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每日靈修 臺北靈糧堂
第1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一1~17
主題信息 人的悖逆,神的呼召 禱讀 賽一9
歷史背景:主前701年亞述入侵猶大(王下十八13)一連攻下四十六座城池,只剩京城耶路撒冷(錫安)未被蹂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的忘恩負義與神的法外開恩(2-9節)先知用父子、主僕的人倫關係來比擬神與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且諷刺背叛神的人,連牛驢牲畜都不如。罪使人鼻青眼腫、遍體鱗傷,人卻仍拒絕神的幫助,不肯悔改。「稍留餘種」(9節)顯示耶和華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每次懲治之餘,必不忘記施恩,存留生還者。神審判人是為淨化、更新祂的百姓,有其正面的益處,使人有分於祂的聖潔(來十二10)。二、只有外表的禮儀是不夠(10-17節)獻祭頻繁,節期眾多,內心卻遠離神,手中盡行強暴,這不是神所喜悅的敬拜。「憎惡」(13節)原是用來形容神對異教崇拜的厭煩,竟用來指責聖殿的活動,何等令人膽顫。聖經多次提及神對獻祭的態度:「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8)難怪神學家奥古斯丁說:「神不需要祭祀,卻要祭祀的意義。」神要求道德與屬靈的純潔,遠勝於禮儀規條。
默想
我是否注重音樂技巧過於心靈的敬拜?是否注重什一奉
獻的規定過於感恩的敬拜?
回應
求主幫助我用心靈誠實敬拜你。
讀經 以賽亞書一18~31
主題信息 錫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贖 禱讀 賽一18
一、你們的罪雖像朱紅,必變成雪白(18-20節)以賽亞書一開頭的說話背景是法庭的辯論會,天、地、先知是見證人(2節),神是控告者,也是法官,以色列人是被告。神主動邀請人與祂展開辯論,犯罪的人在神面前無絲毫地位,完全是神主動提供人悔改的機會。人有兩個選擇的可能:順從神而罪蒙赦免,得以安居地上(18-19節);或繼續行惡,結果被刀劍吞滅(20節)。
二、人無能力,神主動救贖(21-31節)錫安從前乃忠信公義之城,如今卻變成妓女兇手貪贓之邑,神自己要潔淨這個敗壞的城市,重新複還她公義之城、忠信之邑美名。「公平」、「公義」在這段經文有兩個涵義,其一是指人的敬虔與德行(21節),神就人的行為而賞善罰惡,這是相對的公義。其二是指神的信實與救恩(27節),以賽亞書特別強調後者的公義,它幾乎是「救恩」的同義字(參四五8,四六13;五一5,6,8,五九11,16-17),這是神單方主動的工作。雖然人對神不忠,欲振乏力,然而神始終信實可靠,祂要主動煉淨百姓的渣滓(25節),救贖屬祂的百姓(27節),使國家社會起死回生。對頭(24節)是指背叛神的百姓,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神的大能不但彰顯在救贖上,也在毀滅上。橡樹、園子(29節,30節)是指迦南異教的崇拜,即慶祝農作物豐收的儀式。異教神祇與人是靠自然界維繫,是利益交換的關係,臺灣民間宗教幾乎全是這種模式,人膜拜神是指望神明賜福,卻不涉及倫理道德的要求,膜拜者仍可作奸犯科。耶和華與以色列人是藉父子倫理的關係維繫。
默想
人蒙拯救的原因是神的信實公義,而不是自己的善行。
回應
主啊,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六四6節),我們大多時候欲振乏力,需要你主動施恩,使我們國家社會起死回生。
第2章
讀經 以賽亞書二1~22
主題信息 唯獨耶和華被尊崇 禱讀 賽二17
一、 永恆的和平(1-5節)先知預告將來世界升平的景象:神的道將和平地解除列國的軍事武裝與敵對狀態,萬民要彼此鼓勵、互相邀約前往錫安,一起學習神的話語,聖殿要成為教導中心。「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4節)這幾行字刻在聯合國大廈前,道盡了世人對和平的渴望。
二、驕者必敗,神獨尊(6-22節)人類的驕傲必須在大能的神面前謙卑,無論是世人所倚賴的財富、軍備、偶像、觀兆算命,都必被神擊打。高大香柏樹(13節)、高山峻嶺(14節)、高臺和堅固城牆(15節)都代表人類所誇恃虛浮的榮耀,縱使其曾叱吒風雲、風光一時,也只有一口氣(22節),全仰賴神而生存。神收回人的氣息,人就要歸於死亡,且人亡政息。筆者1989年九月訪問東德,目睹共產國家逼迫教會,不料回到國內才得知,東德政權已在一夜之間江山易手。上帝做事的速度有時超過我們所預期的。
默想
神是否為我的千古保障,堅立不被搖撼?
回應
來吧!在末日之前,讓我們彼此邀約來學習主的道。
第3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1~四1
主題信息 神要除掉人為的安全感 禱讀 賽三1
一、人間首長的不可靠(三1-15節)世人所倚靠的安全感有糧、水、保衛國家安全的戰士及維持社會秩序的行政長官。神要祂的百姓看到,祂才是真正安全的造作者。當神的百姓捨近求遠,擁抱人為的安全感,會發現這些人間首長的無能與脆弱。孩童、嬰孩(4節)指無知、無經驗、不成熟的領袖;婦女(5節)指不法的篡位。神自己要成為我們的元帥,祂要親自審判那些不稱職、欺壓窮人的官長(13-15節)。
二、粉飾風華,轉眼易顏(三16∼四1節)錫安的女子代表富有奢侈的京城官長,她們打扮入時,搔首弄姿,反映了浮華複雜的生活享受,或也代表了整個人性墮落的表現。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無法存到永遠,更無法經得起日曬風吹的考驗。主用戰火來打擊錫安,特意顯明百姓錯置的安全感,原先所追求誇耀的華衣美貌,轉眼盡失。臭爛代替馨香,繩子代替腰帶,光禿代替美髮,麻衣代替華服,烙傷代替美容(24節)。鮮明強烈的對比,對汲汲營營追求外表繁榮享受的現代人而言,該是何等警惕!
默想
我所追求的安全感是什麼?政黨首長或瘦身美容?
回應
草必枯乾,花必雕謝,惟有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
第4章
讀經 以賽亞書四2~6
主題信息 劫後餘生,洗去污穢 禱讀 賽四3-4
神的審判通常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是懲罰惡人,除盡污穢;另一方面則是帶來祝福與盼望。「耶和華的日子」是以色列人自古以來用來表達神顯大能的日子,是神在戰場上打敗仇敵的日子。「那日」就是神審判之日(三18,四1節),同時也是錫安得潔淨、蒙拯救之時。一、
耶和華的苗發生(2-3節)地的出產茂盛,象徵神的祝福重臨大地,劫後餘生的人繼續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賽卅七31)。耶穌正是代替以色列人被折下的枝子,成為新發的苗、枝子(耶廿三5)。祂是真葡萄樹,我們又是祂的枝子,常住在祂面的,就多結果子。
二、主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潔淨錫安(3-4節)「焚燒的靈」是雙關語,「靈」又作風,巴勒斯丁夏季有焚風從沙漠吹來,令人窒息,象徵審判的難受。同樣地,耶穌也潔淨祂的教會,祂來要用火與聖靈施洗,祂要揚淨祂的場,把麥子收在倉,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三11-12)。
三、神要保護錫安雲與火(5節)是古時在曠野四十年,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象徵,祂用雲柱火柱引導以色列人的行伍。對神的百姓而言,神正是我們的保障、護庇,是我們藏身之處,是我們躲避狂風暴雨、遮蔭避暑的亭子。
默想
我所面臨的管教,究竟是對付罪行或是神化的祝福?我是耶穌收在倉的麥子或是要用火燒盡的糠?
回應
來吧!我們歸向耶和華。祂撕裂我們,也必醫治;祂打傷我們,也必纏裹。
第5章
讀經 以賽亞書五1~7
主題信息 指望結好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 禱讀 賽五7
一、神對葡萄樹的悉心照顧(1-2節)聖經常用葡萄樹來代表神的百姓(詩八十8;結十九10;何十1),因為它比任何一種農作物更需多費心力栽植。首先,葡萄樹必須種植在肥美山岡,土地肥沃,陽光夜露都充足。其次,必須鬆土、撿石頭、鋤刨耕耘、修剪、灌溉、施肥、除蟲;接著,又須蓋一座樓,做為放置農具、供農夫休息、守望及壓酒池等用途;然後又須圍籬笆(5節),以防範野獸如狐狸、野豬等破壞。從一開始插枝到最後收成的整個過程,都需經常不斷地細心照顧,可說是投資最多人力心力的農作物,因此栽植葡萄都是選在太平盛世,頭兩年是不結果的,第三年才有收成。神對以色列人栽培照顧就是如此,可說煞費苦心,滿寄期望。
二、神對葡萄樹滿心失望(3-7節)「指望….反倒(誰知)」重複多次(2,4,7節),顯示神在百姓身上的計畫泡湯、指望落空。野葡萄果子小、味酸澀、無啥用途。第7節先知使用高超的文學技巧,「公平」與「暴虛」及「公義」與「冤聲」是發音相似的實質相反的雙關語,就聽眾耳中無異當頭棒喝。耶穌說祂是真葡萄樹,天父是栽培者,而我們是枝子(約十五章),生命與主聯結才能結出好果子。凡不結果子的就被神剪去;凡結果子的,祂就用神的道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以色列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忘記造他們的主,與他們生命的根源脫離了(賽十七10)。
默想
我所栽植照顧的小組是否結好葡萄?如果不是,為什麼?我自己是否是可食用的好葡萄?
回應
(1)求主幫助我與你的生命聯結,住在恩典中,享受主的供應-靜態的生命。(2)主求用生命之道修剪我,使我在恩典中長進-動態的生活。
讀經 以賽亞書五8~30
主題信息 藐視神的後果 禱讀 賽五11-13
人類一切問題的癥結都是出於背叛神,藐視神。以賽亞書一開始就控告神的選民不認識神,不留意神(一2-3節),本段更指出,以色列人病態的現象、社會的罪惡皆是因為他們不顧念耶和華的作為,不留心祂手所作的(五12節)、無知(五13節)、厭棄神的訓誨、藐視神的言語(五24節)。
一、數算野葡萄的罪(五8-23)本段一共用了六個禍哉(8,11,18,20,21,22節),這是屬於喪禮哀歌的調子,用來撻伐社會權勢達貴的罪行:炒地皮、居華屋(8節);沈迷宴樂、不務正業(11-12節);顛倒是非、收受賄賂(20-23節);而所加諸的懲罪卻是與他們所追逐的享樂相反的結局(9-10;13-17節),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二、神的怒氣向祂的百姓發作(五24-30)神是輕慢不得的,有罪必討,尤其是自己所救贖的百姓。神要像養蜂者用嘶聲哨音招聚遠方的亞述前來攻擊作惡的以色列人(26節)。神啟示先知,亞述是祂怒氣的棍、惱恨的杖,是祂用來管教百姓的工具(十5-6節),神自有祂盤算計畫,先知相信神是公平公義的聖者。「以色列的聖者」在本章出現三次(16,19,24節),是以賽亞所鍾愛的神的名稱。先知蒙召的時候,被神的聖潔高超震撼住了(六3節),他領悟到神的聖潔,罪是攔阻人親近神最大的障礙;另一方面神是全然高超,祂是全地的主宰、萬物的創造主;勝過一切偶像(十七7-8;四十25;四三14-15;四五11;五四5節),是我們唯一當敬拜的主。
默想
今天臺灣社會是否也有野葡萄的各種罪惡?基督徒是否也間接參與社會罪惡(如炒地皮、對罪惡緘默其口)?教會是否扮演社會良心、燈檯的角色?
