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愿他们听见:在悖谬中为世人悔改祷告》

 

主啊,
你能使战车沉默,
你能使马蹄停息,
你能使两边都听见
但听见,不等于悔改。

你在制度的虚假中呼唤,
你在算法的精细中低语,
你在权力的上方写下旌旗的名
耶稣是主,
不是口号,不是策略,
是那被钉者的荣耀。

我们不问谁先悔改,
我们只祷告:愿他们都悔改。
愿那听见的心灵不再堵塞,
愿那握权的手不再自义,
愿那沉默的心不再冷漠。

主啊,
你曾在尼尼微的街头等候,
你曾在耶路撒冷的哭墙流泪,
你也在今日的荒谬中站立
不以强迫为王,
只以恩典为旌旗。

我们不是先知,
但我们愿做代祷者;
我们不是审判者,
但我们愿做呼喊者。

愿你记念你在地上的受膏者
那些努力面前,见证传扬福音的人。
愿你悦纳他们破碎自己的燔祭,
愿你成全他们属天奔跑的持守,
愿你使他们在地极欢呼,
在黑暗中等候你荣耀的再临。

主啊,
若他们听了却未悔改,
你仍是主;
若他们听了而悔改,
你更是主。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名被尊为圣,
愿你的旌旗带着权能升起
直到万民听见,
直到地极归你,
直到你再临的那日,
我们仍将祷告,仍将呼喊,直到欢喜见主面。

阿们。


 

🕊️ 得胜旌旗:得胜君王 耶稣是主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篇20:7

在这个时代,战车是算法,战马是制度。我们被教导要靠策略、靠影响力、靠正确的神学赢得世界。但诗篇20篇却在战前就发出一个启示宣告:不是靠你拥有的,而是靠你所呼喊的名。

这不是胜利者的独白,而是代祷者的哭声,是教会在裂缝中举起旌旗的宣告。


🔥 患难中的代祷:不是逃避,而是介入

愿耶和华在你遭难的日子应允你。

这不是一场个人的祷告,而是群体为受膏者代求。今天,我们的受膏者是谁?是那位在十字架上被弃绝的耶稣,是那位在制度之外、在宗教边缘、在贫穷者中间仍然为人代求的主。

我们不是为成功者祷告,而是为那位被钉者祷告 为祂在我们中间的显现祷告。我们不是呼喊主啊,祝福我,而是呼喊主啊,愿你的国降临


🕯️ 燔祭的香气:破碎中的信心

愿祂记念你的一切供献,悦纳你的燔祭。

真正的燔祭不是完美的事奉,而是破碎中仍愿献上的心。今天的教会太多成功神学的香气,太少马利亚打破玉瓶的香气。

神悦纳的,是那种在制度冷漠中仍然流泪的祷告,是那种在经济压迫中仍然相信神必预备的信心。灵修不是逃避现实的麻醉剂,而是进入现实的方式 以神的名为旌旗,而非人的策略为盾牌。


🌍 成全筹算:福音的使命,不是属世的计划

愿祂赐你心所愿的,成就你的一切筹算。

我们的筹算不是扩张教会的规模,而是扩张福音的疆界。愿神成全我们心中那不可熄灭的愿望 让万民听见,让地极归主,让每一个文化、制度、语言都被福音触碰、更新、复兴。

我们不是在胜利之后才欢呼,而是在十字架下就已欢呼。我们不是等到制度改变才宣告福音,而是在制度最黑暗之处就举起那面旌旗 耶稣是主,祂的国不属这世界。


🏳️ 举起旌旗:直到主再临

我们要因你的得救欢呼,要奉我们神的名竖立旌旗。

这旌旗不是胜利的终点,而是宣告的起点。我们举起的,是十字架的旌旗,是福音必传遍天下的旌旗。我们不是等待主再临才欢呼,而是在祂尚未显现之时就已欢呼 因为我们知道祂必来,祂的国必临。


🙏 殷勤谨守、喜乐盼望之祈祷

主啊,愿你记念你在地上的受膏者 那些在暗中祷告、在边缘服事、在制度之外仍然举起你名的人。
愿你保守我们在患难中不退缩,在黑暗中不熄灭,在使命中不疲惫。
愿你成全我们心中那属天的筹算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你国度的扩展。
愿你使我们在地极举起旌旗,在干旱疲乏之地中宣告福音,在黑暗中等候你荣耀的再临。
因我们不是靠战车,不是靠马,乃是靠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阿们。


 

2025-10-10

✨《荣耀的婚筵与公义的审判:启示录19章灵修默想》


一、天上的赞美:神的审判是真实、公义的

启示录19章以天上的大声赞美开始,众人高呼哈利路亚,为神的审判欢呼。这是对启示录18章中巴比伦倾覆的回应。

此后,我听见好像群众在天上大声说:哈利路亚!救恩、荣耀、权能都属乎我们的神!祂的判断是真实、公义的,因祂判断了那用淫行败坏世界的大淫妇,并且向淫妇讨流仆人血的罪,给他们伸冤。’”(启示录 19:1–2

