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二十四章
希西家的病患
第二十五章
救恩的佳音
第二十六章
以色列的聖者
第二十七章
異邦之光
第二十八章
選民蒙恩
第二十九章
古列受膏
第三十章 偶像無靈
第三十一章
神人申辯
第三十二章
神的僕人
第三十三章
錫安復興
第三十四章
傳道的毅力
第三十五章
傾聽與興起
第三十六章
歎美宣道士
第三十七章
神僕的犧牲
第三十八章
婦重婚
第三十九章
號召萬人
第四十章 忠告國民
第四十一章
禁食與安息
第四十二章
得救的障礙已除
第四十三章
錫安的光榮
第四十四章
基督教歷程
第四十五章
大伸祈禱
第四十六章
新世界
第四十七章
結束語
第四十八章
要義總論
第二十四章 希西家的病患(三十八九章)
此兩章乃論希西家因病勢沉重,痛切祈禱,得蒙救治,因病癒而顯其愚昧,將國寶炫示巴比
倫公使,以為猶大日後被擄於巴比倫之導線。其病癒之時於第三十八章開首即言,「那時」是指亞述兵圍攻耶路撒冷之日,亦即希西家在位第十四年,系紀元前七百
十四年,希西家三十八雖之時,當時希西家尚無子嗣(參王下二十一1),大衛的家系,即有關彌賽亞的應許者將因此而中斷,故中年無子的希西家,一聞以賽亞的兇信,即「王必死」之言,遂面壁而泣禱,樂意聽人祈禱的神,果允如所求,增其壽數十五年,可謂不幸之幸。無奈其既愈之後,顯為無知,致令耶路撒冷,終陷巴比倫人之手,亦為幸中之不幸啦。
一、不幸而幸(三十八章)
偶染沉屙,實為人之不幸,但因病患,身靈蒙恩,實為不幸之幸。當希西家遭病時,年僅三十八歲,且中年無子,繼而病故,非人生大不幸嗎?但「人生之失意,每隱有神愛之順利。」所以疾病憂患,未始非人生的幸福,觀希西家的病痛,可為明證(此事亦載與列王紀下二十章)。
1、以疾病而泣禱(1~3節);(1)希西家之重病(1節)。其病甚重,言幾於頻死。(2)以賽亞的宣告(1節)。王之病既不能愈,又無子嗣,國家亦正當多故之秋,所以不論關於王宮禁之事,或朝廷之事,均為緊要,先知則勸王速傳遺命,對於公私諸事,當囑大臣等妥為辦理。(3)病床上的痛禱(2~3節):a、不欲見人。希西家聞言即轉面朝牆,乃以此痛切的禱告,不欲叫人看見。b、泣訴於主。希西家惟將已心中的憂苦,泣訴主前,求主垂眷,於其禱詞之中,亦可明見其如何謹遵神命,或其致病之由,系因背道而來,求主因其善,勿念其過,大施垂佑,以愈其病。
2、因泣禱而安痊(4~8,21~22);(1)先知的宣告。先知對希西家,傳告祂必要病故之言以後即退,方出,王即面牆泣禱,先知尚在院中,即受靈感而複回,向希西家宣告(王下二十4)。言耶和華已見而之眼淚,而病必愈,且加贈壽數十五年,並救此城脫離亞述之手。(2)奇異的兆頭。所許二事不易成就,故王或有疑心,遂任其求一兆頭,以釋其孤疑,即令日晷前進的日影,後退十度。至日影后退一事,顯為奇異的神跡,非人所能為,希西家目睹此預兆,當然必篤信神的作為了。(3)醫愈的妙術。按本處以無花果餅膏貼於患處,醫愈瘡證之言,照列王紀所載,應在第六節以後,。此處所以列與希西家的感恩歌以後,或因作書者,以二十節與二十二節語意相連,故並記於一處。
3、因安痊而吟詩(9~20節);(1)自表憂苦(10~14節)。
希西家的詩歌,前後約分二層,一則表明心中的苦痛,一則表明因病癒而有的快樂。其所憂慮者,即一旦死去,固然不得再享餘年,且以國事乏人代理,雖極欲神旨
治國,然亦不得再見國家日後的景象了,自不得不悲苦哀歎,「有如燕子呢喃,鴿子哀鳴」。甚至以「仰望主,眼目昏花」。(2)轉憂為樂(15~20節)。
希西家以丁此艱厄,不勝憂痛,今以轉憂為樂,苦去甜來,前日之憂苦,莫非今茲之幸福,因為懲治寓於憂患,既得土裡陰府死亡之門,焉得不稱頌主恩,讚美主
名,一生一世在耶和華殿中歌詩頌美。蓋以苦難之蕾雖苦,其果卻是香甜,平安的福樂,多為患難的結果,以憂苦之餘生,樂上神之垂眷,凡身受試煉懲治的信徒,
莫不深得此中的況味。
二、幸而不幸(三十九章)
希西家以不治之症,得慶更生,實人生莫大之幸事,但因痊癒,而不顯愚昧,使猶大以此被擄於巴比倫,則多加壽數十五年,是可喜亦可悲,實為幸中之大不幸也。
1、巴比倫的公使(1節);
當時巴比倫或屬亞述國,其國王米羅達巴拉旦,聞西拿基立的大軍,在耶路撒冷被滅,私心竊喜,正欲趁機聯合猶大,脫離亞述的重軛。今聞希西家王病癒,遂遣派
公使贈禮致賀,然亦或別有所圖,存心叵測,意欲窺探。從以賽亞詰責之言,可知其顯有此意。但此時猶大方脫亞述的兵禍,自樂聞巴比倫的喜信,公使一到,希西
家能不以優禮相待嗎。
2、希西家的愚昧(2節);
猶大王得巴比倫的書信與禮物,不但喜形於色,而且矜誇,故一聞公使之美意,遂將所有宮室之珍藏,府庫之寶物,皆一一令公使參觀。獨不想國中之珍寶,決不可
炫示外人,以啟其窺見之心,而希西家王竟喜人稱譽,易受諂媚,以所有國寶誇耀於人。日前有兵禍罹病在災時,皆禱求於主,請示于先知,此則不求主,不問人,
聽人一時之稱譽,忘卻日後之關係,聰明多謀如希西家,竟因媚語,顯此愚昧,可惜亦可歎。
3、以賽亞的警告(3節);(1)詰問(3~4節)。希西家如此愚昧,先知則前來以嚴厲的話語詰問他。(2)預言(5~7節)。
以賽亞言,今日王所誇耀與人者,時日一到,必全數擄到巴比倫,不遺一物,即王本身所生的子嗣,其中亦必有擄到巴比倫,在王宮為宦恃者,此言日後果驗。蓋以
巴比倫的公使回國,必將詳情一一彙報,巴比倫王聞耶路撒冷存寶物無算,焉能不貪愛豔羨,頓生日後暴擄耶路撒冷一切寶物的欲望嗎?其最不解者,即希西家王聞
先知的警告,絕不悔悟,凡為此有感謝之意,謂先知所傳「神言甚好。」以為我在世之年,能平安無事,於願已足,那管後世,至國家陷於如何危亡困苦地步,則絕
不念及,如此自私自利,而無國家思想,殊令人怪異。或有曲為止原者,言希西家為人誠意,樂從主命,此處所言,亦由於順命之心,神既如此命定,我只得安然順
受,因主的旨意,無不美善,縱然懲罰責打,仍當敬從無違,故言「所傳耶和華之言甚好」雲。總而言之,希西家遭病得愈,固為不幸之幸,但因病癒,致陷國家於
危亡,甚至神的聖殿,亦因此被焚,所有聖器寶物,皆擄至外邦,實為幸而不幸。其如此痛切祈禱,多加壽數,何如順受天命,少活幾年,亦免得千犯重罪,累及國
家,倒更好些呢。這事于我們信徒,實在大有教訓,有時間信徒忽然夭亡,不必過於傷掉,因知主的旨意,盡美盡善。有時因信徒痛切的禱告,亦或能改變神的旨
意,但不如效法主耶穌的禱告說:「願父的旨意成就」,或更于我們有益。縱然當時順承父命,似乎不合我們的私心,卻究竟神的旨意,更是我們的利益,我們當時
雖不明曉,不久神的旨意,就顯明了。
注意于三十八章八節所言日晷後退十度一事,似與科學不符,遂有多人不信為事實,但神的
作為,不是人可能測度的。神本有權,令太陽後退,而仍能令天體貞固不搖,但智慧的上帝,亦未嘗不能令日晷稍微移動,其影自然後退,固不必令太陽後退,日晷
之影,方能後退啊。此可與約書亞第十章所言日月停留,是一例的,神令當時一日有兩日之久,非必令日月定而不動,曆六個時辰,才能有此顯像。如神令地軸稍
轉,使太陽的光線照于伯和倫戰場的斜度適宜,未嘗不能一日有兩日之久,亦未嘗不可有三日四日或半年之久(至北極則半年為晝)。諸如此類之事,雖有似背乎科
學,究其實際,並未科學衝突,特解經者因不明神的作為,或有所誤會,何嘗聖經果與科學有衝突呢?
第二十五章 救恩的佳音(四十章)
自四十章以後,所論與前三十九章顯有不同,因以前所論,乃向著耶路撒冷被擄而言,此乃
向著耶路撒冷被擄而言。以上多論神的審判,此則多論神的救恩;以上多有咒詛的話,以後多有祝福的話;以上多有責斥之語,以後多有安慰之言。其中所論,多是
關乎季度的救恩與應許,可以預備選民的心,在患難憂苦當中,不至失望灰心,因為所論種種的訓慰與救濟,足可以令選民與陰雨彌漫的時候,看見天上的恩光;亦
可以將巴比倫河邊所流的眼淚拭淨,並可以將他們因負重軛而有的傷心醫好。以此乃舊約的福音書,亦可為舊約時代的新約,而且與本段開首即聞曠野的聲音,正是
新約開首所聽見的(參太三),與本段之末所論的新世界,亦正如新約啟示錄卷末所論的新天地(六十六22;啟二十一1~2)。以舊約教會正可表明新約教會,凡書中所論,關乎猶太的應許與預言等事,亦多應驗於異邦教會在於基督所得的救恩。所以先知以賽亞當日對猶太會眾所發的言,亦正是對歷代教會說的,我們可不靜耳以聆此救恩的新信息嗎。
一、救恩的呼聲(1~11節)
自一至十一節可為本段的序言,即論報告救恩的聲音,是實足快活人心的。按本處所論有四種佳音。
1、恩惠的聲音(1~2節);解聖經者,每以此恩惠的聲音,適與三十五章末4節相連,因三十五章末節,應為第一段,即對於列國預言之結語,而三十六至三十九章,乃插入之史乘。故本段開首所言,恩惠的聲音,正可接續一段之末所言錫安的樂歌:「憂愁歎息盡歸無有」的話。按本處所言恩惠的聲音:(1)即安慰的聲音。且是一而再的說:「安慰——安慰我民。」乃以百姓素常不受安慰,故重複懇切的說,安慰安慰我民。a、言我民。即屬神的百姓。b、言安慰我民。即應得安慰的百姓。c、你們要安慰我民。是傳道人的本分即安慰神民。d、神說你們要安慰我民。是傳道人盡此本分,由於神的命令。(2)即宣告的聲音。a、應宣告患難之日已過。b、患難已過系因罪孽已赦。c、罪孽已赦因刑法已受盡。
2、預言的聲音(3~5節);本段乃預言施洗的約翰,如何為耶穌預備道路(太三3;路三4~6)。(1)末預備以前的景況。a、如曠野。b、像沙漠。c、太彎曲。、多崎嶇。(2)言預備的工夫。此預備工夫,即實行悔改,一切窪地使之升高,一切山崗使之降卑,彎曲者必直,崎嶇者使平,凡一切高高低低盡改平坦,此即所謂預備工夫,乃喻言人心靈中之改化。後施洗約翰出,果然唱言革命,特於猶太曠野,為主預備道路。
3、信心的聲音(6~8節);(1)世人的虛浮。a、世人的不足畏。當時選民雖有仇敵,但世人如草,迅速衰枯,實不足畏懼。b、世人的不可靠。世人的榮耀權柄,皆如轉瞬即枯的花草,實是靠不住的。c、世人的不能立於神前。世人即如花草,迨「耶和華的氣,吹在其上。」必要隨風而靡,人力斷難抵抗。(2)神言的永存。世人的榮耀真如花草,末幾即枯乾凋殘,惟有神的言是永存的,神言即堅定不廢:a、是可信的。不同世人只風行草芥,是最無定的。b、是可靠的。神刀言永不落空,凡他所應許的必要成就。c、是可樂的。世人的榮耀,皆如花草得之不足喜,失之無須憂,惟有神的語言應許,乃最為寶貴,是十分可樂的。
4、傳道的聲音(9~11節);上文既有呼聲,言人的榮耀不足觀,本段則大聲傳報佳音說,當看耶和華「你們的神。」(1)如何宣傳?a、當登高遠呼。既登高山可以聲音選播,易於號召萬人,歸來歸來。b、極力宣揚。言「須極力揚聲——揚聲勿懼,招呼猶大城邑,觀看他們的神。」(2)所傳何事?a、傳耶和華為主。一則為大能的主,二者為展開有權柄膀臂的主,三則為他們施行賞罰的主。b、傳主為善牧。一則牧羊他的羊(約十9~10),二則懷抱他的羊(林後十二9;約十28),三則引導他的羊(約十4)。似此傳道的呼聲,固能安慰以色列的餘民,使他們依靠全能的主,並慈愛的牧者,卻更是指著福音時代,基督對於選民的職務與關係說的。
二、救濟的能力(12~31節)
上段既言有救恩的佳音,此佳音果能成為事實嗎?以色列的主,果有何能力成全並施行此救恩呢?
1、言主有自有之能力(12~17節)。(1)全能(12節)。不論大地山河,高下淺深皆有限制,神自能秉其均衡,定其分量,在神以外,更有誰具此大能呢?試觀宇宙間神對於萬事萬物之支配,之措施,之綱維調度,不能不讚歎主之全能無量。(2)全智(13~14節)。主之知皆是自知,是本知,不待推測,考求,經驗,訓導,而自具全智,故凡所作為,莫不讚美而盡善。(3)無量(15~17節)。神創造諸天,其大不可思議,其視地球不如彈丸,況視地上之列國,宜乎如桶中之滴水,衡上之微塵,至於黎巴嫩山林,地上百獸,則更不足論了。
2、言主無上之能力(18~26節);(1)人物不足比擬(18~20節)a、人不能比。b、人造者更不能比。富者築像以金,貧者刻像以木,皆不足以稱算。(2)萬有為其宰治(21~26節)a、自原始立地根基。b、在諸天主治萬有。吾人仰觀宇宙之大,萬象羅列,皆井然有序,有序不紊,俯察品類之盛,庶物紛紜,其生死榮枯,悉寓至理,此一切莫非由於主之匠心,主之美意,此至大至高巍巍蕩蕩的上帝,其權能、其榮尊,有誰堪與相比呢?
3、言主庇佑之能力(27~31節);(1)有莫測之智(27節)。(2)有無窮之力(28節)。(3)有不盡之恩(29~31節)。
主既有莫測之智,就足以盡知我們的軟弱與缺乏,又有無窮之力,是足可以拯救我們的困苦和艱難,更有不盡之恩,則不但是能,而且是肯補我們的缺少,增我們的
精力。凡一切「仰望主的,必增新齊力,如鷹脫毛重生,奔跑不困倦,行走不疲乏。」因為有大能大力的主,是蔭庇他們,並賜他們力量的,總言神自己有力量,且
是依靠他的人的力量。
如此說來,自曠野既有種種恩惠的聲音傳來,我民全知全能大恩大愛的主,又足可以施行此救濟,成全此恩功,此等信息,真是福音喜信,是何等的佳美呢。
注意二十一節所言「立地的根基」一言。科學家每以此聖經中之一誤點,因地球虛懸,旋轉
於天空,如何能為地立根基呢?殊不知言「立地的根基」其義乃是上的意思,為此說者也是斷章取義,何不看下文二十二節亦名言地為圓球呢?按科學,必球形者方
有圓光環,此處既謂耶和華神坐於地球大圈之上,即是明說地為球形,如果對於聖經懷疑者,不尋章摘句的品評,也就布至誤解了。
講經要題
「從新得力」(三十一節)
1、受新力的來源;(1)賜(29節);新力由神賜而來,比神為力源。(2)加(29節次句);新力由做工而來,越用越加。(3)得(31節);新力由改化為新心性而得。
2、有新力的必須;(1)做新事工。(2)行新路程。
3、具新力的景狀;(1)能高飛。(2)能前行。
此外六至八節又十一節等皆為佳題。
第二十六章 以色列的聖者(四十一章)
本章仍繼
續上章論及神的權榮與人的軟弱,並以偶像的虛無,與神的智能相較,使知屬虛屬實。更是特地的表明是以色列的聖者,對於他的僕人以色列家,有特別的旨意與愛
護,其中一切討論比較的話,無非使他的僕人以色列家,專心依賴上帝,勿再崇奉虛無的偶像,有如以利亞在迦密山辯論,為的是另會眾離棄巴力歸向耶和華似的。
一、神特召一人以成其意旨(1~7節)
解經家多以本段所論乃指古列王言,因其中所論,對於列國的情形,惟古列當之最宜。此時古列雖尚未興起,先知卻一靈感的眼光,見到古列將有的政績,陳述其
戰勝多國,得獲新地,但其所行,無非為成全從起初所定的旨意。此古列王的事功,實與以色列族有密切的關係,以出示曉諭,釋放以色列人旋歸故土的,就是古列王。神何以特召古列成其意旨呢?因他是以色列的聖者。
亦有神學家,以所言從東方召來之一人,指亞伯拉罕言;以亞伯拉罕,亦自東方的米所波大米召來,是最合主心意,為主所借用成全他的意旨之人。但論亞伯拉罕,非必指個人言,亦可指種族言,因亞伯拉罕的子嗣,如大衛王等所行,亦適合此處所論的光景。
所興起的一人,更是指著耶穌基督說的。至於古列與亞伯拉罕,無非為耶穌的預表,此與上章所論救恩的佳音,正是適相符合的。且此一人如何戰勝各邦,是以色列的聖者。
二、神特選雅各施其恩佑(8~20節)
1、論選召(8~9節);(1)為神所選。神何以特選雅各呢?一則以色列乃我的僕人,二則亞伯拉罕為我的朋友(雅二3)。(2)為神所召。一則言從地級領來,二則言從地角召來。其意即言從離神極遠的敬事偶像悖逆主之地,並事偶像之家,選召而來,一如自天邊地角召來無異。
2、論護佑(10~13節);(1)神是他們的神。(2)神與他們同在。神不但是他們的神,也是常與他們同在,作他們隨時的幫助。(3)神用公義的右手相扶持。神不但是同在,且是時時伸出他那有能力的右手,扶持他們幫助他們,且堅固他們。因此敵人必不能站立,「必要蒙羞——敗亡——成為虛無」。如此說來,神既與他們同在,並且時伸右手幫助,還有何所畏懼呢?
3、論復興(14~20節);(1)論雅各之原狀何其微弱(14節)。皆「你這蟲雅各」,可謂卑弱之至,是無力無能,可踐踏之物。但我們也不必有奇異何以稱雅各為微蟲,不稱雅各為人,以雅各家的王,亦自稱為蟲(詩二十二6)。所可幸者,雖是微蟲卻不是毒蛇,此如微蟲之雅各,固為人所藐視輕看,但亦無須畏懼,以耶和華必幫助且保護。(2)言雅各之勝敵何其容易(15~16節)。以色列的仇敵,不但不足為害,且必毀滅淨盡。以雅各好似有利齒打糧的新器具,必將諸山領打的粉碎,使諸岡陵如同糠秕,甚至將他們吹散,即尋之亦無處尋了。(3)言雅各所誇耀者何其榮美(16節)。雅各惟以耶和華為他們的快樂,以以色列的聖者,為他們的榮耀。(4)言雅各的福樂何其滿足。a、
有靈水潤心。當日以色列人正在曠野無水,有摩西擊磐石流出活泉;後以色列人擄至外邦,他們渴慕本國復興的心思,比在曠野乾渴尤甚,一旦主叫他們複歸故土,
他們心中的足樂,真是如曠野活泉。更是人處悖逆的地步日久不得靈恩,則靈性中的乾枯,較曠野不得雨露尤其荒旱,一旦靈雨沛降,舉凡如沙漠地的心田,也就毅
然改化了。b、有神的同在。先前他們被棄如孤兒,困苦無依,今則有耶和華可靠,以色列的聖者,再不離棄他們。c、
如樹木昌茂。聖經論及樹木茂盛,常是指表面或屬世的權榮而言,是以色列家不但有屬靈性一方面各等的福樂,也是有屬世界各等的榮耀。誠然神對於他的兒女,固
然多賜他們心靈的恩惠,即屬身家表面的福樂,也是多多厚賜與他們。「神既不愛惜他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把萬物一併都賞賜我們嗎?」而且此處所言,
也是指以色列的榮盛,有在黎巴嫩的香柏木,再不似往日的凋零,明見主手顯大能(20節)。神在以色列人身上所施的大恩,所顯的大能,所成的大事,凡看見的,無不稱奇驚駭說:「這是耶和華的手所作的,是以色列的聖者所行的」。
三、神特行異顯偶像虛無(21~29節)
首段言以色列的聖者,特選亞伯拉罕以成其旨意,無奈其子嗣悖逆遠離主,敬拜偶像。二段
則言神仍因與亞伯拉罕為友,對於所選的雅各家,大施恩佑,雖然屢遭懲治,終必使之復興,因為耶和華是以色列的聖者。本段則鮮明以色列不依靠他們的聖者,去
事奉偶像,真是無智的,所以主特顯明偶像的虛無,使他們都歸向以色列的聖者。
1、詰問偶像無靈(21~24節);(1)能否從歷史,證明以往曾行之事。偶像果然有靈,何不將案件呈交,證明他們以往所行大事,可惜從以往的歷史,毫無證據,究無一事可以證明。(2)能否有先見之明,言定日後將遇之事。對於已往之事,既無所證明,何不「把將來的事,指示我們」。「說明後來的事,好叫我們知道你們是神」!(3)能否有權力與目前行以顯然之事。既不能從歷史證明已往的作為,又不能有先見,明顯其為不足輕重之物,所以最後有極嚴重的話說,偶像既是虛無,「那揀選偶像的,實是可憎的」。
2、特行異事自表(25~29節);(1)
將興起一人施行拯救。以色列聖者對於往古來今之萬事萬物,皆列目前,在他並無時間的限制,所以特預言必將要興起一人,施行拯救,以色列會眾,便知耶和華是
神,所言「興起之一人」,解經者,大都指古列王言,以古列乃出自瑪代與波斯之兵,協力攻擊,而將「掌權的」巴比倫毀滅,猶如「窯匠踹泥」。(2)
亦遣派一人報好信息。所言報告與錫安的好信息,固然可說是古列釋放以色列人回國的諭旨,但更是指福音的喜信,以古列原為基督的代表,古列勝過仇敵釋放選
民,正可以表示基督對於選民的救恩。此救恩的傳報,乃是最好的信息,凡此莫非由於主預定的意旨。迨時期一至,果如言而驗,這豈是虛無的偶像所可成功的呢?