回應
以色列的聖者我們的主,求你潔淨你的教會,讓你的兒女能成明燈,照亮黑暗的世界。
第6章
讀經 以賽亞書六1~13
主題信息 先知在榮光中蒙召 禱讀 賽六8
第五章末了呈現是一片黑暗、絕望的景況,然後神在榮光中顯現,呼召差遣先知去向百姓傳講神的信息。
一、聖殿的異象(六1-7節)
烏西雅王(1節)把猶大帶進了繁榮時期,當他駕崩時,百姓都很驚慌;但先知卻看見天上的君王仍坐在寶座上,滿有威嚴能力。地上的君王雖然死了,天上的君王仍與百姓同在,這是神的兒女最大的保證與安全感。
神先讓先知看見祂的榮耀,然後讓先知看見他自己與人的敗壞。以賽亞領悟到這位神─以色列的聖者,不僅是聖潔不容忍罪惡,祂也是獨一的創造主與救贖主。這種對神的認識帶出了先知一生所要傳講的信息:神必要審判罪惡,也必在審判之後重新施恩給人。
先知自慚形穢的反應,是人看見神之後的正常反應(六5節),當人真正認識神的本質時,才會發現自己的敗壞、一文不值,如約伯看見神就厭惡自己,那是一種本質上的衝突,有限有罪的人不能在榮耀、聖潔、無限的神面前坦然站立。
二、神呼召差遣先知(六8-13節)
神呼召先知,並讓先知看百姓的情形(9-10節)。以賽亞一方面看見神至高的主權,一方面看見百姓的剛硬,他明白他事奉的果效全在神的手中。神使人心剛硬,也可以使人回轉。面對這個艱難而又不成功的使命,他仍勇敢地回應神的呼召。也許目前的事奉沒有果效,但神的信息仍然要去傳講,神的工作仍要去做,人心掌握在神手中,「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羅九18),時候到了,神必然工作,使剛硬的人心回轉。這次蒙召的經歷與洞見,大大影響先知日後與神同工的態度,他是舊約中最知道等候神的先知(七4;八17;卅15;四十31節)。「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要成就這事」(九7;卅七32節)也成為先知事奉的信念與動力。
默想
事奉神是場屬靈的戰爭,勝敗的關鍵在於我們對神心意的洞察與信靠。
回應
求主憐憫這塊土地上的百姓,扭轉剛硬的心,接受我們所傳講的福音。
第7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七1~25
主題信息 不要害怕,神與我們同在 禱讀 賽七4
亞哈斯做猶大王時,亞述勢力高漲,並於主前735年西侵,北國以色列與亞蘭聯盟抵抗亞述,並邀猶大加盟,但猶大拒絕,於是他們揮軍南下,要逼使猶大就範。神差先知帶著兒子去提醒亞哈斯當倚賴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先知與亞哈斯王第一次見面(1-9節)
神的信息:你們要謹慎安靜,不要害怕、膽怯。
二、先知與亞哈斯王第二次會談(10-16節)
神的信息: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時值兵荒馬亂,人心惶惶,風吹草偃(2節)。亞哈斯王的表態(12節)聽來似乎很屬靈,實際上他是在逃避神的指引,他心中早已定意向亞述求援(王下十六7-8)。先知說:「你們….使『我的神』厭煩」(13節),明顯地將自己與背叛的君民分別出來,只有先知是站在神這一方。亞哈斯選擇用世界的道路、人為的方法來解除軍事危機,而神卻選擇給他一個兆頭。兆頭通常是神給人的一種記號、信息,神讓亞哈斯看見在黑暗絕望中,祂與自己的百姓同在;真正的安全、和平,是神用自己的方法促成。再次我們看見神在救恩上的主動性,神的心意必成就這事。
童女懷孕生子的信息,對亞哈斯當時的百姓可能有特別的意義,新約聖經指出,這個預言在基督降生時完全地應驗(太一22-23)。
三、不信靠神的後果(17-25節)
亞哈斯的不信招致神的審判,他所選擇的策略帶來猶大悲慘的下場:亞述犯境,民不聊生。21-22節可能指人口銳減,糧食變成過剩。
默想
我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神的保證上或人提供的援助?
回應
求主讓我在逆境中,依然看見你的作為與你的同在,以致心中安靜鎮定。
第8章
讀經 以賽亞書八1~22
主題信息 重複以馬內利的應許 禱讀 賽二9-10
「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於七、八章出現三次(七14;八8,10節),應證了先知蒙召時神給他的保證;神的榮光充滿聖殿,代表神與百姓同在。雖然敵軍來攻(8節),但以馬內利仍是這地的主人,他是百姓最終的倚賴與拯救。神不只在歷史遞變中遙控掌權,祂更是親自與我們同在,親自護庇我們。
一、先知兒子的誕生與亞述的進攻(1-10節)
神用先知兒子的名字取譬,預告以色列國與亞蘭國將被亞述擄掠,不能進攻猶大,這不啻是安慰猶大的信息。第七、八章兩個嬰孩的名字意義必須一起解讀,「還不曉得棄惡擇善」(七16節)、「不曉得叫父叫母之先」(八4節)顯示神的預言將在短時間快速成就。
西羅亞池(6節)是耶路撒冷唯一的水源,緩流代表神對百姓恒常的眷顧及持續的供應,與大河翻騰的水(7節)是強烈的對比,後者代表來勢洶洶的亞述大軍將蹂躪猶大。百姓既厭棄神的眷顧,反而仰賴亞述的軍援,則神也厭棄祂的百姓,掩面不顧他們(16節;參撒上十六23),讓亞述轄制猶大。我們常視神的恩典為理所當然,直到吃了苦楚才知道回頭,像浪子迷途知返一樣。
二、不要怕人,單要畏懼神(11-15節)
神勉勵先知和他的門徒堅定倚靠神,不須懼怕敵軍的圍攻,也不須隨夥倚賴人的計謀解決危急的局勢。同謀背叛、尊為聖、網羅這幾個的字根相似,先知藉雙關語的手法把神的挑戰擺在百姓面前:他們究竟怕人或怕神?同謀背叛或尊主為聖?以神為網羅、絆腳石或聖所、房角。對信靠神的人而言,神是慈愛的救主;對抗拒救恩的人而言,神則是嚴厲的審判官。
三、封住訓誨,等候神的審判(16-22節)
王與百姓既拒絕神的話,先知不再發出教訓,等待神先前的預言應驗。在悖逆的時代,神的話語稀少,不常有默示(見撒上三1),先知在靜態的等候中,熱切地盼望神的作為顯現,這也是動態的信心。在消極中積極與神同工。
默想
神是我的磐石、救主或絆腳石、審判者?
回應
求主讓我在艱難絕望中,仍存活潑的信心與主同工。
第9章
讀經 以賽亞書九1~7
主題信息 和平之子使黑暗變為光明 禱讀 賽九6-7
在一片黑暗、絕望中,神使大光照在死蔭之地(八21∼九2節),重複五30至六3的結構,由於神的介入,使生活在痛苦中的人類,經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在在提醒我們,在失敗挫折時不要灰心喪膽,透過信心的眼睛,使我們得見在慘澹烏雲背後,神的工作正在蓬勃進行中,在苦難中多抬頭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使我們從新得力。
以賽亞書一至六章指責人所追求的道路、方法,七至十二章則是神自己提供的拯救方式。以色列人倚賴世間的謀士、政治領袖、亞述的軍事援助,終究無法給他們安全的保證,真正的和平端賴神的應許。九6-7節正是宣告神所賜下的新王,他出於大衛家,擁有權能、智慧,他將如父親般愛護百姓,使國家永享太平和諧。「全能的神」顯示世上沒有一個君王足以擔當此頭銜名稱,若配合七、十一章的預言,這位救主正是我們的主耶穌。他來到世上不是用武力征服,而是來建立和平;他不是用暴力、高壓治理,而是以公義公平建構穩定堅固的國度;正是這位彌賽亞,他傳天國的福音,將希望(大光)帶給黑暗中被罪轄制的百姓;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在我們軟弱時賜力量,絕望時賜希望;這位奇妙的策士,他的謀略超過人類一切的謀士。他的智慧、謀略、知識、公義的政權在十一2-5節繼續發揮闡明。
九7節「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顯示前面這段啟示非比尋常,是神親自在人類的歷史舞臺中擔任要角,祂關注于祂百姓的福祉。
默想
人間的謀士、世界的君王能否提供我們真正的和平與福祉?
回應
為基督所成就的和平來感謝神,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使我們得與神和好,也與人和好。
第10章
讀經 以賽亞書九8~十○4
主題信息 為何瘡痍滿目的國家仍拒絕悔改 禱讀 賽九13
驕傲自大、作惡多端的北國以色列,雖然屢被神責打,卻仍舊毫無悔改之意,因此神的怒氣大大發作,繼續擊打祂的百姓。南國猶大也是半斤八兩(一5-6節)。為何憂傷的人往往拒絕神的安慰,生病的人拒絕醫治,瞎眼的人拒絕看見,絕望的人拒絕希望,漂流的人拒絕家鄉。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硬著頸項,偏行己路。
本段經文與賽五8-30在結構上有三點雷同處:
1.在每段結尾都重複出現「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祂的手仍伸不縮」的句子(五25,九12,17,21,十4節),強調神絕不寬容祂子民的罪。
2.都是在呼喚外邦敵人來擊打百姓,顯示神是歷史的主宰,萬國都在祂的掌管下。
3.皆以禍哉起首(五8,11,18,20,21,22,十1節),指責社會的不公義。教會是社會的良心,當教會遠離神時,社會必然也混亂墮落,因為沒有榜樣,失去代禱者。
當先知在指責猶大時(五章),以色列覺得大快人心、拍手叫好,未料先知轉身指著他們說,你們也跟他們一樣,三番四次地犯罪,我必不免除你們的罪。聖經每每用這種聲東擊西、指桑駡槐的技巧,特將人類的罪一網打盡,叫人無可推諉,俯首認罪(參撒下十二1-2;摩一至二章;羅一至三章)。「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使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歸給那信的人。」(加三22)
默想
「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九10節)這種現象是否也出現在我們的社會、教會中?
