徒八32-35)。「與惡人同埋」、「與財主同葬」(9)字面地應驗在耶穌身上,他被釘在兩個囚犯中間,卻葬在財主的新墳墓(見太廿八3857-60)

三、世人因認識僕人得稱為義(賽五三10-12)
僕人代死、代贖的果效,在他死後終於顯明出來,當世人願意相信、接受僕人的代替贖罪的福音時,神的救贖旨意就完成了。「看見後裔」、「延長年日」(10)暗示僕人從死復活,「與位大的同分、與強盛的均分擄物」(12),可與賽五二15呼應,使徒保羅在推動教會宣教使命時引用這節(見羅十五21),由於許多外邦人歸主,彰顯出僕人受苦、受死的屬靈成果與勝利。
默想
試從耶穌基督的一生來思想祂的受苦與得榮耀,以及在救恩上的意義。「一粒麥子不落在地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 24)。」是什麼意思?
回應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一16)


54
     讀經 以賽亞書五四1~17

主題信息  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  禱讀 賽五四10

五四五五章以極富感情的語調,宣告神的救恩,並呼召人來享受祂的恩典,以賽亞以神「不渝的愛」來安慰鼓舞百姓─祂的怒氣只是頃刻之間,而祂的慈愛卻是永遠之久。

一、以色列要擴張帳幕,左右開展(1-3)
以色列現今雖孤苦伶仃、無兒無女、蒙羞受辱,但將來必有許多兒女歸來,甚至無處可容(見賽四九17-23)。近東的婦女有架設、整理家庭帳幕的責任,當家庭人口繁衍後,需要較大的帳幕,因此需更長的繩子與更堅固的橛子(釘在地上的小木樁)。使徒保羅曾引用第1節來形容新約的教會(見加四27),因此本段也可解釋為後來教會的增長。

二、神要召回離棄的妻(4-10)
提供多方保證、應許、安慰的神是何方神聖?有何等能耐?第5節 是神的自我介紹,祂的來頭非同小可,祂是掌管全地之神,祂的大能表現在祂的名「萬軍之耶和華」上,祂不但是以色列的創造主,也是她的救贖主,對她有再造之 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的丈夫,與以色列有親密、特殊的盟約關係,因此即使祂曾發怒變臉,卻不能攔阻神繼續愛祂的妻子,神以永遠的愛召回以色列,並起誓保證 祂的慈愛永不改變。神以立約的信實(10),來保證祂的慈愛永不止息,縱使眾山會移動,祂的應許仍屹立不搖。

三、新耶路撒冷的風采(11-17)
先知強調錫安的重建不僅是外在的華美(11-12),也包括內在的屬靈生命,所有百姓都要接受神的教誨,以神的公義為準則,當百姓與神的關係恢復和好時,必得平安的保障(13-15),因為神是歷史的主宰,祂不再差使敵人來攻擊自己的百姓,從前神使用亞述與巴比倫來懲罰以色列的夢魘終止了,這是做為耶和華僕人的好處與保證(16-17),神要成為錫安恒常的保護。

使徒約翰在描述末日的新耶路撒冷時,也是用各種顏色的寶石裝飾,來形容聖城的耀眼奪目之美麗,象徵神同在所發出的榮耀,神要擦去百姓一切眼淚,不再有痛苦哀號,一切都更新了,神要親自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神(見啟廿一章)
默想
神信實的約是我們可靠的房角石,不因人的軟弱失敗而撤去。「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
回應
神不改變的愛是我們得救的根基,也是我們失敗時的盼望,卻不是我們有恃無恐、藉以放縱情欲的理由。


55
     讀經 以賽亞書五五1~13

主題信息  白白的救恩 禱讀 賽五五6

一、神主動提供免費的恩典(1-5)
本章有多次命令式的動詞,懇切地邀請以色列人來接受神所提供的恩典。在結束以賽亞書第二大段(四十至五五章)時,先知仍不忘記對擄民的埋怨、質疑,提出最後的答覆:神並沒敗給巴比倫的神祇,祂提供的救恩迥異外邦的偶像;神並未忘記以色列人,祂所應許的救恩即將實現,以色列人必歡歡喜喜回來,平平安安蒙引導。

針對第一個質疑,先知區別外邦的偶像與耶和華的差異:偶像對膜拜者是無饜的索求,卻無法使人心滿足;耶和華的救恩毋須付價銀,卻使人獲得永遠的滿足與喜樂(1-2)

神所提供的恩典就是永遠的約,它是建立在大衛之約的基礎上,大衛如何經歷神可靠的恩惠,以色列也領受同樣的恩典(見撒下七1216,詩八九34-37)45節的「他」、「你」都是指向未來大衛的苗裔彌賽亞,先前神曾應許大衛的國位要存到永遠,這神重申祂要藉大衛王裔的統治,使外邦人認識以色列的神,可能先知心目中想到的是那位受苦的僕人,因為他要將真理傳給外邦,萬民要因他認識神(見賽四二14;四九6;五二15)。使徒保羅明白地指出,耶穌基督就是神所應許大衛那可靠的恩典(見徒十三34)

二、人當抓住機會回應恩典(6-13)
耶和華即將顯現施行救贖,現在正是尋找祂、與祂相近的時候,所有人當預備迎見神,回轉歸向祂,趁著有光行走(見約十二35-36)。由於以色列人,幾乎無法相信神會對他們廣行赦免(7),或神所立的永約,不會因他們的罪孽深重而廢棄(3),甚至難以置信神會帶領他們回歸故土,神乃以913節回復他們,再三保證祂的信實與權能,縱使環境上看來似乎不可能。
默想
本章有許多寶貴的應許與懇切的呼召,哪些與我有直接的關係?當環境不順利、事與願違時,我是否仍相信這些應許會成就?我是否願意及時地回應主的呼召?
回應
反省自己信主後是否得享肥甘、心中喜樂?如果不是,是否因未留意聽主的話?主的話不徒然往返,人若切實順從、遵行主的話,生命必有長進。


