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神借着耶稣基督 — 他是万有的主 — 传和平的福音,将这道赐给以色列人。这话在约翰宣传洗礼以后,从加利利起,传遍了犹太。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他同在。他在犹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们作见证。他们竟把他挂在木头上杀了!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做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使徒行传10:34-43)
上述一段经文,记载在圣经使徒行传上面,故事发生应该距离今天近2000年了。在彼得的年代,犹太人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接近神,并且敬拜真神的,没有想到神将福音的门向我们外邦人也打了开来,并且藉着那在门徒中为首为大的彼得亲自向外邦人开启,并且藉着主耶稣亲自呼召的外邦人的使徒保罗彻底传了开来,
“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借着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以弗所书2:11-18)
那彼得是什么人呢?别看他只是一个渔夫,却也是热爱犹太遗传的人,不愿意与不是犹太人的外邦人有接触,所以我们看见这使徒行传第十章前面,在异象中不愿意吃犹太人以为不洁的食物,正在疑惑之时,神已经打发人邀请他去外邦人那里传福音了。这就是神作事的方式,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那保罗又是什么人呢?如果说彼得是渔夫的话,保罗类似中国大儒之门生,恪守犹太律法遗传更严谨,四处逼迫当时相信耶稣之人。主耶稣亲自在保罗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他显现,呼召他做外邦人的使徒,继续彼得的工作,传和平的福音给一切相信接受的人!不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那彼得是什么人呢?别看他只是一个渔夫,却也是热爱犹太遗传的人,不愿意与不是犹太人的外邦人有接触,所以我们看见这使徒行传第十章前面,在异象中不愿意吃犹太人以为不洁的食物,正在疑惑之时,神已经打发人邀请他去外邦人那里传福音了。这就是神作事的方式,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那保罗又是什么人呢?如果说彼得是渔夫的话,保罗类似中国大儒之门生,恪守犹太律法遗传更严谨,四处逼迫当时相信耶稣之人。主耶稣亲自在保罗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他显现,呼召他做外邦人的使徒,继续彼得的工作,传和平的福音给一切相信接受的人!不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
如果我们经历过什么是特权的话,自然知道那被排挤在圈子之外的苦痛。记得当年偶尔旁听一次聚会,那温文尔雅的教授教师,突然情绪激动,说是已经忍无可忍,因为有些人双重标准。当时非常惊骇,想来我们对一些不平的事,不法的事,有时候是有些不甘不满,但积蓄愤怒到那种地步,却也是令人可怜与同情;面对不如意的人事物,我们若不能豁达开朗,只怕内伤甚重,而且也不会有智慧能力去积极更正,成为他人的祝福!古人云,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生活就像一口双刃剑,如果一定要击伤别人,只怕自己也得受伤;生活还是春风细雨,我们若芬芳,自然给人安宁祝福!感谢神,藉着主耶稣拆毁中间的墙,如今我们也可以因信蒙福,因信得生命!
刚蒙恩的时候,喜欢嘀咕为什么神不是先拣选中国人,那样神就是中国人的神了。糊涂的人啦,神是世人的神,拣选谁都一样,都会有人希望自己的祖先先蒙福。只是你的祖先是否有智慧回应拣选呢?比方说,我们往后看三代,如果主还没有回来,我们的子孙向你们的子孙传福音。你们的子孙看见我们的子孙平静安稳,他该如何发问呢?“怪神晚了些传福音给他,还是怪他的爷爷当年执迷不悟?导致他多走弯路,多经历苦涩疲乏?!”当年神拣选亚伯拉罕,是因为亚伯拉罕是那拜偶像的族群中寻求真神之人!福音从哥尼流一家问外邦正式传播,是因为那哥尼流一家是敬畏神的虔诚人!福音传到你这里的时候,你和你的全家,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福音传到我们这里,就是和平的福音,与神和好,因为蒙福,我们与人也得平安。从前我们没有盼望,没有倚靠,如今因为相信,我们可以平静安稳在主耶稣基督里面,祂已经胜了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藉着祷告、祈求,得着应时的帮助。你若没有得着真平安,自然不会有真幸福,相信之人得着了,你还不努力寻求吗?
感谢主!你寻找,祂就让你寻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