回應
求主藉九二一集集大地震,震垮臺灣同胞的外表安全感與高傲的心,也搖醒教會沈睡的靈與遲鈍的愛心。
讀經 以賽亞書十○5~34
主題信息 斧豈可向用斧砍木的自誇 禱讀 賽十15
工具不能向使用工具的主人自誇。亞述曾是神手中的棍、杖(5,24節)、斧、鋸(15節)、鞭(26節),是神用來責打以色列和猶大的工具,然而他驕傲自大、目中無神(13節),他所做的超過神要他做的,毀滅了不少國家(7節),並自以為是替天行道,因此有一天神會懲罰,使之滅亡(25節)。人若忘記自己受造的地位與受託的本分,必迷失方向,自食惡果。
一、忘記本位的亞述(5-15節)
迦勒挪、迦基米施、哈馬、亞珥拔、大馬色(9)是被亞述征服的城市,先知按地理位置記下城市的名字,使聽眾感到敵軍漸逼漸近
。
二、亞述受罰,重軛得脫(16-27節)
「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20)正是「餘種」的觀念(參一9),有恩典、憐憫的神在每次審判管教之後,必不忘記施恩,在那些該死該咒詛的人類中,存留一批人的生命,特顯出祂揀選的恩典。神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有哭泣,早晨必然歡呼(25節;見詩卅5)。當神擊打敵人亞述時,也是猶大掙脫轄制、奴隸之日。
三、預告敵軍已臨近(28-32節)
先知生動地描繪亞述勢如破竹,一一攻陷耶路撒冷以北的城市,並繼續揮軍南下,逼近耶京(32節)。本段信息是要呼籲百姓倚靠神,神必砍下高大的樹,即高傲的亞述軍隊(16-19,33節)。主前713至711年間,猶大確遭亞述軍入侵,但終化險為夷,以禱告退敵(見王下十八13∼十九37;賽卅六∼卅七章)。
默想
當神使用我完成重大任務時,我是否曾得意忘形?
回應
「這樣,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做的』」(路十七10)
第11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一1~9
主題信息 彌賽亞公義與和平的國度 禱讀 賽十一9
本段與七、九章都提及彌賽亞的降生與統治,這是神所預備、提供的拯救方式,論及彌賽亞國度和平、公義的性質,本段又與二1-5節,九1-7節互相呼應。上章末尾(十33-34節)預告亞述將如樹木被砍下滅亡,本段則預告猶大雖遭神砍伐,樹根仍存(六13,十一1節),生機猶在,彌賽亞將從其而生,再次顯示審判過後仍有恩典的「餘種」觀念(一9節)。
一、公義正直的治理(1-5節)
耶西(1節)是大衛的父親,「本」、「枝子」從耶西發出,指彌賽亞是出自大衛王室。這位彌賽亞有神的靈所賦予王者所需的各樣治理恩賜:知識智慧、謀略能力、明辨是非、審判公正、消滅惡人。掃羅與大衛都曾被神的靈大大感動(撒上十10,十六13),所羅門也曾向神求智慧以判斷管理百姓(王上三9),但是人間的君王都有缺點,都會失敗,唯有這位元君王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面(西二9)。
二、萬物和諧共處的景象(6-9節)
當末日彌賽亞做王時,整個大自然界充滿了祥和情境,野獸與家畜、人類和平共處,肉食猛獸也改為素食,回復到起初伊甸園的情景,即人類還未犯罪時的和諧秩序,全地要認識耶和華公義的治權。
默想
我們國家執政掌權者,是否用敬畏神的態度,來執行公義正直的治理大任?
回應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一9-10)
第12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一10~十二6
主題信息 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詩歌、拯救 禱讀 賽十二2
一、餘民歸鄉,萬國歸附(十一10-16節)
先知預言將來以色列與猶大的復興,如當年出埃及一樣,神要再次帶領因被擄而分散各地的百姓歸回家園。餘民從亞述回來,就好像第二次出埃及。其實從巴比倫(後來征服亞述)回來,走的是乾地,不需過海(15節),但先知套用出埃及的歷史經歷,來描述神第二次的救贖作為。
耶西的根不僅作百姓的王,且是未來萬民的盼望(10節),神的救恩也包括外邦人,即便選民將來會再征服曾欺負他們的鄰國非利士、摩押等,但神仍為萬國預備救恩(見十四32,十六5節)。
二、稱謝救恩之歌(十二1-6節)
本章總結一至十一章的信息,神雖要審判祂百姓的罪,但至終祂必拯救他們。怒氣(1節)表明神對罪的審判,怒氣與拯救代表神公義與慈愛的本性,不可或缺。有公義而無慈愛會導致冷酷無情,有慈愛而無公義會導致溺愛姑息。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彰顯了神慈愛與公義的屬性,十字架可說是神用祂的慈愛滿足公義的要求。
本段「拯救」出現三次,正是以賽亞書的重要主題,也是先知名字「以賽亞」的意義-耶和華施救恩。1至3節是個人稱謝之歌(「你」是稱謝者),4至6節是團體稱謝之歌,(「你們」是稱謝者),神不僅是我個人的救主,也是教會整體蒙恩的根源。
默想
感謝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死,使神的怒氣轉消,祂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祂,並不懼怕。
回應
我個人及教會要天天舉起救恩之杯來稱謝神,將祂所行傳揚在萬民中,尊崇祂的名。
第13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三1~22
主題信息 我必因邪惡刑罰世界 禱讀 賽十三11
賽一至十二章顯示神是以色列歷史的主宰,十三至廿三章則強調神是世界歷史的主宰。本段(十三至廿三章)教導我們關於:
(1) 神的主權:祂是全地萬國的主(十四26節),祂掌管歷史,是有計劃的神,行事有一定的時間表(十六14;廿一16節);
(2) 神的公義:祂斷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有罪必討,包括列國與自己的選民;
(3) 神的慈愛:審判之後必有憐恤,祂是普世獨一的救主(十四1,十六5,十九19-22節)。
一、耶和華的審判臨到全地(十三1-16節)
「耶和華的日子」(6,9節)代表神彰顯其大能的日子,祂介入人類的歷史、干涉列國事務。那日是審判的日子(二11,17,20節),也是祝福的日子(四2節);當耶和華討罰罪惡的日子,也是祂伸張正義的時候。正因為審判是舉刀割除惡瘤的日子,所以也是驚惶痛苦的時候,神藉人間的戰爭、殺掠來施行審判,在天地震動搖撼、呻吟遍地中,暴露人類兇殘的原貌(13-16節)。
二、巴比倫被瑪代傾覆(17-22節)
瑪代是波斯西北方的民族,於主前612年與巴比倫聯合攻下亞述京城尼尼微,後來波斯王古列取替了瑪代王朝,建立瑪代波斯帝國(見但五28),主前539年滅了巴比倫。先知早在一、兩個世紀之前就預告這些國際局勢的轉變,證明列國的興衰更替就在神的計畫掌管之下。
素來人看為榮耀華美的列強,終仍落得鳥獸藏臥、咆哮的荒涼之所(19-22節),世界強權、華宅美屋終非人類寄望所歸,無法提供永恆的家鄉。
默想
臺灣人安全的保障是列強的干預保護,或外交的聯盟,或先進的軍備,或行在神公義、聖潔的旨意中?
回應
求主多賜下義人給臺灣,多賜下代求的勇士像亞伯拉罕,免得我們遭遇所多瑪、蛾摩拉的命運(創十八章)。
第14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四1~23
主題信息 耶和華折斷惡人的杖 禱讀 賽十四5
一、餘民歸回(十四1-2節)
當神審判列國和巴比倫時,也是以色列人翻身的轉機,從前轄制他們的敵人,反而成為他們的奴隸。從前我們是罪的奴隸(羅六17),基督在十架上已為我們判決了罪,使我們不再做罪的奴僕(羅六6,八3),並靠著聖靈治死惡行(羅八13)。基督的救恩已使主權轉移,主僕地位更易。
二、地府群英會(十四4-21節)
先知預見巴比倫暴君的淪亡,特為巴比倫王作哀歌悼挽。先前呼風喚雨、神氣十足的巴比倫王也不免淪為黃土一杯,全地萬民歡聲雷動。當他陰魂下到地府時,驚動陰間群雄,紛紛起立迎接。這段文字生動而諷刺,威勢和蟲蛆的對比(11節)道盡世間政治強權的脆弱短暫,不足誇口。
12節銀幕驟然由地下陰間轉移到天上眾星之上,指出驕傲的巴比倫王,宛如近東神話中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因自高自大而被打入地府。教會傳統認為明亮之星是指撒旦(見路十18;提前三6;啟十二9,廿3)或可解釋為,巴比倫王背後是撒旦的權勢,巴比倫代表歷史中持續敵擋神的國度(創十一4;啟十七∼十八章),撒旦自高自大,欲與神同等,結果被神摔入深坑,它所擄去的人,卻被基督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贖回。基督本與神同等,卻願虛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神卻將他升為至高(見腓二6-11)。
21節是強調除惡務盡,為防止巴比倫暴君的子孫會效法先人的殘暴,所以要斬草除根,免得他們捲土重來,遺禍後世。
三、神要毀滅巴比倫(十四22-23節)
再次預言巴比倫的結局(見十三章),做為本段挽歌的總結,巴比倫荒涼,淪為箭豬之所、沼澤之地,無人居住。
默想
希特勒、毛澤東死的時候,是否也驚動全地與陰間?耶穌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的,正要怕他。」(太十28)
回應
求主使我們看見地上政權後面更高的權柄,幫助我們在黑暗中仍有活潑的信心。
讀經 以賽亞書十四24~32
主題信息 神的旨意,萬夫莫敵 禱讀 賽十四24,27
以賽亞書充滿神預知、預定的信息(十九17,廿二11,廿五1,廿六12,卅七26,四六10-11,五五11,六三17節),特顯出神是全知全能的神,祂是全地的主宰,也是人類歷史的制定策劃者,祂是宇宙的起源,也是人生的目標、歷史的終結。祂偉大到創造萬象(四十26節)、改變日軌(卅八7-8節);細膩到明辨秋毫、察驗人的肺腑心腸,像母親般地褓抱、憐恤祂的兒女(四六3-4,四九14-15節)。一、神定意毀滅亞述(十四24-27節)列強亞述、巴比倫都曾是神手中的工具,用來管教以色列與猶大,但是他們的滅亡也仍是出於神的旨意,使神的百姓受過鞭打管教後,得以脫離奴隸的軛,重享自由。二、神是政治風暴中的避難所(十四28-32節)主前727年亞哈斯王去世,那年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或撒縵以色五世)也駕崩,繼位的撒縵以色(或撒珥根二世)忙於鞏固國內勢力,無暇對外征討,非利士人暫時得以茍延殘喘。于是非利士人趁機聯合周圍鄰國背叛亞述。先知一方面警告非利士人勿輕舉妄動,亞述王的後代是一個比一個更加兇狠,像毒蛇、飛龍一樣,一定會前來報復,再次蹂躪殺戮非利士;另一方面先知也警告猶大勿加入同盟、隨從非利士人的路線(32節)。耶和華所建立的錫安才能提供真正的保護。
默想
全地都在神的掌管之下,國際局勢的轉變也在祂的計畫之中。因此神的同在是我們最可靠的保障。
回應
「外邦喧嚷,列國動搖;神發聲,地便熔化。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四六6)在中共武力侵台的威脅下,我們平安的保證是什麼?