56
     讀經 以賽亞書五六1~8

主題信息  正確而真實的敬拜生活 禱讀 賽五六6-7

五六至六六章是以賽亞書的第三大段,五五章結尾預告選民即將歡歡喜喜出來,本章開始則顯示重返家園後的生活秩序已在恢復中,先知不僅關心外表宗教儀式,如:安息日、禁食、禱告的遵行,更強調內在深度的倫理層面意義,與生活實踐(見賽五六46-7;五八6-7;六二6-7),面對被擄歸回後,仍然背道敗壞的景況(賽五七3-10;五八4;五九2-8),先知呼籲百姓要活出神的公義,「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見弗四1),同時也仰望神繼續的干預與救拔(賽五九15-24;六三15六四12)

本章1-8節是針對當時敗壞、虛假的信仰景況,強調與神的關係比選民的身分地位重要,順服的態度勝於宗教活動。

1節下半節引用賽四六13,彼時作者熱切地期待神馬上就施展救恩,此處則把重點放在人的責任,神的救恩既然近了,行公義的人當預備自己,迎接神的公義與救恩(見徒十35)

「與耶和華聯合」(36)是指皈依耶和華。先知預言神的子民不再限於以色列人,凡願皈依耶和華的外邦人都可以在聖殿中敬拜祂,甚至連律法所禁止的殘疾人士(見申廿三1-6),也可進入聖殿事奉。「太監」(3-4)可能是針對那些曾在巴比倫或波斯朝廷中擔任太監的人,如但以理或尼希米。先知並非故意干犯律法,而是在彌賽亞時代,刻在心版上的新約福音,已超越刻在石版上的舊約律法的限制。

8節再度預告神的救恩不僅包括以色列的餘民,也包括皈信祂的外邦人,如耶穌所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見約十16)普世性的救恩是以賽亞愈來愈密集宣告的信息,到了新約時代果然有突破性的發展。
默想
我是否曾為自己的出身條件,或家世卑微而黯然自卑呢?感謝主,在救恩之前人人平等,並且神悅納人內心的順服、敬畏,過於外在的身分與活動。
回應
反省我的敬拜是否配合深度的內在更新與生活實踐。


     讀經 以賽亞書五六9~五七13

主題信息  你仍不怕我嗎? 禱讀 賽五七11

這是以賽亞書貫徹全書的信息:以色列人不用怕外邦的仇敵,神會保護他們;但若百姓與神作對,神會變成他們最大的敵人。當尊耶和華為聖,以祂為所當畏懼的(見賽八12-13;五一12)。由於回國重建家園的以色列人仍軟弱敗壞,先知再次提出指責與警告。

一、瞎眼貪食的領袖(賽五六9五七2)
先知首先斥責百姓的領袖,「看守的人」(10)、「牧人」(11)通常指先知(見耶六17;結三17),他們本是守望、牧養百姓的人,卻好吃懶做、循私營利,不忠心地傳講、教導神的話語,也未監督百姓不誤入歧途,以致神呼喚敵人來懲罰他們。「田野、林中諸獸」(9)指以色列的仇敵,也是神施懲的工具(見耶十二9;結卅四58)

由於領袖的失職,義人逐漸從社會中消失,這是社會瀕臨危險的警訊,卻無人留意;早逝對義人而言,反而是變相的祝福,使他們得以脫離邪惡的世代及將來的災禍,進入永遠的平安。

二、錯誤而虛假的敬拜(賽五七3-13)
本段對比於五六1-8,顯示神的標準、期望,與人的實際情況有極大的落差。被擄歸回的人在重建生活秩序時,似乎仍問題重重;除了外表儀式化的宗教活動(賽五八3-14;六六3)、迷信的偶像崇拜(賽五七3-10;六五1-12;六六17)外,也有道德敗壞的危機(賽五六9-12;五九1-14)。以色列人經過國破家亡的管教後,罪的劣根性仍轄制著他們。很可能這些仍然崇拜偶像的人,是當年留在本土未被擄走的人,因著與被移居本地的外邦人雜居共處,信仰已妥協變質(見王下廿五12;拉四1-3),反而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之信仰已被神煉淨,他們是13節「那投靠我」的人。

「巫婆的兒子」(3)是指行巫術的百姓,「姦夫妓女」或與崇拜巴力的淫亂宗教行為有關,「橡樹中間」、「青翠樹下」(5)、「高而又高的山」(7)也是指巴力的異教(見賽一29-30;十七10),「穀中光滑石頭」則與摩洛(亞捫人的偶像)崇拜有關,是在欣嫩子穀舉行(見王下廿三10)910節進一步指責百姓汲汲營營多方尋找偶像的精神,甚至涉及政治盟約的妥協關係,而百姓仍沾沾自喜,自以為義(12),當神採取審判行動時,他們所收集的偶像都無法拯救他們(13)
默想
人是健忘的,常無法從歷史的鑒戒記取、學習教訓;當人處在順境時,常把神的恩典視為理所當然;當神暫時寬容人的罪行,人則以為神默許、不追究人的罪。
回應
我們既從罪得釋放,就當棄絕罪的引誘,順從聖靈,做義的奴僕(羅六章)


57
     讀經 以賽亞書五七14~21

主題信息  神安慰謙卑痛悔的人  禱讀 賽五七15

這段應許與以賽亞書四十至四八章的「安慰之書」相似,神安慰鼓勵那些被罪困擾的百姓,並且應許不離棄他們,願塗抹他們的過犯(見賽四一17-20;四三25;四四22;四八9-10)。「修築修築,預備道路」(14)是改寫賽四十3「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修平我們神的道」。也可以說,以賽亞書第三大段(五六至六六章)引用第二大段被擄歸回的用語,卻應用到屬靈的歸回,重返家園並非救贖的完結篇,除非百姓的心靈也回轉歸向神,因此這是超越時間、空間的普遍性呼召,對今日的你我都是同樣貼切有效的。

「絆腳石」(14)在八14是指神自己,對那些不願倚靠神的人而言,信仰是個累贅,此處則是指攔阻百姓歸向神、使神掩面發怒的罪。

神雖至高至上至聖,卻願與心靈痛悔降卑的人同居;神的超越性,並不會阻礙祂介入人類的歷史。「痛悔的人」(15)指內心被罪壓制(與賽五三10是同一個字)而憂傷悔改的人。

