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道不远人 善贷且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德经41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亡:通“无”,没有。建言:一说是立言之意,一说是老子所引用的书名,也可能是谚语或歌谣。之:代词,指代下面的话。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老子说,上士听到道后,必定立即勤奋去实行;中士听到道后,则将信将疑、犹豫不定;下士听到道后,则会哈哈大笑。如果不被他们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了。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在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凹凸不平;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广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处;刚健的德好似怠惰的样子;质朴纯真又好像浑浊未开;洁白无暇的东西好似含污纳垢了一般;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没有棱角;最珍贵的器物总在最后制成;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道幽隐无声,无名无状。也只有道,它善于给予万物并且辅助万物。

为什么道德经让人着迷而难以把握呢?

虚虚实实,真假参杂。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属于日常生活所见,对于真理知识的追求,把握,人们所持有的态度,老子,根据人们的行为作出结论,“不笑不足以为道”,继而展开,“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一展开,除了给人玄妙之感外,似乎给了人事物的对立统一,却又因为其半真半假的结论,给人无所适从,难以进入其中!在这样的玄机中,老子再次给出结论,“夫唯道,善贷且成”,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实际呢?人们对于道还是没有真切把握,还是一种理想心仪状态而已!

或许有人不服,这样那样解释,仔细思想一下会如何呢?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3738

如果无胜有,又何来上,中,下三士呢?

模糊、混淆是一种技巧的话,这种技巧未必就是真知识!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礼记·中庸)

道,只有和人民生活发生直接联系,才有意义价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