所以在結語,複證明偶像的虛無,惟以色列的聖者,是確實可靠的。
總而言之,本章即證明耶和華為以色列的聖者,以色列人敬事偶像,實屬無知,所以始終以
耶和華在以色列人中所行的,與偶像比較,使會眾悔悟,大家同心歸依耶和華。有人謂本章金句,即以利亞在迦密山詰問以色列會眾的話說:「豈耶和華是神,你們
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迨耶和華顯出證據以後,會眾即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21、39)。
注意,有解經者以本章的要義,即「基督的代表」。以本章前後計分三段,所言共有三個代
表:一為亞伯拉罕,即一至七節所說的;二為以色列,即八至二十節所論的,本處稱以色列我的僕人,系我所揀選的;三為古列王,即二十至二十九節所述者。亞伯
拉罕系來自東方,是已過的事實;如此先言基督的代表,下一章即論基督的自身,亦頗合記事的次序。
第二十七章 異邦之光(四十二章一至十七節)
上章言耶和華為以色列的聖者,永久保護垂佑他的僕人以色列,如言以往怎樣揀選他們,將
來如何拯救他們,當時亦如何護佑他們。但神亦為異邦人的神,亦必對於萬國宣明他的真理,成全他的旨意。而且上章也可稱為代表章,明言有三個代表,預先表明
基督的行事。本章則論基督本身所行,即古列等所代表者,親自來到時,如何對於列邦成全他的美意。
一、神之僕即人之光
施洗約翰曾為耶穌作證說:「那光是真光,普照凡生在世上的人」。耶穌自己也曾說:「我是世上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我們詳閱本章就可十分曉得,耶穌確是世人的真光了。
1、神之僕(1~4節)
(1)神僕之受職(1節上);a、為神所選。如言「他是我所揀選的」。不但耶穌為神所選,舉凡福音的真使者,亦無人不為神所選。b、為神所用。如言「我的僕人」。是言神的僕人,即屬於神,而為神所用。吾人即已為神僕,亦即獻身與主,而為主所有所用,再不屬於個人了。c、為神所佑。言「我所扶持的」。是神的僕人,神必不任其獨自行事,必要保佑扶持,使他能以成全神的事功,不至於隕越。d、為神所悅。他是「我心裡所喜悅的」一句,即神僕行事的能力。「因主的喜悅,就是他的力量」(尼八10),耶穌誠然為神所悅(太三17,十七5),未知今日為神僕者,亦果為神中意之人否?
(2)神僕之靈能(1節下);言「我已將我的生靈賜給他」。耶穌基督,雖為神子亦為人子,故其奉行神工,亦須賴聖靈的能力,其自己亦言:「主耶和華的靈,降臨在我身上,他用膏膏我」(賽六十一1)。施洗約翰為他作證說:「神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三25)。耶穌基督要成全救人榮神的事工,尚且必須受有靈能,並受有充滿的靈能,何況我們這些軟弱的人,若無靈能靈力,如何可以作聖工呢?
(3)
神僕之專責;人所以被設立,乃為「將公理傳於列邦」。即此一語,可以曉然於主的大計畫,所以揀選亞伯拉罕的子孫,多方教訓保護,並非僅為猶太一族,乃為借
此將真理傳佈列邦,為世界萬國,設立純正的宗教,使萬國萬族不至於死亡幽暗之地,而得見天來的恩光,雖猶太人思想狹隘,不知主目的之所在,但在耶穌身上,
不能不成此計畫,達此目的,將恩惠的福音,遍傳于萬國萬民哪。
(4)神僕之態度;a、謙卑柔和。如言「其不爭嚷,街市不聞其聲」。甚至當大難臨身,負十架而就法場時,仍「如羊羔,在剪毛人的手下閉口無聲「。其謙卑柔和的態度,可想而知。b、撫恤慈愛。如言「壓傷的蘆葦,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足見神僕撫恤慈愛的態度,當耶穌在世傳道時,他那一番不嚷不爭,溫柔慈愛的風度,果然是大可宣人的(太十二18~21)。
(5)神僕之行事(4節);a、有毅力。他無論遇何阻難,受何艱苦,從「不灰心喪膽」。此可見神僕毅力之充足。b、有恒心。神僕之行事,非但不以阻難而灰心,也不因為無效而失志,惟常忍久忍,以底于成,如言「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如此恒心,真可令兒女欽慕。c、有成效。神僕之行事既是有毅力,有恒心,他的工作自然終有成效,得在地上設立真法,他所有「海島居民,具等候他的教訓」了。
2、人之光(5~9節);那為神所選召所扶持,心裡所喜悅的僕人耶穌基督,在地上所立的真法,所施的訓誨,固然為世界的光,但那最大最奇的光,即耶穌自己,耶穌也曾說:「我即世上的光」。
(1)其為世光而被選召(5~6節);a、選召之主:(a)乃鋪張穹蒼之主。(b)乃創造大地之神。(c)乃賜靈性與人的真宰。是彌賽亞所奉行的職務,即創造並主宰萬有的耶和華,所選召所設立。b、選召之故。乃為異邦人的光,照亮那些在死蔭幽暗裡的百姓,看今日基督真理與世界的關係,不真是為淒苦黑暗中的恩光嗎?
(2)其為世光而有奇效(7節);a、使瞎子能看見。b、使獄囚得釋放。c、使黑暗中人出監牢。耶穌的光本為屬靈的光,叫多少靈性的瞎子睜開心眼,得以看見,叫多少罪中的囚犯已消除罪案,得了自由,並且叫多少住死蔭地的人,離開黑暗出死入生,此等奇異的證驗,豈是太陽的效率所可同語的呢?
(3)其為世光而行新事(8~9節);耶穌為世光最大的行事,即「將以前的事皆已成就,現在又將新事說明」。蓋因舊約在於基督已經完成,新約在於基督始得成立,由此而有新恩惠、新靈能、新福音,普賜于世人,使世人同蒙天眷而得救贖,這真是耶穌為世光的新行事,能不令人歡呼稱頌嗎?
二、人之樂為神之榮(10~17節)
上段既說到神的僕人,如何為世界的恩光,能令瞎子看見,罪囚出獄,而為世人成就新事,這實在是世人莫大的快樂,也是主最大的榮耀。
1、人之樂(10~12節);(1)人要唱新歌。凡被基督真光照臨的百姓,即基督的教會,既是除去罪累,得靈性中的自由,有了新心新性,所以他們都會唱新歌,是未蒙救贖的人所不會唱的,甚至連天使也不能唱,因為他們沒有得救的經歷,就是舊約時代,與主最密,善於歌詩的大衛王所作的詩,也不能與新詩相較。(2)唱新歌的人:a、海上貿易的商人。b、海島中的野人。c、曠野地的土人。d、山頂上的居民。e、住在地極的人。此乃言不論文明野蠻農工商賣,各地各族的人,皆得與聞真道,被基督的恩光普照,所以能合口齊聲的,同唱新歌。
2、神之榮(13~17節);(1)能力的爭戰(13節)。(2)福音的呼聲(14節)。此呼聲甚高,有如孕婦臨盆,因福音使者,正是為信徒受生產的苦啊。(3)榮耀的得勝(15節)。如令大山削平等語,正是將世人的驕傲勝過的寓意。(4)暗中的光明(16~17節)。
凡不認識錫安道路的,皆有清楚的指引,凡按本性是瞎眼的,必要啟明心目,看明個人的真相,明曉神道的要義。保羅未歸主之先,是自以為聰明的,迨被主選召
時,即先鮮明他的瞎眼的,及至神將眼中的阻礙,如鱗似的除掉,始能明認耶穌為救主。此時一切敬事偶像的,都抱愧蒙羞,惟耶和華神獨顯崇高,于民眾大有榮
耀。
總而言之,神所揀選所疼愛的僕人耶穌基督,所宣傳的真理,所施行的救恩,誠然是列邦之光,世上萬國萬族,一切住在死地幽暗裡的人,以得見生命的恩光,即不勝欣喜,不能不大聲極力的稱頌讚美,耶和華自然就因此得了榮耀,這也是勢所必然的。
講經要題
1、「耶穌在地上設立真法」(四節)
(1)耶穌救恩的目的(在地上設立真法,即神國臨於地)。
(2)此目的成功的不易(他不灰心不喪膽,無論遇何阻難,終究必要制勝)。
(3)成功以後的結果(海島居民,都得了他的訓誨,即萬口頌主,萬膝拜主)。
2、「現在將新事說明」(九節)
(1)立新約(耶三十一31;路二十二20;來八13,九15)。
(2)開新路(賽四十三19;來十20)。
(3)造新人(林後五17;加六15)。a、新心。b、新靈。c、新生命。d、新能力。
(4)組新團(林前五7)即新教會。a、有新聯絡。b、守新誡命。c、唱新詩歌。d、作新事功。
(5)建新國;即新世界、新天新地(賽六十五17,六十六22,彼後三13;啟二十一1)。
第二十八章 選民蒙恩(四十二章18節至四十四章)
上章既論列邦蒙恩,為神悅納之僕,作了列邦的光亮,凡萬國萬族並海島的居民,皆因基督的救恩,得生命、出幽囚,享受在於基督而來的快樂自由。本章就轉到選民身上,說神就特地的論到選民如何蒙恩。
一、嚴責(四十二18~25節)
上言列邦尚且奇暗就光,行走義路,何況神的選民呢?所可快異者,即神民之不信,故本段則痛言百姓的辜恩負義,並因此受的懲責。
1、人民的腐敗(18~22節);當時百姓皆瞥目迷心,有眼不能見,有耳不能聞,其所以如此亦聾亦瞥的原因,乃以背逆主道,獨不想申揀選以色列的本意,為要使之為真理做證,竟以背道之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既如此聾而且瞥,遂至為人擄掠強奪,拘囚于獄,無人救援,不亦深可痛惜嗎?
2、先知的懇請(23節);百姓既如此目瞥耳聾,先知則萬分焦急說:「你們中間誰肯側耳聽此,誰肯留心而聽,以防將來呢」?果能聞聽神降罰之言,痛心悔改,必可以避免將來的禍患。
3、受罰的原因(24~25節);選民受罰,豈是出於偶然呢?乃是由於他們的罪過所致,因他們雖受種種罪刑,仍不知悔,神已將猛烈的怒氣,傾於其身,如火四圍灼燒,仍不醒悟,神如此嚴責他們,雖然是出於至愛,無奈神越愛他們,越不見他們愛神,這些百姓實在是頑梗難化的。
二、恩赦(四十三章)
主所以嚴責選民,正是他厚愛選民的憑據,而且于嚴責懲治之後,又大顯恩愛,赦免他們的罪過,真如父母對於悖逆的兒女,所行無異。
1、代贖(四十三1~13);神看選民為寶,決不能任憑他們傾敗沉亡,所以時日一至,必要救贖他們,題他的名字,宣召他們。這一段書,對於選民真是極有滋味的。
(1)代贖的方法(1~7節);
神對於選民,原有永久的計畫,雖然選民悖逆,神的旨意,卻永不改變,所以本段即先言神「已題他的名字,他是屬神的」,神「看他為寶為尊」。雖然經過種種苦
難,神終必救他出來,其最要緊的,就是神以埃及古實等,作選民的代身,應加于選民的震怒,既已消除,所以選民仍為神所鍾愛,必要從南北東西,四方召集他
們,歸向故土,使他們復興。
(2)代贖的目的(8~13節);
耶和華代贖以色列人的目的,為要使他們在列國中做見證,顯明神救贖之恩,如言將有目而瞥,有耳而聾的人,引之而出,顯明他們,雖不順天心,違背主道,然主
選召他們的意旨,仍不變更。但在選民一方面,他們既為主所揀選,為主的僕人,主的見證,理宜「知道並信服,明認耶和華為神,在他以前以後,再無別神」。且
是「除他以外再無救主,因為神代贖選民的目的,是為要他們在列國中為神作證。我們看以色列人的事蹟,不但是按聖經將來必要特為耶和華作證,而且今日也是耶
和華的好見證,凡留意考查以色列人履歷的,不能不承認,「耶和華是神」。所以有德皇某間一宣教士曰:「何以知道舊約為真」?教士默思有頃而答曰:「猶太
人」。此言真是不錯,猶太人不第為聖經的好見證,更是為上帝的好見證,人如果留意猶太人的事蹟,不能不承認確有一位活上帝。
2、赦免(14~28節);本章一至十三既言神不以雅各為有罪,使列邦人代替他的性命,于十四至二十八節,更顯出神已消除雅各的罪,永不紀念。
(1)代為復仇(14~17節);神不但在昔日借古列王的手,頃覆巴比倫,如當日將埃及人都沉沒於海,救以色列人回故土,更是將來必要將關於政治並宗教的巴比倫一併毀滅。
(2)特有新事(18~21節);自古以來,神每耶和華神對於選民,其事尚易,其工尚小,將來選民同歸基督時,其事更大,且恩更奇,實為耶和華神對於選民所有的新事。當日選民在曠野為雲柱引導,有路可走,將來福音流行,四通八達,更無阻礙,選民在曠野磐石流泉,將來活泉之湧流,更是有不盡的效力呢。
(3)塗抹罪愆(22~28節);a、雅各確於神前為有罪(22~24節)。此數節言雅各於神前不敬不虔的景狀,獻祭不誠,事多怠慢,罪惡顯著,干犯神命,是雅各在於神前罪不容追。b、神竟將雅各諸罪寬宥(25~28節)。
雅各雖然罪惡多端,神猶且含容,加以恩赦,言「我為自己的緣故,塗抹他的過犯,不紀念你的罪惡」。民眾既聞神提醒寬宥之言,應當自思,由昔迄今有何事可以
表白,至於神前得稱為義,不妨於神前直訴,無奈越辯白,越顯為有罪而已,不有耶和華神大施恩宥,安得不於神前重受咒詛呢?
三、應許(四十四章)
于本章第一段說,神因選民的罪,嚴嚴的斥責他們。第二段說,神嚴責他們以後,這即有種種恩赦之言,要代贖塗抹他們的罪愆。本段言神不但是赦免他們的罪,並且又應許他們各種的賜恩。
1、應許賜充溢的靈恩(1~5節);
此乃最富麗的應許,即將普施靈恩,使人得滋潤,百物發生,甚至草生沃壤,猶柳樹植于溪水之旁,且明言主與其民偶極密切的關係。如言「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
的以色列,——我創造你,陶造你,幫助你,——你不要懼怕」。那時人皆以作以色列民,乃極榮幸的事,「這個要說,我是屬耶和華的,那個要以雅各的名自稱,
又一個要手寫歸於耶和華,且自稱為以色列」。乃因列邦之人,見猶太人返歸而復興,是極其榮幸的,亦自願歸從主道而為主民,與猶太人同得幸福。
2、應許施顯然的神能(6~20節);(1)神乃惟一的主宰(6~8節):a、神是始是終(6節)。此言神與選民的關係,他是始是終,除他以外再無別神,惟有神能施拯救。b、神知以往將來(7節)。神既全知,蒙神護佑的子民,真是有福的。c、神是惟一可靠(8節);以神乃可靠的磐石,在他以外,再無別神。(2)神不同偶像的虛無(9~17節):a、造偶像者的慚愧(9~11節)。造偶像者,不過是人,如何能製造有神靈的偶像呢?b、造偶像的法則(12~17節)。偶像之塑造,由鐵工成利器,木工擇斧斤,縋鑿成物,不過徒稀觀瞻,毫無實用,任人安置,不能步履,不能遷移。有時採伐樹木,半供薪火,半制偶像,是偶像之形,與柴薪無異,竟而跪拜之,禱求之,直愚不可及之舉動。c、事偶像者的愚昧(18~20節)。偶像不過為銅打鐵鑄,泥塑木雕之物,有靈明的世人,竟然敬拜禱求,如此心蒙目迷,不知其非,不悟其罪,其愚孰甚呢?但耶和華是始是終,能述以往,能知將來,依靠他的,真是如同靠賴萬古的磐石。
3、應許有榮耀的復興(21~28節);(1)赦罪的歡呼(21~23節)。神呀消除雅各的罪孽,塗抹雅各的愆尤,有如雲消霧散,當此大赦的時日,不但人民有說不盡的快樂,即高天下地,山崗林木,也都一同歡呼,因為主已贖以色列的罪愆,雅各全族皆已得救。此事成功之日,當然是在異邦人得救的數目已時(羅十一25~26),即「七十個七」的末「一七」完畢之日,因為到那時,方能將愆尤除滅,罪惡去盡,過犯赦免,永遠的義彰顯(但九24)。(2)復興的實現(24~28節)。
此段乃耶和華神,自顯其至真至寶,全智全能,鋪張天奠定地,創造世人,救贖雅各,使虛偽者顯為虛偽,令智慧人顯為愚拙,所言所定無不成立,迨時日一到,必
使耶路撒冷復興,大有榮耀。當時耶路撒冷雖尚在興盛之際,竟預言城將傾覆,並言傾覆以後之復興,乃以神的話語,無不應驗,無不應驗,主的謀算無不成就。此
處所說的復興,不但是將來要借古列王,詔以色列人自巴比倫旋歸(先知言此,在古列詔猶太人回國一線百七十餘年),更是預指末時比自列國中將選民召回,重複
耶路撒冷的舊觀,乃特以古列詔建聖城事,以為末時先兆啊。
由是以觀,組對於選民,如何懲責如何恩赦,並將來有如何的復興,是選民所蒙的恩,非異邦人可同語。今茲猶太人雖尚未歸主,但盟約律法應許,都是他們的,救恩是從他們出來,神豈能專救異邦,而終究丟棄亞伯拉罕的諸子孫呢?
讀經要題
1、何人可為神的見證(你們——我所選的僕人)?(1)神所揀選的(10節)。(2)神所救贖的(1節)。(3)神特別造就的(7節)。(4)神所鍾愛的(4節)。(5)森所教訓的(12節)。(6)神與同在的(5節)。
2、選民如何為神的見證(即在選民的品格與履歷)?(1)證明神是永活的(在選民的履歷足可證見神的永活的)。(2)證明神是智慧的(預定選民的履歷)。(3)證明神是權能的(所言無不成就)。(4)證明神是慈愛的(在以色列人身上大顯慈愛)。(5)證明神是信實的(所應應許之言皆已成就)。(6)證明神是聖潔公義的(罰單與赦罪)。(7)證是神是惟一的(借以色列人在萬國中的昭著)。
3、人如何方能為神的見證(見證的資格)?(1)對於神有智識(如言可以知道,10節)。(2)對於神有信仰(且信服我,10節)。(3)對於神有閱歷(曾蒙代贖拯救,2~3又12節)。又四十三1~2節,13節並25節,又四十四22節,24節次句「我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18節首句「他是我的牧人」,皆為佳題。
第二十九章 古列受膏(四十五章一至十七節)
考聖經所載,只有四人之名為神預先所命者:其一即以撒(創十七19),且二乃所羅門(代上二十二8),其三系約西亞(王上十三2),其四為古列。按古列之名是在他誕生約二百年以前,預先命定的,此乃由神所命之名,或謂在波斯本國的名號,系亞格多斯(Agradates)。
此處乃論古列為神所揀選,所任用,藉以成全神的意旨,堪為彌賽亞的代表。上章末節已言及古列乃主的牧人,成就神所喜悅的事,本章則詳細論到,他如何順承神
旨,而為忠心的僕人。是古列雖出自異邦,仍能為主的僕人,並基督的預表(或謂古列系以斯帖之子,而以斯帖即亞提遮斯之王后,因亞提遮斯一名亞哈隨魯,一名
大利烏,一名亞達薛西,此三名稱亞提遮斯的證號。考亞提遮斯乃十四歲即位,二十歲立以斯帖為後,二十一歲古列誕生,在位第二十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瘋
狂,以亞提遮斯代理國政,故得出令重建聖城,果如是言,則亞哈隨魯與古列王對於猶太族的深意厚愛,不是無原因的)。
一、古列王所受的恩膏(1~6節)
耶和華神膏立古列為他的僕人,原是有雙方的關係。
1、神與古列(1~3節);(1)澆以恩膏。凡立聖職,皆有膏油之禮,表示賜以靈恩之意。(2)扶其右手。即神的手與他同在。(3)令各國投降。因為 他是戰無不勝,列國無不甘心投降。(4)使列王失力。神使列國的君王,在古列前毫無能力,以放鬆腰帶為喻言,因腰帶放鬆,人即失了力量啊。(5)令門戶大開。敵人因為不戰而敗,所以皆將門戶放開,古列進巴比倫時,所進者,即自伯拉河穿巴比倫城而過兩岸之水門,司閽者果將二門放開,不戰而得巴比倫城。(6)主在前引路。如言「我必在你面前修平崎嶇的路」,果有主在前面行走,將路修理平直,當然就無往不利了。(7)所向無阻。主必將「銅門打破,鐵閂砍斷」,將一切攔阻除掉,後古列攻巴比倫時,其所進之水門即銅門,且巴比倫城有一百門,皆為銅制,且煉鐵為建,異常堅固仍為古列所破。(8)
獲寶物無算。神必將「暗中的寶物,和隱藏的財寶」,即人所儲蓄珍藏之寶貴財務,都賜給他,後列國財務多為古列所得。有言其所得金銀之數,多至六萬萬者。如
此說來神于古列固有非常的待遇,特別的寵愛,是古列之所以興起,實由主的美意,並非由人的僥倖。此中的要義,非但未當時借用古列,成全神的意旨,更是為顯
明受膏的基督,將來要如何戰敗惡魔,攻取列國,使萬姓歸誠,而為得勝君王的預表。
2、古列與神(4~6節);(1)
為榮耀以色列的神。為使古列,「知道題名召他的,即是耶和華以色的神」。雖「古列不認識神,神卻加他的名號」。神題古列的名號,並古列的政績,是在古列未
誕生二百餘年前,以後有人將以賽亞的預言呈示古列,神如何預先題他的名號,並論他的事蹟,古列方知惟以色列的耶和華是神。(2)為釋放耶和華的民。如言「我是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因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以色列的緣故,我就題名召你」。是明言神所以選召古列,亦特為釋放以色列人哪,古列所預表的彌賽亞,誕降為人的目的,除「榮神救人」以外亦他無所為呢。
二、古列所賴的德能(7~8節)
1、全能的神力(7節);波斯人所信者有善惡二神,善者為光,諸福皆其所賜,惡者為暗,諸禍皆其所降。此處神言「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即表明神乃全知全能的,惟一無二的,古列所靠者,即此惟一全能的神力,列國的君王怎能在他面前立得住呢?
2、無量的恩義(8節);
言「自上而滴,穹蒼降下公義,地面裂開,產出救恩」。此論主不但有全能的神力,更是有不盡的公義與救恩,甚至天降公義,地產救恩,是立古列的上帝,乃公義
的根本,救恩的淵源,終必以其神力與德能,成就大事。此不但攸關猶大一族,實是系乎萬國萬民,正可為日後我主耶穌基督救恩的喻言。因我主耶穌的救恩,乃源
與天而行乎地,天國公義而恩愛的救道,實根本與天,而植立於地,而且極其豐盛,充滿洋溢乎全球,有如洪水之「天破隙地裂泉」,不數旬間,即充滿大地。似此
救恩發展普及的景象,與神國降臨時,必有顯然的應驗。
三、古列所成的事功(9~17節)
1、反對者失敗(9~12節);
此二節所論,乃言耶和華是任憑己意,行作萬事的主,其選誰用誰自偶權衡,無論何人不得干預他,雖然任用異邦人古列王以成其旨意,那些素負傲氣的猶太人等,
亦不得反對;凡與造物主爭論的,實為愚昧而無益,其愚昧直如泥之反對陶人,子之反對父母無異。更有一詰問斥責之語,謂「爾等可問我未來之事,至於我的眾
子,並我手的工作,你們可吩咐如何命定」。其實我乃有創造之權,我可隨意命定,無不正當而合理,其一切反對耶和華之作為,而不滿意耶和華之任用古列者,其
與古列何與乎?更與上帝何涉乎?無論如何反對,亦僅有損無益啦。
2、聖城被建立(13節);言及建立聖城,並非指城牆,以建造城牆,乃尼希米的事工(尼七4),但是尼希米雖建設城牆,耶路撒冷卻未複其舊觀,迨古列王時,始大興土木,而有種種的建築。
3、選民得釋放(13節);以色列人乃神的選民,將來必擄至巴比倫為奴,迨數滿七十年必得釋放,可以自由旋歸,但是要借何人的手釋放他們呢?亦即借神所選立的古列王。而且其釋放選民,非為工價非為賞賜,此正可以預表耶穌基督,釋放一切罪中的俘虜(賽六十一1;路四18),使我們得以自由,但我們得釋放,不也是白白之恩嗎?不也是未嘗出何價值嗎?