第15章至第16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五1~十六14
主題信息 慈愛公義的大衛之君 禱讀 賽十六5
本段屬哀歌調,為覆亡的摩押舉哀。摩押難民逃往猶大,尋求政治庇護,先知適時提出未來彌賽亞公義的統治。
一、摩押人因國家滅亡而哀哭(十五1-9節)
本段哀哭的字眼反復出現,可以想見當時戰鼓隆隆,人心惶惶,遍地哀號的景況。摩押傾覆可能是受到亞述的襲擊。由南界的城市亞珥、基珥(1節),到北端的比珥以琳(8節),哭聲四起。
二、摩押人向猶大尋求庇護(十六1-5節)
摩押一向與以色列人為敵,如今國難當前,也只得向他們求助。難民先逃往以東首府西拉,再轉向猶大,帶摩押特產羊羔向地主國獻禮致敬,作為庇護的代價。猶大若能提供保護,對難民將如正午烈日下的蔭蔽(3節)。摩押急難時降服于大衛王權下,可暫時得到公義保障,但摩押與猶大都在等候將來那位理想的君王彌賽亞(5節)。
三、先知為摩押遭難舉哀(十六6-14節)
摩押遭難的原因是他們的驕傲狂妄(6節)。當地盛產葡萄,災難使主要農產斷絕,經濟嚴重受損,歡樂被剝奪(7-10節),連作預言的先知也忍不住為之哀歎掬淚。
「照雇工的年數」(13節)指雇主與雇工之間所立好的契約之時間表,是一固定的階段,表明神必按照祂所說的時間,使預言應驗。神做事有一定的時刻表,祂的計畫深遠,莫測高深。人的時刻表常只考慮到目前、自己,我們的視野窄、眼光短;神的智慧、道路高過我們。因此人常在事過境遷後才能更瞭解、感謝神所安排的時間恰當。
默想
基督徒當如何對待難民?「密室」一書的作者之家人以基督徒惻隱心腸,收容庇護遭納粹逼迫的猶太人,是否感動你的心?
回應
我曾否為遭難的國家哀哭代求?即使是昔日的仇敵?為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前來援助臺灣的各國救難隊感謝神。求神使臺灣也能常紀念、支援災難國家。
第17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七1~14
主題信息 忘記神的後果 禱讀 賽十七7-8
以色列人一切問題的癥結,就是他們忘記了神才是他們生命的根源,是各樣福氣的源頭。摩西早已警告以色列人不要為了追求生活的富足而忘記了神(申八11-14,17-18)。先知在此提醒百姓,倘若他們忘記神,一心一意去追求五穀豐收、物質享受,一切都將歸於徒然。人類一切的成就若遠離神、藐視神,將得不償失。「紀念」(10節)這字常會提醒我們乃受造的地位,而來尋求主的能力,倚靠主的恩典。紀念主同時也是幫助我們數算神的恩典,思想神在歷史中獨特的作為,留意祂在我們生命中奇妙的經營(見詩七七11-12),使我們從新得力。
一、亞蘭與以色列受懲(十七1-6節)
大馬色(1節)是亞蘭(今敘利亞)的首都,曾與北國以色列共同進犯猶大(賽七∼八章)。亞羅珥(2節)是摩押城市,顯示敵軍(亞述)從大馬色經約但河東,步步逼近以色列,一一攻克沿途國家。「以法蓮不再有保障,大馬色不再有國權」(3節),顯示兩國將覆亡。以色列於主前722年亡於亞述。
二、以色列受罰是因忘本崇拜偶像(十七7-11節)
「祭壇、木偶、日像」(9節)皆異教崇拜,「木偶」原文是亞舍拉,是巴力祭壇旁的木柱,代表巴力之妻。「栽種佳美的樹柍子,插上異樣的栽子」是與迦南的巴力崇拜有關的舉動,象徵巴力會以此佳美繁茂的農產物,來回報膜拜者(見賽一29,30)。終有一天以色列會發現偶像不能幫助人,耶和華才是人當定睛仰望的真神(7-8節)。
三、神使侵擾選民的列邦敗逃(十七12-14節)
敵人雖哄嚷爭鬧(見詩二章),外面局勢儘管匉訇翻騰(見詩四六章),但神終竟是百姓的保障,祂必使敵人受驚嚇,落荒而逃(見賽卅七章)。
默想
我是否追求事業騰達後便心高氣傲,忘記得貨財的力量是從神而來。
回應
我要常思想神的經營,默念祂的作為,知道若離了主,我什麼都不能做。
第18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八1~7
主題信息 等候神的時機 禱讀 賽十八
十八至廿一章是屬同一單元的預言,針對埃及。古實(1節)是今天非洲的伊索匹亞,是當時正統治埃及第廿五王朝的努比亞人,身材高大,皮膚光滑(2節)。由於亞述勢力逐漸南伸,南方國家紛紛尋求結盟以求自保。古實派使者前來遊說猶大加入對抗亞述的同盟。先知則勸埃及 (即古實)要等候神的時機,勿輕舉妄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外翅膀刷刷響聲」(1節)指穿梭國際外交的古實使者,坐著主要交通工具的蒲草船,在尼羅河上來往奔波,船隻彼此相撞。先知要古實的使者將猶大是否參加同盟的決定帶回去覆命。
先知極力反對猶大與埃及同盟(見卅章),特向埃及使者宣告神掌管人類歷史,祂直接干預列國的興衰,到了時候,祂必使亞述敗落,使埃及人認識祂(十八7;十九19-25節)。
先知指出,要等待神的時候(4節),順服神的主權永遠勝過利用地上君王的權勢(見詩二1-4;卅三13-17)。「日光中的清熱」、「露水的雲霧」(4節)是一種視覺、觸覺上的效果,神利用這些自然界現象,使人察覺到祂的同在,或感受到暴風雨前的寧靜、蓄勢待發的時刻。也可能是地中海吹來的冷風遇見古實地的熱氣,而形成的雲霧籠罩大地。先知用此做為攻心策略,地中海吹來的涼風代表以色列的神進入古實了,祂要來掌握國際局勢。亞述鼎盛的國勢,雖如將熟的葡萄,也必被神削去嫩枝,砍掉枝條(5節),結局悲慘,淪為鳥獸冬夏的棲息之所。
默想
面對紛擾不安的海峽兩岸關係,我們必須稍安毋躁。連神都要等候時機,運籌帷幄,何況我們呢?
回應
求主教導我學習安靜等候的功課,使我不超越主的時間表,也不落於主的腳步後,隨時與主同行。
第19章
讀經 以賽亞書十九1~25
主題信息 神滅絕智慧人的智慧 禱讀 賽十九12;林前一20-21
埃及法老向來講求智慧、謀略(見創四一8,39;王上四30),每求問偶像、念咒的、交鬼的、行巫術的,不少法老出身于尋蔔問卦的祭司派系。先知指出他們對神的旨意卻一無所知。如保羅所說:「智慧人在哪?文士在哪?這世上的辯士在哪?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林前一20)
一、神要責罰埃及(十九1-15節)
埃及雖是南方超級強國,仍在神主權掌控之下,神的審判如快雲迅速臨到埃及(1節),顯示以色列人企圖倚賴埃及是何等愚蠢的事。
埃及所遭遇的災禍包括:內戰(2-4節);自然界的災難,尤其是埃及經濟主脈尼羅河必枯乾(5-10節);朝中決策者昏庸無能(11-15節)。「殘忍主」、「強暴王」(4節)或指亞述王,或指後來統一埃及的法老森美忒庫,曾以苛刻手段對待百姓。「瑣安」(11節)、挪弗(13節)為尼羅河三角洲的大城,前者曾為首府。
二、埃及人歸主(十九16-25節)
神雖懲罰埃及,將來卻要拯救埃及人,使他們與以色列人一樣,認識神,敬拜神。本段有五次「當那日」(16,18,19,23,24節),強調將來一個特別時期的來臨,一向高傲自負的埃及人會有奇妙的轉變。
「滅亡城」(18節)在某些希伯來文的抄本中作「太陽城」,兩個字其實發音相近,也可能先知故意用雙關語來暗示,這個崇拜太陽城、本當毀滅之城,將來卻要成為敬拜神的地方。從教會歷史看,埃及(亞歷山大)、亞述(米索波大米)、以色列(巴勒斯坦)這三處是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地方,23-24節的預言已經應驗了,可惜這三個地方今天皆淪為回教地區。
默想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相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林前一21)
回應
為這些淪為回教地區的文明古國禱告,也求神同樣施恩憐憫中國。
第20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1~6
主題信息 先知成了一台戲 禱讀 賽廿3-4
本段的背景應該是王下十八17亞述王派軍圍攻耶路撒冷之前,他珥探是亞述軍隊的總司令,拉伯沙基等人是高級將領。亞實突(1節)是非利士最北邊的城市,在巴勒斯丁諸邑中首先背叛亞述。以色列與非利士這些沿海居民原來以為埃及是幫助他們抵抗亞述的救星,誰知埃及卻自身難保,令他們失望(6節)。當巴勒斯丁列國同盟正蘊釀反亞述計畫時,先知奉命以露身赤腳的象徵動作(3節),在耶京行走三年,宛如戰俘一般,以見證倚賴埃及可能導致悲慘結局。猶大在聯軍謀叛失敗後並未受到重大創傷,顯未猶大未參加叛變,所以以賽亞的意見可能已被採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先知以行動做為信息的預兆
使徒保羅說,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神的僕人必須將個人的榮辱、喜好、家庭生活、婚姻置之度外。一個被神使用的工人,是多受試煉、常經憂患的使者。如先知何西阿親身示範,以自己戲劇性的婚姻做為舞臺,去深刻體會神的感受與憐恤,以致他的信息顯得懇切,感情強烈。以賽亞事奉生涯中,明知所傳的信息並不受人歡迎,上自君王下至百姓,不論是猶大或是列邦,沒有人支持他,先知仍勇敢傳講,不是要討人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人心的神喜歡。
二、「靠馬得救是枉然的」(詩卅三17)
人間的軍事援助、政治局勢不能成為永遠的安全感(見6節),這是在宮廷政治圈中打滾數十年的以賽亞一再提醒我們的。神不喜悅馬的力大,不喜愛人的腿快,卻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見詩一四七10-11)。
默想
「我們凡事都不叫人有妨礙,免得這職分被人譭謗,反倒在各樣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林後六3)
回應
求主使我們的婚姻、家庭生活、工作都能配合我們對主的委身。
第21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一1~17
主題信息 整夜守望的先知 禱讀 賽廿一8
「守望」這字在本章出現多次(5,6,8,11,12節),先知乃是神所設立的守望者,平時側耳細聽(7節)、警醒禱告,必要時像獅子吼叫(8節),代替神發聲警告百姓(見摩一2,三8)。本章警示三個民族的覆亡。
一、巴比倫傾覆(廿一1-10節)
「以攔」是波斯屬地,在波斯灣東岸,波斯與瑪代聯盟,於主前539年滅了巴比倫。以賽亞書並未按照時間先後次序編排,先知雖領受默示說預言,但畢竟是人,受到限制,無法分辨預言的時間先後與間隔距離。「使一切歎息止住」(2節)指先前受巴比倫轄制的國家,得以脫離其轄制奴役。然而,由於預見巴比倫被滅的慘況,先知仍感同身受地體驗其水深火熱的痛苦(3-4節)。
二、以東遭難(廿一11-12節)
「西珥」在以東境內,詢問者不斷地詢問黑夜還有多長,以東人顯然企望早日脫離困境。12節意思含糊,可能是說早晨雖然困境解圍,但黑夜仍將來到,以東人終究要被巴比倫征服。「可以回頭再來」似乎暗示以東人若悔改,或有轉機的可能。
三、亞拉伯被蹂躪(廿一13-17節)
「底但」、「提瑪」是亞拉伯沙漠中的綠洲城市。來往的商隊遇到戰爭,紛紛逃到樹林區去避難(13-14節)。「基達」(16-17節)是亞拉伯民族的總稱,「照雇工的年數」指一個固定的時間表(見賽十六13-14),亞拉伯人的浩劫已定,在敵人的摧殘蹂躪下,他們的一切繁榮必煙消雲散。
默想
我是否是忠心的守望者,關心教會、會友的屬靈情況,常常側耳細聽主的叮嚀,時時傳達主的信息。
回應
求主幫助我們,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見弗六18)。
第22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二1~14
主題信息 忘本的猶大 禱讀 賽廿二9-11
耶路撒冷是猶大政治、軍事重鎮,當年大衛定此地為首府,是因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連瞎子、瘸子都能守住此城(見撒下五6-9)。耶京唯一的缺點是沒有水源,希西家王時曾加強耶京防務,並築地下水道,引水入城(見王下廿20;代下卅二3-4),地勢、軍備與水源便成為耶路撒冷的安全感。先知指責猶大只知在軍事上裝備、努力引水入城,而未專心倚靠供應水源的神。神才是我們真正的保障與恩典源頭。錯置安全感,以別的東西(偶像)取代神的地位,終使猶大罪不可赦(14節)。
一、耶路撒冷被踏(1-7節)
「異象穀」可能在耶路撒冷西南,被稱為異象穀是因耶路撒冷是先知的居所,是神啟示的中心地,也是神彰顯同在的地方。原來是歡樂的城邑,卻要成為殺戮穀(見耶七30-32),先知想到將來的災禍,也不禁號啕大哭(4節)。「以攔」、「吉珥」是指當時投效亞述來犯的軍隊。本章的歷史背景與第一章同。
二、錯置安全感的結局(8-14節)
當時耶京的水,主要來自基訓的水泉(即11節的「舊池」),但希西家為了不讓來犯的亞述軍隊獲得供水,就把汲淪溪的水源掩蓋(代下卅二3-4,「塞」或作掩蓋),另挖一地下水道,使基訓的水改道流入城內的西羅亞池(見尼三15)。
先知指責猶大不但仰望錯誤的物件,而且在大難臨頭時仍醉生夢死、自暴自棄(13節),只會招致神更重的刑罰。
默想
我是否曾以別神代替耶和華?我是否努力追求恩賜、能力、知識、成功,而忘記賞賜這些的神?