1819節可重組如下:神要醫治百姓,使他們能產生嘴唇的果子,就是平安的信息,不但傳給近處的人,也傳給遠方的外邦人。這個預言後來應驗在徒十36及弗二17

先知西番雅曾預言「那時,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番三9);保羅也提及聖徒嘴唇的果子,要棄絕淫詞、妄語、戲笑的話(弗五4),卻要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唱,口唱心和地讚美主(弗五19)

神雖願意與百姓和好、醫治他們,但那些不願與神和好、接受醫治的人,神也絕不寬容妥協。人絕無法靠自己的努力行義,同樣地,人除非拒絕罪惡,否則也無法接受神的義。神主動的救恩並不排除人的責任。20節指惡人內心充滿邪惡,以致常發出污穢的念頭和言語(見猶13)
默想
神所救贖的百姓並非不會失敗,但卻不會永遠被打敗。我們與罪惡爭戰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我們必須屢敗屢戰,在什麼地方跌倒,就在什麼地方再爬起來。
回應
求主常常更新我的生命,使我有清潔的心,常常思想神的公義聖潔,以致也有清潔的嘴唇(見太十五1116-20),來傳講平安的福音,使人得醫治也得安慰。


58
     讀經 以賽亞書五八1~14

主題信息  真正的禁食與安息日  禱讀 賽五八10-11

本章可與一章10-20節外表儀式化的宗教活動互相呼應,人嘴唇親近神,內心卻遠離神;表面敬虔,卻無實際的善行表現。被擄歸回後,禁食與守安息日是很被重視的宗教要求(見拉八21;尼一4,十31,十三17-21;亞七5,八19),因此在信仰生活重建時特別被提出來檢討。

一、人所追求的利益(1-5)
先知指出,以色列人的禁食並沒有以神為中心,而是求自己的利益;他們的禁食行為是表現給神看(3節上及5節垂頭、披麻、撒灰),卻缺乏內心的省思,並人與人之間的友善、憐恤關係(3節下-4)

二、神所悅納的禁食與安息日(6-14)
先知進一步指出神所要求的不僅是律法的實踐,更是有倫理內涵的實質,及深度的精神層面。真正的禁食包括:謙卑自己(35節的「刻苦己心」)、約束自己兇惡的拳頭、鬆綁被欺壓的、體恤他人的饑寒、照顧有欠缺的窮人。如此,神必向他們顯現、保護他們(8)、垂聽他們的禱告(9)、引導他們,使他們滿足(11),使他們的後代重建荒廢的城牆(12)

至於守安息日的意義,不僅是消極的不辦私事、不隨私意、不說私話,更是積極的把注意焦點,由日常俗事轉移到神的作為上,內心尊主為大,以神為樂。如此,神必使他們高舉,與祂同行(14)。當人以自我滿足為唯一目標時,所有宗教活動歸於徒然,也失去神的同在與祝福;當人高舉神,讓神居首位時,神也高舉人,使人經歷祂同在的恩典。
默想
昔日以色列人不乏宗教活動與儀式,但未必蒙神悅納。今天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以神為中心?我們的信仰追求是否能享受與神團契、與人和平共處的福氣?
回應
檢討自己的禁食、守主日之心態是否純粹事工導向?也要留意對他人的關注與援助,並以神為我們敬拜的焦點。


59
     讀經 以賽亞書五九1~21

主題信息  耶和華施行拯救 禱讀 賽五九1-2

面對五六1神的命令「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以及實際軟弱的景況(賽五六9五七13),百姓有很深的無力感,他們承認神對他們的指控,無論是社會不公義,或拜偶像的罪,都是真實的。他們雖已努力改過,仍是無甚果效,他們渴望神的救拔,甚至質疑神對其困境無動於衷。一、罪使人與神隔絕(1-8)先知代替神解釋,為何百姓的禱告,得不著神的回應,以及為何神似乎遠離他們。問題的癥結是他們的罪,以及罪所導致社會的邪惡與強暴。二、人的哀鳴悔罪(9-15節上)先知代替百姓悲歎在罪中的痛苦無助,猶如在黑暗中摸索,離神公義的標準極遠,而神的救恩也遙不可及。「公平」、「公義」(91114)在此有雙重涵義:社會公義與道德善行、神的救恩(見賽一2126-27)。除非人承認自己是罪人,才會覺得需要救恩。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當人走投無路時,神使人絕處逢生。也只有人體會自己在罪的轄制下的孤立無援,才會欣賞神的恩惠慈愛。三、神用自己膀臂施行拯救(15節下21)對比於人的絕望無助,神主動出擊,為人代求,並親自拯救。本段可與賽五七14-21相呼應,神願意醫治謙卑痛悔、轉離過犯(賽五九20)的人,但要毀滅與祂作對的仇敵,包括離棄祂的以色列人與外邦人(18節的「眾海島」),及主要的仇敵-罪。17節的軍裝配備是新約以弗所書六章13-17節基督徒穿上全副屬靈戰爭軍裝的前身,神的軍裝中沒有刀劍等攻擊性武器,祂大能的膀臂即足以擊潰仇敵,拯救百姓。使徒保羅在羅馬書十一章25節,引用賽五九20來支持他對猶太人悔改歸主的期望。新約也應驗五九21的保證,神將兩件禮物賜給祂的教會:道成肉身的基督與聖靈(見加四4-7),這道繼續透過教會的教導與宣講,流傳萬代。
默想
在傳福音的過程中,如何將罪、悔改、救贖三個步驟串連起來,使人承認自己的無能為力,願意接受神的救恩。
回應
省察自己是否有任何罪,攔阻神掩面不聽禱告。


60
     讀經 以賽亞書六○1~22

主題信息  錫安得榮耀 禱讀 賽六十19-20

六十至六二章是一段光輝燦爛的應許,論及錫安將來的榮耀,全段沒有指責、警告,卻充滿應許。六十章的兩個鑰字:「光」、「榮耀」反復出現,在當時迷漫著失敗、失望的景況中,這些閃耀的應許與安慰,帶給等候神的人無限的希望與憧憬。