4、列國皆順服(14節);古列得神賜的權能,既滅巴比倫,更降服多國,如埃及古實西巴等國,皆列國中之極富強者,亦且貢物產獻貨財,但時日一至,必如言而驗毫髮不爽。
5、主得榮耀(14~17節);
列國因見神所成大事,不能不誠心嘆服,說:「神真在你們中間,此外再無別神,——救贖以色列的神,實為自隱之神」。其所行作真奇妙莫測,如是製造偶像,並
敬拜偶像者,均都抱愧蒙羞,惟有以色列必蒙耶和華的拯救,得永遠的救恩,——直至永世無盡,此即古列最大的事工,亦是主最後的目的啊。
由上以言,先知以被靈感,預先歷歷述說古列將要成就的事工,說的如此其詳,真如歷史
家,書寫往事無異,所以反對聖經者,遂以此為品評聖經之柄,亦為所述古列之事,並非以賽亞的預言,不過為歷史家的記述,因此即言以賽亞書絕非一人的手筆,
至少當為二人或數人所寫。由四十章以後,必是寫於巴比倫,或自巴比倫返國以後。此皆不信靈感者之口吻,前已言之,茲不重複。
講經要題
「我比給你束腰」(五節參八9,四五1;徒十二8)
1、主使人有堅強的志向如束腰。
2、主賜人又充分的力量如束腰。
3、主令人有做事的精神如束腰。
4、主助人有無偽的真誠如束腰。
5、主叫人有合作的同情如束腰。
第三十章 偶像無靈(四十五章十八節至四十七章)
既已說畢委託古列王之事,遂又重言對於世界對於選民的目的,因此特別聲明,不問列邦,
不論猶太,敬事偶像實是無智,一切敬偶像與制偶像的,終不免於淪亡,惟有仰望耶和華的必要得救,更是特意注重巴比倫,因巴比倫即世界宗教的代名詞,亦即侍
奉偶像最盛之地,言及巴比倫的偶像無靈,並巴比倫的淪亡,即是說道世界宗教的結局。
一、對於普世界之宣告(四十五18~25)
自古以來,主對於世界,是漸漸的將他自己顯示於人,本段所論,即主言明世人敬拜偶像,與敬拜主有何分別,此不但由主一方面如此宣告,即從世人的經歷中,對於此事也必看的清楚。
1、神造世界非無目的(18節);
吾人仰觀上天,俯察下地,見萬象羅列,庶物紛紜,其果由於物理之自然,自顯自成,並無所謂有意志有匠心之主宰,以經營創造乎?稍有靈明者,當無不承認萬物
由一位真宰而來,此真宰造化萬物,亦顯然有其目的,其目的為何?即「為人——為人」。為求人的福樂,使人借此認識崇拜之,在他以外不敬別神。
2、神選雅各非無原因(19節);觀察造物,足以顯出上帝是萬有真宰,其所以揀選雅各,亦無非以此為宗旨,為要使雅各在萬民當中為主作證,使人看見雅各後裔的履歷,無不認識耶和華,故言「其選雅各非為徒然」。其所宣告皆有深意,無非令世人尋求主,不至誤入迷途啊。
3、神召列邦非無宗旨(20~25節);神所以造萬有選雅各,果何所為呢?亦無非為世界萬民的幸福而已,為此特特宣告世人,都要離棄偶像,歸向主,因為侍奉偶像是徒然的,除主以外再無別神。(1)令世人辨明神與偶像的作為(20~22節)。若將耶和華與偶像的作為兩相較,立時即看出拜偶像的兒女實屬無知,惟有上帝是獨一無二的真宰。(2)
召世人仰望耶和華的救恩。言上帝非但為造人並造物之主,也是人的「救主」,也有豐厚的救恩為世人預備。「住在地極的人,仰望他的就必得救」。更進一步說,
現今人雖不知歸向主,但時日一至,世界列邦都要傾心歸降,如言「萬膝必向我屈,萬口必向我而誓」。此萬口頌主,萬膝拜主之時,即神國臨格,救恩普及的時
候。此時猶太異邦,同蒙救濟,以色列的後裔,為要成功他為萬民的救主,就是世人惟一當敬拜,當歸從的,那些製造偶像,敬拜偶像「禱告不能救人之神」的,真
是毫無知識。
二、對於雅各家之宣告(四十六章)
當日神召亞伯拉罕,離故鄉至迦南,特立一選民國,設法律立教條,不准與外人聯婚姻,通
往來,無非為令以色列家不沾染外邦惡俗,不敬拜異族偶像。不料以色列家,悖逆神命,不聽教言,竟與列國交通,效法外人敬事偶像的惡俗,如巴比倫之彼勒像
(亦名巴力,即太陽神)、尼波像等(或言此乃水星神),視為極寶貴之物,不但平日敬拜,甚至被擄時猶不肯捨棄,故以牲畜載負而去,可見雅各家,敬事偶像的
熱誠了。
1、偶像不能自救(1~2節);雅各家雖平日敬拜偶像,在巴比倫人的彼勒像前屈身,尼波像前彎腰,迨被擄時,亦一同載之而去,是平日所拜者,今則一同被擄,雖被寶物捨棄,猶不肯將偶像捨棄,以至成為重駝,令牲畜疲乏,偶像既不能保佑雅各家不被擄,亦不能保全自己不被擄,他的靈驗在哪裡呢?
2、主眷愛雅各(3~4節);偶像僅為死物,不能救人亦不能自救,而且必經載負或人抬之,始能行動。耶和華則不然,乃卷佑選民,對於以色列國始終護佑導引,一如人自初生及至老年,皆得神加意扶持,是與不能自保,也不能保人的偶像,正是相反。
3、大家須要辯白(5~7節);
耶和華召人前來辯白說:「你們將以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與我相較,可以與我相同呢」?不知偶像雖為金銀等寶貴之物所制,仍是人造之死物,置之不動,呼之
不應,必抬之而後行。活潑屬靈的人類,何以不敬萬靈真宰,竟然去敬拜無靈的偶像呢?一經辯白,立即顯出人的無知來。
4、選民須聽主言(8~13節);(1)悖逆的要追想(8~11節)。
此乃令選民追想主自古所行的事,所施的恩,因為神從來在雅各家所施展的大能,所顯明的神力、厚愛,皆是歷歷可述,足以表明他是惟一可靠的上帝,在他以外並
無別神,果能留心追想,「悖逆的人」也必甘心服從,不再以主所定的謀劃不克成立;那些反對神立古列救贖以色列家的,果能最想神的作為,也必要一心投誠,不
再違抗了。因為古列雖是神從東方召來的「鷙鳥」,是極可輕視的,卻終必成就神的意旨。(2)頑梗的當聽從(12~13節)。言「頑梗的人遠離公義」,神卻使公義臨近,以色列的救恩,必速來到,決不遲延,此故言錫安得救,巴比倫傾覆,卻更是指基督臨世,贖罪就靈,使信之者,得稱為義,同沾救恩而言。
三、對於巴比倫之宣告(四十七章)
聖經既以色列論為屬世界的宗教之代名詞,本段言巴比倫受罰,即言世界宗教的無價值,亦即言人制偶像的無靈驗。
1、言其敗落(1~4節);此乃以婦女為喻,言巴比倫昔如處子,今若婢女,失去尊榮,抱愧蒙羞,將前日柔弱嬌嫩態度,易為悲慘愁苦的形容,其為何至此地步呢?乃以耶和華施行懲罰,不顧情面之故。
2、論其羞辱(5~7節);此仍以婦女為喻言,巴比倫昔如王后,為列國的主母,今竟被人殘滅褻瀆,不復有此稱譽,甚至露體現愁坐於塗炭,乃以迦勒底人殘忍至極,絕無公義之心,能不受神斥責嗎?
3、表其荒謬(8~11節);
巴比倫既以敗落蒙羞,荒謬之況,在所不免,想其素日傲慢自大,樂享安逸,自以為其富厚榮樂,永不更易,拒料不轉瞬間,即失散子殤,以王被戮無異喪夫,民被
擄猶如子殤啊。此中原因,皆以巴比倫拜偶像崇邪,自謂智慧過人,因而安於惡行,以為人不能見,殊不知全知之主已洞監無遺,能不以禍患加於其身嗎?
4、述其荒謬(12~15節);最後則言巴比倫必一敗塗地,無法自救,其素日所習的符咒邪術,觀天象看星宿等,皆不能救國家的危亡,終至國破民亡,有如草芥被焚,不復有振興的希望,豈不是極為慘痛嗎。
總此一切,莫非巴比倫拜偶崇邪,而為異教的中心點,傲慢無神,迫害選民,其敗落羞辱傾覆荒謬的結局,也是勢所必然的。
講經要題
「地級的人都當仰觀我就必得救」(四十五章二十二節)
1、主的救恩是普遍的(地級都可仰觀而得救)
2、主的救恩是易得的(只仰觀就得救)
3、主的救恩是現成的(在各地皆可仰觀而得救)
4、主的救恩是奇妙的(一仰觀即得救)
5、主的救恩是堅確的(仰觀我就必得救)
6、主的救恩是以信而得的(仰觀即信仰的要義)
7、主的救恩是與個人直接的(誰仰觀誰得救)
第三十一章 神人申辯(四十八章)
本章乃前四十至四十七章的總結語,以前數章所論,多指以色列家復興之諸原因,乃以神所
以揀選雅各,為要使他為列邦的光亮,為耶和華的見證,因此特別眷佑祝福他們,雖因他們的罪犯不免有懲治,但是究竟必要蒙恩,特選古列為王,從俘虜困苦當
中,將他們釋放,所以很真可稱為以色列的聖者。此種種的經歷,如犯罪被擄得釋放,亦皆為基督救恩的表示。本章則總結上文,與選民申辯,或者希望他們有深切
的覺悟。
一、責雅各頑梗(1~11節)
1、論辯一(1~3節)
(1)餘民的失敗(1~2節);
此一二節所論自猶大水源而出者,即指余留的選民而言,謂選民雖僅余一部分,仍是沒有敬虔,雖指主名而誓,口稱耶和華的聖名,卻不憑誠實,不按公義。——雖
自稱為聖城的民,依賴那名為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亦不過僅存形式,其靈意精神皆已失去,是選民對於信仰方面,亦僅留未剷除的「宿根」而已。
(2)主的預言(3節);選民雖失敗,而永在的上帝卻永不失敗,凡他所行所作的,自古已預言,時至必成就,因上帝自古以來,對其選民以色列,陸續不斷的行作大事,所言一切,無不成就。
2、辯論二(4~5節)
(1)選民的強項(4節);此乃以不服約束,不肯負軛之牛為喻,謂以色列人的頸如鐵,額如銅,剛愎成性,不肯順服,如此抗逆固執的性情,亦為神素來所知的。
(2)主的預知(5節);當事未至之先,神預先明白指示,免得選民歸功於偶像,因神明知選民素性悖逆,崇信偶像,則借先知當事未成,即先確監言明,迨事成之時,自不得再稱譽偶像了。
3、辯論三(6~7節)
(1)雅各的輕忽(6節);主自古以來,在以色列民眾所行之大事,已彰彰在人耳目,他們豈是未見未聞呢?何以他們的存心行事,一如對於主的作為,見如未見聞如未聞,絕無依賴敬畏的心呢?他們如此的輕忽神的作為,不留意主的行事,不是怪事嗎?
(2)主的預示(6~7節);
選民對於已往的事,固漫不加察。神說:「以後我要將新事,就是你素所不知的密事指示你」。使知主所行所作,非出偶然,乃出於自己的意旨,非人可以窺測。至
於所成的新事為何?或謂即指古列拯救以色列人之事而言。以古列滅巴比倫之事,非人意想所及,卻更是指基督救贖萬民之道,實由主特施的救恩特顯的大能,是遠
超人理想以外的。
4、辯論四(8~11節)
(1)猶大的悖逆(8節);由上以論凡神所預言,多已應驗,以色列人目聾耳聞,宜乎存心敬畏,信賴上帝,始終不渝,乃猶有悖逆之心,敬事偶像,稱譽假神者,豈果他們是目瞶耳聾,以致見猶未見聞猶未聞嗎?不是的,乃是因為他們「素行詭詐,自出母胎即是悖逆的」。
(2)主的寬恕(9~11節);選民既如此悖逆,本當加以重刑,神所以不滅沒他們,乃因神為自己榮名之故,寬免容忍,不急速動怒,雖然「熬煉他們卻不像熬煉銀子」。因神乃為自己的榮耀,不將雅各家剪滅殆盡啊。至本處所言不像熬煉銀子一語,也是寓有深意:a、言神所加害苦難未至火候,不像熬煉銀子一樣。b、言神熬煉他們,雖未如白銀之不怕火煉,亦不過完全顯出他們的渣滓來,神卻仍是寬容他們。c、言雅各在熬煉爐中,顯有缺欠,但神所以揀選他,仍是在這爐中,顯見他還有課選之處,因為神揀選他的僕人,常是在熬煉的爐中,顯出他揀選的美意來。
二、勸選民聽從(12~23節)
1、申勸一(12~23節)
(1)要選民來敬聽(12節);此段聞首之言,亦如上段,即勸蒙召的雅各前來,敬聽主言,這民聽從主言也是分所當然的,故言「以色列啊,當聽我言」。
(2)言主之惟一(12~13節);言惟一無二的上帝,是永在的神,「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凡他所言自無不成就,也是宇宙真宰,高天厚地,尚且都聽命於主,「說有便有,命立便立」,蒙選的以色列家,可不敬從主言嗎?
2、申勸二(14~15節)
(1)要選民會集(14節);言以色列的會眾,「都當聚集而聽」,是神的意旨,神的預言,深願所有會眾,皆家喻戶曉無不聞知,今日對於救恩的宣告,更當如此。
(2)言主深愛(14~15節);
此乃激動選民,使他們都要深明主的至愛,言神如何利用,「他所愛的人,向巴比倫行他所喜悅的事」。使選民因此都得拯救,蓋以僕人為主所引導,道路亨通,其
所以成就此事,無非由於神的深意與厚愛,此不但以此事事言指古列所行,更是以靈意言,論基督如何完全成就神的意旨,毀滅代表腐敗宗教的巴比倫啊。
3、申勸三(16~17節)
(1)要選民來近前(16節);以上言要選民敬聽,並要選民聚集而聽。此言更要選民近前來聽,惟一權能的上帝,固然是可怕的,也是可親的,你們都當近前聽他的宣告。
(2)言主之教益(16~17節);自從主揀選亞伯拉罕,是明明的,「屢次多方教訓列祖」,先知亦且為自己做證說,我現在來講話,也是「主耶穌與他的靈差遣我來」,使你們曉得「耶和華你的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教訓你,為使你得益處,引你行當行之路」。
4、申勸四(18~22節)
(1)願選民素日聽從(18~19節);如果選民素來聽從神的教訓,他們的平安必如江河之源流不絕,他們的公義必如海浪之浩蕩無涯,他們的子嗣,必如海沙之不能悉數,他們的名號必不剪除滅絕,此乃耶和華素日所定的旨意。
(2)言主救恩無量(20~22節);
此言將來之事,一如顯在面前,言「你們當從巴比倫出來,從迦勒底逃脫」,欣然歌唱說:「耶和華已救贖其僕雅各」。要將此事,普遍傳揚,直至「傳到地極」。
在昔神如何引導斯民,經無水的曠野,飲磐石之流泉,似此救恩亦必永久彰顯,不但於物質方面,救恩無量,於靈性方面,他的救恩更是言之不盡?吾人今日經行此
荒旱危險的曠野,不亦幸有主特別的恩佑,聖靈活水的滋潤嗎?人能聽從主,固有無量的救恩,但惡人必不得平安,所以選民終當以為鑒戒。
要而言之,此章乃綜合上數章所論,宣告于選民,一則見選民在危難中,主如何眷祝慰藉,
令選民深得安慰。一則將虛無的偶像與耶和華比較,望選民永不敬事偶像。終則言巴比倫定必傾覆,拯救選民,返歸故土,期中所論始終皆有基督救恩的榮光,映射
其間,以為選民蒙愛的主要原因,亦即異邦得救的莫大希望。
講經要題
「你要看一切」(總回顧)(第六節)
1、總觀一切經歷,必顯見主的見證。(回顧行程,必看出神的手來)
2、總觀一切經歷,可知各人與神前的真相。(回顧行程,必看出我之所以為我)。
3、總觀一切經歷,即得見新事的秘訣。(回顧行程,必蒙主示以隱密的新事)
4、總觀一切經歷,亦心靈進步的妙緣。(回顧履歷,必開前程無邊的覺路)
第三十二章 神的僕人(四十九章一至十三節)
自四十九至五十章乃專論「平安的君王」。上段既言平安的諸原因(四十至四十八章),此
則言平安的君王為誰,並此平安君亦即神的僕人,其果有如何之態度與工作。且以上所論選民蒙救等事,雖然顯出神救恩的榮耀,但其榮耀似不足觀,以自巴比倫旋
歸之猶太族,亦不過四萬人而已。此則言耶和華救恩的範圍廣大,直至天邊地極,所有的國族,莫不與救恩有份。上言神僕,乃古列王,此則言不但又古列王,亦且
有以賽亞,二則皆為基督的代表。本章即言以賽亞如何代表基督,為神的僕人,自一至十三節,亦神僕的詩歌。第四十五章一至九節乃神僕的第一詩歌,此乃第二詩
歌,又第五十章四至十一節,乃第三詩歌,第五十二章,十三節至五十三章十二節,乃第四詩歌。吾人觀此詩歌,四首亦足以見出神僕的態度與作工的究竟。
一、神僕之被召(1~4節)
1、被召之原因(1節);本章開首即言:「眾海島啊,當聽我言,遠方的民啊,當留心而聽」。是其被召,乃為異邦之萬國萬族(創十5),以救恩的佳音原不僅為以色列家。當猶太人厭棄福音掩耳不聽時,使徒們即轉向外邦人傳道去(徒十三46~47)。
2、被召之時間(1節);言「自出母胎已被召,自母腹他已題我名」。當天使報信與瑪利亞時,果然即預先命名為耶穌(路以31)。「因為他必要將他的百姓,自罪惡中救出來」(太一21)。先知耶利米(耶一5),使徒保羅等(加一15),亦曾召自母腹。是為神之真僕者,莫不由於神的預旨,並非出於偶然。
3、被召之證據(2節);果為神所選召之僕,必有特別的證據,按本處所言,即必為神所眷顧,與重用。(1)賜予口才。即講話的能力,以神必使他的「口如快刀」。神的話原如兩刃的利劍(來四12),此利劍乃由主口而出(啟一16,十九15),因為神的話無一句不帶著能力的(路一37)。使徒彼得等,於五旬節講道,凡聽見的人,也是心如刀紮(徒二37)。(2)蒙神護佑。如言「他將我藏在他手蔭之下」。耶穌基督,因蒙神特別的護佑,未叫他遭遇希律王的怒氣,三十年由拿撒勒的靜中生涯,未露頭角,直至顯與人前,皆隱有神的美旨,更是常有天使相助,未經撒旦制勝等,皆神特別的護佑,神之真僕,未有不蒙神特別眷愛與護佑者。(3)特別造就。做神的工,必須合乎神所用,故不能不受神的造就。此處所言,「使我成為磨亮的箭」,寓意特別的造就工夫,即「磨」之一字,亦可知此造就工夫,多是艱苦患難的手續,迨受盡折磨始能作主袋中磨亮的箭哩。
4、被召之勝利(3~4節);(1)主得榮。神的忠僕必真屬乎神,如本節言「你是我的僕人」,是屬我的,在於你的為人與事工,足可以「叫我榮耀」。以神與神僕,密切相關,僕人失敗,神因受辱,僕人勝利,神因得榮。(2)個人無愧(4節上)。神的僕人看到個人的事工,常是有兩方面的感想:一則看到事工顯然的效驗,常是不滿意,覺得突然勞苦,所作事工有限;二則想到我的事工,全在於神,「我當得的理,在耶和華那裡」,甚至「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林前四3)。我既盡了本分,不問成效如何,皆是我的勝利。
5、被召的賞賜(4下);耶穌基督,固已受賞(來十二2;太二十八18;賽五十三11),凡為神僕者,時日一至,皆必按照事工,領取各人的賞賜(林前三8、18)。縱然勞碌好像徒然,盡力有似虛空,公義的上帝,乃按我們做工之心,非必按照各人顯然之效啊。
二、神僕之目的(5~7節)
1、望雅各復興(5~6節);
言其被造之目的,為要引導雅各歸誠,以色列復興,此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最榮美,最尊貴,其所以成此事工,亦全賴耶和華為自己的力量。按此處所言,「耶和華看
我為尊貴」一語,即傳道人最大的榮耀。以傳道的事工為世人所輕視,卻為上帝所重看,果為耶和華所重看,縱然全世界都歸鄙視,亦何足慮呢?任憑世人輕鄙羞
辱,難得有耶和華的重看,我心足矣。我主耶穌,不也曾如芽之出自幹土,毫無佳色美容可觀,狀如奴僕,形同罪人,但有耶和華的重看,亦即榮上加榮了。如其受
洗時,常聞空中有聲曰:「此我愛子,我所喜悅」。其于黑門山祈禱時,則忽然改變形象,臉面耀如太陽,衣裳潔白放光,雖則死於木架,迨三日,「複生則大有榮
耀,明顯為神的兒子」。至於「神也為我的力量」一語,更是傳道人成功之秘訣,以神的僕人若不是以神為他的力量,是決不能成功的。
2、望異邦蒙救(6~7節);
神僕使雅各歸誠,以色列復興,尚未小事,其最大的事功,即感化普世救贖列邦,使真理之光,無遠弗屆,救贖之恩,傳與地極。惟神僕成此功果,乃由於經歷種種
艱苦,而後始得有榮耀的勝利,此一切莫非出自耶和華之定命,因神僕雖一時被人輕看憎惡,甚至被長官虐待,終究必要在列國中顯為榮耀,即列王見之亦必起立,
候伯亦必下拜。是神的僕人,雖在世人眼中無足輕重,但在上地眼中是極尊貴的,在悖逆的人眼中,固可藐視,在得救的人眼中,是萬分榮耀的。
三、神僕之盡職(8~13節)
自八至十三節,言神僕如何盡職,即先言其所以克盡厥職的最大原因(8節),乃因已蒙神的悅納,如耶穌在世為人時,他的祈禱無不蒙神垂允,他的奉獻,無不蒙神悅納,而且因為神的濟助,基督的時代亦成為救恩時代,所以神僕之盡職,是極有效力的。
1、使神人複和(8節);神僕的事工,要以致神人兩間的和平為首務,所以本處論及神僕盡職,即先言其如何「為眾民的中保」,因為他的事工,使神人兩間有和平。按「中保」二字原文作「約」,是因基督流血,特立新約,此即神人和平惟一的原因。
2、使教會奮興(8節下);迦南地真教會的表示,言基督如何「復興遍地,使人承受荒涼之地為榮」,亦即所以奮興教會,使屬靈的迦南,不再荒謬淒涼,因為已得福音的改化,自然必有復興的氣象。
3、使萬民自由(9節);世人最大的不自由,即處於罪孽黑暗之中,受魔鬼捆綁,被私欲幽囚,心靈中毫無愉快,但因在於基督的救恩,就解開釋放,得了光明,正如耶穌初傳道時,宣佈他的宗旨,所說的(路四18)。看今日在基督內的信徒,心靈中的自由愉快,豈是言語可以形容的呢。
4、使靈恩完備(9~10節);
世界最大的慘痛,即人道德的荒歉,無法果其靈性的朽腹,茲以基督所備靈恩,足供萬民享用,甚至「在路途以上亦有飲食,在淨光的山亦有食物」,他們「不再饑
不再渴」,因為基督的靈恩豐富,實足供給人心靈中的匱缺,而且基督必要引導他們,猶如牧者引導群羊,把他們領到青草地上,活水旁邊,真是有高尚快樂的生
活。
5、使列邦歸服(11~12節);基督的真理,無愧為光明大道,是為列邦修備的,所以萬國萬民,必要自南北東西四方而來,一同歸服基督。是神僕的職事,固不僅為猶太一國,實為萬民的恩主,列國的救星。此成聖的大路,「污穢人固不得經過」,但已蒙救贖的,無人不可輕行其間(三十五8~9)。
6、使天地歡呼(13節);神僕的事工,不但普及萬民,也是化及萬物,世界曾因人的罪犯日以敗壞,終必在於基督的救恩,而被取贖,因為時日一至,將見萬物復興,天地一新,如此豐富榮耀的救恩,能不令天唱地賀的一同歡呼稱頌嗎?