回應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三5-7)
讀經 以賽亞書廿二15~25
主題信息 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 禱讀 賽廿二19;但四17
本段介紹兩位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舍伯那與以利亞敬,都是在政治上能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曾先後擔任家宰的職位,此乃僅次於皇帝的政務總管。以利亞敬更是聲勢顯赫,幾乎享有彌賽亞的職分地位(22-23節;見啟三7),然而兩人的結局都令人錯愕惋惜。本段仍延續廿二章前半段的信息:人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凡事上要倚靠神,敬畏神,遠離惡事。
一、權大位高的舍伯那因驕傲被貶官(15-19節)
「家宰」(15節)在閃族語系中,代表一個高階官銜,管理朝臣,經營財務。舍伯那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禁得意忘形,竟不知避諱地為自己鑿顯著豪華的墳墓。他也可能曾主導與埃及聯盟背叛亞述的政策,先知指出這是一種自尋死路的政策。18節新譯本作「你必死在那,你那華美的戰車也在那;你成了你主人之家的恥辱」(見賽卅3)。
二、敬畏神的以利亞敬亦晚節不保(20-25節)
「我僕人」(20節)暗示以利亞敬是敬畏神的人。外袍、腰帶的轉移,代表以利亞敬接續舍伯那崇高的地位。賽卅六3顯示他後來果然接續舍伯那為家宰,舍伯那則降為書記。耶路撒冷和猶大家的「父」代表勤政愛民的父母官。「鑰匙」則象徵王室的權柄(見太十六9;啟三7)。以利亞敬雖然地位崇高,權力穩固,但他假公濟私,利用職權關係為其家族在朝廷中謀得一官半職,最後不免受家族連累而家道中落(24-25節)。
以賽亞從兩位政治家的結局,領悟到宦海的虛幻無常,世界政權、人間政治領袖的極限,無法給人類帶來永遠的希望,即使像希西家(見賽卅六∼卅七章),以利亞敬這般的賢君良相,仍不免受到權力的腐化。神的百姓必須寄望屬靈國度的統治。
默想
聖經徹底透視人性的軟弱,民主政治是較符合基督教精神的政體,承認人人會犯錯,所以元首、政府皆需被監督。
回應
為君王執政者禱告,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前二2)。
第23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三1~18
主題信息 富裕島國推羅(泰爾)受罰 禱讀 賽廿三18
推羅原為海中小島,最早被埃及統治,後被西頓合併,西頓王希蘭曾協助大衛建殿,主前第八世紀向亞述稱臣納貢,又漸與西頓分裂成兩國,並向地中海發展、移民。巴比倫稱霸時,推羅求助埃及,被巴比倫圍困卅年之久,即結廿六至廿八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鄰國為推羅被毀哀哭(1-5節)
他施(1節)在西班牙南岸;西曷(3節)指尼羅河上游的河流,埃及地的穀物送到推羅轉口交易。第4節以婦人未曾生育兒女比喻推羅的繁華不再,猶如從未存在過。
二、推羅因高傲被罰(6-9節)
推羅居民因從事海外貿易而致富。結廿七、廿八章讚歎推羅全然美麗,極其榮華,智慧充足,無所不備,宛如伊甸園中原始的受造物,可惜她心中高傲,自比為神,罪孽眾多,貿易不公,被神毀滅。以經濟奇跡創造富裕的臺灣島國亦需警惕,因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奢侈浪費、貪婪投機等社會罪惡,並不討神喜悅。
三、推羅必被毀(10-14節)
10節是指他施人得恢復自由,漫遊其屬地,不再受制于交易夥伴推羅,像尼羅河的水隨意流轉。歷史證明,推羅曾被亞述、巴比倫征服,應驗13節所述。
四、預言推羅復興(15-18節)
「七十年」(15,17節)未必與猶大被擄七十年的預言相呼應,可能與「照雇工的年數」一樣(賽十六14,廿一16),是指一個固定完整的時間。「交易」(17節)原文作「行淫」,可能是接續15-16節妓女的比喻,純屬商業行為,來者不拒,未必涉及不道德的行為。
「她的貨財和利息要歸耶和華為聖」(18節)不易解釋,追溯歷史可發現有趣的現象:腓尼基人在羅馬帝國時代,大量移民海外,建立廣大的貿易網,而猶太人也往這些海外城市移民經商,把大量經濟資源送回猶大。保羅時即把各地捐獻由海外的安提阿、哥林多、腓立比等城送回耶路撒冷賑災。正是,人類經營,上帝分配!
默想
勝而不驕,富而不奢,古來鮮有。我們需要主的保守,可以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
回應
求主使臺灣的教會慷慨支持海內外宣教,使臺灣的財富歸耶和華為聖。
第24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四1~23
主題信息 普世的審判 禱讀 賽廿四21
賽廿四至廿七章被稱為「以賽亞書的啟示錄」,表達濃厚的末世色彩,預示神對普世的審判及對選民的救贖,可視為十三至廿三章有關列國受審判的總結。啟示文學的特徵,是透過自然界災變及社會動盪,來反映普世性的末日,有強烈二元論的色彩,包括今世(地上)與來世(天上)、黑暗與光明、列國受審判與選民得榮耀、悲觀與樂觀等兩極的對比。今世是邪惡的,義人要受苦,神將以超自然的大能介入歷史,今世必須受審判,然後神的國才來到,現存世界的秩序將告終,嶄新的國度將開始。其實整本聖經都在顯示,當神以大能介入人類歷史時,(即「當那日」的涵義,賽廿四21,廿五5,廿六1,廿七1,2,13)祂的國度已經開始了,對信靠神的百姓而言,今世與來世是重迭的,今世有苦難,神的救贖與保守也是真實可經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世界受責罰(1-13節)
「地」字在本章出現十次以上,顯示審判的物件是普世人類,因此第5節「律法」不單指摩西律法,也包括刻在人良心的律法(見羅二15),「永約」指神與全人類所立的挪亞之約,禁止殺人流血(創九1-17)。人的罪污染了大地,包括屬靈的、道德的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二、餘民歡呼讚美神(14-15節上)
各地蒙救贖的餘民稱頌主,與11、18節悲歎聲、恐懼聲形成強烈對比,末日是世界受審判的日子,也是神的百姓得榮耀的日子。
三、大地被震動翻轉(15節下-20節)。
四、耶和華作王(21-23節)。
「高處的眾軍」平行於「地上的列王」(21節),末日神不僅審判列國,也必懲罰列國背後屬於靈界的邪惡勢力。神的王權不僅是世界性,也是宇宙性的。
默想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提醒我們末日普世性的大審判,也鬆軟許多災區的人心,願災區的悲歎聲在那日能轉為歡呼讚美聲。
回應
求主懲罰臺灣高處的眾軍,願祂的王權在本島被高舉。
第25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五1~12
主題信息 審判之後的稱謝之歌 禱讀 賽廿五4
在全地遭審判時,屬神的人卻蒙救贖。神的百姓雖曾被欺壓受轄制,神終必懲罰殘暴、傲慢者,使祂的子民苦盡甘來。對苦難中的人而言,第4節是何等安慰人。
一、感恩的禱告(1-5節)
神是惡人的審判者,卻是貧窮困乏人的保障與避難所。「城」(2節)未指明何城,可泛指敵對選民的國家,就如「摩押」(10節)是神國仇敵的勢力之象徵。「剛強的民」、「強暴之國」,必榮耀神、敬畏神(3節);可能指當時強權霸主埃及與亞述,有朝一日他們要認識神、敬拜神(見賽十九19-25)。這些國際勢力的消長、先敵後友的關係是神自古已定下的奇妙救恩計畫(1節)。
二、神為萬民擺設筵席(6-8節)
「筵席」代表神國的福澤,「肥甘」、「陳酒」則代表各種福氣與恩典(見詩卅六8,9)。身為神國主人,神是非常好客的,祂慷慨地預備了救恩筵席,並邀請人進來享用席上各種珍饈美味。耶穌也常用筵席的比喻(見太廿二1-10;路十三29,十四7-24),與神一同坐席表示與祂相交之意(見路廿二29-30;啟三20)。赴筵之前需先邀請,代表舊約時代神以各種應許,藉不同方式向以色列人發出呼召。「他已經吞滅死亡」(8節)是舊約罕見的應許,可說是神啟示的高峰,也是神的百姓最大的盼望。
三、神的仇敵敗落(10-12節)
「摩押」被推為神仇敵的代表,因她素以驕傲詭詐見稱。「洑水」(11節)指摩押企圖逃過神的審判,好像人想藉游泳逃生一般。
默想
災難發生時,我是否以神為我躲暴風之處、避炎熱的陰涼?我是否已經與主同坐席,享受祂席上的肥甘福氣(弗一3-14)?或仍企圖洑水逃離祂忿怒的審判?