一、興起發光(1-3)
黑暗雖仍遮蓋大地,但神的榮耀卻要青睞錫安,她的黎明時刻即將來臨,神要分享祂的榮耀給錫安,萬國也被吸引來就近光。

二、萬國向錫安進貢(4-9)
萬國歸向錫安的信息繼續發展(見賽二1-5;十八7;十九17;四九22-23),他們所帶來的財寶貨物,會被用來裝飾聖殿(713),使聖殿充滿榮耀。被擄後的先知哈該,也有同樣的預言(見該二6-7)。很多解經家用靈意角度來解釋這段,認為錫安是指信主的外邦人,後來的教會的確用財物支持耶路撒冷教會(見賽廿三18注;徒廿四17;羅十五25-26)。各地的進貢,無論是西北方腓尼基海運的貨物(5),或東南方阿拉伯商隊的名產寶物(6-7),都一一運來錫安。8節是指被擄歸回的人,或歸主的外邦人,好像飛快的雲,又好像鴿子飛回鴿舍一般地回歸錫安,是形容餘民乘坐白色桅杆的船快速航向聖城的行動。

三、列邦必服事錫安(10-16)
1013節或指外邦君王如:古列(見拉一1)、大利烏(見拉六1-22)、亞達薛西(尼二1-8)協助以色列重建聖城聖殿;或指外邦信徒加入建立教會的行列。16節類似四九23,指錫安將獲得最好的滋養供應,使她由卑微屈辱的奴隸地位,轉為榮華喜樂(15),終於覺悟神才是她獨一的救主。

四、神為錫安裝飾打扮(17-22)
神應許要親自修建裝飾錫安,金銀銅鐵的材料,代表永久性與堅固性,與11節城門時常開放、晝夜不關一樣,皆強調錫安真正的安全感,和平公義的統治─尤其是彌賽亞國度的象徵(見賽九6-7;十一1-9)。拯救、讚美是其堅固的防禦工事(見賽廿六1),神要以祂的同在作錫安永遠的光,凡潔淨罪汙的義人,都可居住在其中(21)。最後神以自己的名,來保證這些應許的可靠性,當日子滿足時,祂對錫安的計畫要迅速成就。
默想
比較本章與使徒約翰對新耶路撒冷的描述(啟廿一23-26)。今天的教會已領受多少的尊榮財富(如約一914)?什麼是錫安的光與榮耀?我又以什麼為榮耀?
回應
求主讓我們的教會也能以「拯救」為牆,以「讚美」為門,使凡進入教會的人都蒙受救恩,並以讚美來回應神。


61
     讀經 以賽亞書六一1~11

主題信息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禱讀 賽六一10

賽六一1-3的發言人是個神秘人物,很可能是以賽亞本人,他表明自己被神膏立差派,向同胞傳講神救贖錫安的好消息,因此這段經文也可應用到歷代眾先知身上,他們奉命去傳講神的話。這段也可視為「僕人之歌」的延續(見賽四九1;五十4)。日後耶穌在拿撒勒的會堂所念的聖經即這段經文,耶穌明白宣告這話應驗在他身上(見路四16-21),雖然他未必即是賽六一1-3的發言人,但明顯地,他成就了這段經文所說的工作。

一、受膏者的工作(1-3)
「用膏膏我」(1)是舊約時代一種委任、差派的儀式(見撒上十六13;詩二27),先知正是受命去傳講神的信息給窮困(謙卑)人、傷心中而仍信靠等候神的人,宣告他們得自由、獲釋放的時候必來到。「耶和華的恩年」(2)指禧年,律法規定那年以色列人要特別照顧窮人、豁免債務、釋放僕婢(見利廿五章),是神格外施恩給弱勢階層的日子。神的救贖之年,同時也是報仇之日(見賽六三4),當神拯救子民時,也是祂審判仇敵、罪與死亡的時候。神的福音所到之處,使人起死回生;那些被罪壓傷的人,轉為喜樂讚美(3)

耶穌受膏記載於太三16與徒十38,彌賽亞的職事從此正式展開,他三年半所傳的道,和所行的神蹟,實現了這段經文的事工。

二、主所賜福的百姓(4-11)
49節正是「好信息」(1)的內容,1011節則是蒙恩百姓的感恩讚美。「外邦」、「列國」、「萬民」等字眼在本段共出現了六次(56911),神將來必實現古時對以色列人的應許,以色列要成為祭司的國度(見出十九6),將神的屬性、作為傳揚在列邦中,使世人都認識神。以色列人將不再被外邦欺淩壓制,外邦反倒要服事他們。以色列人被高舉不僅是一種特權、尊榮;更是一種責任,要使萬國因他們得福。
默想
今天教會是否繼續先知與耶穌的職事,傳好信息給貧窮人、傷心者、被罪壓制者等弱勢團體。
回應
求主讓我們常經歷福音的爆炸力,使人從罪中得釋放,使悲傷人得安慰,使公義和讚美在萬民中發出。


62
     讀經 以賽亞書六二1~12

主題信息  神為錫安大發熱心    禱讀 賽六二1

運籌帷幄、策劃歷史的神,曾為祂百姓含忍等候、閉口不言(見賽十八4;四二14;五七11),當時候滿足,神宣佈祂不再靜默,祂要為錫安採取行動,直到他們獲得救恩,脫離黑暗,錫安的光明前景即將來到。神必不休息,直到祂完成救贖;祂要工作,直到祂所應許的實現。

一、錫安的新名字(1-5)
蒙救贖的錫安得到新的名字,證明她的地位與特徵已改變。在以色列人的文化中,名字與特性是結合在一起的(見創十七5;卅二28),因此為嬰孩取名字,意義非凡(見賽七14;八3;九6)。錫安的新、舊名字代表她與神的關係之轉變,她不再稱為負面的「撇棄的」、「荒涼的」,卻要得到新的名字:「我所喜悅的」、「有夫之婦」,象徵神重新眷顧昔日的妻子,視她為掌上明珠。