講經要題
12節「有人從泰國來」本題之解釋雖不一,但大都以為指中國而言。以猶太在亞西亞之極西,中國在亞西亞之極東,舉此而言,基督的救恩,無遠弗屆,泰國各國原稱中國為大泰,亦或謂中國稱支那即原于此(泰國原文稱Sinim)。
1、此言關於中國之存在(顯明至猶太復興時,中國仍然存在)
2、此言關於中國之地位(與猶太上邦亦有國際之親善)
3、此言關於中國之教會(即中華必有實行歸主之一日)
此外二節「使我成為磨亮的箭」,三節「我的賞賜在神那裡」,五節「耶和華看我為尊貴」,又五節末句「我的神成為我的力量」,十一節「我必使眾山成為大道」。皆講經之佳題。
第三十三章 錫安復興(或選民回國)(四十九章十四至五十章三節)
上章既言主的僕人,畢已奉召,其奉召之目的與職務,即以拯救選民為首要,然而選民因為
厭棄拯救他們的主,以致暫時被奇,好像被神忘記,但是「盟約禮儀律法應許,都是他們的」。「救世的道理原是出自猶太」。神豈能專救外邦,竟將亞伯拉罕眾子
孫遺棄呢?所以錫安雖然因為罪惡暫時荒涼,終究必要復興。
一、復興的主因(14~18節)
錫安復興的主要原因,即因猶太選民,深為主所鍾愛,而且主恩恒久不易,其對於選民的意旨,即永不改變。據本處所神愛猶太家,也是用了幾種喻言,是極有趣味的。
1、牢記於心(14~15節);
人情之最親愛者,莫如生母對於嬰兒,是萬不得遺忘的,然「縱有時,生母忘嬰兒,我卻不忘記你」。當選民被擄至巴比倫時,歷時既久,以為神不加拯救,遂有失
望之心
,殊不知神決不能遺忘他們,時日一至,必令他們群然賦歸。今日猶太人散處天下,已曆兩千年,神豈不紀念他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盟約嗎?須知「異邦人蒙救之數已
足時,雅各全族必都得救」。有時信徒在患難憂苦當中,見神不速施救,或致心灰意冷,以為神將其遺忘,究其實際,如果吾人確為神的真子女,神不但不遺忘,而
且還必要和我們同受苦難呢?
2、銘刻於掌(16節);
古實東方各國,或將所愛之人物等描刻掌中,以至不忘。耶和華神對於錫安亦如是,故以為喻;想錫安居民,既在身的掌上,有如俗常所言,人重視其子,即謂其
「視如掌上明珠」。神如何能終究將他們遺忘呢?不但是不遺忘,而且雖在被遺棄時,仍然是特別護佑他們。如言「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今猶太人亡國已逾兩
千年,仍能特然獨立,不與列國相混淆,非主特別為他們的牆垣嗎?可見猶太旋歸一事,是勢所必然的了。
3、佩戴於身(17~18節);耶路撒冷被毀以後,其荒涼的景象,無異孌婦之孤苦。一旦選民被釋、旋歸,且有人自遠方而來,加入聖教,耶路撒冷得此榮耀,無異新婦佩戴妝飾,神如此妝飾榮耀錫安,亦即所以榮耀自己,因為神誠然以其選民為自己的榮耀,有時看他們如冠冕上的寶石(亞九16)。所以錫安的妝飾,也就是神的榮耀了。
二、復興的實際(19節至五十3)
1、土地復興(19~21節);
耶路撒冷地遭兵患,人被擄掠,遍處荒廢淒涼,但久經毀壞,無人居住之荒郊,終必成為人煙稠密之樂土。昔日或為敵人佔據,殺人流血,滿目淒涼,慘不忍觀,今
則敵人遠遁,不復受其蹂躪,而得完全的光復。以往昔之景況而言,真如喪子寡居,情固可悲,但將來必滿有子女,可坦懷而無懼,聖地如此復興,亦屬勢所必然,
吾人可拭目以待。
2、人民復興(22~23節);
此二節乃言選民將來回國時的狀況。一則言耶和華如何顯出大能,向列國舉手,向萬民堅立大旗,使他們都同心樂意的將選民送回。二則言列國有如何的傾向,當以
色列人旋歸時,列國對於選民,皆異常的重視,甘願供選民所需,為選民勞役,雖尊如君後,亦必樂助雅各家,崇拜以色列的聖者。三則言選民的尊榮,言列國要
「將膝伏地,向你下拜,並添你腳上的塵土」。此言選民在列國當中,實尊榮已極,往昔雖被藐視,今則為列國所景仰,以今疑昔,真有天壤之不同。
3、道心復興(24節至五十3);(1)心靈的解放(24~26節)。
被襄之物,豈能奪回呢?被擄之民,何能得釋放呢?此固然指選民形式方面言,但更是指靈性方面言。耶和華說:「被襄者亦可奪回,被擄者亦可得釋」。乃以人既
得住的救恩,他的心靈,便得解放,不再受罪欲惡魔的束縛捆綁,必要在主的真理之中,恩光之下,得了靈性中的自由。(2)罪孽的取消(五十1~3)。
此乃借喻言表明選民原來如何為主捨棄。所取喻言,亦聖經中所常用者:一則言選民原為主所聘用,二則言選民乃主之產業,如謂被休,離書安在呢?如言價賣,約
契何憑呢?主既始終未忘其民,其所以被休被賣,無非因為罪過所致。且又詰責之曰:非我離棄爾,乃爾離棄我。「因我來時無人接待,我呼喚時無人答應」。此乃
以選民自己背約,故不能回答主愛心之詰問。所以選民遭難,並非因為「主之臂短,不能救贖」。他們在歷史上,足可以見出主的大能大力,有時懲罰,有時拯救,
一切動作,無不顯其神能。如主一叱呵,可使海顯大路,主一吩咐,可令江河枯竭。此大能大力的主,何以任選民被擄呢?何以任憑各逃亡呢?其最大之原因,即是
為罪所致。時日一至,仁愛誠信的主,所以令選民旋歸,乃因業已消除雅各的罪過,塗抹他們的愆尤,使他們在神的眼中看為聖潔,否則決無復興之希望。
總言此章所論,乃人因見錫安之荒蕪,或灰心失望,則仰望耶和華,而耶和華的答辭言,我
已定意復興救贖,決不背棄所立之約,至於目下的荒蕪,無非罪惡所致,然而主太平之目的終必成就,時日一到,錫安定必復興。此不但指著自巴比倫賦歸,更是指
著將來神必要應驗帕勒斯聽的約,將以色列民都自天邊地極召回,非唯複其舊觀,而且將要全族歸主,為萬民所景仰所崇拜。或謂猶太人的郇山會,久已貯備重返故
國,惜因土耳其人的反對,未能實行。自歐戰以後,猶太土地,已歸基督教人之手,可任猶太人自由旋歸,今日以色列人之歸回故土者,日見其多,錫安復興之言,
或應驗有期了。
「人縱忘子我卻不忘記你」(四十九章15節)
1、神愛有如慈母之愛
(1)系于本性(自然)
(2)出於真情(無偽)
(3)由於深心(無所不至)
2、神愛勝於慈母之愛
(1)愛量之大小不同(有時慈母雖欲愛,而勢有所不能)
(2)愛力之久暫有別(有時慈母雖欲愛,而力有所不及)
(3)愛情之恒易有分(有時慈母之愛可變,而神愛永不變)
第三十四章 傳道的毅力(五十章四至十一節)
此段所論固驗於以賽亞本身,卻更是為預言基督,如何奉命傳道,心意堅定,甘受淩辱,表
示其遵命的態度,忍辱的情況,以及最後的勝利,誠可為歷代傳道士,良好的模型,與教訓。以傳道之事工,乃最樂而最苦,最易而最難,最榮耀亦最羞辱的事工,
不有充分的毅力,決然不克當此重任。
一、毅力的由來(4~5節)
此毅力的由來,即確切受有主的教訓與任命而來。傳道士果能深知其乃主之真僕,所任之職事受與主,所講的話言出於主,所受的派遣由於主,而且主亦時時提醒警教,其對於主的聖工,未有不深其毅力者。
1、因有受教的舌(4節);舌既受教,便知言所當言,並言神之言,因為「賜人口才,指教人以當說之話的,就是耶和華」(出四12)。神的僕人,有時說話無力,或無膽量言所當言,皆因不深知所講是否由於主,果能親受主的訓練,不但所講的話都帶著能力,而且也是滿有恩惠,足可以「扶助疲乏的人」,安慰傷心的人,有如我主耶穌,對一般勞苦負擔的人所講之言似的(太十一28)。
2、因有開通的耳(4~5節);欲有受教之舌,能講神的話,必須先有開通之耳,能聽神的話。如對以西結說:「人子啊,我立你為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結三17)。不先聽受神言,如何能宣講神言呢?當日門徒所以能講天國的奧妙,也是因為他們已經「如同文士受教」,然後方能「如同一個家主,將庫中新舊之物取出來」(太十三58)。
但是要聽明深的話語,必須有開通的耳朵,否則「聽雖聽見,卻不明白」。看今日的教會中,或神學院內,有耳不能聽的傳道士,不大有其人嗎?我傳道諸君,須確
知——確知此開通的靈耳,非個人的力量所能有,必須由於主,他不但是提醒他僕人的耳朵,也是「每日早晨提醒——提醒——提醒,使之能聽」。此處所論開通靈
耳之言,極有意思。(1)主自己提醒。(2)早晨提醒。(3)每日早晨提醒。(4)
每日早晨提醒又提醒。以清早為神交之良辰,為人心中最清淨最聖潔,俗物尚未紛淆,靈性十分活潑的時候,最宜與主相會,與靈感通。但一天過去,心靈每覺困
憊,迨清晨複來,仍須主的教訓,故此「每日早晨,主提醒我耳」,且提醒又提醒,因此我的靈耳頓開,足可聽受神的訓命,無論主如何派遣,如何命令,無不欣然
樂從了。我主耶穌與歷代聖徒,固然皆以明聞主命,明聽主的聲音,吾人之舌,蒙主訓練,得說屬靈的話語,確知自己乃主所命遣的,自然處事做工,也就有毅力
了。
二、毅力的表現(5~9節)
1、樂於聽命(5節下);傳道人果能傳講主的訓命,未必深洽人心,且主所遣派之地,所任命之事,未必皆合己意,但有毅力之神僕,必惟知有主,不知有己,惟知有神命,不知有身家,只知有主工,不知有安危,任遇何事處何境,如確知有主的旨意,必勇往直前遵命無違。
2、甘受淩辱;從來主的僕人,皆是歷盡艱苦,受盡欺侮,不惟福音使者為然,即萬福之主耶穌基督,也是先吾人而經行此路。但神僕遇難,有怎樣的忍耐態度呢?(1)橽背。我主耶穌曾為我們的罪受鞭打,「因他受鞭打,使我們得痊癒」。(2)披頰。「人打我臉我由他打」。我主耶穌也曾為我們親嘗親歷。(3)拔須。「人拔我須我由他拔」。此言淩辱之甚者。(4)唾面。兇狠的差役,故如此羞辱耶穌(太二十六67)。歷代傳道士,遇此羞辱者,亦不乏人。(5)厚顏。言「硬著臉好似堅石」。此如堅石的厚顏,乃傳道士所必有,當日被受羞辱的以西結,不但面如堅石,而且「面如金剛」(結三8~9),是比堅石尤硬。我們作主僕人,若無比堅如鐵石,硬如金剛的厚顏,稍遇淩辱,即難乎為情,微遇阻難,即喪心灰志,決然不克勝此傳道的堅任。
3、勇於勝敵(8~9節);
主的僕人,既已獻身與主,樂聽主命,任何逼迫羞辱,皆不以為意,其毅力之充溢,亦流露與言表,謂「主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不抱愧,——稱我為義的與我相
近,我還懼誰呢?——主既已稱我為義,有誰能定我的罪呢」?似此獻身於主,自告奮勇,雖日日與敵競爭,仍勇往直前,有勝無敗,前途雖有艱苦,仍能放膽無
懼,破除障礙,此奮然直前的氣概,不有充分的毅力,如何可以做到呢?按此處所論神僕勇於勝敵的態度,可以為吾人教訓者如下:(1)是信主。如一而再的說「耶和華幫助我。——耶和華與我相近」。此可見其賴主之切心,此亦神僕前往無阻的原動力。(2)是自信。如言「主已稱我為義,——誰能定我的罪呢?——誰與我爭論,可以與我一同站立,誰與我作對,可就近我來」等語,足可以見我神僕之勇力,由於在神前無愧,果能自信與神前為義,敵人的攻擊與控告,皆無足慮。使徒不也曾賴基督誇勝說:「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已經稱他為義了」(羅八33)。且不但不能為敵所勝,亦終必制勝敵人,使他們如衣漸舊,為蟲所蛀,是神僕毅然勝敵的態度,真是可嘆服的。
三、毅力的特效(10~11節)
神的僕人果能對於遵命、作工、耐苦、勝敵、有充分的毅力,任遇何等艱苦險阻,終究不灰
心不喪膽,矢志恒心以成厥功,自然必有異常的效力,特別的結果。但有時或事與願違,不可有顯然的效力,亦意中事,但神的僕人,必于失望之中,仍有希望,用
信心的眼光,見到失敗中的勝利。與本處所論,則有兩方面的效力。
1、黑暗中顯有光明(10節);大凡聽從神僕的教訓,而為真誠信徒者,雖難免遭遇困苦,如行在黑暗之中,不見光亮,但知神的作為,非人所能窺測,必不能以偶遇困苦,即失望灰心。「因萬事互相效力,無非為愛神者之益」(羅八28)。所以終究必以忍耐制勝,而且於苦難中,更知如何依靠耶和華,並仗賴耶和華,為自己的上帝,此等在信徒心中之「黑暗中的光亮」,即神僕恒心毅力,作工到底的特效,以在此黑暗中的光亮,更是可以表間神僕工作的真價值。
2、光明中竟有黑暗(11節);
凡不聽先知的教訓,自恃其義,自以為光者,雖然誠獻祭焚香,行走在他們自己的光中,但是他們的光亮,必成為焚毀他們的火焰,而且他們的光亮,也是少傾即
熄,終不免於沉淪滅亡,因為「惡人的光亮,必要熄滅,他的火焰,必不照耀,他帳棚中的光亮,要變為黑暗,他以上的燈,也必熄滅」(伯十八5~6)。
此兩方面的效力,也是神僕的工作,自然的結果。保羅說:「我傳福音,或作活的香氣令人活,也或作死的香氣令人死」(林後二16)。
因為聽信主言而得生者,雖有時暫處黑暗中,然黑暗之中仍有光亮,違逆悖道而致死者,其雖暫時自以為在光明中,然其光明不久必變為黑暗。此黑暗而光明,與光
明而黑暗的真際,即宣佈福音必有的結果。我主耶穌也曾為自己作見證說:「信子的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人不愛光倒
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三18~19)。
第三十五章 傾聽與興起(五十一章至五十二章二節)
此篇所講的話,實是痛苦得很,足以激發人勇敢前進的心,甚至令處於幽暗,困苦疲憊的百姓,也必勃然而興。所講之言,共有兩段,前段有三個「傾聽」以提醒警教,後段有六個興起,以振奮鼓勵,令人聞聽之下,不能不奮然而起,勇往直前,而為上帝的好子民。
一、當聽我言(1~8節)
1、尋求主的當聽我言(1~3節);(1)追溯以往(1~2節)。言「爾等當追想被鑿而出的磐石,被挖而出的岩穴」。其意即當追想神當日如何揀選亞伯拉罕,令其子孫藩衍,成為大國,當其被選時亦不過孑然一身,竟蒙主特別恩佑,錫以純暇寢昌寢燭,永不改變的上帝,豈能背棄他的盟約不大施拯濟之恩呢?(2)(2)希望將來(3節)。神在昔日既施恩祝福亞伯拉罕,將來亦必祝福錫安,「使曠野變為伊甸,沙漠變為神的園囿,在其中充滿了歡喜快樂,感謝與歌唱的聲音」。此種安慰業已臨到,因為耶和華的意旨,是永不改變,「或施恩或召人也是永不後悔的」,所以不能不如昔日之祝福亞伯拉罕者以祝福錫安。
2、我的百姓當聽我言(4節);上言尋求主的當聽主言,此則進而言之,稱為主的百姓,既為主的百姓,便在主眷顧之列,故當留心聽主的話(向我留心當釋要聽我言)。(1)仰觀上天。言「我的公理,乃為萬民之光,我的公義已近,我的拯救已出,萬國海島都必依賴我的膀臂」,何況我的子民呢?「天必像煙雲消散,而有廢壞之時,惟我的救恩常在,公義永存」。所以我的子民,可以安心聽我的話。(2)俯察下地。看地與地上的人物,雖不久即敗壞死亡,但我的公義,歷久不渝,萬代常存。如此說來,神的公義既堅定,拯救已臨近,公義必永存,救恩亦常在,那些依賴神的子民,不應當歡喜快樂,感謝稱頌主恩於不置嗎?
3、服膺神法者當聽我言(7~8節);本章頭三節,言尋求主的當聽我言,四至六節則進一步說,神的百姓當聽我言,此則更進一步,即諳悉公義,服膺神法,而為主良民的,當聽我言。(1)偏觀世人。言及神的好子民,卻不可懼怕世人,他們雖一時得意,但不要因他們的辱駡譭謗即驚慌,因他們必速速敗亡,如衣為蟲齒,如羢為蟲蛀,是勿足畏懼的。(2)靜望主。神必施行公義,以救選民,他的公義與救恩,是曆世弗替,直至萬代的。此乃一面而世人之不足畏,一面言主之最可靠,為主良民的,複何憂何懼呢?
二、勃然興起(9節至五十二2)
果能留心聽主的話,不能不勃然興起,所以本段則一而再的說「興起——興起」,假若不傾聽主言,何以有此奮然而興的一種精神與能力呢?
1、耶和華要興起(9~16節);此段雖是呼求耶和華的膀臂興起,亦即是警告民眾都要興起,因為拯救我們的主,原是「不眠不睡」,他拯救的手,是永伸不縮,他的能力與救恩,是永遠常存,只要百姓勃然興起,耶和華的救濟是自在的。(1)言興起之原因:a、仰望(9節)。耶和華有大能的手,也已伸出,他那能力的外衣,也已穿上。b、回望(9~10節);即追想神在古時,如何施展大能大力,使海水乾涸,顯出陸地,救援選民,出離埃及,主宰昔日既能伸其能手,行此大事,在今日即不能顯然成其大事嗎?c、前望(11節)。
主之大能手,于以往既在選民身上,顯然行種種的神奇大事,足看可為前途依賴的證據,所以選民可以放心,神必要速速使他們歸回,卻更驗於將來自列邦回國時,
亦可證驗於今日信主歸主者,所得靈性中的福樂,因為真誠信徒,歸向基督奔往天程的情形,真是結隊連群,行歌相答,雖遠道端征,亦不覺疲勞,此種可喜可樂的
光景,實非言語所能形容。(2)言興起之依賴(12~16節):a、上面有主在(12~13節),此二節所言,大可以快慰人的心,如言「安慰你們的唯有我,你是誰?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如草萊的世人呢」?你何以「忘記那鋪張諸天,立定地基,創造你的耶和華呢」?從這兩方面看來,神的子民,仍懼怕世人,不是深可怪異嗎?b、四面有主在(14~15節)。神的子民,雖在異邦各地為俘虜,受壓制,陷於死亡之境,神卻仍在他們當中,神的力量,依然存在,甚至選民處於各等危難,如大海波浪中,神亦與之同在。c、前面有主在(16節)。神所以將話傳于選民,屢次多方的教訓列祖,並用手影遮蔽選民,隨時隨地格外護佑,乃以神有遠大目的,為要「栽定諸天,立定地基」,好借此組織一神聖的選民國啊。
2、耶路撒冷要興起(17~23節);(1)神怒已盡(17~20節);或謂此數節多預言猶太被羅馬所滅以後之情形,以耶路撒冷干犯主怒受主重刑,如飲主盛怒之杯,不問生於猶太本教之人,或異邦進教之人,對於猶太所遭遇的困苦刀兵,皆無能為力不能施救,所以主特呼之起,示以安慰之言。(2)苦難已過(21~23節)。選民雖以神怒受苦已極,但此怒杯必不再飲,且以此杯賺與敵人,昔敵人曾欺淩神民踐踏侮辱,今即以選民所受重災,降於其上,是選民雖備嘗艱苦,未幾即轉憂為樂了。
3、錫安聖民要興起(五十二1~2);以上言耶和華要以能力為衣穿上,此則呼耶路撒冷披上能力,穿上美衣,是言錫安居民,當勃然興起承受主的救恩。(1)以被擄而得潔淨(1節)。言「從今以後,未受割禮與不潔者必不再進你中間」。猶太人自巴比倫旋歸後,再不敬事偶像,亦不再與異邦聯婚,將此二種易犯之罪,永遠洗除,即被擄的效力,但此亦不過局部之應驗,其完全應驗之日,尚待將來。(2)由被擄而得釋放(2節)。此言選民當奮發有為拂去塵土,以今雖被擄,終必被釋,不但自巴比倫得釋放,更是日後要自列國得釋放。在昔如何救他們出離埃及,脫離亞述,將來亦必救他們出自巴比倫,與被擄到之各地,所以錫安居民須要奮然興起,承受主的救恩。
總觀此篇為警教選民的話是極有趣味,亦深合講道的法則,以必先令人靜耳傾聽,且聽而又聽,方能令人警醒興起,即可披上外衣,穿上華服,蹂蹂躪躪的奔走前程了。
講經要題
「安慰你們的惟有我」(五十一章十二節)
1、何以惟有主能安慰?(1)惟主有安慰我們的心意(15節耶和華即關於救恩的名稱)。(2)惟主有安慰我們的能力。(3)惟主有安慰我們的實行(14節必將被擄的釋放等等)。
2、何人受了主的安慰?(1)懼怕的人(12節)。(2)受壓制的人(14節);(3)主的百姓(16節)。
此外五十一章一節「追想所從出之磐石」,又六節「我的救恩永遠常存」,又五十二章一節,皆為宣道士之經題。
第三十六章 歎美宣道士(五十二章三至十二節)
本章仍于上章相接,言耶路撒冷雖素日荒涼傾敗,憂傷歎息,今當抖下塵埃,脫去項索,被以屈服,以彰華美,因為救贖之日已至,俱當奮然興起,承受救恩,凡一切獲救恩者,固然是莫大榮幸,那一切宣佈救恩,而為福音使者的人,更是極可歎美的。
一、其宗旨佳美(3~6節)
1、白救罪人(3~5節);(1)罪人無價被賣。當日選民被付于異邦,固未獲價值(詩四十四12),所獲者,只有殺戮欺淩壓制羞辱,苦惱傷痛,此外則一無所得,罪人被賣亦然,常見世人將自己的肢體,獻於不義,歸盡撒旦,究何所得呢?可歎罪人被賣,亦只有憂苦病患慘痛死亡為代價而已。(2)最人無價被贖。罪人被賣,固無所得,深謝愛我們的主,他救贖我們,也無需我們付任何價值,因為我們被贖的重價,耶穌基督已完全為我們付清(林前六20;彼前一18~19),正如當日選民被古列釋放回國,非以出何價值,乃是以神的慈愛與大能(見四十五13,五十1)。如聖詩有雲:
來到耶穌白得洪恩,白得白得白得,來到耶穌白得洪恩,罪人白得洪恩。
耶穌應許給人平安,白給白給白給,耶穌應許給人平安,白給信主的人。
2、榮耀歸主(5~6節);(1)主名被褻瀆的原因。選民被擄異邦,何以主命被褻瀆呢?一則有如主無力救其選民。耶和華神如果有能,何以任憑敵人的殘殺俘虜嗯?二則有似上無法治其選民。因選民在異邦人中間,雖有種種不道德的行為,幾與世人所差無幾,何以主的聖民,竟然與俗人無異呢(羅二24;本書三十七6;結二十14,三十六20~33)?(2)
主名得榮耀的意義。選民被釋放或罪人蒙救,何以為主的榮耀呢?縱世間無人歸榮於主,他的榮耀也不是自在的麼?此中的意義:一則百姓認識耶和華是主。「牛尚
認識主人,驢尚認識主人的槽」,神的百姓,竟不認識主,詎非異事嗎?但因此非常的救濟,百姓自必醒悟,知道惟有耶和華是他們的神。二則世人知道主是耶和
華。可歎世人愚昧,不知耶和華是惟一的真宰,是列國的上帝,今以選民的得救蒙恩,看見主聖臂顯現,方知耶和華是神,也是掌管列國的神。
考之於聖經,驗之于教會,宣道人的宗旨亦惟有榮神救人二要端,果能救人,主自然得榮,今日教中任宣道之責者,亦知出了抱定榮神救人的宗旨以外,任作何等偉大事工,皆非宣道士的正本分嗎?
