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約十六16~33
主題:在我面有平安
摘要:約翰福音第十六章16~22節記載主耶穌為了安慰門徒,再次指示他們祂將要離去。於是祂對他們說,「等不多時,你們就不得見我,再等不多時,你們還要見我。」而門徒大惑不解,彼此困惑的談論。主沒有直接向他們說出這句話的意思,只解釋「不多時」的情形。主預言門徒即將痛哭、哀號,世人會喜樂。然而他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有如婦人生產,先憂愁,後喜樂。到主復活後,祂要再見他們,他們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23~33節記載主臨別的應許。主告訴他們,「到那日你們甚麼也就不問我了。」這是因為他們有了教導他們的聖靈。主要門徒奉祂的名向父祈求,就必得著,讓他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並且要明確的將父告訴他們。
因為門徒愛祂,又信祂從父出來,又回父那裏去,所以蒙父所愛。底下他們對祂表達了兩件事,「現在我們知道你凡事都知道」和「現在我們相信你」。而祂問他
們,「現在你們信麼?」因為祂知道時候將到,他們即將捨祂而去,各自逃回自己的家,但有父與祂同在。接著,祂對他們說了最後的話,「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
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這是一句何等安慰人的話。
重點:本段經節記載主又指示門徒,可以分成二小段:
大綱
|
經節
|
鑰意/應用
|
祂將要離去
|
16~22節
|
何等的安慰,在靈裏得見復活的主,憂愁則變為喜樂。我們如果忽略了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工作,如何能有無人能奪去的喜樂呢?
|
臨別的應許
|
23~33節
|
何等的應許,祈求就必得著;蒙父所愛;在祂裏面有得勝的平安。我們如果忽略了內住的得勝主,如何能有真平安,勝過世界呢?
|
鑰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感想: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困局和難處,主知道我們也許會像門徒一樣,信心動搖而背棄祂(32節)。然而祂依舊愛我們,所以主所說的這句話,是一句安慰的話,因為在祂裏面有平安;也是一句提醒的話,因為在世上我們有苦難;更是一句應許的話,因為我們可以靠著祂的得勝勝過世界的攻擊、誘惑。是的,主並沒有應許我們可以免去世間苦難的遭遇,然而「在我面有平安」是何等奇妙的應許!有人用個比方:「苦難」有如三明治麵包中的夾肉,「放心」和「平安」有如夾肉上下的兩片麵包,而這三明治是放在「得勝」的盤子上,送給我們吃;我們吃了這麵包,雖然有苦難,但因為伴隨著放心、平安和得勝,所以不但能勝過苦難,反而能從苦難中得著益處。
弟兄姊妹,我們遇到困難,是否憂愁?相信主,祂會賜給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腓四7)。並且主會賜給我們放心的喜樂,因為「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所以我們只要進到主裏面,主的得勝成了我們的得勝,我們也在祂裏面向世界誇勝。
【勇往直前】
v 伊利士(Ellis) 的《聖徒行跡》提到路德福(S. Rutherford) 為
著「神的義」在亞伯丁被判坐牢,他寫信告訴朋友說:「主與我同在,使我不怕遭害;人不必為我擔心,我也一無所缺。我的鎖鍊似乎已鍍成金的,言語實在無法形
容基督的美善。」同樣,羅徹斯特主教費雪牧師從倫敦塔走出來,一眼看見絞首台時,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本希臘文聖經,禱告道:「主啊!請賜給我一句經節,助我
勇往直前。」當他打開聖經時,眼睛落在約翰十六章卅二節:「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克服了世界」(原文另譯)!他說:「讚美神!這句話已經夠我用了。」──《清晨露滴》R.W.D.
默想:我們如何積極面對苦難,將憂愁變為喜樂,把困境化為彩虹呢?
