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强盗的帐篷兴旺,惹神的人稳固,神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约伯记12:5-6)
作为中国人,学习的中国人,读《约伯记》,应该有收获!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约伯明知道朋友是怎样的人,却又要在朋友面前证明自己正确。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强行证明自己有知识,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那就是陷入知识言语的对抗辩论,并不能真正启示自己。
看哪,约伯因为琐法的批评而开始失去当有的冷静:
“你们真是子民哪!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但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约伯记12: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讥讽朋友,抬高自己,约伯如此回应友人,自己却又犯着同样错误。
“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强盗的帐篷兴旺,惹神的人稳固,神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
知止可以不殆。
约伯知道世人的德行,喜好高言大志指导那些陷入困苦的人,也知道人们夸耀的就是他人看得见的“福气” — 财富名利!
约伯为什么要与朋友针尖对麦芒呢?
在乎自己,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脸面尊严?
因为太把外面的事情当回事,所以约伯再次滔滔不绝为自己辩护!
先是回怼以利法的话,“你且呼求,有谁答应你?诸圣者之中,你转向那一位呢?”(约伯记5:1)“我这求告神,蒙祂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12:4)接着又讥讽友人们,“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强盗的帐篷兴旺,惹神的人稳固,神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并且借此反驳琐法的话,“你若将心安正,又向主举手 — 你手里若有罪孽,就当远远地除掉,也不容非义住在你帐篷之中 — 那时你必仰起脸来,毫无斑点,你也必坚固,无所惧怕。你必忘记你的苦楚,就是想起也如流过去的水一样。你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虽有黑暗仍像早晨。你因有指望就必稳固,也必四围巡查,坦然安息。”(约伯记11:13-18)
滔滔不绝,不能自已。琐法说,“空虚的人却毫无知识,人生在世好像野驴的驹子。”(约伯记11:12)约伯怎样回应呢?“你且问走兽,走兽必指教你;又问空中的飞鸟,飞鸟必告诉你;或与地说话,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鱼也必向你说明。”(12:7-8)
约伯爱惜羽毛,自义与骄傲自然会慢慢从里面升起,好在不失敬畏。
“看这一切,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做成的呢?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他手中。耳朵岂不试验言语,正如上膛尝食物吗?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在神有智慧和能力,他有谋略和知识。他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他捆住人,便不得开释。他把水留住,水便枯干;他再发出水来,水就翻地。在他有能力和智慧,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他。他把谋士剥衣掳去,又使审判官变成愚人。他放松君王的绑,又用带子捆他们的腰。他把祭司剥衣掳去,又使有能的人倾败。他废去忠信人的讲论,又夺去老人的聪明。他使君王蒙羞被辱,放松有力之人的腰带。他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使死荫显为光明。他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他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他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他们无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们东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样。”(约伯记12:9-25)
真理有两面,事物更是会有多样性,约伯为为辩论而辩论,不过为了证明自己,“这一切,我眼都见过,我耳都听过,而且明白。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约伯记13:1-2)
人生的遗憾是什么呢?
多言多语,好为人师!
约伯及其朋友的遗憾是什么呢?
彼此都认为自己有理,彼此认定对方错了,所以给后人展现人性的缺点,也启示我们,越是看起来有把握的事,越要问问自己,为什么?
倘若交通不畅,我们有必要刻意证明自己正确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