二、其信息佳美
1、報佳音;報佳音喜信,原文即傳報佳音中的佳音。當日選民被擄至巴比倫,希望釋放的日子來到,等候已久,不勝其
苦,迨古列王釋放他們時,那傳報此諭旨的,真是佳美的信息。但那佳音中的佳音,即傳報「主為王」,即錫安的主為主,主乃錫安的主,曾與錫安立約,為此他必
要在錫安行作大事,他最後的目的即在錫安為王。此在以色列人旋歸時,固已顯出主宰錫安掌權,于福音時代亦可表顯主為天國的王,卻更必驗於禧年時代,到那時
傳報基督為王,真可說是最大的喜信了。
2、傳平安;當日那些屢遭病禍,厭亂之心已達極點的以色列民,固然最喜聽那平安的傳告,我們這些日受罪惡荼毒撒旦
殘害的罪人,更是最喜歡聽見平安的福音。所深幸者當耶穌誕降時,天使歡送之頌詞有雲:「天上有榮光歸神,地下有平安,人都蒙恩」。耶穌傳道時,則親口號召
一切勞苦負重的人說:「凡勞苦背重擔的,皆可到我這裡來得平安」。迨至於禧年時代,于基督和平的國內,必有平安的實現,再無刀兵的苦害,政府的暴虐,宗教
的衡突,病苦的慘痛,萬物的殘傷,此等平安氣象,就深可以足樂我們的心了。
3、宣救恩;傳道士所報佳音,其中最關緊要者,即令「凡有血氣的,都得主的救恩」。在昔選民所蒙肉體釋放的救恩,
僅可為我們靈性所得救恩的表示,上帝最大之慈愛,即顯於基督的救恩,世人惟一的靈需,即是基督的救恩,聖經全部的要旨,亦無非是基督的救恩而已。我們在與
基督的救恩,得有心靈的解放——罪欲的潔除,——魔戰的得勝,——靈命的產育,——永生的福樂,實足滿我們的心願,如此說來,宣道士所傳報的既是好音,
——平安,——救恩,者信息是何等佳美呢?
三、其腳蹤佳美
1、所到之處皆隨帶和平福音;從來品評人的美惡,概不論及人的腳。此處言傳福音者連腳亦甚美,其一身之佳美,就不言而喻了,至傳道人的腳,所以佳美,其首要原因,即以其乃傳報福音之腳。聖經常論傳道士,當以福音為鞋,穿在腳上(弗六15),其意即言凡傳道士所到之處,皆有平安福音隨之。如保羅對羅馬的教友說:「我切切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所以傳道士,走到何處,何處就有福了,如此的腳是何等佳美呢?
2、所過之地皆印有佳美行蹤;當古列降旨,釋放以色列人時,那些傳報信息的人,腳踏耶路撒冷山崗,其行蹤固甚佳
美,猶不如福音使者,所過之地,莫不留有佳美的腳蹤,堪以令人追思紀念。如某牧師調任後,教友中多有致信于牧師,謂「教內外人士,對我牧師多表去後之思」
者。常有牧師離任後,其一事一物,每多令人追念不忘。古今來行蹤之佳美,當未有過於我主耶穌的者,在昔耶穌所經之地,所至之處,莫不留有聖跡,今日遊歷帕
勒斯聽之人,未有不以一件耶穌聖跡為快的。是傳道人之平生履歷,莫非佳美行蹤,其最榮耀最佳美的,是禧年時代傳道人的腳蹤,假若傳道人所過之地,未印有深
具感力,堪以令人追思不忘的行蹤,他為傳道士的價值,也就無足輕重了。
四、其效果佳美(8~10節)
1、選民得救(8~9節);
當主歸回錫安時,耶路撒冷再不像孌婦,此時守望者之報告,眾人的歡呼,荒野的讚美,都一同發聲,稱頌歡樂的聲音彼此互應,真有不能以言語形容的快樂,因為
守望的人,為在望樓等候報好音者將信息傳來,或以鐘響為令,報告於那些傷歎已久,切望自由喜信的城眾,一開此得救的佳音,能不鼓掌稱賀嗎?甚至耶路撒冷荒
蕪之地,已日久空曠無人居住,此時因為主已歸回錫安,要在耶路撒冷為王,也必要發生歡呼,歸榮於神,因為「雅各全族也已得救」。神已安慰他的百姓,救贖了
耶路撒冷,似此佳美的果效,能不令人大聲謳歌讚美,稱頌主恩與不置嗎?
2、萬國蒙恩(10節);
且不但選民得救,主拯救的聖臂也要向萬國顯露,使地極的人都仰望主的救恩。因為時日一至,「萬口必要頌揚主,萬族必要跪拜主」,「自由出至日落之地,無人
不稱頌主」。那在錫安為王的彌賽亞,也是萬國萬民的救世主,遍于列邦,遍及宇宙,都得見我主的救恩,此即福音普及的究竟,亦宣佈救恩者最後的目的。
五、其勉詞佳美(11~12節)
宣佈福音真理者,他們既然有佳美的宗旨,報佳美的信息,留佳美的行蹤,而收佳美的效果,則不能不對於他的聖工,有最後的勉詞,免得他的聖工或時有荒廢,此十一二節所述及福音使者急切的忠告。
1、勸會眾離俗自潔(11節);(1)民眾皆當離俗。言「你們要離開吧,離開吧,從巴比倫出來,遠離為奴之地,勿再染惡俗的罪汙」。此固為選民當日回國時的要訓,也是曆世信徒的箴規(林後六17)。(2)聖役更須自潔。巴比倫王曾掠聖殿器皿,後猶太被釋返國,古列王乃命攜此俱歸,此皆祭司利未人之執事,凡扛抬聖器者,皆須自潔,今日會中任聖役者,不自潔可乎?
2、有上主前引後護(12節);會眾奔走前程,務須從容,勿若逃遁之倉惶急迫,因為有全知全能的主同在。(1)主必在前引領(四十五2;出十三21~22,十四19)。言信徒之行程,不但惟主命是聽,亦且僅跟主的腳步,如以色列人行走曠野之路徑,惟以雲柱火柱為依歸似的。(2)主必在後護衛。因主必作我們的後盾,是決無後顧之憂的(賽五十八8;出十四19)。
如此說來,此傳道的事工,既如此佳美,能不令人歎賞不置嗎?今日會中之宣道士,亦知所擔負者,乃天工聖事,乃屬靈之職務,決非人世俗務所可同語,因此則一面欣謝那選召你們的聖工,一面則敬重你的聖職,踴躍自得的盡你的本分嗎?
講經要題
「傳道士的腳蹤」(七節)
1、乃聖別的腳蹤(如祭司以血塗手腳以聖別歸主)
2、乃得勝的腳蹤(可以踐踏仇敵)
3、乃穿福音鞋的腳蹤(弗六15)
4、乃歷盡行程的腳蹤(提後四6)
5、乃佳美榮耀的腳蹤(羅十15)
此外三節「無價被賣亦無價被贖」,十二節「耶和華前引後護」皆為佳題。
第三十七章 神僕的犧牲(五十二章十三節至五十三章)
此章乃論神僕為愛人救世犧牲一切,卻未有失敗,終以此成功神的意旨,為萬人預備了一個
大救法,而為我們的彌賽亞。致全章所論,雖亦可表顯上帝眾僕之遭逢與結果,但唯有耶穌基督,堪以完全應驗此中的要義,眾先知書論及耶穌受苦受難,以至於
死,而為萬民贖罪之事,雖多有預言,但未有如本章之群盡者,迨數百年後,果如而驗,毫釐不爽,一若當時所目擊,謂非由於神的啟示,何以有如此的先見之明
呢?
一、論其命數(五十二13~15節)
神僕終身的履歷,莫不早未主所命定,由此數節,可略見耶穌生平一切可歌可泣之處。
1、論其智慧的行事;神僕行事,極有智慧,聖經常以此稱許大衛王,言其辦事無不精明(撒上十八14)。此正可以表示耶穌基督行事的態度(賽十一2),因耶穌即上帝的智慧(林前二7)。
2、論其特殊的境遇;言及耶穌的境遇,有兩方面:(1)多遇艱苦。耶穌基督以多受苦難,「面貌憔悴,形容枯槁,以致見之者,無不駭異」。正如他傳道的時候,雖年方三十,人即看他面目蒼老,將及五十雖似的(約八59)。(2)被舉上升。是言耶穌基督被舉上升,且升為至高,有如保羅所言,因他屈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腓二8~9)。
3、論其顯然的成效;耶穌基督既已受苦至死,為人流血,且因此被舉上升,坐於帶右,足可以為萬民的救主,洗除許多國民的罪。(1)用他的血洗淨萬民的罪。猶太人僅能用犧牲的血,灑于百姓身上,耶穌的血,卻是能流到人的心裡,將人良心中的死行洗除乾淨(來九14)。(2)用他的道潔除萬民的罪。耶穌的教訓,淋漓如雨,言語滴落如露(申三十二2),足可以令萬國萬民,得他雨露的灌溉。
4、論其救恩的範圍;言「令許多國民中,未曾傳與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他的救恩如此廣普,範圍如此寬大,所成事功,足令各國君王因之閉口,而默然敬服。
二、論其被棄(五十三1~3)
此首三節所言,乃神僕所遇苦難道路的第一步。所當注意的,即寫書者不言我字,而用「彼」字,明明有所專指,以其所論乃特指彌賽亞的境遇而言。
1、言主的外表;先知于此段,首言我所傳聞,篤信的是誰呢?人既不信主,所以主的聖臂(即主的能力),遂無從顯
現。以主的能力,皆是在信他的人身上顯出,照著人的信,為人成就一切。至人所以不信之故,乃以主僕容貌不揚,威義不秩,有如芽之萌于荒野,根株長於稿壤,
自表面視之,迥然不像當來的彌賽亞。
2、言人的觀念;主的外表既無何羡慕之處,出身寒苦,操業微踐,托為匠人之子,長於偏僻之地,三十年間,碌碌無
聞,不有屬天的慧眼,如何能辨認其為當來的彌賽亞呢?那專注外表,以貌取人者,徒以肉眼俗目,自然不能識此以拿撒勒人自居,有若愚不可及的神子基督,他們
的輕視厭棄,不是勢所必然的麼?
三、論其受苦(4~6節)
本段言及耶穌受苦至義,最有價值,我們不能不欣謝主與舊約時代,已將贖罪之道,論的最清楚最的確。
1、非以受神的責罰(4節);神僕如此身受苦難,世人的觀念,每以其罪孽深重,應受上帝之重刑,故加以懲罰譴責,以為罪行的果報,殊不知此乃世人的大誤會。
2、乃以為人的代替(5~6節);此言耶穌之所以受苦,無非為「擔當我們的罪過,而受瘡瘍,因他受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鞭傷,我們得醫治」。此雖寥寥數語,然對於耶穌代贖之義,已說的最明瞭最確切,因此我們這些奔走迷路的亡羊,既有代罪的方法,複有可歸的牧人了。
四、論其態度(7~9節)
1、被審的景狀;耶穌被審,始終未辨一詞,正如羊羔在剪毛的手下閉口無聲,且其被猶太異邦前後審訊六次,究無一人
指證其罪名,甚至彼拉多極力辨明耶穌的無罪,一而再的說:「我查不出他有何罪來」。終則以水洗手,言「殺此義人的罪,你們自己承擔吧」。正如耶穌曾自己說
過:「你們中間誰能指正我有罪呢」(約八16)?可惜長官之殉情妄斷,天理埋沒,妄定耶穌的罪刑,但耶穌始終未與理論,甘忍苦刑而不辨。
2、就死的態度;人審訊耶穌固不按公義,人擬定耶穌的罪刑,更是暗無天理,一公義聖潔、無罪的神子基督,竟然身受
鞭傷,親負苦架,赴各各他的法場而去,那些人面獸心的羅馬兵丁,與毫無心肝的猶太祭司等,更趁機百般辱駡譏誚,終則將那皎皎無疵的手足刺傷,高懸苦架。但
耶穌始終未發一句不平之言,反倒為那些釘他的人祈禱(路二十三34)。似此甘心就義,為人捨己的態度,真如「羊羔被牽到死地,——仍是閉口無聲」。此在耶穌一方面,固已成全他救世之功。「因他受鞭傷,使我們得痊癒,因彼遭刑罰,使我們得平康」。但在人一方面,如此待遇神子,使他的生命被絕於世,這大重罪,如何當得起呢?
3、被葬的狀況;(1)人的辦法。耶穌全善,猶太人竟視為元惡,既與惡人同列,而釘於兩盜之中,亦「將于惡人同埋」,而葬於兩盜之處。(2)神的辦法。惟神特令富人約瑟,于議員尼哥底母,為之營葬於去各各他不遠之某園內,為約瑟所鑿的新墓中,以應先知的預言,此亦出人意外之事,蓋特借此以示區別,證明日後自該墓中復活者確為耶穌基督,可令人無所藉口。
五、論其賞賜(10~12節)
1、由獻身而綿後嗣(10節);耶穌舍生,正所以得生,「一粒麥子,雖遺地而化,卻結出許多子粒」(約十二24)。
在敵人的眼光看來,以為耶穌僅三十餘歲而舍生,可謂不幸短命而死,殊不知耶穌的舍生,正所以另入了一個新生命,即日後千百萬信徒,莫不同得耶穌的生命,是
耶穌的生命已放大,且延長,而生活在歷代千萬信徒心靈之中,不盡限於拿撒勒一人之內了,因新約時代,於基督內正是產生了一個新種族啦。
2、由苦難而獲勝捷(11~12節);基督受艱苦,受勞碌,皆非徒然,終究有最好的收成,其果效之完美,甚至令耶穌自己亦「心滿意足」。蓋以苦難一則勝過罪惡,令多人賴以稱義(11節),一則勝過仇敵,將諸多被擄的得以奪回(12節),這真是最大的勝捷。
3、由卑辱而得高舉(12節);
耶穌降世,不但有奴僕的樣式,並且身等罪人,以至於死,而且人將他列于罪犯中,視之如強盜無異,可謂卑辱已極。但人雖視耶穌為罪人,耶穌卻因此成為罪人的
救主,一則擔當人罪,二則為罪人代求,是耶穌不但是獻身為人贖罪,而為我們的贖罪祭,也是常在神前為人的罪代求,而為我們的祭司,我們的中保。
此章論耶穌舍生為我們的贖價,因為受死代替我們的罪刑一端,論之最詳明、最確切,是決不得含混的。於新約書中,對此要道論至更詳,此中意義,實足安慰我們的有罪心腸。
注意;今日之品評家,對於贖罪之意義,與此章所言絕對不同,以為耶穌贖罪之義,僅為人之模範,或因耶穌受苦,為世界謀求幸福,在他的
真理教義,足可減輕人世的痛苦,即是耶穌為人的救主了。且不但耶穌可以作人的救主,為人贖罪,吾人亦可作人的救主,為人贖罪。如果我們能為世界人群作出有何利益之事,確非耶穌贖罪之原意,讀者勿受其迷惑。
講經要題;四節「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傷,背負我們的痛苦」,五節「他為我們的過犯受
害,為我們的罪孽受傷」。六節「我們眾人的罪,都歸在他身上」。十節「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又「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十一節「他看見自
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又「有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十二節「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皆歷代傳道士屢講不厭之經題。
第三十八章 嫠婦重婚(五十四章)
聖經每以富人為喻,比方神的教會,神待舊約的以色列人,固愛之如婦人,其視新約的教會,更愛之如新婦。上章言耶穌受苦犧牲,作多人的贖價。本章則言其犧牲的效果,以被棄之婦,所以重納,並原來不生育者,竟然生子眾多,莫非耶穌犧牲的效果。
一、始雖不生終必產多子(1~5節)
以色列人被擄後,耶路撒冷荒墟無人,一如婦人不產子女。迨自巴比倫旋歸時,亦僅有四萬二千人,重返故土(拉二64)。此後至被羅馬毀滅時亦不過五百年,即增至三百萬人之多。但尤不如新約之教會,所產生之子女,實不可勝數,使徒保羅曾引證此處之要義,為實驗於新約的教會(加四27)。
1、舊耶路撒冷寡居的情況;舊耶路撒冷,或可稱為屬地的耶路撒冷(加四25~26),自棄絕基督,將基督自活人之地剪除(五十三8),直至雅各全族歸基督時,其間的時日稱為寡居的時代,為丈夫所棄,因而漂流無定,以致耶路撒冷荒墟無人。猶太的舊教,衰微達於極點,不但無外人加于教會。即猶太本族亦幾乎不知宗教為何物,所以耶路撒冷的真相,確如不生育的婦人無異。
2、新耶路撒冷育子的情況;(1)生育眾多(1節)。新耶路撒冷即在上的耶路撒冷(加四26),乃自由之婦所生的子女,是按應許生的(加四23),且是按靈性生的(加四29),正如老年無子的撒拉,竟能生出子孫如天星海沙之多,此中要義即指將來猶太歸主時,耶路撒冷的景況,亦可言為新教會的信徒。(2)帷幕擴張(2~3節)。古昔以帷幕為聖殿,猶太人亦多帷幕為居,此言子女既增多,則所居必須廣大,以喻信徒日眾,聖會日與之盛況,甚至廣闊帆幕,亦不能容,則必向左右開展,得列國為業。此事之實驗,即禧年時代的真相。(3)洗除羞辱(4節)。于此寡居時代,已受盡羞辱,但日後必複見納,而且子女眾多,可將幼時的羞辱,永遠洗除了。(4)為神寵愛(5節)。育子眾多帷幕擴張的耶路撒冷,此時則蒙神寵愛,神自稱為他的丈夫,就是那名為耶和華,是救贖的主,是以色列的聖者,是全地的神,自稱為教會的丈夫,教會無上的榮樂與依靠,全系乎此。
二、前雖被棄終蒙寵遇(6~10節)
1、追溯以往(6~8節);(1)人的憂傷(6節)。耶和華神遠離選民,正如婦人為丈夫所棄,心中的憂傷,真是莫可言喻。(2)神的怒氣(7~8節)。耶和華降罰之日短,施恩之日長,所以他雖然向選民發怒,然亦不過頃刻之間,不但怒氣消轉,不再向選民掩面,且是打施恩澤將他們收回。按之常情,婦既見出,永不再納。惟神以憐憫為懷,竟然出而複納,實蒙了意外的巧遇。
2、緬述將來(9~10節);(1)永久的慈愛不改變。言及神永不變的慈愛,以二事為證:a、以向挪亞所發的誓言為證。選民遭災,或如洪水氾濫,但神的怒氣頃刻即息,如洪水以後,神曾起誓永不再降洪水之災,神特遇選民亦誓不再降罰。此乃預示將來選民之散處四方者,皆將同歸基督,得享平康,永無災害。b、以大山的穩固為比。但有時因地震仍可遷移,迨末日一到,所有山陵,必將離其本位(啟六14)。但神的慈愛,卻是永不更易。(2)和平的盟約不遷移。神與挪亞所立的約永不變,此世界再不被洪水淹沒(創八21至九11)。神與亞伯拉罕大衛王等所立的約,更是帕勒斯聽的約,即關乎選民得救,返歸故土等等的應許,是萬不落空的,因為神決「不肯棄他的盟約,改變他口中所出之言」(詩八十九34)。
三、時或遇難終有安慰(11~17節)
1、苦難已過(11節);選民遇難,其險象未嘗不令人驚駭,時或如舟船行於洋海,被狂風飄蕩,不知何時即觸礁覆沒,實是危險可怕的。雖然如此,卻仍為神所注念,神若不許,決不至於淪亡。
2、榮光丕顯(11~12節);神將以最華美的寶石,奠定他們的居所,藉以表示新教會的堅固興隆,莊嚴華麗。如言要以「藍寶石為基礎」,即表示不但新教會的角石我主耶穌,誠然是寶貴而神聖的,即為根基的聖徒先知,也是被神特選,決非尋常可比的(弗二21~22),而且要「以紅寶石建城牆,以紅玉造城門,甚至四維邊界,皆為寶石所造」。乃以此富麗之喻言寫光華的景色,表明我主的新教會,其光彩堅固,城非人言所能形容者。
3、仁義充足(13~14節);以上所言的榮光丕顯,猶屬表面,而內容的道德,更有進焉者,乃以誠于中形於外,精神上道德上的價格,方為神民的真榮光。此時他們的子女,既都受耶和華的教訓,而有靈性中的知識,自然公平善義,無愧為神的真子民了。此道德靈性的高尚,即聖會堅立牢固的最大原因。
4、平安無疆(15~17節);
將來必無有與教會為敵的,即便是有,神亦必感化他的心,使他翻然改悟,同心歸主,時或有聚謀攻擊,思與教會為難者,非有神旨,事必不成,因為製造兵器與仗
恃武力的,皆為受造之人,神既創造他們,自必能管束他們,所以將來主的教會,必「大享平安」,無敵不勝,在主平安的國內,無人驚恐,民豐物阜,共慶生平,
往昔被棄之婦,此時則將羞辱洗除,與主同居同樂了。
要而言之,聖經以富人喻言為婦人,新約的教會亦稱為新婦,但在舊約的教會,多悖逆主,
敬事偶像,猶如婦人失其貞德而別有所愛,所以屢次稱至為淫婦,因而為忌邪的神所丟棄,有如嫠婦之獨居無依,但以憐憫為懷的神,不肯丟棄他們到底,時日一
到,必要再收納他們。按聖經所述,今正「耶路撒冷的寡居時代」,迨異邦得救的數目已足,即雅各全族得救時,亦即所說嫠婦為其丈夫複納之時,此不但為舊約教
會的大希望,亦新約教會的大幸福。
講經要題;二三節「要擴張你的帳幕」,五節「造你的是你的丈夫」,十節「山陵可以挪移我的慈愛永不離開你」,十一至十四節「困苦的人——不至懼怕」。十七節「攻擊你的器械必不快利」。
第三十九章 號召萬人(五十五章)
于五十三章言基督的贖價,于五十四章則言教會的發達,本章則言須號召萬人同得救恩,而加入基督的教會。如將此三章作一篇講義,不第次序極自然,
必是極有威力。按本章所言可分為兩大段。
一、召人來得基督的厚賜(1~5節)
1、召人前來(1節);本章開首即大聲疾呼的號召萬人,歸來歸來,於數節聖經內,即有六七次言及「來——來——來」,此正傳道士開講之言,可為吾人講道的好模範。
(1)何人被召;即一切乾渴的人,凡未得基督救恩的人,其心靈中的乾渴,實莫可言喻。當日耶穌在十字架上曾說:「我渴了」。正所以代表萬人心靈中的乾渴,為罪人莫大的急需。
(2)為何被召;言「有水——有乳——有酒」。a、有水。耶穌常于住棚節宣道說:「人若渴了,應當到我這裡來喝,人若喝了我所賜的水,必要在他裡頭成了源泉,直湧到永生」。亦曾對撒瑪利亞的婦人講道說:「人若喝了我所賜的水,必永不渴」。b、有乳。水雖能止渴,但不能養身,到主這裡來的人,不但有活水,而且有靈乳,足可養身。c、有酒。酒可以助人的心神,增人的快樂,此言就主而來者,不但有乳養身,更有美酒可以足樂人的心靈。按酒與乳,皆猶大指派所特享的產物(創四十九10、12),亦正所以表明從猶大而出的基督所賜與人的厚恩。
(3)如何奉召;a、來到。當就近誰來,當來到主恩典的泉源。b、
來買。要得主的靈恩,還須出代價嗎?有什麼價值能買主的救恩呢?若是古今來有一人能自備代價,也就無須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代價了。但在我們一方面雖不能自備
重價,購此救恩,卻終必有我們應盡的本分,權作我們的代價。其代價為何?當以悔改與深信為最要,並無需金銀等物。故言雖無金銀,亦可以來買。c、來吃。主的救恩,確能滿足我們靈性的欲望,也惟有主的救恩,能滿足我們心靈的欲望,但須享受此救恩,我們的靈性生命,方能日有進境。
2、勸人靜聽(2~3節)
(1)來聽世人的可憐;a、虛空的忙碌。世人所勞碌的,皆不足為食物,是不能使他飽足的東西,此足表顯世人所恃的救法,皆不能滿足人靈性的欲望。b、愚拙的購買。世人所購買的,皆是白白的花錢,是於人毫無利益的。可歎世人無論出何代價,尋求救恩,求來求去終是徒然。
(2)來聽歸主的幸福;a、得享美物。神在基督所備,豐富的救恩,實在是令人享受不盡,真如「吃美物享受肥甘」。b、心中喜樂。人得享受在基督裡面的富有,即是上帝所設屬靈的喜宴,實足快活人的心志。c、必得生活(3節)。即得靈命的生活,必須來歸基督,方有屬靈的生命,在基督外,無生命,因為「生命是在他兒子耶穌裡頭」。d、與立永約。此永約即關乎大衛那可靠的恩典,亦即基督耶穌的救恩,是永遠不廢,有關永生永死的恩約。
3、引人歸從(4~5節)
(1)歸從之原因;a、乃以基督為萬人的見證。基督耶穌,即主予人最大的恩賜,「他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舍了,豈不把萬物一併都賞賜我們嗎」?所以耶穌基督,即神愛人最大的見證,他也是忠心的見證,是大有智慧能力的見證,在萬民當中將神的恩旨表顯於人。b、乃以基督為萬民是司令。必為我們勝過一切的仇敵,除去一切的阻礙,大有權能,幫助萬國萬民,都歸真道。c、乃以基督為萬民的導師。有基督耶穌引領我們,不至走錯路人迷途。
(2)歸從的景狀;a、萬民認主。即萬國萬民,都歸服主,甚至素不認識的國民,此時都必認識主,因神的救恩是為萬民預備的。b、列國趨向。言列國的民都要向你奔跑,是不但僅僅認識,且是竭力奔赴,一心嚮往,此乃言萬國萬民之歸向基督,有如何踴躍快樂的光景。如此盛況,乃以基督是c以色列的聖者、,且是「已經得了榮耀」,不但是業已從死復活,駕雲升天,大有榮耀,明顯為神子,將來還要同眾聖降臨,更是大有榮耀,即人子顯榮耀的日子,有這大榮耀的基督,能不令萬人傾心歸服嗎?
