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40,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弱者:柔弱、渺小。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有”字。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的“无”。此处的“无”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老子说,“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它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都是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而看得见的有形质却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读老子文章,不禁想起青少年时代所学唯物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也是不灭的!
仅仅只是观察自然界,动物植物,似乎是成立的,但我们仔细揣摩思想的时候,可能就疑云层叠了。
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物体,我们可以从微观角度分子、粒子来解释其不变而客观存在,先不说人,单说动植物的感觉,记忆,选择,随着生命体的消失,它们去了哪里呢?
精神是物质吗?
如果精神不是物质,只是活体对物质的反应,那么活体对物质的反应,又如何彼此传递,彼此影响呢?
如果说声音,气味是物质,那么声音、气味又如何从无到有的呢?
人,又如何定义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呢?
人为什么要在自然界思考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呢?
人为什么有能力在自然界中成为众圣灵的主宰呢?
观察一个规律,体会一个经验,可以是有,也可以是无!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的心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独立于物质之外的道,就是物质,又是精神,肉眼能够看见的,是物质不假,肉眼看不见也可以是物质!
精神呢?
我们凭自己有限去感觉无限吗?
我们以自己无知去定义超越吗?
在这一点上,庄子是聪明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 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