禱告:親愛的主,求你賜給我們得勝的平安,叫一切使我們憂傷的變為喜樂的泉源。
主耶穌啊,你已經勝了世界,縱然世界不喜歡我們,我們願意在你同在的平安中過誇勝的生活
约 16:16 | “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 |
约 16:17 | 有几个门徒就彼此说:“他对我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又说:'因我往父那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
约 16:18 | 门徒彼此说:“他说'等不多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 |
约 16:19 | 耶稣看出他们要问他,就说:“我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你们为这话彼此相问吗? |
约 16:20 |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 |
约 16:21 | 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 |
约 16:22 | 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
约 16:23 | 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 |
约 16:24 | 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
约 16:25 | “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地告诉你们。 |
约 16:26 | 到那日,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 |
约 16:27 | 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 |
约 16:28 | 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 |
约 16:29 | 门徒说:“如今你是明说,并不用比喻了。 |
约 16:30 | 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 神出来的。” |
约 16:31 | 耶稣说:“现在你们信吗? |
约 16:32 |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 |
约 16:33 |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
16:0 | 最后时刻,最后叮咛,你可知道可明白?16:1-16
这是耶稣与门徒相处的最后时刻,他(1)提醒他们将来要受迫害;(2)告诉他们他将往哪里去,将于何时离去,为何离去;(3)向他们保证他们不会被遗
弃,因圣灵会降临。耶稣知道将会发生甚么事,不希望门徒的信心受动摇或损害。神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有圣灵来教导你真理,安慰你,并帮助你。 门徒常只关心自身的事;今天我们也跟随耶稣,有时我也怕如门徒一般……16:5 门徒虽然曾问过耶稣有关他受死的事(13:36;14:5),但从来没有思索过他受死的意义。他们大多只关心自身的事情:倘若耶稣离去,他们会怎样? 耶稣若果不死,我们就惨了,为甚么?你不知道?16:7 除非耶稣完成他受差派来的使命,否则将不会有福音;如果他没有死去,便无法洗净我们的罪;如果他不死,便不能从死里复活、战胜死亡;如果他不回到父神那 里,圣灵便不会降临。基督在世上的日子只限于某个时刻在某地出现,他离去后,才能透过圣灵超越时空地向世人显现。 圣灵工作知多少?限你在一分钟内答出──对了!是……16:8-11 圣灵的重要工作有三方面:(1)指出世人的罪,呼吁他们悔改;(2)向信徒显明神的义;(3)表明基督对撒但的审判。 在将来,有人会与神隔绝?会是……16:9 根据耶稣的定义,不相信他就是罪,并与他隔绝,毫无关系,将来要面对他的审判。 十字架的救恩──16:10-11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使我们能与神建立个人的关系。我们承认自己的罪时,神便称我们为义,让我们免去罪的审判。 若果没有圣灵,你想我们会变成何模样?16:13 圣灵教导我们明白基督的真理,耐心地帮助我们改邪归正,过圣洁的生活。 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真理?谁可以帮助我们?16:13 圣灵把将来的事告诉门徒,这些事就是他们的使命。直至耶稣死后复活,圣灵来临时,他们才完全明白这些应许。 耶稣的复活,你知道多少?16:16 耶稣在这里讲到他的死亡,他死去三日后,会复活并向门徒显现。 作基督门徒要与世界抗衡,那岂不是很辛苦?要不苦,不作基督徒?16:20 门徒和世人的差异是多么的大!门徒哀哭时,世人欢腾,但门徒会因三日后再见到耶稣而欢欣。世人的价值观常常与神的价值观相反,因此,基督徒或会感到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但尽管目前处境困难重重,总有一天我们会欢欣,要放眼将来,仰望神的应许。 信徒皆祭司?我也可以?定是我们有甚么了不起的地方……16:23-27 耶稣这里讲到信徒与神的新关系。以前,人要通过祭司接近神;耶稣复活后,每个信徒都可直接亲近神。现在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可以直接与神交谈(参来10:19-23)。我们得以接近神,不是因为我们有甚么优点,而是因为我们的大祭司耶稣,使我们蒙神接纳。 因著谁使门徒可以明白主耶稣?你知道的……16:30 门徒信服耶稣无所不知,所以相信他的话,但这种信心只不过是第一步,待圣灵降临,住在他们里面时,他们才开始经历更大的信心。 世上有很多苦难,你怕吗?跟随他会面对更多的苦难与挣扎,你怕吗?16:31-33 这个世界与基督、他的福音、他的子民为敌,所以我们作基督徒的应该预料到与这个不信世界之间存在著持续不断的紧张。同时,我们既与基督站在同一阵线,就可以期望在基督里得著平安与安慰。 16:32 耶稣被捕后,门徒各散东西(参可14:50)。 独力面对,苦不堪言,人为何要这样苦?我的神,你在哪儿?16:33 耶稣把这晚告诉门徒的事作总结,这是几段话(14:27-29;16:1-4, 9-11)的主题。他告诉门徒要有勇气,虽然他们一定会面对苦难磨炼,却不孤单,何况他已获得最后的胜利!如果我们牢记耶稣已经得胜,即使在最苦恼的时 候,也可以因基督的平安而安然度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