二、勸人尋求主的救恩(6~13節)
1、奉勸之語(6~7節)
(1)普通之勸言(6節);言人當需求主於可得之時,祈禱主于尚近之日,因為神雖應許賜人救恩,猶須人趁機尋求,如人得聞福音真理,心中感悟,當即刻決志,或時聞主的聲音,應立時服從,否則失此機會,後來物欲紛投,此心遂為撒旦所奪(太十三19),則悔之無及了,須知主去人不遠,人皆當趁時尋求,歸向為要。
(2)特別之勸言(7節);言行惡者當離其邪途,不義者當棄其私心,果能誠心悔改,雖則罪惡深重,亦必得蒙赦免,因耶和華是以憐憫為懷的。此亦罪人得救自然的手續,必須人先聞耶和華之言,「誠心歸向——離其邪途——棄其私心」,如此方身受主的憐憫,得蒙赦免,並潔除一切的罪過。
2、辯論之詞(8~9節)
(1)神人相比;言惡人雖離其邪途,棄其私意。尚不得算為得救,必須行走主的道途,順承主的意念,方可得蒙主的眷愛。但主的道途與人的道途,原不能相較,主的意念與人的思想,亦不能相衡,試問此二者之不同何在呢?
(2)
天地懸隔;人既行邪途存私心,如何可得神的原宥呢?假使罪人蒙恩得救,豈非與恒情迥異,高出於人所想所望的以外嗎?但是主的道路光明,意念正大,他的行作
決非吾人可以思議,若以行途邪僻,思想狹隘,只知自私自利的人已與神意相較,真如天地懸隔,是不可以比例的,所以決不可以人的思念去度量上帝,「因他的法
度不可推測,他的蹤跡難以尋覓」。如此說來他所設備的救恩,豈是人的眼光所能窺測的呢?愚昧的罪人啊,何不速來虛心承受此奇妙的救恩呢?
3、恩惠之言(10~13節)
(1)主言的效力(10~11節);a、比喻(10節);福音真理,必將遍地流行,猶如「雨雪從天而降,滋潤土壤,使之萌芽結實,耕者以為種,饑者以為食」。雨雪之下降,既必有效力,決不返回,主的言語對於世界人心,其效力亦猶是。b、 事實(11節)。地非雨雪不能生物,二年心非有主道亦不能生活,主之恩言既如雨雪,必不虛發,言出必行,則其旨必成全,其事必利達。
(2)救恩的結果(12~13節);a、自由之樂(12節)。神之恩既如雨雪滋潤土壤,所以山崗林木,莫不欣欣向榮,甚至大小山崗,皆發生歌唱,田野林木亦皆拍掌歡呼,人在其中居處遊行,能不憂遊自得而有不盡的愉樂嗎?b、無上之福(13節)。
此末二節以極美麗之詞,述說救恩的化力,與人完全高尚的生活,蓋以福音真理,遍地流行,將見化秀為良,改惡為善,一如松柏挺生以代荊棘,芭樂秀髮以代蒺
藜,此言人得救恩的改化大得釋放,複還自由,其樂於天地萬物有無形之感召,不惟有以盡人之性,亦且有以盡物之性,得觀萬物復興與普天同慶之無量福樂,如此
人與萬物,莫不歸榮於主,至於永世無替,人物被造之目的,就完全達到了。
講經要題;1、二節「來得救恩」,五節「宜趁時尋求主」,八、九節「神人意念之不同」,十、十一節「主言的效力」。
第四十章 忠告國民(五十六章)
天國的君王,既已位任制勝,號召文人咸來歸服,自不能不特別對於人有一番的忠告,免致有礙于國政之設施與進行,此五十六七章所言,即天國君王的勸告,致其所論共有三步。
一、須歡迎盟約以外的人(五十六1~8)
1、叮囑選民(1~2節);(1)人的本分(1節上)。平時選民對於外人,守閉開主義,不肯將門戶開放,鄙視外人之心太甚,此後須守公平行仁義,待遇外人悉合義理,此一視同仁之心,為推廣天國所必須。(2)主的厚愛(1~2節)。主的救恩已到,公義已顯,舉凡謹守安息而不干犯,禁止已手而不作惡者,不問選民與異邦,皆為主所鍾愛,必將賜以厚福,所以選民須體主之心,而顯愛人之誠。
2、接納外人(3~8節)。(1)勸外人勿灰心(3節)。a、異邦。異邦人原與所應許的盟約無關,是局外的人(弗二12)。此時再不要灰心說:「耶和華比將我們從他民分別出來」。b、閹人。按照法律,凡閹人必不得入聖會(申二十三1),更不得為祭司(未二十一20),但此後也不要說我無子女無榮耀,有如「枯樹」一般。(2)言外人被歡迎(4~8節):a、閹人(4~5節)。此言閹人如能守安息日遵主命,亦可進入聖會(徒八26~39),在基督的真教會內,有地位、有名譽(約一12;約壹三1;啟三5~12),比有子女的尤為榮美。b、異邦(6~8節)。
異邦人原不認識神,不守安息日,今後果願事主,「愛主名——為主僕——遵主約——守聖日」,也必得在神殿中獻祭祈禱,非同往昔僅能再外院,而不得入內院,
更不能進入聖所親身獻祭,事奉主,此時「神的殿必稱為萬民祈禱處」,不論何國何族,毫無畛域,皆可直接至神殿的隱秘處,與神交通會面,因為在與基督的救
恩,不但是要招集一切散處的以色列民歸向基督,也必於列國中,召集各方各民同歸基督,加入聖會。
二、論斥責干犯罪孽之人(五十六9至五十七13)
1、啞巴的狗(五十六9至五十七2);猶太人多牧羊,凡牧羊者,皆畜犬,遇盜賊或豺狼,必賴犬狂犬以衛群羊,若畜「啞巴狗不能叫喚」究有何用呢?此時以色列會眾之為師長者,多不盡職,不能訓教百姓,防禦患難,一如啞巴狗無異:(1)判刑將到(9節)。因守望者愚昧不明,不肯盡職以致神怒將到,大施刑罰,甚至死屍橫遍地,任野獸吞滅。(2)傾袖溺職(10~12節)。a、愚昧(10節上)。守望者憋目無知,如何能以教訓百姓呢?b、怠惰。但知作夢躺臥貪睡,怎能不失職呢?c、貪饈。這些狗只知貪食,不知飽足。d、自私。言牧人各行己路,各從各方已達其自私自利的目的。e、荒飲。守望者惟知宴樂,縱飲無度,惟日不足,能不招主的判刑嗎?(3)義人含冤(五十七1~2)。
領袖既愚昧溺職,其結果即令國民不得一公義之道,決不關心國民的痛苦,甚至虔誠義人被收去,竟無人思念。所深幸者,這義人被收去,正是免遇將來的禍患,可
以早得平安,在各人的墓中休息,如此光景,亦不但猶太一國為然,於何處有此愚昧溺職的首領,何處的百姓即陷入苦境,其連帶的關係,即使良善的義人遭遇塗
炭,其平安之地,惟有在死亡長眠之鄉而已,鳴呼痛哉!
2、悖逆之子(五十七3~13);此以淫婦為喻,表明國民之悖逆主,事奉偶像,此亦聖經常用的喻言。(1)命其前來(3節)。(2)言其舉動(5~9節);如在谷中,在平原,在山崗,在家門,在通國,所作種種不堪之事。(3)論其迷蒙(10~11節)。言其事奉偶像,雖至失望時,仍不灰心,究何所因,不事神而事偶像,不靠神而靠人呢?真是朦迷愚昧,莫知所為。(4)述其結局(12~13節):a、所行無益(12節)。此言爾等不義之民,乃竟自以為義,豈不知你們所為,皆不能令你們獲益。b、報應臨身(13節)。國民作罪如此重大,故必有報應加乎其身,至一切虛無的偶像,必毫不能佑助,因主的怒氣,有如狂風,將他們全行吹去,惟依賴主的,仍得坦然安居樂業。
三、要復興悔罪虛心之人(五十七14~19)
上言百姓悖逆,終遭懲罰,要將他們驅散,如被大風吹去。但終必將那些悔罪虛心的人,重新興起,與主同在同樂,故本段開首,即言須修築道路,除去絆腳石,免致妨礙神民之歸從。
1、神對於人;于本段很顯出神與人的關係,所言也是最有價值。最有趣味的。(1)最高者願與最卑者同住。言耶和華「是至高至上者」,是「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卻也要住在那痛悔謙卑的人心裡,這是最深而最奧最高而最奇的特恩厚愛,幾乎令人難以相信。(2)至聖者竟然與有罪者聯合。言「神的名為至聖」,且是「住在至聖的所在」,竟然與罪人聯合,與罪人同居,而為我們的以馬內利,這真是最大的奇事了。(3)永存者肯與無恒者友愛。言主「是永遠常存」是永不改變的,竟與反復無常犯罪以後再悔改,悔改以後再犯罪的世人友愛,這是何等大的忍耐度量呢?(4)全能者不與軟弱者相爭。神何以「不長久發怒」,他的怒氣何以不久即息呢?因為神深知人的軟弱,最易跌倒,所以神對於人有特別的體諒與原宥,不肯與人相持到底,不待人之悔悟,神早已動其惻隱之心了。
2、人對於神;(1)痛悔求主赦。神所喜歡的,是「憂傷痛悔的心」,所以他極願意與「心靈痛悔的人——同居」。(2)虛心候主臨。謙虛的心即主的寶座,故主言「我雖住高天聖所——也與心虛的人同住」,可惜多人的心,猶如伯利恒的客店,「店中沒有空間地方」,雖有空處容留各色人員,竟無空地留為天上來的尊客。(3)蘇醒承主旨。主要「使謙卑人的靈蘇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蘇醒——恐怕人的靈性發昏」,人自然更當振起精神,歡承主旨,不要辜負主的美意。(4)獻身蒙主醫。神民既已痛悔謙卑警醒,仰承主旨,自必蒙主「醫治他心身一切罪病」,而再主前深深受慰了。(5)開口頌主名。此處所言「嘴唇的果子」,即蒙恩者一切感恩稱頌的話,人果然與主同住,蒙主醫愈,心靈蘇醒活潑,即不期然而然的奉獻嘴唇的果子了。
神與人,人與神,如此的交通親密,人的心靈有如此活潑健全,深得慰藉,不時奉獻嘴唇的果子,即悔罪心虛的人,復興的真相,「惟獨惡人,好像海波翻騰——必不得享平安」。
講經要題
「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五十六章七節)
1、「我」的殿(神的殿是神聖不可侵犯之地)
2、「禱告」的殿(即神人交通之所,當專為祈禱,不作別用)
3、「萬民」禱告的殿(神的殿,為萬人祈禱處,不僅為猶太一族)
4、「必為」萬民禱告的殿(時日一至,必要萬口頌主,萬膝拜主)
又五十七章十四節「將絆腳石從我民的路中除掉」,十五節「我雖住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住」,十九節「我早就嘴唇的果子」皆為佳題。
第四十一章 禁食與安息(五十八章)
自四十九至五十七章既已詳言天國君王,即耶和華僕人的行事;自五十八至六十六章則論在
於基督的救恩,而又的太平景狀,其中所論,多有關於太平的道德政紀,與最後所成的事功,言人必須真為道德所化,方能成就耶和華的目的,實現耶穌基督公義與
救贖的景象。本章所論,即信徒對神對人對己,當有的虔德與義行,特借禁食與安息以表顯之。
一、禁食的實際(1~12節)
1、儀文的禁食(1~5節);
于第一節,首言先知如何奉命,大呼而特呼的嚴斥選民,言明他們的罪過,在徒守儀文,甚至以儀文為宗教,雖儀文與精神用意相近,其實卻有天壤之別,因儀文僅
屬虛禮,而精神純屬內心,如僅尚表面的虛文,而無靈性中的真誠實意,則儀文非但虛設,亦且褻慢獲罪於主,是不可不慎思明辨,勿得以虛禮儀文,淹沒宗教之實
際。如問既守禮儀,尚複有何不足呢?先知則舉種種罪過以答覆之。(1)徒守儀文(2~3節)。a、表面的事奉。以色列人雖守節禮,然亦不過「好像是行義的國民」,好像是「不離棄主的典章——尋求神的公義——,喜悅與神親近」,並非於真誠,那鑒察人心的神,能不洞悉他們的真相嗎?b、顯然的勒逼。他們雖禁食祈禱,同時亦行貪婪勒逼的事,如此的禁食,顯系屬於外表,究無真情實意,如何算為禁食呢?(2)藉以競爭(4節)。最可怪的是他們竟借把禁食原為虛心祈禱,並非求人的稱譽,而互相競爭,此等禁食祈禱,如何可以希望「聲聞於天」呢?(3)獲罪於主(5節)。據以上所言,既對人有勒逼之行,對己有競爭之心,其對於主,如何能有真情實意呢?雖然他們苦刻己心,身衣麻布,坐塗炭,亦不過僅屬外觀,豈能為鑒察人心的神所悅納呢?如此的禁食,能不獲罪於主嗎?
2、心靈的禁食(6~12節);(1)實行禁食的精義(6~7、9節)。
禁食的原意乃為禁絕肉欲,屏除私心,實行克己功夫,利他主義之謂,並非不膏首,不洗面,故作愁容,以示於人,即為己盡禁食之義。本處先知所言精神的禁食,
其義固然對己對神各有緊要的本分,但最重要者即對人,以真禁食乃對於人善於撫恤憐憫,「掙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釋人重負,伸人屈抑,而且饑者食之,
貧者寓之,裸者衣之,親屬遭難,勿掩面不顧,——從你們中間除去虐待,——指責——併發改惡行善公義仁慈,方為神所喜悅的禁食,但如何能實行此利他主義
呢?即必須先實行克己功夫,擴展個人的愛量,果能愛心盛發,此種種恤貧濟苦之事,就不期然而然了。考禁食原為事神只要端,何以本處僅言愛人,而未明言如何
對越主呢?乃以愛人即愛神,果能愛看見的弟兄,也就是愛看不見的神了。(2)實行禁食的效果(8~9、10~12節)。
人果能實行宗教的精義,對於鄰友周恤備至,樂著不倦,自必心神愉樂,有如黑暗中的光亮,而且耶和華神,亦必善於引導,主的靈恩亦必湧流灌溉。此等人,內有
靈德之自足,外結道義之善果,不惟個人得享平安,而且對於社會國家,亦能整頓彌補其缺陷。此即實行禁食精義的結果,決非徒行儀文虛禮者,所可同日而語。
二、安息的要義(13~14節)
安息日乃神所立第一條律法(創二2~3),乃神人交通的證約,不問舊約時代,莫不視為極重要的誡條,但謹守此日,亦貴在心靈,而不在外表。
1、守安息之法(13節);(1)按積極方面而言:a、安息日。此日當身靈安息,猶太人對此誡命莫不嚴厲遵守(出二十8~11,三十一13~16;尼十三19;耶十七21~22)。b、聖日。人在此日僅身靈安息,尚不得謂之謹守,必視此日為聖,不同今日懷疑派及非基督徒等,雖於此日安息,然亦不過暫置素常事務,以此為遊樂之日,甚有多以此為縱欲的機會者,此非侮慢神的聖日嗎?c、喜樂日。守此聖日,不得出於勉強,當歡喜快樂的詩歌讚美(詩八十四2,一二二1)。d、可尊重之日。當以聖日為可尊重的,於神前存虔敬的心,於人前行道義之事,將此日分別為聖,為屬於神屬於主,不得視如平日。(2)按消極方面言:a、不行私路,當於此日「掉轉腳步」,不但登罪人的道途,亦不逾越「安息日當走的路程」,惟要行走在主的路上。b、不辨私事。此日既為聖日,所辦諸事,亦當歸主為聖,如濟貧恤苦傳道救人等事。c、不存私意。在聖日不辦私事,固為緊要,不存私心尤其緊要,以免有人雖作聖事,仍存私心呢?d、不說私話。當於聖日祈禱讚美,佈道勸人,切不可說閒話談私事,只把新聞俗物來說說聽聽,其有心存不潔之念,口出污穢之語,雖則止息百工,仍不免干犯聖日之罪。
2、守安息之福(14節);(1)心身安樂。如果能謹守聖日,不但「稱安息日為可喜樂之日」也必身受安息日的祝福,而「以耶和華為樂」,舉凡謹守聖日的信徒,莫不于此深有經歷。(2)得升高處。凡謹守聖日者,他的人格必然高尚,心靈自然活潑,按理而論,自必升高,何況耶和華亦有特別恩佑,必「要使他乘駕地的高處」呢。(3)
地業發達。言「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因為凡聽耶和華命令的,「在城裡必蒙福,在田間必蒙福,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犢羔羊,都必蒙
福,——出也得福,入也得福,——在他的倉房裡,並在他手所辦一切的事務上,必蒙祝福,因耶和華神必要在他的地上,賜福與他」(申二十八3~8)。此乃耶和華親口所言,決勿或誤,如或不信,何不試試看呢?
此言乃真宗教的實際,對神對人對己,在在皆有明證,人果能對人盡其義務,對神確有靈交,其身心之福樂,也就不期然而然了。
講經要題;第六節「我所揀選的禁食」,九節「你乎求我,我必說我在這裡」,十一節「你必像澆灌的園囿」,十三節「你要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
第四十二章 得救之障礙已除(五十九章)
前既言真實道德之必要,今則言國民道德之腐敗,並詳述選民所以不得救援,無非是罪孽所致,且因此罪孽,非但不蒙神救援,更有種種的苦難,遍及國民,幸而主是以憐憫為懷的,終必伸出大能的手,施行拯救,此時得救之障礙已除,所有國民,就同蒙拯救了。
一、何為得救的障礙(1~8節)
1、不在神無能力(1節);按本處言百姓不得救援,完全不在神一方面,因為神無難能之事。(1)神力無不足。如言「主臂非短,豈不能救」,故國勢陷於苦難,不在神無力拯救。(2)神聽無不聰。言「主耳非聾,豈不能聽聞呢」?主既有力能以施行拯救,其耳非聾,亦樂意聽人呼求,可見國民不得救援,其原因不在神一方面。
2、乃在民多罪辜(2~8節);主既能救援,亦樂聽人禱求,而仍不肯施救,是為什麼呢?(1)聲明其故(2節)。先知直接明言,神所以不施拯救,不肯垂聽,如此向百姓掩面,全是因為百姓的罪孽,將神人間隔。(2)詳言其罪(3~8節)。即此數種喻言,表明百姓的重罪:a、言行為無道(3~4節)。一則言手所作之惡,如血手汙手,皆是表明手所作之惡,二則言口所說之惡,如謊言惡語等等的虛詞詭詐,不按公義告狀,不以誠實判斷,皆是口舌之罪,三則言心所藏之惡,如謂「所懷的毒害」,自然「所產的就是罪孽」。b、言品性敗壞(5~8節)。
不惟行為無道,即其品性亦極敗壞,則罕譬而喻之,言及蛇伏卵蛛結網,其蓄思積慮,盡為不善,故食其卵者必死,卵破則生毒蛇,而蛛之結網,非為是為驅惡行,
謀不軌,考其行蹤,莫非害人之途,往來其間者,盡為匪為盜,似此心跡邪惡,強惡奸究,正直之道不遵,和平之路不識,慣行邪途曲徑,主所以不允入祈禱,不施
其救援的原因,正是為此。
二、此障礙有何影響(9~11節)
一有罪惡,立生敗壞,如當日始祖罹于罪,遂累及萬世,速帶萬物,及影響所及,實令兒女言之痛心。今選民既行為無道,品性腐敗,其罪孽的結果,何堪設想呢?
1、黑暗(9節);此時國家的景況,已暗無天日,不得見正直之判斷,公義之行事,雖希望光明,卻是幽暗,盼想光亮,偏值晦冥。
2、擾亂(10節);既不得恩光之照臨,只得在黑暗中摸索,目無所見,心無定向,不能出死亡之路,入拯救之門,雖在日之方中,猶且失足跌倒,國事紊亂,伊于胡底呢?
3、悲痛(11節);國事紛擾,人遭塗炭,既不得神的救援,又不能自己解脫,焉得不以憤怒而咆哮如熊,因悲痛而哀鳴如鴿呢?此數節所論亦罪孽必有的結果,或言人世一切的悲痛苦惱,疾病而死亡等事,可用一「罪」字概括,諒哉斯言。
三、選民對此障礙有何覺悟(12~15節)
從來苦難,即令人悟罪悔改的利器,百姓既遭遇種種的擾亂苦害,國難民痛,不堪言狀,於此愁雲淒雨的當中,毅然可以轉憂為樂,因民眾皆以苦痛而覺罪悟罪認罪了。
1、悟罪(12節);百姓因為痛苦即覺悟他們的罪,說「我們的過犯增多——罪孽作見證告我們,過犯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罪孽我們都知道」。可見人之罪過,未常不自知,假若昧良縱愆,鷹硬心不悟,但罪孽終究要作見證,挖告我們呢。
2、認罪(13~15節);
百姓不但因苦難而悟罪,且是因此于神前明明承認他們的罪,如言悖逆主,不認識耶和華,心懷奸詐,口出謊言,所有居民,盡皆驕枉,全無公義,絕少真誠,似此
罪大惡極,安得不於神前重遭譴責呢?所以雖有改惡行善的,仍不免為掠物,無人救援,此無非罪孽的結果,尚有何言可辦呢?