一、為錫安設立守望者(6-9)
神設立先知做為錫安的守望者,不停地向神祈求,提醒神不要忘記祂對錫安的應許,直到錫安重新被建造。神以此方式來表示,祂絕對不會忘記自己的百姓,並且保證他們不再遭受背約的咒詛(8節;見申廿八33),卻要享受自己勞碌的成果。當人領受神的祝福時,最合宜的表現即敬拜神(9),由衷地獻上初熟的收成,並在神的面前吃喝(見申十四22-23;廿六1),感念神的恩惠慈愛。

一、 預備道路(10-12)
本段是六十至六二章的總結,信息類似賽四十1-11與賽五二1-12,呼籲百姓回應神的應許與保證,以信心迎接神的救恩到來。「大道」(10)在以賽亞書有三種用途:蒙救贖的聖民歸回錫安的聖路(賽卅五8-10);預備神向錫安顯現的道路(賽四十3);萬民流歸錫安的大道(賽十九23)。先知在結束這段錫安復興昌盛的高潮景象時,合併了上述的三個用法:預備百姓的路、為萬民豎立大旗(10)、拯救主來到(11),錫安終於苦盡甘來,重蒙恩眷。
默想
從錫安新舊名字的轉變,回顧我們信主前後的改變。試就自己生命、個性、地位的改變,也為自己取個新舊名字,以表彰神在我身上的作為。(見何一31)
回應
因著我們在神手中作華冠、在神掌上為冕旒(王冠之意)的寶貴身分而自愛自重,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63章至第64

     讀經 以賽亞書六三1~6

主題信息  報仇之日,救贖之年  禱讀 賽六三4-5

本段信息與賽卅四章很類似,神要懲罰仇敵,而以東是敵對神的列國代表,首當其衝。就內容與架構而言,本段與賽五九15-20是平行相同的:神的報仇時刻來到,祂見無人幫助,甚為詫異,就用自己的膀臂施行拯救。

六十至六二章神應許錫安榮耀的前景,並且外邦要流歸湧向錫安,賽六三1-6則警告那些攔阻聖民實現神應許,或拒絕歸向神的仇敵,神將施展大能毀滅他們。先知透過他與神對話的戲劇方式,描繪出神所將採取的報復行動,上帝好像從以東的首都波斯拉回來的血腥戰士,為百姓消滅他們的敵人。

以東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長久以來扮演敵人的角色,由於在出埃及時對以色列人的敵對態度(見民廿14-21),使以東成為以色列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敵人(見詩一三七7;結卅五章;俄)。先知在此運用了多重的雙關語之文字技巧,來強化戲劇效果:「以東」的名字與「紅」是同字根(見創廿五30),以東又以盛產葡萄馳名,神在以東施行審判,就像復仇的戰士穿紅衣服從以東出來,他的衣服被鮮血濺紅,宛如衣服被葡萄汁染紅一般。「踹酒醡」、「踐踏」(2-36)在聖經中,常用來形容神的忿怒與審判(見賽十四1925;廿二5;六三18;啟十四19-20;十九1315),當神向敵人報仇時,也是祂拯救百姓之日(見賽五九17;六一2)

其實真正攔阻選民享受神恩典的,並不是歷史上的以東,而是選民自己習慣性的剛硬與背道(見賽六三17;六四5-7),除非神這位大能的戰士,擊潰人心中的罪惡;否則,即使從被擄之地返回應許之地,也無濟於事。
默想
耶穌在十字架上鮮血流下,彰顯了神公義的忿怒,踐踏了罪惡,戰勝了死亡,為我們被罪壓制的人報了一箭之仇,使我們得蒙救贖。
回應
什麼是攔阻我進入佳美應許之地的仇敵?求主將他們踹下踐踏,使我得贖,重享救恩之樂。


     讀經 以賽亞書六三7~14

主題信息  神與人同受苦難 禱讀 賽六三9

六三7至六四12是先知的代求禱告,他看見百姓仍軟弱犯罪(賽五六9-12;五七1-10;五九3-8),以色列人雖有光榮的歷史,但現今情況可憐,先知乃向神發出哀求。這篇禱告辭可分為兩段:賽六三7-14是歷史的回顧與感恩;賽六三15六四12是哀歎目前的景況並呼求神的顯現。

先知在六三7-14這段歷史詩中,回顧神過往的祝福,在神與人交往的歷史中,人經常失信背叛,神卻始終信實可靠。「慈愛」、「憐憫」在本段出現多次(79),即是指神守約、堅定不移的愛。先知以神在歷史中的救贖作為安慰百姓。

雖然有時神為管教祂的百姓,轉作他們的仇敵,用苦難來攻擊他們,但神從未漠視、遠離祂百姓的苦難,反而與他們同擔痛苦。有人說,賽六三9是舊約中最高貴,也是最振奮人心的信息之一。神愛有罪的人使祂深受痛苦,神的愛是根植在祂的痛苦中,耶穌的受苦正是神痛苦的彰顯,因他受鞭傷,我們得醫治。福音信息就是纏裹我們的傷痕,神以祂的獨生兒子,來承受世人的苦難,代替人進入審判中。基督因受苦難而得以完全(來二10),我們也透過苦難得以完全(見羅八17)。在歷經戰爭、苦難的亞洲,唯有神的痛苦能醫治人類的自私。

先知幾次提到「聖靈」,在舊約歷史中已在以色列人中間工作(101114),這是除了詩五一11之外,舊約唯一提及「聖靈」的字眼(其他地方只提「神的靈」),雖然在舊約聖經中,聖靈的工作似乎不明顯,未多提及,先知卻在此處指出,聖靈擔負協助牧養、管理以色列人的工作(11節;見民十一17),並且引導百姓,使他們進入迦南,得享太平(14節,見申十二9-10;書廿一44;來3-4),在在顯出神信實的愛。
默想
神與我們同受苦難的信息,是否安慰你受傷的心靈?「祂以慈愛和憐憫救贖他們,在古時的日子常褓抱他們,懷搋他們」是否也觸動你的內心深處?數算神過往的恩惠每使人從新得力,你願嘗試看看嗎?
回應
求主幫助我多體貼聖靈,不叫聖靈擔憂,多順服祂的引導,以致得享安息。