回應
「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素來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祂,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9節)
第26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六1~廿七1
主題信息 信心之歌 禱讀 賽廿六3
本段接續上段的稱謝之歌,當神以大能介入人類歷史,懲罰仇敵時,祂的百姓逃入祂的護庇所,直等到災難過去,並在其中思想苦難、審判對世人的意義。
一、堅心倚靠神的必享平安(1-6節)
一方面神主動的救恩是我們堅固的城牆,是我們永久的磐石;另一方面,神要拆毀高傲及有權勢者的城池,使其灰飛煙滅。世上的強權名號不再被紀念(5,14節),神的百姓卻要紀念祂的名(8,13節)。
二、苦難的意義(7-19節)
神的審判使世人學習公義,義人蒙神保守,道路亨通(7節)、享受平安(12節),惡人若仍不悔改、漠視神的威嚴,將被消滅(14節)。
我們會質疑,世人能覺察體會神的審判嗎?九二一大地震後,連佛教徒也提出罹難者是為臺灣人受災受難的「代贖說」,基督徒雖不贊同,但在此傳福音的好時刻,有機會也有責任向世人傳講神公義審判的信息(見徒廿六9-10)。
15節「增添國民」、「擴張四境」指被擄歸回的餘民(見賽九3,五四2-3),16節的「他們」即指這些選民,呂振中譯本作「我們」。18節是先知感歎以色列人未盡外邦人之光的職責,既未領外邦人歸主,也未打勝敵人,向世人證明神的權能,即使先知曾努力事奉,像婦女痛苦生產,卻未結果子,像風一樣。神以19節來回答這問題,神以死人復活的盼望,來安慰鼓勵鞠躬盡瘁的僕人;神的恩澤好像甘露,使地底下的死人重新生出生命,像菜蔬一樣。
三、等候神完成刑罰(廿六20∼廿七1)
本段與廿五章的結構類似,除了應許將來吞滅死亡、死人復活的恩典,也勉勵選民等候神完成審判工作。廿七1節的「鱷魚」、「蛇」、「大魚」泛指神的仇敵,與廿四21-23節「高處眾軍」相呼應,雖然邪惡勢力似乎威脅到公義公平,但神必勝過世上強權,包括死亡與罪惡。
默想
當神審判大地時,神的百姓或許也會受連累,我們是否繼續持守信心等候神、切切尋求神?
回應
神啊,我們在你行審判的路上等候你,我們心所羡慕的是你的名,就是你那可紀念的名。(8節)
第27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七2~13
主題信息 神看守祂的葡萄園 禱讀 賽廿七3
本章的語氣與第五章的葡萄園之歌迥異,第五章用諷刺語氣指責野葡萄,廿七章則用憐愛的語氣提出保證,神自己要保養顧惜這葡萄園,並對付與葡萄園為敵的荊棘蒺藜。五章與廿七章皆有審判信息,廿七章更清楚講明,神審判是為除去百姓的罪,末日神仍要復興以色列,使葡萄樹開花結果實。
一、神看守葡萄園,與仇敵相爭(2-6節)
第5節是針對損害葡萄園的人說的,「不然,讓它持住我的能力」,新譯本作「除非他們抓住我做逃難所」,4-5節是說,除非仇敵歸向神,以神為避難所,否則神要毀滅敵人,但神不一定要冷酷地毀滅以色列的仇敵,祂自己極願意和解。神是全地的主,與神敵對的外邦人也是神所創造的,神豈不也愛惜他們嗎?(見拿四10-11)
二、神擊打以色列人是為了他們的好處(7-11節)
神擊打以色列人與擊打仇敵的原則與目的不一樣,神管教以色列人是為煉淨渣滓,好除掉他們的罪孽,並且存留餘種;但神擊打仇敵卻是全然消滅(見賽廿六14)。第8節是指神用戰爭、被擄與以色列相爭較力,是對以色列有好處的。「東風」、「暴風」指亞述、巴比倫,將選民擄到異域。「百姓蒙昧無知」(11節)指以色列忘記神的律法(見何四6),以假神代替真神(賽四四18-19,四五20)。
三、被管教後的餘民始知神的主權(12-13節)
本段以選民將來的復興,作為廿四至廿七章的總結,在普世的審判中,神的百姓終要經歷神信實的保守與眷顧。
默想
舊約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祖先雅各與天使摔跤後,被神改名為「以色列」,意即較力相爭(見創卅二22-28)。歷史中以色列人不斷與神相爭較力,一直到經歷國破家亡被擄的管教,以色列人才認識、順服神的主權。
回應
我是否如以色列人一樣是任性的孩子,必須經過神的管教才臣服祂的權柄?
第28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八1~20
主題信息 神所提供的房角石 禱讀 賽廿八16
廿八至卅三章一共有六個禍哉(廿八1,廿九1,15,卅1,卅一1,卅三1),主要是警告倚賴外邦(埃及)的愚昧。由廿八1-4可知撒瑪利亞已經陷落,主前705年後亞述的弓弩開始指向耶京,猶大的外交政策乃轉向與埃及聯盟。就先知看來,倚賴人而不倚靠神等於自殺行為。猶大若執迷不悟,結局必如以法蓮。以賽亞事奉生涯中,多次指責政治聯盟(見賽七∼八,卅九章),因為:(1)那是虛假的安全感,以軍事援助取代神同在的保證;(2)政治外交上本來就無永遠、絕對的朋友;(3)引致宗教上的污染(見王下十六10-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以法蓮的滅亡(1-6節)
以法蓮即北國以色列,在「禍哉」之後跟著一連串諷刺的對比:高傲的華冠被暴風摔落於地,被踐踏於腳下;燦爛的肥美穀如行將雕殘之花;初熟的果子被人迅速吞吃。北國人人欽羨、好酒成性的首都人士,即將被敵人摧毀,神卻應許在除去百姓矜誇的冠冕後,自己必作余民的榮冠華冕。
二、責備褻慢的神職人員(7-13節)
以賽亞繼續以諷刺口吻指責不敬虔的祭司、先知,他們譏笑以賽亞嘮叨,藐視神的話語。第10節原文是莫明其妙的發音,介乎嬰孩牙牙學語與異邦蠻音之間。這些祭司先知既嫌以賽亞的話無意義,神就讓以賽亞的話對他們果真成為無意義的話(13節),印證以賽亞書六章6-9節的預言。
三、生命的抉擇(14-20節)
神仿佛站在十字路口呼籲猶大,給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究竟是要與死亡立約、與陰間結盟,以謊言為避難所,或願選擇以公平為準繩、以公義為線鉈,以神為穩固房角石。
「房角石」(16節)是承受兩面牆壁及建築物重量的石頭,是能移動的根基,又稱為基石(見伯卅八4,6)。神就是值得我們全然倚靠的根基,遠勝過人間的權勢謀略。
由於猶大領袖選擇與埃及聯盟來對付亞述,先知預告敵人的侵擾必接踵而至。敵軍經常的蹂躪踐踏,使猶大天天活在恐懼中(19節)。與埃及聯盟的結果,使猶大處處受牽制,如床榻短、被窩窄的痛苦(20節)。
默想
信靠神在歷史中掌權的人,不會被暫時的利益迷惑而動搖信心,也不會輕易求助於人間輕率的諾言。
回應
在生命抉擇中,求主助我選擇信靠耶穌這穩固的房角石。
讀經 以賽亞書廿八21~29
主題信息 神的謀略奇妙 禱讀 賽廿八29
一、神要做奇異的事(21-22節)
猶大既選擇倚靠人間同盟,而不倚靠神的保證,所以神自己要行一件超乎百姓意料的工作。神引歷史事件來提醒百姓,毗拉心山(見撒下五20;代上十四11)與基遍穀(見書十10,12)事件都是神過去幫助以色列人扭轉劣勢、以寡敵眾、勝過敵人旳例子,以色列人若有神的同在,一人可追趕千人,二人可追趕萬人。如今以色列人卻寧願捨棄神的同在,所以神要行做一件不尋常(非常)、陌生(奇異)的工作,即反過來攻擊自己的百姓,與他們為敵。
二、從農事學習功課(24-29節)
神教導百姓務農相宜(26節),以正確的方法從事農作:
(1)農事有一定的步驟(24-25節),先耕地、田才能撒種;
(2)特定的農具做特定的農事(27-28節),杖是用來打小茴香,棍是用來打大茴香,磨是用來磨餅;磨餅不需用到車輪碾壓。這段是重複廿七7-9的信息:神管教祂的百姓有一定的方法,苦難是磨練百姓的途徑,是神智慧的謀略,奇異的工作。「豈是常常耕地呢?」(24節)指神的管教必適可而止,不會超過選民所能承擔的,猶大的苦難有一天會停止。聰明的農夫按著農作物類別,以不同的方式撒種、收割,同樣地,神亦滿有智慧地用獨特的方法,對待祂的百姓,藉以管教他們。
默想
神的謀略奇妙,智慧廣大。生身之父是暫隨己意管教兒女,唯有神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十二10)。
回應
相信神的智慧,敬畏祂的謀略,在每一次管教中順服。「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
第29章
讀經 以賽亞書廿九1~24
主題信息 神使人眼瞎,也使瞎子複明 禱讀 賽廿九10,18
本章繼續前章的信息,神的謀略奇妙,智慧廣大,祂要行奇異的事,成就非常的工(廿八21,29節),祂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廿九14節),卻要用獨特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百姓,祂掌管人心、時刻表,祂使人耳聾眼瞎,也使聾子聽見,瞎子看見,因此認識祂絕對主權的人必尊祂為聖。
一、耶路撒冷受困與解圍(1-8節)
本段平行於廿八1-6指責北國首都撒瑪利亞。耶路撒冷是南國首都,一向誇口她有純正的敬拜,不像撒瑪利亞是崇拜偶像之地。但事實上,純正的宗教儀式,並不保證有純正的心。神要管教耶路撒冷,正如祂懲罰撒瑪利亞。然而神打擊耶京,也拯救耶京,耶京的命運操在神的手中。
「亞利伊勒」原是祭壇上的爐臺(見賽卅一9;結四三15),此處用來指耶路撒冷,有兩方面意義:
(1) 耶京為敬拜中心,照著節期的迴圈周流,京城聖殿的獻祭照常進行(1節),神卻不喜悅她的祭祀敬拜。
(2) 當敵軍來安營攻擊耶京時,耶京就好像祭壇的爐臺,其中的百姓好像壇上被獻祭的牲畜(3節)。
第4節指被征服的以色列人,跪地求饒的聲音,及陣亡的死者從地發出的哀鳴。第5節的箭頭卻指向敵人,神突然顯現,攻擊敵軍。亞述大軍的勝利,不過是一場虛幻的美夢,如人在夢中吃飯喝水,一夜之間垂手可得的勝利卻因神的介入而幻滅。本章的背景同第一、卅六至卅七章。
二、神使人眼瞎(9-16節)
京城的百姓徒有敬虔的外表,卻無敬虔的實質,他們拒絕聆聽神透過先知所默示的信息,只信賴人的方法及聰明,所以神要使他們的智慧成為自己的網羅。「耶和華將沈睡的靈澆灌你們,封閉你們的眼」(10節)又重複賽六9-10神對百姓屬靈光景的主動作為,或說,百姓既一再拒絕神的啟示,所以神就容讓他們如此,以作懲罰。
三、神使瞎眼看見(17-24節)
先知突然改變語氣,從責備轉為應許,預告將來屬靈情況的轉變,如在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劫後餘生者終於茅塞頓開。神使人眼瞎,又使瞎眼看見(見賽卅五5,四二7)顯示神在救贖工作上的計畫與主動性。當以色列人領悟神管教、醫治的工作時,必生敬畏的心(23-24節)。
默想
感謝神,因祂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九15-16)
回應
求主開我們未信主的親友之眼睛,使他們得見福音真光,歸向真神。
第30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1~33
主題信息 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禱讀 賽卅15,21-22
一、與埃及聯盟的愚昧(1-7節)
主前705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去世,其所統轄的各地普遍發生叛變,猶大也與埃及訂約互相勾結。先知指出埃及的援助是毫無價值的(7節),「拉哈伯」是古代神話中的海怪,出沒於尼羅河,此處用來形容埃及,原來國勢強盛且帶著神秘色彩,而這時帝國已日暮途窮,成為又老又僵硬、只能坐著曬太陽的老太婆,無力對抗亞述。
二、離棄正道的結果(8-17節)
堅持找外援的領袖譏笑以賽亞,叫他不要唱高調,不要講不吉利的預言。先知無可奈何,便再將所講的話記錄下來,做為將來證明猶大背叛神的憑據(見賽八16)。猶大藐視神的訓誨,結果是神的懲罰突然臨到,國破家亡宛如被打碎的瓦器。
針對猶大東奔西跑地尋求外援,神提出拯救的方式(15節),「歸回」是指悔改回轉,如此才能聽見神的聲音(21節)。歸回安息,平靜安穩,才能專心信靠神的拯救,忍耐等候神的時刻表。若猶大不肯悔改,必被敵人追趕,17節的情況是失去神同在的結局,應驗申卅二30的咒詛,與賽廿八21以寡敵眾的史跡成對比。
三、審判後的醫治(18-26節)
以賽亞書反映了先知書的兩個主題:公義中有慈愛;苦難中有盼望。審判後的恩典包括百姓靈性復興(18-22節)及大自然界蒙福(23-25節)。20節的「教師」是複數,可能指眾先知。以色列人雖偏行己路,神卻不厭其煩地差遣先知,從早到晚去呼召百姓走回正路。
四、神責罰亞述(27-33節)
審判後的恩典包括對敵人的懲罰。「耶和華的名」(27節)代表耶和華的特徵:祂是掌權者,祂是亞述的審判者,祂也是以色列的救贖主。當神懲罰亞述,選民都雀躍萬分,紛紛用鼓與琴來應和神,為神擊打敵人而助陣。
默想
每次的苦難中,我是否沈得住氣,能歸回安息、平靜安穩?