四、神為除此障礙有何特行(15~21節)
國民既已悟罪認罪,耶和華的震怒便可挽回,選民蒙救的障礙,自然可以消除了。
1、矜憐(15~16節);(1)憐民中無公義(15節)。民所承認的罪過,神早已洞悉,不過於民眾知罪悔改時,他的矜憐就更顯然的發現出來,神見民中無公義,他的心中自然不悅,不過迨百姓悟罪時,他的心更是加倍憂痛啊。(2)選民中無中保(16節)。當國亂民愁之際,正急需民中有中保,可以代民祈禱,為民之救贖,可惜「他見無人——代求便其詫異」。
2、報復(16~19節);(1)恃己之力(16節)。民中既無公義,複無中保,見此情況,無人施救,故耶和華起而為民報復,作民的救贖;惟主起而救民,全是靠他自己的力量,他自己的公義,以顯現聖臂施行拯救之主,是唯一無二的。(2)按己之法(17節)。其報復不按任的法度,唯按自己的公德,有如戰士出而臨敵,「以公義為甲,拯救為盔,復仇為衣,熱心為袍」。是主之報復,非以滅敵,乃以化敵,此與世人報復執法,迥然有別。(3)為己之名(18~19節上)。神如此按任的行為報復,向眾海島施行報應,如此從日出至日落之地,都必敬畏他的名。(4)顯己之榮(19節)。耶和華如此報復,不但自日出至日落之地,皆敬畏主名,也必歸榮於神,其如此彰顯榮耀,令人敬畏,也是他施行報復最大的目的,主以口中之氣滅敵,可見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八節。
3、救贖(20節)。耶和華神既向國民大施矜憐,並代為復仇,尚不足以成功他對於選民的深意,此處則言「必有一位救贖主,降臨錫安,為雅各全族轉難過犯的人而來」,因為時日一到,「雅各全族,必都得救」(羅十一26)。此救贖主,臨格錫安,亦為的是要消除雅各的罪,此為何時呢?即外邦得救的數目滿足之時啊(羅十一25)。
4、立約(21節);此時主不但救贖選民,且與選民立約(來八16;耶三十一33~34),
此約中所包含,為主與其道,永久存於民中,以主所予之靈,所傳之言,必世世代代于民中生髮效力,從今直到永遠。是此約之所聞,不但為猶太選民,實為世界萬
國萬民,一切按著靈性為真以色列人者。此約特稱為新約,乃以不同舊約專靠儀文,並人不能遵守的法律,此乃銘於心見於行,表顯於日用生活之間,即賴主流血所
立因信得救之約,今日主為萬國萬民,大開的恩門,正是為踐此盟約所施的救恩哪。
如此說來,人得救的障礙物,無非是罪孽,迨人因罪孽而受苦痛,因受苦痛而生覺悟,因有覺悟而蒙矜恤,以蒙矜憐而得救贖,既得救贖,則永不喪亡,因為神已與立永約,世世代代永蒙卷愛,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
講經要題;一二節「不蒙垂佑之故」,十七節「報復的妙法」,二十節二十一節皆為佳題。
第四十三章 錫安的光榮(或新耶路撒冷)(第六十章)
上章末段言及「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此救贖主臨格之日,即「雅各全族得救」之
時,亦即「異邦人得救數目已足」的時候。當這時雅各家的苦難已盡,大有榮耀足以為萬國萬族的光亮,就如使徒保羅所說:「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
缺乏,為外邦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其意即言現在我們異邦人,既因他們的跌倒,得了救恩,將來不更要因他們興起,得獲無量的豐富嗎?故本章所論,固
然可以按靈意而言,表明福音救恩,在今時代的光榮,卻更是特指以色列人歸主時,錫安聖城的景況,到那時的錫安城,無愧稱為新耶路撒冷,是萬國萬民趨赴景仰
的。
一、為列邦之光(1~9節)
當此之時,主的榮光照錫安,耶路撒冷必為宗教能力的中心點,將見萬國萬民節踴躍爭先的歸向聖城,如本書第二章所言,猶太散處的子女,也必歸向本國。此時列邦,既以歸主為榮,所以不但樂意資送猶太人旋歸,且樂意將他們的財物貢獻於聖城,因為神必要「榮耀他那榮耀的殿」。
1、晨光已到(1~2節);耶路撒冷的居民,久已散處天下,不但無榮光之可言,且如處於深夜,坐於暗中。上章既言百姓已認罪悔改,將得救的障礙悉除,救贖的恩典自然就必臨到他們身上,果蒙拯救,即黑夜已過,晨光照臨,所以就大聲疾呼的說,他們都當「興起發光」。(1)中心的光源(1節)。選民原非發光體,亦不過為反光體而已,其光源即榮耀的耶和華,所以本處特特的聲明說,你當興起發光,「因你的光已來到,耶和華的榮耀,已發現照耀你」。(2)四面的黑暗(2節)。選民雖已蒙主光照,但當時大地以上,無處不是黑暗,選民對此黑暗的世界,正急需已蒙光照的百姓,去照臨他們。
2、列邦服從(3~4節上);(1)列邦皆來就光。當此天方破曉,晨光初照之時,列邦之人,見復興的選民所有的榮耀,亦群相會集鹹來就光。(2)聖城當舉目觀望。錫安聖城何不舉目四面觀望,見眾人都如何聚集,蜂擁而來的情形,借此想到自己對於列邦的關係呢?
3、眾子歸來(4~9節)。(1)餘民翻然歸來。此時錫安選民舉目觀望,四方雲集的眾人,不但有異邦各國的君王,其中也有自己的子女,自各國各方群然賦歸,雲集於聖城,行其崇拜,將一切財貨寶物,供奉於主。(2)
列邦歡然相送。以此時選民旋歸,極有榮耀,萬國萬民,皆相慶賀,且多有自遠方各地歡送餘民回國者,甚至亦多有人贈送禮物。「大海豐盛的貨物,必轉來歸你,
列國的財寶,也必來歸你,成群的駱駝,並米甸和以法的獨峰駝,必遮蔽你,示巴眾人,都必來到奉上黃金乳香」。且不但歡送選民,供奉禮物,更是「要傳說耶和
華的讚美。——基達的群羊——尼拜約的公羊,要供在壇上,蒙神悅納」。此一切莫非以耶和華要榮耀他那榮耀的殿,並為他的聖名,看此時不問猶太異邦,趨赴聖
城的光景,可見耶路撒冷真無愧為宗教勢力的中心點,足可以為列國之光了。
二、有無量之榮(10~22節)
1、榮顯的城邑(10~16節);(1)城垣的建築(10節)。選民在昔,以干犯主怒,致令列國加以摧殘,今以歸主,故令外邦樂為相助,所有各方聚集的子民,則同心修造一城,且其盡力建築城垣,非由力迫,乃以傾向歸服之誠意,甘願為主效力,服役聖徒,甚至連外邦的君王,亦樂為相助,則百姓的相助,可不言而喻了。(2)城邑的豐盛(12~13節)。列國的人,都將他們的財物貢獻於聖城,凡不供奉聖城的,皆是自取敗亡,因此這城大有榮耀,豐盛有如黎巴嫩的香柏木。(4)城民的尊貴(!4節)。在昔暴虐選民者,皆已死亡,今其子孫悔改前非,不惟不敢侮慢欺淩,且樂意服從,來屈膝下拜,承認錫安為耶和華的聖城。(5)城內主宰之被認識(15~16節)。城以多歷年所,極其荒涼,而今稱為繁盛之地,萬民聚集之處,所有居民不能不因此覺悟主的慈愛與威嚴。「知道耶和華為救主——為雅各家的大能者」。此時錫安城既有如此的榮耀,其中居民能不歡欣喜樂,甚至稱其牆為拯救,稱其門為讚美嗎(18節)?
2、榮耀的政府(17~18節);(1)鞏固豐厚(17節)。將銅鐵木石代以金銀等物之意,一則言城中的富厚,再則言政權的堅固(但二31~45)。(2)和平公義(17~18節)。到那時要以和平為官長,以公義為監督。——不再聽見強暴的事。——並荒涼毀滅的事,因為必有神的拯救,為之保護有若牆垣(二十六1)。所以百姓當此國泰民安之時,每至城門外之空地,同聲歡呼讚美。因此稱他們的牆為拯救牆,稱他們的門為頌美門,從來政府完美,百姓安泰,其謳歌讚美,亦屬勢所必然的。
3、榮樂的百姓(19~22節)。(1)有莫大之榮(19~20節)。
此時百姓得長居於光天化日之下,蒙神永遠的關照,有如日之不沒,月之無虧,甚至以神的榮光朗照,令日月暗淡無光。此不但按靈意言,該時城內充滿神的榮耀光
輝,幾無需日月之光為光。神的榮光亦是永無變更的,有如日不復缺,永為白晝,毫無黑暗,而且亦未嘗不是該時的事實,迨以色列人旋歸,更是在新耶路撒冷城
中,「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榮耀光照」(啟二十一26)。「不再有黑夜,他們也不用燈光,日光,因為主上帝要光照他們」(啟二十一5)。(2)有滿足之樂(20~22節)。城內居民皆滿心樂意,再無哭泣悲哀,以通國普及公義,萬姓皆作良民,事業興盛,道德完美,莫非出於耶和華的作為,而為耶和華「所栽的種子,所作的事工」,為要使主的名大得榮耀,如此的福樂,富足滿吾人的心願,耶和華已定其期,時至必成,絕無或誤,吾人可拭目以待。
總上以言,本章所論,固可為聖會之光,普照萬民鹹來歸正,卻更是言及將來選民返國,雅
各全族皆歸基督時,錫安聖城的光榮,大可以為新耶路撒冷的映照。正如本書第二章所言,迨至末時,主殿的山必建立,高山萬山之顛,萬民都要趨赴這山的景狀,
這雅各家悔改歸主時候,非但為以色列人的幸福,亦且為萬國萬民的幸福啊(羅十一11~12)。
講經要題
1、「雲集而飛入窩的鴿子」(八節)
(1)鴿子可為聖徒的表像;a、潔淨(獻祭所用)。b、馴良(太十11)。c、俊美(歌五2)。d、善哀禱(賽五十一11)。e、報平安(創八6)。f、顯靈像(太三16)。
(2)鴿子雲集而飛的要義;a、不高飛。b、成群而飛。c、飛入避所。d、飛有定處。e、飛回家中。
2、「拯救牆頌美門」(十八節)
(1)拯救牆。a、此牆是堅固的(主的救恩最可靠)。b、此牆是高大的(主的救恩無限量)。c、此牆是隨時隨地而起的(主的救恩最現成)。
亦或作求救的牆:a、祈禱越多牆越厚。b、祈禱越誠牆越堅。c、祈禱與主越近牆越高。 d、祈禱越廣牆越大。
(2)頌美門;a、為榮耀門。b、為福祉門。c、為自由門。d、為歸主門。
(3)牆及閘之相關;a、有拯救牆必有頌美門。b、先有拯救牆方有頌美門。c、拯救牆由於主,頌美門在於人。
此外第一節「當興起發光」,第二十一節「義人為主所栽種」,第二十二節「至小者必增千倍」,又「耶和華必按定期速成這事」,皆講經佳題。
第四十四章 基督教歷程(六十一章)
或有以本章所載,乃論「主二次臨世之同樣的景狀」者。因本處所言,耶穌如何受靈膏,作靈工,建立久已荒廢的城邑,因此使人有莫大的喜樂等語,對於耶穌首次降臨,或二次降臨,無不適合。但此章更可為基督教進行的歷程,試略論之如下。
一、基督受膏(1節)
基督耶穌降世,首為先知,訓教萬民,始為祭司,代人贖罪,終為君王,而履行新政,既膺
受此三種聖職,理宜行封立之禮,敷以恩膏,以猶太立先知祭司君王,未有不行膏立之禮者。但耶穌所受恩膏,非物質之膏油,乃膏油所表示的聖靈。因我主耶穌,
不但由靈感而生,亦且顯然受了恩膏,如其當日在約旦河水禮已畢,遂見天開,有聖靈如鴿子降於其首,遂聞天有聲曰:此我愛子,我所悅者。耶穌已受充滿的靈
恩,足可以有靈能靈力,作靈工,而建靈國,此即基督教的萌芽與力源,即上帝所栽種的一粒菜種,不久就蓬蓬勃勃的長髮起來了。
二、列邦蒙恩(1~2節上)
彌賽亞既已受膏,即作起他的事工,他首先所成的大事功,即以為本族所棄,遂成了外邦的
救主。考聖經,自耶穌釘十字架,至猶太歸主,其間稱為「異邦人的日子」。耶穌對於這異邦的教會,所作的工夫,也是得了極滿意的效果,他初次傳道時候,在拿
撒勒的會堂,正是提起這個問題來(路四18~19)。1、傳好信息。即福音的喜信,此信息凡謙卑人,即心中貧窮者,皆得聽聞(太五3~6,十一5;路四18)。2、醫傷心人。耶穌基督乃屬靈的醫生,凡有為罪孽悲痛,為喪失傷心者,皆可得耶穌的安慰,醫好他心中所有的傷痛(詩三十四18)。3、釋放俘虜。耶穌的事工最足以安慰人者,即使人得了心靈的釋放。有多少為魔鬼俘虜,被罪孽壓制,受私欲捆綁的,一旦接受主的救恩,莫不出幽囚被釋放,得了靈性上的自由(賽四十二7;耶三十四8;羅七23~25;來二15)。4、報告恩年。當日按摩西定例,每五十年為禧年,屆期凡奴隸皆得自由,與賣的地契,亦得歸還原主(利二十五9~13)。但此亦不過為基督救恩的表示,因為在與基督有一特別的日期,為異邦蒙恩得救之日,如保羅謂哥林多的信徒說:「現在正是悅納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在此異邦教會,特蒙主悅納之日,真可稱為恩年啦。
三、雅各歸主(2~3節)
基督「救世的道理,原是從猶太人出來的」。「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神豈能
終究將他們囿於不信之中,專救異邦人呢?斷乎不能。神與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等,所立的約,不能不成就,不過要等到異邦人得救的數目滿足時候,「雅各全族方
能得救」。正如本處所言,不但異邦蒙恩,雅各也必要歸主,到那時,基督對於雅各家,亦有特別的行事。1、
代為復仇。於今時代雅各散處列邦,受盡各國的淩辱虐待,所以到了時候,主必要代為復仇;正如當日神雖借巴比倫人的手,懲罰選民,但以巴比倫人的不情暴虐,
神亦決不能寬免。昔耶穌于拿撒勒會堂,讀此經言時,僅讀至「宣天國之禧年」,不復讀「我主復仇之日」,乃以耶穌首次降世,宣傳福音時候,復仇之日尚未到,
必待將來錫安復興的時候,方實行此復仇之事。2、慰人悲苦。按猶太例,遇憂愁悲哀,則以灰塵蒙頭(書七1;尼九1),有歡喜快樂,即以香膏抹首(詩二十三5,四十五7~8)。當雅各歸主之日,即選民最樂之時,所以主則賜花冠以代灰塵,賜香膏以代愁苦,賜讚美衣以代憂苦心,因此一切傷心的人,皆可以轉憂為樂了。3、
植公義樹。上章已言主要栽培選民,如同植樹,為要彰顯神的榮耀,今又重複提及,為要聲明選民所以復興,為要在世作公義百姓,別主所設立所栽培,使之大榮
耀。由是以言,以色列家,今雖散處各地,但是上帝終必成就他的盟約,「復興大衛的家室」。所以百姓,將為良田嘉木,蓬蓬蔚蔚大有光榮,如聖經所說:「雅各
全族,都必得救」的話就應驗了。
四、錫安復興(4~9節)
耶路撒冷今雖荒蕪空虛,終究必要復興。1、可見的錫安。即久已荒廢之地,淒涼之城,必要重新建造(4節)。大衛的家室,雖日久空虛無人,終究必要重建,甚至異邦人,亦為選民服勞役事,或耕種田地,修理園囿,無不輪誠力助,選民于此時,亦不過盡力於神家,為耶和華的祭司,為上帝的僕人而已(6節)。正如出埃及時,神所應許的話說:「我必于萬國中,以爾為寶,爾必在我前為祭司之國,為成聖之民」(出十九5~6),於此時即應驗了。2、
屬靈的錫安。復興的錫安,即真教會的表像,此時選民既已復興,在萬民中為祭司未聖民,各盡其職,列邦萬民,亦皆趨赴錫安,均沾其榮耀與喜樂,此時神與百姓
所立的永約,即完全應驗。他們後裔在萬國中,被大認識,凡看見他們的,即認識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百姓,諸如此類的福樂,莫非靈恩的實際。所以當那可見的錫
安,大復興時,亦即屬靈的錫安,最榮盛時,二者亦僅有表面與精神的分別而已。
五、萬民同樂(10~11節)
迨雅各歸主,聖城復興時,將見「萬口頌主,萬膝拜主」。「自日出至日沒之地,無人不歌
頌主」。「跪主的知識,已充滿大地,如水之洋溢乎大海」。主之僕人,則不勝歡喜,不禁歌唱讚美說:「我因耶和華大大歡喜,我的心以靠神為樂,他以拯救為衣
給我穿上,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並冠以花冠,佩以妝飾」,等語。神僕所歌之詩,亦即眾人合口同唱之詩,以「主耶和華,必照樣使公義何讚美,在萬民口中發
出」。似此萬民歡呼,普天同慶,大地已除去咒詛,萬物已被主取贖,神人同樂,萬物復興,此為何時呢?非伊甸園的舊觀業已恢復,基督救世的功能,完全彰顯的
時候嗎?
如此說來,本章所載,誠可為基督教進行的程式,以我基督教的發達,進步,正是先有基督
耶穌,肯誕降為人,特受聖靈的恩膏,以盡其職務;但因猶太人的厭棄,即暫將猶太眾人,圇於不信之中,趁時先救異邦人,迨異邦人的日子已滿,得救的數目已足
時,雅各全族,即都得救。因此錫安聖城,得重複舊觀,嗣後即萬物復興的禧年時代,於此時代中萬民的歡呼喜樂,足以顯救恩的成功,亦基督教會最後的勝利。我
們今時代的信徒,將于此禧年福樂時代,得與基督同坐寶位,同享安樂,此即今時代的信徒,在於基督而有的榮耀的盼望。
講經要題
「公義樹」(三節)
1、何以稱信徒為公義樹(已在基督而成義)
2、此公義樹為誰栽培(是耶和華所栽培的)
3、此公義樹紮根於何處(以信心深深紮根於基督內)
4、此公義樹有何汁漿(基督的愛與生命)
5、此公義樹有何結果(聖經內以各等果樹喻信徒)
6、神栽此公義樹有何目的(叫他得榮)
此外一節「傳福音給謙卑人」,二節「報告耶和華的恩年」,九節「與百姓立永約」,十節「我心以上帝為樂」,又「以公義為袍給我披上」,皆講經佳題。
第四十五章 大伸祈禱(六十二至六十四章)
主的僕人以靈感的眼光,見到耶路撒冷將來的景況,並教會的勝利,則不由的誠切祈禱,希望雅各歸主,神國臨格的時日快到,因為以前之諸應許,尚未實驗,惟知終究必要成就,錫安必有復興之時,萬民必有同歸基督之期,此即基督救恩的榮光丕顯,也是我們莫大的希望。
一、祈禱的原因(六十二1~5)
神僕言「我因錫安必不靜默,為耶路撒冷必不息聲」,是為何故呢(詩一二二1~9)?1、顯他的公義速發光輝(1節)。2、願他的救恩顯如明燈(1節下,參四5,六十19;撒下二十三4)。3、望其速得新名的稱呼(2節,參六十五15;創十七5,三十二28,三十三16;啟二17,十四1)。4、
望其時日一至,主必要洗除選民的諸罪,所有雅各的子孫,必都得救。顯見耶路撒冷復興而發光,往日腐敗罪惡的光景,完全過去,因而得有新名的稱呼,不復為被
棄者,荒蕪者。昔日耶路撒冷,雖空無人,今則成為萬民景仰會集之地,有如新夫婦之合好,此即神僕日夜切望者,時日一至,必然成就,決無疑議。故本處再三再
四的,一連數次,言及「你必——你必」云云。
二、祈禱的勉詞(6節至六十三6)
即勉守望之人,當代禱不輟,須在城上觀望世界之大局,時時警醒,「晝夜不息的,為耶路
撒冷祈禱——祈禱——祈禱,直至主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所頌美」,以主曾指其右手與大能之臂而誓,一定要實行其目的,聖城雖經多年為人踐踏,終必恢復興
盛。此乃耶和華由熱心而行,所以代禱者,當警醒祈禱望主速臨。1、主將速臨以施行拯救(10~12節)。所以當迅速預備道路,除去障礙,以備歡迎主之救贖,以錫安的救恩已到,必不再為被棄的城。2、主將速臨以施行報復(六十三1~6)。本段即以義勇的戰士,赫然斯怒,力勝仇敵為喻,表明主二次臨格時,如何報復以色列的諸敵,踐踏敵人如踹葡萄,以致漸及衣襟,皆成紅色(啟十四19~26,十九13~15)。主之降臨,既與選民有如此的關切,一則施行拯救,一則代為復仇,神的子民可不誠切祈禱,晝夜祈禱,以求主速速臨格嗎?所以本處言及主臨格的關係,即為要勉勵守望人及城眾等,當懇求祈禱勿懈,直到主顯然臨格,建立耶路撒冷,為全地頌美之日。
三、祈禱的語言(六十三7至六十四)
按此處先知祈禱之語,言詞極美麗,心意最熱誠,足可以感格上帝,大施恩佑。1、感謝主恩(7~9節)。先知祈禱,閉口先曆述神的慈愛何美德,並向選民所施的大恩慈大憐憫,視選民如愛子,保抱提攜,恩恤周備,蒙恩的子女,焉得不滿口歡笑的感謝讚美呢?2、自覺不配(10~14節)。
神雖有莫大之恩,實不配蒙神的卷愛。但神自古以來,曾在選民身上,大施恩佑,所以先知即追溯往事,言及神如何拯救選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並如何引領選
民,四十年中經行曠野,雖然選民多次悖逆,神卻始終使他們進入福地,得享安息。所以此時在百姓的悖逆一方面言,雖不堪蒙神眷顧,但在神的慈愛一方面言,仍
是不失盼望的。3、難中顯主(15節至六十四4)。一則求主垂顧(15~19節)。不要止息他大能的作為,和他憐憫的行事,雖然選民悖逆,耶和華神卻仍是他們的父,是他們的救贖主,所以求主垂憫,不容選民存心剛愎,行走錯路。一則求主顯榮(六十四1~4)。此求主大顯權威,大彰義怒,穹蒼而臨格,令山陵皆震動,實行其權衡,判斷列國,為選民伸冤,使敵人皆震驚主之大名。4、承認己罪(六十四5~7),
方言主降臨之威權,旋主認罪之心,因主賞善罰惡,一秉大公,且言為罪受刑,乃往昔之常事,惟因作罪的時間太長,故生髮一種疑難問題曰:「我們還能得救
嗎」?其自省自責之語,最宜注意,即「我們都像不潔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人之義行,在神前如污穢衣服,其罪行即更不消說了,且其認罪之末言,亦
最要緊,言「無人求告你,無人奮力抓住你」,是言人求告主,當有如何的態度,即當「奮力抓住你」,不得所願,不已於求之意。無奈當時百姓中,如此誠切求主
者,竟不可多得,能不令先知為之痛泣認罪嗎?5、求主施恩(六十四8~12)。既已誠心認罪,於認罪之後,必有懇切求之語。(1)表其深信(8節)。
其祈禱之語,最有滋味,一開口即言:「你仍是我們的父」,是自信他們雖然犯罪悖逆,但主仍是他們的父,主為嘗丟棄他們,犯罪固然犯罪,但不能因為犯罪,就
失去兒子的名分。此時于祈禱大有關係,人於神前祈禱,若不深信自己為神的兒女,其祈禱必不親切,而且此事於人的信仰,也是很有關係,表明人既已作天父的子
女,不能以有罪即失去兒女的地位,須將兒女的名位與罪過,分而論之,因為名位是名位,罪過是罪過,雖然有罪卻仍是兒子,如小兒有過,卻不能因為有過,即失
了兒子名分,所以我們於神前祈禱,雖覺有罪,仍當稱神為父,自稱為子,何須口口聲聲,自稱為罪人呢?(2)顯於順服(8節下)。言「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此亦真祈禱,當有的存心與實行,即將自己完全奉獻於主,讓主自由在我們身上成何事,即我們為主出主意,要主如何行,不願主隨自己的意旨自由行事,實為我們祈禱心理之大謬。(3)望主息怒(9節)。人民道德的敗壞,大都由悖逆而來,今既甘願順服主旨,故求主「不要永久紀念百姓的罪」。如果人肯順服主旨,主未有不饒免人罪過者。可怪異的,是神雖不紀念,人自己卻不能不紀念,因為人一到聖潔的主面前,不能不立時覺得自己的污穢。(4)與主辯論(12~16節)。
言主之聖城已為荒場,主的聖殿已被火焚,我們列祖讚美你的所在,所羡慕的美地,竟如此荒涼,從前的聖城福地,如此寂寥不堪,耶和華如何忍得呢?我們皆是主
的民,如此深受痛苦,主如何能靜默呢?如此向主辯論,亦熱誠祈禱者的常事。譬如聖經明言:「主是信實的,是公義的,我們若誠心認罪,主必要赦免我們的罪,
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于誠心認罪之後,即可向主辯論,如主不赦我們的罪,就是主「不信實不公義了」。果能如此祈禱,未有不得赦免平安者。再如關乎聖
經中一切的應許,我祈禱的時候,皆可提起來向主辯論,求主一一向我們踐約施恩,假若主不向我們實行,不要緊的,就是不靜默的祈禱,——晝夜的祈禱,——感
恩讚美的祈禱,——認罪求赦的祈禱,未有不蒙主垂眷,樂意照我們的心願,為我們成就的。
講經佳題;六十二章6節「守望的人晝夜不靜默」,六十三章9節「神與他們同受苦難」,六十四章6節「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衣服」,又8節「我們都是主手的工作」。
第四十六章 新世界(六十五章)
本章乃以上先知祈禱的答詞,言及百姓所以遭遇困苦的原因,非以上帝不眷顧選民,乃因選
民多罪悖逆之故,但神在於選民,正有遠大的目的,雖一時因為選民的罪,其目的不能達到,但終究必要成其願望,達其目的,以成功上帝對於選民並世界的大計
畫,即萬物復興普天同慶的新世界。迨新世界實現時,先知的祈禱就不成問題了,因為到那時代,選民的福樂,猶甲乎先知的祈禱以上呢?