     讀經 以賽亞書六三15~六四12

主題信息  你的熱心和你大能的作為在哪呢? 禱讀 賽六四8-9

先知回顧神在過去的祝福之後,繼續為現今的需要代求,並呼籲神的拯救。代求的根基是神與以色列獨特的立約關係,先知不停地提醒神,以色列人是神的百姓(賽六三81418;六四9)、產業(賽六三17),而神是以色列人的父(賽六四8)、救贖主(賽六三816)、窯匠(賽六四8),這是永遠不改變的關係,不會因以色列人的軟弱敗壞而終止、失敗,也因著對神的信實之把握,先知敢大膽地向神挑戰、質疑及至呼求。

一、求你為你僕人轉回來(賽六三15-19)
整個代求信息是一個信心的宣告,六三17是禱告文的鑰節,先知一方面用強烈的語氣批判神;一方面強調百姓的無能與無助,他坦白地表達心中質疑:是神使百姓心剛硬(見賽六10)─這是以賽亞書最深的奧秘,在舊約中無解答(見羅十一32)。神既是一切的源頭與創造者,倘若祂允許罪惡,祂也必是恩典唯一的源頭。先知因此帶著信心懇求主轉回。「你的熱心和你大能的作為」、「你愛慕的心腸和憐憫」(15)充分地表露出神主動的救援行動,是一切轉機的關鍵,只要神願回轉,一切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二、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賽六四1-12)
在喪氣的哀歌之後,先知強烈地期待神立即的拯救(1-2),雖然以色列人在歷史中失敗,神並未失敗,祂仍在宇宙中掌權。先知接著為百姓認罪(4-9),他心中有很深的無力感,他不禁發出深沈痛苦的呼喊,在黑暗的時刻,神為何還沈默(賽六三15;六四12)?這也是信心的呼喊,先知深信神斷不至遺棄祂的百姓,他緊緊地抓住神的應許與神的信實。在舊約中,只有最有信心的聖徒,才敢如此向神挑戰向神呼求(見詩八九34-364649)
默想
在苦難中,你是否曾覺得神距離我們很遙遠?你曾否質疑為何神仍沈默不語?你敢像先知或詩人一樣向神禱告嗎?
回應
感謝神,祂是我們的父、救主、窯匠,祂斷不會在我們需要祂時遺棄我們,因此我們可以放膽地為這塊土地,為我們的同胞、教會代求。


65
     讀經 以賽亞書六五1~7

主題信息  我必不靜默 禱讀 賽六五1-2

以賽亞書最後兩章(六五、六六章)可以說是神在答覆六四12先知的問題:耶和華啊,有這些事,你還忍得住嗎?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神回答說,我並沒有靜默,事實上我一直等候在這!不但如此,我也一直差遣先知去呼召你們回轉歸向我。

先知呼求神裂天而降(賽六四1),神宣告祂一定會降臨,但祂只臨到那些尋求祂的人,即使是那些素來沒有尋找求問祂、沒有呼求我名(「沒有稱我名下」)的外邦人(1),神也向他們顯現,任何願意回應神的外邦人,神都願施恩接納他們(見申卅二21;賽五六1-8),事實上神早已主動將自己啟示給萬國萬民(見賽四十9;四一27;五二6-7;五八9),如賽六五1所示,神不住地說:看哪,我在這!

至於以色列人,他們在歷史中經常悖逆(2節;賽六三10),即使神整天向他們伸手招呼,他們仍無動於衷。不但如此,神的選民仍沈溺於神所憎惡的異教行為(3節,見賽一29),並涉及一些禮儀上的污穢之事:如在墳墓求問幽靈,或吃不潔之物(4節,見該三13),甚至顛倒是非,以曲為直,自視比別人聖潔(5節,見賽五20-21)。神對選民的忿怒正逐漸升高(35-7),祂必按他們的罪孽施報應,神不會姑息這些偽善者,祂必不靜默,在救贖之前,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見彼前四17)

新約時代,耶穌也面對一群恪守傳統、頑梗不靈的法利賽人與祭司長,他的比喻每每充滿決裂的火藥味,他明白地指出,他們就是只說不做的小兒子,連稅吏、娼妓都比他們先進神的國,「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見太廿一28-3143)神的話充滿了爆炸力、震撼力,要求人立刻作抉擇。當人願意回應神的呼召時,他會發現神的話是叫人得安息的。
默想
我是六五1-2兩種人中的哪一種?神的話對我是一個警告,或是應許?成為神的兒女是一種特權或是重擔?
回應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四7),在那可怕的審判來臨前(賽六五7;六六15-16)效法先知的守望代求(賽六三7六四12),並將盼望放在新天新地的救贖與醫治上。


     讀經 以賽亞書六五8~16

主題信息  義者蒙福,惡者受罰  禱讀 賽六五16

本段繼續回答先知的代求(賽六三7六四12),神並未沈默,雖然祂裂天而降時,要先審判百姓的罪孽(賽六五1-7),但是祂未忘記給列祖的應許,祂將拯救祂的僕人,彰顯祂的恩典給祂真實的百姓,卻要毀滅虛假的百姓。

一、 我的僕人必承受產業(8-10)
如六五1-2所示,神要區別真實與虛假的百姓,血緣上的選民未必是神真正的僕人,不是所有亞伯拉罕、雅各、猶大的後裔都能承受產業(915節;見羅九8),神的僕人是那些尋求神(10)、聽從神話語、行神所喜悅的百姓(12)

雖然百姓中有不少敗類,就如葡萄樹有壞的葡萄,神的審判必然臨到,但百姓中仍有些信靠神的真以色列人,就如仍產新酒的好葡萄,所以神並不需將整株葡萄樹連根拔去(8節,見賽廿七2-6)