回應
逼迫我的人常是造就我的人。求助讓我面對艱難困苦時,都看見主站在我身邊,賜我話語,加給我力量。(20節)
第31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一1~9
主題信息 神為錫安爭戰 禱讀 賽卅一5
一、斥責與埃及聯盟的行為(1-3節)
以埃及的軍事援助與神提供的保證作對比,埃及人乃血肉之輩,是軟弱的;神乃是靈,是強壯的。求助於人,倚賴外來的軍備,卻不仰望神,不求問耶和華,結局是幫助的埃及與受幫助的猶大一同滅亡。
二、神為錫安爭戰(4-9節)
雖然猶大被亞述攻擊的命運已定,但神仍眷顧百姓,拯救錫安。「獅子」指亞述,「獲食」指猶大已成為亞述的囊中物,「牧人」指來救援的埃及,終仍無功而還。第5節用了兩個舊約比喻來形容神保護錫安,一是鳥搧翅覆雛(見申卅二11),一是出埃及時,神逾越以色列人的家門,擊殺埃及長子(見出十二23)。兩次提及「萬軍之耶和華」的名(4,5節),強調神的大能勝過敵人的千軍萬馬,神是最後的掌權者,祂至終要救拔屬祂的子民脫離敵人的手。
以色列人「深深的」悖逆耶和華(6節,見何九9),可見百姓是何等地敗壞,何等地得罪神,先知呼籲神的百姓拋棄偶像歸向神。「亞述人必倒在刀下,並非人的刀」(8節),指亞述軍遭神直接的干預、襲擊,不戰而潰(見賽廿九8,卅七36-37)。
默想
我目前的景況是「與神為敵」?或享受「神為我爭戰」的特權?我是否像小雞一樣聚集在母雞翅膀下(太廿三37),或硬著頸項特立獨行,以致遭獅子捕獲吞食?
回應
「神阿,求你憐憫我,憐憫我!因為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等到災害過去。」(詩五七1)
第32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二1~20
主題信息 必有一王憑公義行政 禱讀 賽卅二15-18
一、公義之君與公正的社會(1-8節)
卅二至卅三章仍是針對與埃及聯盟的事,先知三番四次勸誡猶大不要倚賴埃及援助,當倚賴神,神必設立一公義君王來帶領猶大,脫離亞述的威脅。從更大的段落看,廿八至卅章是繼續第七章的信息,顯示倚靠人類勢力與倚靠神的結果之對比。公義之君的應許不斷地賜給百姓(見賽九7,十一4,十六5),在紛擾不安的政局中,成為猶大盼望的寶貴房角石與避風所(見賽廿八16-17)。
這位公義之君必帶來屬靈的復興,百姓對神的話有正面的回應(3-4節),且有正確的判斷力,能分辨愚頑人與高明人(5-8節),識破惡人詭計,善用賢才。
二、荒涼與繁榮(9-20節)
本段可分兩小段:荒涼之地(9-14節)與繁榮富庶之地,這是一種交錯排列的文學結構,分佈在廿八至卅九章的大脈絡中,對比的交錯排列,密集地出現在各段落,如神的公義對比于神的慈愛;審判與施恩;打擊與醫治;毀滅與復興。正是反映先知工作的特質,在嚴厲的斥責警告罪惡之餘,仍不忘以應許來安慰堅固人心。
「安逸、無慮的婦女」(9-11節)是重複三16∼四1高傲奢華的錫安女子的預告,目前耶京雖生活富足,但若百姓志得意滿,對先知指控的情況毫不在乎,不久災難將至,繁榮之地成為荒涼的曠野。
15節指出,神國度的到來是透過聖靈的工作,繼審判之後,神的靈將帶來公義公平之福,使四境享受真正平安。神的靈澆灌時,人與大自然都蒙福,儘管周圍仍有天災(19節),但神保護祂的百姓(20節)。
默想
臺灣百姓是否像安逸、無慮的女子,沈醉在平安富足的社會假像中?人總是傾向將信心建立在一帆風順的環境上,其實唯有信靠神,才能超越環境的變遷。
回應
求聖靈從上澆灌臺灣,使我們在紛擾動盪的政局中得享神同在的平安,並且使曠野變為肥田,結實累累。
第33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三1~24
主題信息 公義的王拯救錫安 禱讀 賽卅三5-6
主前701年亞述入侵猶大,希西家王將王宮和聖殿所有金銀都給了亞述王西拿基立,亞述王卻不肯甘休,繼續圍攻耶路撒冷,猶大各首領用盡各種方法要解脫亞述的威脅,卻不見效,盟國埃及已被擊潰,於是希西家帶領百姓悔改禱告,以賽亞遂提出神的回應(見王下十八13-16,十九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人的困境(1-9節)
第1節的「你」是指敵人亞述,先知譴責敵人因行惡必自食惡果。2至4節求主施恩拯救。「早晨」(2節)每作拯救的曙光,當神伸手幫助人時,就是人從困境得以解圍時(見四六5;賽廿一12,卅七36)。第4節指敵人要被先前受壓迫的猶大反攻掠奪,如禾稼被螞蚱斂盡吃光。5至6節耶和華被高舉。「你」(6節)指倚靠神的人,必享豐盛的救恩。7至9節是人的盡頭。納貢銀的勇士(豪傑)與使臣已盡了一切努力,再無計可施。敵軍逼境,大地被蹂躪而雕零(9節)。
二、神要興起(10-16節)
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當神介入猶大的困境時,敵人如不堪一擊的糠、碎、石灰(11、12節)。對罪人而言,神如審判的烈火(14節);對信靠神的人而言,神是堅固的保障(16節)。
三、神的國度開展(17-24節)
「公義君王」的主題再度出現。王的版圖遼闊,即使耶京不像敵人首都尼尼微有護城河圍繞,也沒有威武的船隻往來,但有神的同在,十分安全,祂自己就是寬闊的護城河,不會有敵人船隻闖入(21節)。這位君王的工作是設定律法、施行審判、拯救(22節)、赦罪(24節),可見他的身份不只限於人間的君王,更指向將來屬靈國度的彌賽亞。
默想
神的國度擴張如遼闊之地,他的同在如寬闊江河的護庇,使我們得有安靜之所、不挪移的帳幕。
回應
(詩歌)「我寧願有耶穌,勝過做君王;我寧願有耶穌,勝過財富無邊。」
第34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四1~17
主題信息 耶和華的報仇之日 禱讀 賽卅四8
卅四至卅五章是廿八至卅三章的總結,就如廿四至廿七章是十三至廿三章的總結一樣。就交錯對比排列的文學結構而言,益為明顯,卅四章描寫受審判後的荒蕪之地,卅五章則轉為欣欣向榮的花園。在先知的信息中,神的審判與祝福是相互交替的。今天我們所傳講的福音信息中,是否只偏重神的慈愛與拯救,而忽略傳講神的公義與審判呢?教會不僅宣導和睦同工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對罪惡過犯的處理懲戒。神寬容列國多時,末日必要懲罰仇敵,為祂的百姓報仇。
一、神對列國的忿怒(1-4節)
神對普世列國的審判,及宇宙性的變動(4節),充滿了啟示文學(見賽廿四至廿七章)的末世味道。星宿萬象遭殃,可能是因它們成為人膜拜的偶像,不過也可能是在末日審判高潮中,天地也不例外。
二、毀滅仇敵以東(5-17節)
在受審判的列國中,以東首當其衝,正如摩押也被選為列國代表(見賽廿五10)。「我的刀在天上已經喝足」(5節)指神的時候滿足了,神的刀在天上已對付了天上眾軍的惡勢力(見賽廿四21-23),現在這把刀要臨到它們在地上所代表的列國,以東則代表選民的仇敵。6-7節使用血腥的獻祭語言,表明神奮力要從仇敵黑暗的勢力中救出善良的百姓。基督徒必須坦然面對歷史中所充滿人類血腥鬥爭的記錄,並從其中看出神的作為。
9-15節描述敵國成為荊棘叢生、鳥獸棲身的廢墟。11-12節提及的十二種動物皆是出沒於沙漠的動物,「空虛」、「混沌」則指天地回復到創世之初空空蕩蕩、無秩序的景況。
16-17節「他們」指這些沙漠動物;「耶和華的書」指神藉以賽亞所寫下的預言;「無一缺少」、「無一沒有伴偶」指先知所預言的景況一定會應驗,神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凡敵對神的註定要滅亡。
默想
神不僅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祂也是公義的神,必追討人的罪(見出卅四6-7)。
回應
求主幫助我們傳福音時,能把福音傳講得全備,平衡。
第35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五1~10
主題信息 神預備救贖道路 禱讀 賽卅五8
神報仇的日子也是祂施行救贖的日子,審判過後的荒廢之地,永遠無人經過(賽卅四10),但是卻有一條大道,專為贖民行走(賽卅五8);先前受敵人壓制的曠野沙漠,將變成充滿生命、歡樂的沃土樂園。不但自然界煥然一新,靈命界也大有轉機:軟弱的手變堅壯,無力的膝變穩固,膽怯的變剛強,瞎子必看見,聾子必聽見,瘸子必跳躍,啞吧必歌唱,正如神所應許的,當聖靈從上澆灌我們時,曠野就變肥田,公平公義要居住其間(賽卅二15-16),宛如生命水的河流經之地都要得醫治,百物都必充滿生機(見結四七8-12;啟廿二1-3).黑夜、咒詛已過,憂愁歎息盡都逃散,永樂必歸到贖民身上。
就以賽亞書的整體編排上,我們可以從靈命界(即人對神的反應)來看神的作為與時刻表:最先是神預告百姓沈睡的靈命(六9-10,廿九10),接著是預告靈命的復蘇(廿九17-18,卅二3,卅五5),當被擄的百姓歸回故居時,神的應許終於實現,以賽亞有生之年並未親眼看見預言應驗,但他從早到晚不斷向百姓傳講神的信息,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以色列人(賽六五2),可見神的預定並未抹煞人傳福音的責任。
「大道」(8節)不僅是旅行的道路,更是神聖的朝聖之路,是「以色列的聖者」(見第七課,賽五8-30)的百姓所行經之路,特徵是只有被神救贖,潔淨的人才可行走(9節)。本章結尾預告四十至五五章「安慰之歌」的大好信息。
默想
神的僕人沒有悲觀消極的權利,因為我們的神萬軍之耶和華是主動施恩的主,祂為我們預備得救之路,儘管目前人心像荒野硬土,總有一天神會將之完全改觀。黑夜已深,黎明終將臨到。
回應
求聖靈從上澆灌我們心田,叫人心復蘇,渴慕福音,對神的話語有正面的反應。