一、新世界遲現的原因(1~17節)
自始祖方命,此兩大和平之世,忽然成了萬物歎息之場,所以耶穌救世的目的,固然是要拯
救罪人,但是因為人罪受了連帶關係的世界,也必要恢復原狀呢。以世界恢復不但是萬物的利益,不至再歎息勞苦,得有復興的氣象,即救贖的人類,也必因此受有
無量的福樂啊。這樣說來,愛我們的上帝,豈是不欲這新世界早日實現嗎?乃以有種種原因,不是一時可以成功的。
1、要異邦得救(1節);
救世的道理雖出自猶太,但上帝不僅為猶太人的神,也是異邦人的神,自不能專救猶太,而不顧異邦,所以必待異邦人,亦領悟上帝的真理,接受基督的救恩,就是
那些「素來沒有訪問神,尋找神的,現在神要為他們遇見,——對他們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考之聖經,必須迨「異邦人得救的數目已足時」,雅各全族方
能得救,那新世界方能實現呢?
2、因猶太悖逆(2~16節)。
所可怪異的,就是猶太的悖逆,雖主恒久持以仁慈,終日伸手招呼他們,可惜他們辜負主的美意,竟然常時悖逆,存心邪惡,甚至獻祭拜偶,沾染惡俗,其褻瀆悖
逆,卑穢罪汙之劣行,實是不堪言喻的。但選民一日不悔改,千禧年的新世界,必一日不能實現,必待主「照他們所行的量給他們」,而後方可以息其義怒。所可幸
者,其中還有一部分遺民,仍得承受救恩,因為主刑罰之中非無區別,如言「葡萄有汁,人勿毀壞,因為福在其中」。因此雅各後裔仍得保存,得我聖山為業,沙侖
必為牧羊之地,亞割穀必為群羊躺臥之所,是主於懲罰之中仍有恩典,雖然那些悖逆為非者的結果,是深可憫痛的,連他們的名號,也必為選民指著發咒,但主的僕
人,必受有新名,在於主有不盡的安慰,甚至以在主所得足樂,將以前的患難也都忘記了。是主故以猶太的悖逆,不能早達新世界的目的,然而他對於猶太家,也不
是不分皂白,一律的看待啊。
二、新世界實現的景象(17~25節)
按第十七節的話,似乎是論禧年時代以後的新天新地,於十八節又轉過論禧年時代,但是禧
年時代的光景,以今日的世界相比,也真是一個新世界了。所以本處所論的新世界,非必是禧年以後的新世界、乃是禧年時代,萬物復興的新世界。試按本處所言禧
年時代的新世界,實在是我們莫大的希望。
1、新天地(17節);
當日因為原祖犯罪,並曆世歷代的悖逆,受咒詛的天地,有時天如銅不降雨露,地如鐵不產無穀,惟遍處業生荊棘,人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而且前世界都被人的
罪孽染紅了。迨禧年一到,連世界也必要被取贖,因為耶穌已經為世界付出重價,到了時候,這世界自然必要全歸耶穌治下了。
2、新城邑(18~19節);禧年一到,所有一切耶路撒冷的城眾,或屬於耶路撒冷的子民,必要歡欣喜樂,其中再沒有哭泣的聲音,何哀號的聲音,百姓既都有說不盡的愉樂,如是主也不要樂民之樂,說「我比因耶和華歡喜,因我百姓快樂」。是神人同樂的盛況,於禧年時代方可以滿足呢。
3、新生活(20~21節)。
當洪水以前的世界,人的壽命最長,皆活至數百歲(創五)。迨禧年時代,人的壽數與古時相同,既無數日夭亡的嬰兒,亦無不登上壽的老者,縱百歲而死,尚曰幼
傷,其所以幼傷,亦為罪孽所致。而且人於該時代不但又最大的壽數,亦必有快樂的生活,可隨意建宅第植園囿,安居樂業,以享天年啦。
4、新社會(22~23節);
於禧年時代,人必相愛而不相害,不再你詐我虞,殺戮搶奪。所以「他們建造,外人不得居住,他們栽種,別人不得食用」。此不但言人民的壽命最長,亦言該時社
會之完美;因此「他們必不徒然勞碌,所產的必不遭災害」。是良好的社會,須於主的政治以下,方能實現。今日一般社會改良家,不從主的真理入手,使恃人的世
智手段,或僅能有益於社會的外表,是究不能改變社會內容的。
5、新教會(23節下~24節);
到那時所有的國民,「都是耶和華賜福的後裔」,因為在那時代必要萬口頌主,萬膝頌拜主。「曉主之知識,已充滿大地,如水之洋溢乎大海」。且不但萬人都成了
主的子民,也是與主最親密,「他們尚未求告,主就應允,正然祈禱,主即垂聽」。可見神人中間毫無隔膜,神民所求無不適合主旨,所以未求之先,主已垂允,所
謂人心即天心的真際,可於禧年時代的新教會內實現了。
6、新萬物(25節);
禧年時代,即「萬物復興」時代,以萬物在亞當所失落的,都必要在基督裡取贖,所以萬物先知雖然歎息勞苦,一同伏在咒詛之下,「但是萬物仍有指望,因為萬物
必要脫離敗壞不再為奴,得享神眾子自由自在的榮耀」。正如本處所言「豺狼必與羔羊同食,獅子必吃草如牛一樣,塵土必作蛇的食物,在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
傷人,不害物」。是伊甸園的舊觀,可於禧年時代完全恢復,那就是耶穌的救恩完全表顯,聖職完全得勝。「過犯赦免,罪惡去盡,永遠的義彰顯」的時候,那就是
我們日日所禱祝:「神國臨格,神旨得成,在地如天」的禱文之實驗,實為我們信徒莫大的希望。
總而言之,本處所言,有關千禧年的道理,雖未能論的完備,但已將禧年時代的概略,一一
表顯。其中所論,顯然不是據事直書,絕無譬詞的語氣。假若禧年時代,不過是神學家理想的世界,此處所論及至不可解了,但此禧年時代的新世界,不但為聖經所
明言,亦為基督救恩必有的果效,更是這歎息勞苦的世界,當有的結局。極弱新世界不成事實,非唯聖經的明言不能應驗,即耶穌的救世工夫,又如何表顯其大獲全
勝的功能呢?而且以上帝的無終而言,此世界將來有我們不可臆想的變化,也是勢所必有的,吾人又何須鰓鰓過慮的,以為有關此禧年時代的道理,為不可憑信,因
而另其解釋呢?
第四十七章 結束語(六十六章)
此末章可為本段之結語,亦可為全書的結束,大旨論及舊約的祭禮可廢,而新約之祭禮繼
與,表明救恩的要道,在於基督如何成全,並且主對於猶太的目的,雖然屢遭困苦懲責,終究必要全族蒙恩歸主,以及世界的歸結,將見以新天地的世界實現,但此
新世界的基礎,在於兒女嫩聖潔公義,而同歸基督,人不順受真道,決不得有真太平的氣象,是先知最後心目中所見及的世界,非屬理想,亦基督救恩當有而必有的
結果,可以應驗本書的要旨,即「基督的救恩」或「舊約之福音」的實際。
一、教義的究竟(1~4節)
在本書內屢次言及選民當如何崇拜主,以及種種的不敬虔,如第一章即開宗明義的,說到宗教的腐敗,所以先知于寫書將畢,仍極力言及崇拜主的真義,不在儀文,而貴真誠。1、
事主之地有形無形之別。先知首言主無所不在,以天為座位,以地為足凳,人手將建何殿宇,為他的居所呢?意謂耶和華不居人手所建之殿。以世上凡百材物,皆為
主手所創造,人要崇拜耶和華,天地間無處不可為聖地,亦無虛不可以拜主,人如僅在有形的聖殿內,而不在無形的聖殿內,事主是徒然的。2、獻奉虛之祭有心靈與物質之分。神所歡喜的祭物,就是人的「虛心與痛悔」。以「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本書五七15,;詩二十四18,五十一17,一三八6)。
使無謙卑敬畏之實意,惟恃奉獻外禮,神視之與異邦人敬事偶像,殆無以異,似此儀文雖顯於外表,亦根本於內心之不誠,如此事奉,焉得不為主所深惡而痛絕呢?
不知禮儀的正意,原為心靈的表示,且為美事的影像,迨新約時代,美事的本體既已實現,自無須虛文的舊樣,吾人事奉主,也就專貴真誠,而不在儀式了。
二、餘民的將來(5~14節)
上言猶太兒女對於宗教多重儀文,而絕少真誠,雖免重受責罰,此則言遭罰的國民中,仍有部分虔守主道,為主所愛,必留為錫安的餘民。1、言餘民的安慰。敬畏主者,遭同胞的逼迫恨惡,乃屬常事,故先知特安慰余民,不要以受弟兄的趕逐欺辱,即灰心,到了時候,主必彰顯他的光榮,施行他的公義,餘民必不蒙羞,但那些逼迫人的,倒慚愧無地了。2、言餘民的苦難。選民雖遭苦難,終究必有好結果,即以富人勳勞生子,言錫安必經歷難苦,方能至剛榮煥新的地步,世無不勳勞而生之子,國亦不能一日而立,所以錫安必經耶和華的陶成,始能產生一新國度。3、
言余民的興盛。餘民既已經歷苦難,終究必要復興,欣喜歡樂,踴躍不勝。因主賜以平康,有若江河深而且廣,又如嬰兒得乳,必抱於懷,置於膝。此言顯出主的盛
意與雅愛,舉凡一切忠心於主者,在前雖受逼迫困苦,至此時則心滿意足,深得慰藉了。此餘民結果一端,亦本書所論大題之一,以上既再三再四的言及,今則總而
論之,使選民中遭遇艱苦的百姓,不但不至灰心,反因此有莫大的希望。
三、惡人的審判(15~17節)
此段言語雖不多,而意義卻極廣,言主對於世界,一切的惡人,必要施行審判,其勢如風如
火,最速而最猛,非人力所能抵禦,亦人心所不及防備。以主怒已臨,將誅滅惡人,因神鑒察四方,不分何國何族,惟視人心之從違,人意之背向,凡一切事假神食
汙物者,必滅盡無遺,此時萬國萬民,都必見主,大有榮耀權能威嚴之顯現。
四、聖會的終局(18~21節)
1、萬邦歸主。時日一至,將見萬國萬民都要歸向主,因為神要顯一異跡,立一標誌,使萬國萬族,列邦海島,即素未聞其名之各地,以及散處極遠之居民,都必要看見神的榮耀,群赴耶路撒冷,供奉主而歸向基督。2、
猶太歸主。此時異邦諸族,既皆歸命基督,猶太聖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到那時雅各全族,必都得救,一切散處列邦的人,所有異邦歸主者,皆本敬愛選民之心,
樂意資送他們歸回本國,或騎馬或坐轎,極有榮耀的返回故鄉,複歸主。此時猶太人在萬民當中,極有榮耀,神要從他們中間,取為祭司利未人,專程服事上帝,此
即「萬口頌主」之時,亦即我主耶穌,教訓門徒的禱文所說:「神國臨格,神旨得成,在地如天」之日。今日的教會,雖有種種的腐敗黑暗,到那時必燦爛光明,無
愧「為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靈體了,似此發達榮耀的盛況,即基督教會的結局,我們今日對於教會的失敗,時抱悲觀的人,不宜從這悲觀之中,看到將來的樂
觀,就為之歡欣慶祝嗎?
五、世界的歸結(22~24)
天地一新,現在的天地,必如衣服漸舊,終有廢壞之時,惟神將來要另造新天新地,永無毀
滅,但吾人之世界,自洪荒之以往,已不知經過幾許變化,迨至無窮之將來,亦或經歷幾多更變,然則將來的新天地,乃吾人的世界更新,一若別有天地呢?亦或另
有以世界而為新造的天地呢?按字面終局,善善惡惡必有顯然的果報,凡一切敬畏主的,其後人其名號,皆與天地同永,長存不朽,而且必要敬畏主,享受安息,以
至於永遠,惟頑梗悖逆的罪人,至終不肯悔改者,必有永遠的死亡,為他們存留,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是決無希望,且為萬人所憎惡。如此說來,善人
的結果,固然可以慶倖,而惡人的終局,不亦深堪痛惜嗎?先知于書尾,有似言猶未盡,遂用嚴厲之語,以提醒警戒;使人皆早知悔改,同歸基督,遠避永刑,共沐
主恩,是即先知最後的目的。
先知以賽亞言的預言,至此完畢,統觀前後所論,如何傷痛猶太的悖逆,如何緬望耶路撒冷
的復興,對於異邦歸主,言之如何確切,對於基督的太平國度,論的如何明瞭,更是對於基督的救恩,說的如何詳盡,當事未成之先,如此的的確確的,歷歷述說,
謂非由天啟聖示,僅憑先知個人理想的眼光,而能如此言之不誤,不是自欺欺人的話嗎?
第四十八章 要義總論
本書要義,既申論基督的救恩,適與以賽亞的名義相合,所以對於基督的預言,較諸先知所述,更加詳明,合前後所論,已將基督的生平——事功——教會——與國度等,描寫盡致,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雖基督尚未降臨,卻已由此得窺基督的真相了。
一、言基督的產生
常言「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的根所生的枝,必結果實」(賽十一1)。是明言基督大衛的後裔,又言「主自己要給我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年懷孕生子」(賽七14)。是言耶穌不借人道而生,出身清潔,不沾染人大罪欲。
二、言基督的名稱
書內論及耶穌的名稱不一:曰以馬內利(七14),即神與人共處之意;曰「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九6);此外有一奇異的名稱,曰枝,且其稱為枝的意思,也不同:1、為耶和華的枝(四2)。2、耶西的枝(十一1;參耶三十三5,三十二15),即此二名稱而言之,亦足表示耶穌為神而人,亦人而神的基督。3、稱神僕名枝(亞三8),是表面耶穌的卑降。4、亦言有一人稱為枝(亞六12)。是明言耶穌為人子,即後亞當。
三、言基督的先導(四十3~11)
首先論到耶穌前臨的,就是以賽亞,常言:「有人聲喊著說,在曠野預備主的道,在沙漠修
平他的路徑,一切出窪,都要填滿,大小岡陵,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為平坦,崎崎嶇嶇的,必成為平原」。此言施洗約翰如何為主的先導,預備人心,歡迎
基督。亦有神學家言,此處所論,不但關乎基督首次降臨時之開路人,亦且有關於二次臨時之開路人(瑪四5~6)。
四、言基督的受膏
如言「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中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四十二1)。又言「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兒女,醫好傷心的人——宣揚神悅納人的禧年」(六十一1~3)。所言悅納人的禧年,固驗於耶穌首次降臨時(路四16~21),卻更驗于耶穌再來時。
五、言基督的事工
于三十五章五六節有話說:「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瘸子必要跳耀如鹿,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後我主所行,果如而驗(太十一5)。五十五章一節言:「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我主果亦親言:「人若渴了,就當到我這裡來喝」(約七37)。四十章十一節說:「他像牧人牧羊自己的羊,將羔羊抱在懷中,引導那方字之牡羊」,我主耶穌亦誠為吾人的善牧。又于六十一章一二節言,「使我傳福音于窮人——」等,諸如此類的話美,無一不實驗於基督之身。
六、言基督的榮辱
如言「其於維昔,憂心淒淒,容顏枯槁,幾不類人,見者無不驚駭」(五十二14)。「其生如草菜,萌于荒野,根株長於稿壤,容貌不揚,威儀不秩,人所共見,無豔羨之心,為人所藐視棄絕,屢遭困苦,憂心悄悄,人皆掩面而不見,藐視而不敬」(五十三1~3)。「彼受屈抑不啟厥口,為人牽制,如羔就死地,——彼遭難時,人審判之,不秉公義,為民罪淚而受譴責,生命且滅於世,逞計其後乎,——人擬症之與惡人同葬,終歸富者窀穸」(五十三2~9)。「然必興起高舉,造乎至上之域」(五十二13),是言耶穌必要復活升天,其既受苦以後,則心滿意足(五十三11),並要為人的中保云云(五十三12)。
七、言基督與異邦的關係
基督之有關於異邦,其最要者有三:1、為異邦人的救主。如九章一二節有言:「越在疇昔,西布倫拿弗他利,沿海之地,約但河
濱,異邦人的加利利,——必得榮耀,處地幽暗的子民,必見大光,居死地陰翳者,有光照耀他們」。又五十二章十五節言:「他必要洗淨許多國民,使君王閉口無
言,因未曾傳於他們的他們必看見,未曾聽見的,他們要明白」。2、為異邦的君王。如言:「耶西的根將立為萬民的大旗,外邦者將興起,外邦人都有要仰望他」(羅十五12)。並言「將立他為君,命令萬國」(五十五4)。但其實行為王時,尚待神國臨格時代啦。3、為異邦教會的元首。按異邦歸主。並非奇妙之事(羅九24~33,十19~21),其奧妙處,在隱藏於神心中的美旨,令猶太與異邦,皆在基督內合為一體,無所謂猶太異邦之分,此實奧妙中的奧妙。
八、言基督徒所受的靈感
以賽亞論及基督的聖靈,將如何厚賜于萬人,言之甚詳,如言「等到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曠野必變為肥田,肥田必變為樹林」(三十二15)。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將河澆灌乾旱之地,我要將我的聖靈,澆灌你們的後裔,將我的福,澆灌你們的子孫(四十四3)。「我必與他們立約,我所賦與他們的聖靈,傳與他們的聖言,他們口必誦不輟,爰及子孫,曆世弗替」(五十九21)。因此我們可以「從救恩的泉源,歡然汲水」(十二3)。以一有水湧於曠野,有河流在沙漠(三十五6)。「凡口渴的人,都可以就近水來」(五十五1)。在昔耶和華傳道時,不曾不呼而特呼的說:「人若渴了,皆可到我這裡來喝,信的人,將如經上所言,必要從他的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嗎?可見此靈恩,是極豐滿的。
九、言基督再臨之審判
以賽亞常言:「其具大力,衣麗服,染血淋漓——其衣甚褐,若踐酒榨,——蓋以其震怒蹂躪異邦,以致血污衣襟」(六十三6;參啟六16,十四18~21)。此乃謂基督二次再臨所施行的審判,約翰亦證引此言,以寫其再臨之狀,而言其依據有名,書之曰:「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雲(啟十九11~12)。
十、言選民之歸服基督
以色列人今日所以頑梗難化,乃為待異邦人得救之數已足,而後以色列家始能全數得救(羅十一25)。如以賽亞言:「將有救主出自錫安,為要消除雅各一切的不義」(五十九20;羅十一26)。又言「我除掉他們罪過的時候,立此盟約」(二十七9;羅十一27)。因為神視以色列人如赤子,決然不能忘記他們(四十九14),所以主所救贖的民,必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他們頭上,他們必得歡喜快樂,憂愁歎息盡歸烏有(五十一11),且「異邦人必將爾弟兄從列國中送回,使他們騎馬坐車,成轎騎驢騾子,或獨峰駝等,來到我的聖山」(六十六20)。因為主將伸手拯救遺民,使他們從散處的各國,與各海島歸回,——號召以色列與猶太流亡的眾人,自地的四極而至(十一11~16)。
十一、言基督的和平政治
及至「末時,主殿的山必高出山之巔,——律例自錫安而出,耶和華的命令,自耶路撒冷而發,列國紛爭為主平治,使以刀為犁,化戈為鐮,不相攻伐,不尚武事」(二2~4)。因耶西的苗裔,將奠定國基,安享太平。「秉公行義——以公義為腰間紳,以誠實為身上帶」(十一3~5)。「耶路撒冷居民,不勝喜樂,哀哭之聲不聞於耳」(六十五18~19)。斯時何時,非神國臨格之時嗎?
十二、言萬物的復興
萬物在於亞當所受的咒詛,非無消除的盼望(羅九19~21),因為時日一至,必將以基督的救贖而復興,當是時,將見「狼與羔同居,豹與羊同群,肥畜與獅子同處,三尺之童可以牽引,牛熊同食,其子同伏,獅將吃草如牛,——因為曉主的知識,必要充滿大地,如水之洋溢乎大海」(十一6~9)。且在那時,「無夭折之年,不得壽終者,百歲而死猶以為幼,未至期限而死的,尚為受咒詛之罪人,人必建宅第以棲身,植葡萄園而食果——所為者不徒勞,所生者不夭亡,狼羔共食無害,獅將吃草如牛,蛇食塵以果腹,遍我聖山無所為害」(六十五20~25)。或言此乃惡人改化的寓意,要知萬物在亞當所損失的,若不能在基督而取贖,如何可以表顯基督無量救恩的化力與功能呢?
由是以言,以賽亞書論及基督的救恩,可為詳盡,言本書要旨,為「基督的救恩」,當無不
謂然。吾人讀此書,真如站在榮耀施恩的寶座台前,不但由此可以窺見上帝對於救世隱秘的美旨與計畫,也是因此身手上帝不盡的慈愛與恩惠,可藉以進入基督榮光
的救贖與快樂,能不叫我們歡欣踴躍的,稱謝主恩不置麼。——賈玉銘《以賽亞講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