「沙侖平原」、「亞割穀」(10)分別是迦南地最西邊的平原與最東邊的山谷,因此代表整個應許之地,將來都要賞賜給尋求神的百姓。

二、離棄耶和華的必歸在刀下(11-16)
與尋求神的百姓逆向而行的,是那些離棄神的人,他們是放棄純正的敬拜、擁抱偶像的人,如賽五七3-13,六五3-7所示。製造、崇拜偶像是人類無法自拔的永久傾向(見羅一22-25),尤其對於無法掌控的未來之懼怕,每驅使人設法預知命運。「擺筵席」、「盛雨調和酒」是膜拜偶像的儀式(11)。耶和華卻教導祂的百姓思想祂過去的信實與恩典,以致願繼續將未來的命運交托在祂手中(見詩七七11-20;賽十七10-11)。以色列人透過交鬼、巫術去尋求不可知的時運天命,必墮入幽暗的痛苦中(見賽八19-22)12節用嘲諷的語氣宣告,這些背道者企圖控制命運,他們自己卻命定死在刀下。

1316節分別出背道者與神的僕人不同的命運與結局。背道者落得的下場,是他們的名字成為別人咒詛的用途(15節;見耶廿九22),而神的僕人卻蒙神賞賜新名(見賽六二412),分享神生命的特質,他們要脫離過去的罪孽與患難,活在誠信、真實的神面前(16)
默想
我會為未知的未來與命運煩惱嗎?或我是腳踏實地活在真實的神面前?神過往信實的作為,是否讓我繼續安心地將前途交托給祂?
回應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贖你的命脫離死亡,以仁愛和慈悲為你的冠冕。」(詩一02-4)


     讀經 以賽亞書六五17~25

主題信息  新天新地  禱讀 賽六五17-19

本段承接六五16「從前的患難已經忘記,也從我眼前隱藏了」,並且帶出本書末了的信息─神最後的審判(賽六五17六六24)。在總結本書的信息中,盼望與審判反復交織在一起,樂觀、光明的前景,並未排除神公義的報應,而審判的宣告中,仍繼續提供應許給敬畏神的百姓。

賽六五17-25也是做為五六至六六章整段結論的起頭,回應五六1的呼籲:神為那些守公平、行公義的僕人預備新天新地的福氣,包括永遠的快樂(18-19)、健康長壽(20)、滿足踏實(21-22)、和諧(23-25)的景象。

本段新天新地的福氣,可能混合了不同時代的事件,如信徒在耶穌基督所享受的新創造(見林後五17),彌賽亞做王、人與牲畜和諧共處(25節;見賽十一6-9;啟廿4-6),以及舊的天地毀壞、過去,新天新地正式開始(見彼後三13;啟廿一1),就先知看來,這些都是神國度的彰顯,因此從屬靈角度來說都是一樣的,不需分時間的先後次序。

新天新地的信息告訴我們,神是一切的創造主,祂用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維持宇宙的運轉直到如今,祂也策劃歷史的進行,掌控靈界的秩序,祂必毀滅罪與死亡的權勢,建立嶄新的世界與秩序。神既曾與祂的百姓同受苦難(賽六三9),也必與他們同享歡喜快樂(賽六五18-19),憂愁歎息盡都逃避(賽卅五10)

2025節解釋19節「其中必不再聽見哭泣的聲音和哀號的聲音」,所有引致憂愁痛苦的因素不復存在。神既吞滅死亡(賽廿五8)20節所要表達的是以長壽來比喻永遠的生命,在新天新地的國度,即使(假設)有人百歲死亡,仍算早逝。「罪人」或作「短命或未達壽數的人」。

21-23節描述守約遵行誡命的子民,所享的福氣(見利廿六16;申廿八1-1430),「樹木」(22)指神的國度穩固、持久,好像樹木的生命力一樣(見詩一3;九二12-14),年復一年,終年常青,按時結果。

24節顯示神的國度另一項福氣:神與人之間的溝通管道暢行無阻,再沒有任何罪攔阻神垂聽人的禱告(見賽五九2;六三15;六四712)。今天所有信靠神的人,都可以經歷這項恩典(見賽卅19;五八9;太六8;約壹五14-15)
默想
在基督,我是否有把握已進入新的創造,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往日的罪孽、過犯、痛苦、憂愁都已埋葬、洗淨,不再被紀念。
回應
按著神的旨意,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因為主樂意垂聽禱告,應允我們的祈求。


66
     讀經 以賽亞書六六1~6

主題信息  因耶和華言語戰兢的人 禱讀 賽六六1-6

在最後的審判時,神要分別出好的麥子與不好的稗子,所以以賽亞書末了兩章,背道者與有信心的人,不斷地穿插交錯,就如審判與盼望的信息反復交織,對惡人提出警告,對義人則提供應許。一方面,神悅納真實的敬拜,祂看顧虛心痛悔、因祂話而戰兢的人(25);另一方面,祂斥責虛假的敬拜,就是假冒為善、外表獻祭的人(1346)

神既是創造天與地的主宰,祂就不需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殿宇(1節,見王下七5-7;王上八27),反倒天地萬物是祂的手所造(2)。人若企圖想用建造殿宇來收買神,或用獻祭來服事神是徒勞無功的。

相反地,人若承認自己是赤貧的,是一文不值,只配神的咒詛毀滅,無法為神建立什麼豐功偉業,只能遵行神所吩咐的,這才是真正取悅神的事奉。「虛心痛悔」原文作「心靈破碎」,這是針對人自己的罪孽、過犯所發出的懺悔(見詩五一17)。人的心才是神真正居住的聖所,這是被擄後的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所強調的真理。因為被擄後,聖殿遭毀,以色列人在異域無法赴聖殿敬拜,他們才發現神的話無遠弗屆,不受時空的限制,「因神的話而戰兢的人」,成為被擄歸回的社團,真實信仰的表現(25節;見拉九4,十3)。那些真誠順從神話語的人,必從神的話語得到喜樂與力量。