第36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六1~22
主題信息 只管靜默,不要作聲 禱讀 賽卅六21;出十四13-14
卅六至卅九章是用敘述文體的歷史插曲,除了希西家病癒後的感恩之歌(卅八9-20)外,大致與王下十八13∼廿19及代下卅二章相同。在結構上,本段是銜接以賽亞書前後兩半部的轉折,卅九章末了提示新興的巴比倫所引起之威脅,而四十章之後則是日後猶大被擄到巴比倫,及神帶領他們歸回的信息。
卅六章敘述亞述大軍圍攻耶路撒冷的急迫危機,亞述將軍拉伯沙基在城外叫囂罵陣的姿態,充分表現列強霸權那種目中無神的驕傲(見賽十一5-14;另見第一課歷史背景)。
7節是歪曲希西家王的宗教改革(見王下十八4;代下廿九章),認為其乃出於政治動機,為了統一全國,集中王權於耶路撒冷,而將各地的丘壇廢去。其實歷史中幾次宗教改革之所以除掉地方性丘壇、祭壇(見代下十四3-5,卅四3-4),是因為丘壇與迦南異教混合,導致信仰上的墮落及社會道德的敗壞(神廟中所進行的淫亂行為)。
11節「亞蘭語言」是當時國際間政治外交或商業公函所採用的官語,希西家王的臣僕怕百姓聽了拉伯沙基的狂言妄語後會士氣大挫,因此要求用百姓不易懂的官語交談。
16節「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代表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的景況(見賽卅七30)。亞述將軍的喊話中,威脅利誘,軟硬兼施。17節「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指亞述對待戰敗國的一貫做法,把俘虜的國民遷到異地,以斷絕其叛亂複國的機會。
21節「靜默不言」反映百姓走到窮途末路、無計可施的窘狀,也唯有走到盡頭,人才會回轉歸向神,專心仰望神的拯救。「靜默」也代表放下人為的方法,停止東奔西竄的籌算,讓神自己來施展作為。
默想
不要被突來的驚恐擊倒,神是我們的避難所、隨時的幫助,只管奔入祂的翅膀底下,直等到災難過去(見詩九一篇;賽廿五4,廿六20)。
回應
求主幫助我在急難中靜默,等候主為我爭戰,看神向我所要施行的救恩。
第37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七1~38
主題信息 獅子吼叫,誰不懼怕呢? 禱讀 賽卅七23,28-29,摩三8
卅六章是亞述將軍的狂妄叫囂,選民吞聲忍氣;卅七章是猶大獅子吼叫,大快人心。
一、希西家王向以賽亞求助(1-7節)
國難當前,希西家王「撕裂衣服,披上麻衣」,表示哀痛悔改,好尋求神的面。以賽亞帶來了神的鼓勵,祂要完全掌管內外情勢,包括王的認知、判斷能力。
二、亞述王繼續侮慢神(8-13節)
古實王特哈加是屬古實第廿五王朝,是位出色能幹的君王,亞述王西拿基立聽見特哈加正派兵前來與他爭戰,立刻先發制猶大,想攔阻希西家與特哈加聯手對付亞述。12節的地名皆屬米所波大米的城市。
三、希西家向神禱告(14-20節)
希西家認知耶和華的至高主權,祂是天下萬國的神,是創造天地的主(16節),希西家求神施展大能,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唯有祂是神(20節)。
四、耶和華發威顯榮(21-38節)
先知帶來神的回復,顯示神的幾個特性:
(1)以色列的聖者是侵犯不得的,祂使驕傲人降卑(23,28-29節)。
(2)神掌管一切,祂預知未來(26,30節)
(3)神主動施行拯救(32節)
據希臘史家的記載,36節的事件是一件由鼠疫引致的黑死病,聖經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令人感覺神的干預神秘莫測,神成就預言迅速而有效。
37-38節之間,時光已飛越廿載,亞述王西拿基立拔營回去,廿年後才被兒子謀殺,應驗7節的預告。西諺雲:神的石磨雖磨得很慢,卻磨得很細。西拿基立以為他逃離了耶京的災禍,可是他未逃離神的忿怒。
默想
「神說了一次、兩次,我都聽見,就是能力都屬乎神。主啊,慈愛也是屬乎你,因為你照著各人所行的報應他。」(詩六二11-12)
回應
「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祂而來。」(詩六二1,5)
第38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八1~22
主題信息 活人必稱謝你 禱讀 賽卅八18-19
本章希西家王病得醫治的時間,應在卅六、卅七章亞述大軍圍困耶路撒冷之前(見卅八6),以希西家去世那年往前推十五年,是主前702年,正是亞述攻打耶京的前一年,卅八21-22似乎錯放位置(見王下廿7-8),可能編者為補充解釋希西家病得醫治的方法與過程。
一、 希西家病得醫治(1-8節)
1與4節之間,神的計畫有了改變,可見人的禱告、表現會改變神行事的方式(見耶十七7-10)。希西家向神求兆頭(7,22節),與亞哈斯適正相反(見賽七10-12),反映出兩人對神信心的差異。「日晷」(8節)原文作「階梯」,是當時計算時間的方法,以東西走向的兩道傾斜四十五度的十級石階為軌,石階兩邊各有一牆,按著牆影在石階上的進度計算時間。十級剛好是半天。
二、希西家病癒感恩禱告(9-20節)
人生好像暫時寄居帳棚,終必拆毀遷移(12節;見林後五1-4;彼後一13-14),本不需太過眷戀,希西家也承認人壽命的長短,乃在乎神賜予的恩惠(16節),只是早逝會奪去他稱頌神的機會(11,18-19節)。在猶太人的觀念中,陰間、死亡會將人與神隔絕(見詩六5,卅9,一一五17)。希西家經歷大難而仍然存活,使他更覺悟神的救恩浩大,配得他一生一世稱頌感念。
三、補記(21-22節)
用無花果餅貼在患部,可能是古代治療的一種方法,顯然神使這藥方生效。
默想
既知我們在世是客旅寄居,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離世與基督同在固然好得無比,在肉身活著,成就主的工作更是要緊。「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一一六12-13)活著而不會感恩的人,比死人、石頭都還不如。
回應
數算神在我身上所成就的一兩件事,寫出你對神的感恩之歌。
第39章
讀經 以賽亞書三九1~8
主題信息 希西家王晚節不保 禱讀 詩七一17-18
賽卅七章敘述亞述的衰落之始,卅九章則暗示巴比倫的興起,四十章以後是預告百姓將從巴比倫返回故鄉,所以卅九章是四十至六六章的伏筆。卅九章在回答三個問題:
(1)如果希西家是信靠神的理想代表(卅六、卅七章),為何有被擄的悲劇發生?
(2)若神能救百姓脫離亞述,為何不能救他們脫離巴比倫?
(3)希西家不是第七、九章那位應許的嬰孩,及十一章那位公義之君嗎?
巴比倫王米羅達巴拉但當時正背叛亞述,他派使者來慰問希西家,也可能希望與猶大聯盟,共同對付亞述。希西家歡迎使者,也可能他對聯盟之事有興趣,而他大意地暴露國庫軍庫的虛實,顯示他心的驕傲(見代下卅二25),他把信心的物件由神轉移到人類的榮耀,財富、軍力上面。
卅八章是希西家靈命的顛峰,人在苦難中比較會倚靠神;卅九章是希西家一生的敗筆,人在得意時容易忘記神。希西家雖蒙神醫治,仍舊會死,延長十五年的壽命對他與國家未必是福,三年後他生下猶大歷史中最惡名昭彰的瑪拿西王,顯示希西家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8節的回答似乎也反映他個人自私短視的心態。
默想
為何希西家大難不死,卻沒有善用餘生?為何人在經歷勝利或顛峰後,靈命容易陷入失敗中?我們當如何避免屬靈的驕傲而確保靈命不斷長進?
回應
常常省察自己靈命狀況,正視一些正在衰退的地方。
第40章
讀經 以賽亞書四○1~11
主題信息 報好信給錫安 禱讀 賽四十8-11
四十至五五章是新的大段落,就歷史背景而言,呈現新的局面,巴比倫已淪亡,波斯已成為新的霸權國;就文學風格而言,由卅六至卅九章的敘事文體,轉變為活潑的朗誦詩體,作者熱切地盼望以色列人,馬上要從巴比倫被擄之地返回,先前的責備、審判信息,已被希望、安慰所取代。
四十至五五章又稱為「以色列的安慰書」,物件是那些被擄到巴比倫而即將快快回來的百姓,目的是為安慰鼓勵這些在艱難絕望中的人,他們因國破家亡的慘劇(見王下廿四、廿五章),在信仰上產生種種困惑:神是否信實?神的能力是否不及巴比倫的神祇?先知向百姓提出神是公義信實的保證,事實上被擄也是出於神的旨意,祂終必將他們從巴比倫救贖出來。本段又可分為兩段:四十至四八章預言波斯王古列將取代巴比倫王,使百姓從異地返回故居;四九至五五章預言百姓返回猶大,重建錫安。
四十1-11是安慰書的序曲,先知指出自己的使命即傳好信息給錫安,宣告神的救贖即將來臨。「爭戰的日子」(2節)或譯作「服役日子」,指百姓被擄到異地的苦難已期滿結束,錫安因著罪所受的管教刑罰已滿足。
「在曠野預備道路」(3節)是按古代近東的習俗,在君王出巡前先派代表去預備道路,新約聖經引用此節,指施洗約翰在耶穌以先作鋪路的工作(太三3),此處則是先知在余民面前,以安慰的信息先振奮人心,預備人心。先知假託曠野無名先知的聲音(3,6,9節),來宣告神安慰的信息,借著安慰鼓勵除去人心一切高低不平、崎嶇難行的障礙,使神救贖的旨意得以暢通無阻,被祂的百姓看見、信服。6至8節以人生的短暫與神話語的永恆作對比,表明神的安慰應許是可靠的,神的話永遠立定,神必要實現祂的救贖,一方面祂要以公義施行報應,另一方面祂要以慈愛牧養引導自己的羊。
默想
我的心中是否對神的作為有困惑?是否有許多高低崎嶇的山岡窪地?我的心是否肯受神的話安慰?
回應
「願頌贊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一3-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