至於不敬畏神的心,所獻的祭是不潔淨的祭。34節對「儀文」化的敬拜有極強烈、嚴厲的斥責,其他先知不乏類似的教訓(見耶七21-22;摩五21-25;彌六6-8;另見賽一11-15;太廿三23-28)。神所看重的是人心的動機,背道者既偏行己路,揀選神所不喜悅的事,神也必揀選他們所不喜悅的結局做為報應。在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中,假冒為善的常是有權有勢的祭司、貴冑(見尼五6;瑪一6;二1),他們欺負逼迫敬虔的同胞,神必向他們施行報應(5-6)
默想
曆世歷代的復興,很少是因著研發新技巧、新方式,而是重新感受神話語的確實性與震撼性,以及重新發現古舊的福音真理。在每天生活中,我是否因神的話而戰兢?或覺得神的話淡而無味卻又棄之可惜?
回應
常常省察、潔淨自己生活、服事的動機,使我的內心成為主居住的聖所。


     讀經 以賽亞書六六7~14

主題信息  你們愛慕耶路撒冷的  禱讀 賽六六13

本段的主題又轉到錫安榮耀的未來,錫安的新子民要以母親為榮為樂,如賽五四章所描繪的光明前景,往日憂傷羞辱將過去,她要擴張帳幕,因為有眾多的兒女要湧進錫安。本段繼續提出的保證、應許,錫安要生產兒女(7-9),哺喂兒女(10-11),神也要親自養育、滋潤子民(12-14)

錫安從前因罪被神懲罰,以致難產、喪子(見賽廿六16-18;卅七3;五一18-20),但毀壞擊打只是神管教的手段,豐盛的生命才是神的目標。人未經失喪就不知珍惜恩典。末後的錫安卻要繁衍後代(見賽四九19-21;五四1-3),不但如此,錫安甚至可以不經生產之苦(7),快速生下兒女(9)。「一日而生」、「一時而產」是形容快速的生產過程,89節的反問句,尤其強調這是神的作為,唯有創造主能駕淩創造生命的系統,改變正常行事的法則。

接下來的圖案是滿心喜樂的母親,及懷中飽足安詳的嬰孩,錫安成為安慰與力量的源頭,以充沛營養供應她的兒女。「愛慕耶路撒冷的」(10)指錫安的新子民,包括歷劫歸來的以色列餘民,以及後來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他們歸順神的權柄,留意神的作為,愛慕神的顯現,關注神國的興衰,終蒙神的眷佑祝福(見詩一二二6),心滿意足。

第二幕景是更生動的畫面與更深的激勵:神化身為母親的角色來褓抱、搖弄、安慰、滋養錫安的兒女,就如錫安為她兒女所做的一樣(13)。先前神扮演錫安的丈夫(見賽五十1;五四5-6),此處神以更細膩、親密的語言,來預示祂是一切祝福的總源頭,祂在歷史中撫育、引導、管教、救贖自己的子民,就像一位關愛體貼的母親。
默想
我是否為「愛慕耶路撒冷的人」?我是否關切神國降臨、留意神在教會(屬靈的耶路撒冷)中的作為,並常為教會守望?
回應
以神國的興衰為己任,多參與建造、修補教會的事工,與她同甘苦共喜樂,以她為屬靈的家,享受神的滋養哺育。


     讀經 以賽亞書六六15~24

主題信息  末日的敬拜與毀滅    禱讀 賽六六22-24

本書最後一段預言末日的情景,審判與盼望的交替主題持續到最後,神要責罰拜偶像的背道者(15-1724),列邦中歸主的人要敬拜祂(18-23),與本書其他地方一樣,盼望是從審判中萌芽而生,而盼望中也不排除神審判罪惡的必然事實。聖經這兩個平衡的主題,至今仍不住地向世人宣告,「十字架」就是神以祂的慈愛滿足祂公義的要求,神對罪的忿怒並未斷絕救贖人類的盼望,祂的恩典也從未妥協對罪惡的報應。

一、忿怒的審判(15-17)
作惡的人不要心存僥倖,神必不放過他們。隆隆戰車(車輦)、旋風、烈怒、刀、火都是形容審判的可怕性,聖潔的神斷不容忍罪惡,必要滅絕作惡的,17節是針對異教崇拜儀式(見賽一29;六五4),它只代表神所要追討的一種罪,事實上所有悖逆、不聽從神的人都必被刀劍吞滅(16節,見賽一20;啟廿一8;廿二15)

二、在列國中傳揚神的榮耀(18-21)
18節仍在講神的審判,祂早已察知列國邪惡的行徑,及扭曲的陰謀,祂必聚集列國,使他們看見邪惡遭毀滅及義人蒙救贖,世人將因此認識耶和華是唯一的神。「神蹟」(19)或指神彰顯權能的特殊作為(見出十2),或預指耶穌基督的救贖(見太十二38-40)。「逃脫的」是劫後餘生、領受救恩的人(見賽四2),日後新約的使徒即應驗此處預言的宣教使命。

19節「他施」是在西班牙;「普勒」、「路德」可能在非洲;「土巴」可能在黑海南方;「雅完」則是希臘(見但八21),這些地方與「遼遠的海島」、「列國」一樣,都是泛指世界各地,將來神的榮耀名聲,要傳遍每一角落。

20節論及蒙恩的外邦人,要將信主的猶太人送回錫安(見賽十一10-16;四九22;六十4),無論是外邦人或猶太人,祭司或一般百姓,利未人或其他支派,都可一起在聖殿事奉神(21節,見賽五六5-6),這幅景象反映出福音的普世性,神的救恩打破了種族、階級的藩籬障礙(見加三26-29)

三、恒常的敬拜與永久的刑罰(22-24)
本小段與啟示錄結尾互相呼應,神要照各人所行報應他(啟廿三12-17)。以賽亞書以屍首、不死的蟲、不滅的火來結束是很震懾人的,讓人悲喜交織,一方面有新天新地的盼望(22),另一方面有神在忿怒中的審判,這似乎與以賽亞書的卷首信息(第一章)沒有什麼差別,神永遠在向人發出呼召,只要人願接受神所預備的救恩,隨時都可化審判為盼望,但是人若執意與神敵對、抗拒救恩,終要面對公義的制裁。
默想
本書的結語對你有何安慰與警戒?你是否對世界的結局及自己人生的落幕隨時作準備?
回應
「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4-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