神的审判不是任意的毁灭,而是对邪恶的终结,是对殉道者呼求的回应(参启示录 6:10)。这提醒我们:神的公义不会迟延,祂的审判是圣洁的释放。


二、羔羊的婚筵:圣徒的义行是新妇的妆饰

启示录19章的高潮之一是羔羊的婚筵。这是基督与教会的联合,是信仰旅程的终点,也是永恒荣耀的开始。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启示录 19:7–8

这段经文强调,圣徒的义行不是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之后的果实,是新妇的妆饰。正如保罗所说: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 2:10

这提醒我们:信仰不是停留在认知上,而是活出来的生命,是每日的顺服与圣洁。


三、骑白马者的再临:神的道成为审判的利剑

启示录19章描绘了基督荣耀再临的图像。他骑着白马,眼如火焰,头戴众冠,口中出利剑,审判列国。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启示录 19:11
有利剑从祂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祂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启示录 19:15

这不是暴力的象征,而是神话语的权柄。正如希伯来书所说:

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来书 4:12

基督的再临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分辨、洁净、建立祂的国度。


四、天上的众军:圣洁的见证者,与主同行

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洁白、洁净的细麻衣,跟随祂。(启示录 19:14

这些众军不是战士,而是见证者。他们穿着细麻衣,象征圣洁与义行。他们不靠武力争战,而是因与基督联合而共享祂的胜利。

这呼应了保罗的教导:

我们虽然在血气中行事,却不凭着血气争战。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哥林多后书 10:3–4

属灵的争战是靠真理、圣洁与顺服,而不是暴力与权力。


🕯️结语与祷告

启示录19章不是恐惧的图像,而是荣耀的盼望。它呼召我们:

  • 在审判中赞美神的公义
  • 在婚筵中预备自己成为圣洁的新妇
  • 在再临中信靠神的道
  • 在众军中与主同行,成为圣洁的见证者

祷告:
主啊,愿我在你的审判中不惧怕,而是赞美;
愿我在你的婚筵中不迟延,而是预备;
愿我在你的再临中不退缩,而是跟随;
愿我在你的众军中不争战,而是见证。
愿我穿上细麻衣,活出你所喜悦的义行,
直到你荣耀显现的那日。
阿们。


 

🕊️《细麻衣之歌》

 

有声音从宝座倾泻,
如晨光穿透夜的裂缝:
凡敬畏祂的,无论大小,
都要赞美我们的神。

于是雷声汇聚,水声奔腾,
群众的呼喊如万河归海:
哈利路亚!全能者做王了!
叹息沉没,盼望升起。

我们欢喜,我们快乐,
将荣耀归给祂——
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
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她不是仓促的来宾,
而是在黑夜中缝制细麻衣,
光明洁白,不为炫耀,
只为回应那流血的爱。

这细麻衣,是圣徒的义行,
是在沉默中活出的信仰,
是在制度之下仍然选择圣洁,
是在等待中不失忠贞的祷告。

主啊,愿我也穿上这衣裳,
不是为了荣耀自己,
而是为了与你联合,
在你荣耀显现的那日,
不再叹息,只唱哈利路亚。


 


 

他不是谁。他也不打算成为谁。

日子太重了,像一块湿布,每天压在胸口,没法晾干。

没有迫害,也没犯过错。他只是厌倦了那种必须热爱的语气。他想远方,一个能喘气的地方,不用解释,不用表态,不用被问你怎么看

他走了,像水从裂缝里流出去,不惊动谁,也不留下痕迹。

北边。

不是因为那里更好,而是那里还没关门。

新地方不冷,但他冷。

语言不难,但他沉默。他想说什么来着,人们听见了,却像没听见。大家似乎拥有着自由,却又被什么捆绑着,看得见,也看不见。

他沉默了,言语稀少。心里装着话的人,听不见别人说什么,就不必了。

这天,他在咖啡馆打工,擦桌子时听见新闻播报总统新政:润人需要被清理,我们不驱逐,我们只是归还。每个人都该回到他该在的地方。

他认真地擦桌子,擦得很慢;想起自己来的时候,脸是皱的,现在还是;他觉得该多一点笑意,但实在难以舒展。

他开始待定,想解释自己,却无从说起。

梦又多了起来。

那个熟悉的地方,站在门口,门没响。他敲了三下,没人开,他却努力而强颜欢笑说:我不是回来,我只是路过。

他醒来后,把梦写在纸上,又撕掉。

平凡人生,平凡记忆。

没有编号,谈不上值得。

他成为一个人,面对敲不开的门,一个不被需要的声音。

好像活着。不再有理想,依然想看看,那个美一点的时光,存在与否。


 

 

 


🕯️静默之塔

 

塔,不高。
却足以让人忘记地面。

修饰者不说话,他们不需要说话。语言太粗糙,太有方向。他们只用手指,轻轻一抹,便能让一个人的棱角变得适宜

来者不问缘由,他们早已学会:问,是不合时宜的。
他们只说:我想更像我。
修饰者点头,开始抹去。

不是伪装,而是轮廓调整
不是遮盖,而是光线优化
不是否认,而是自我精炼

塔的每一层都更安静。不是因为沉默,而是因为声音已被格式化。
人们在这里不说话,只展示。展示不是表达,而是存在的替代。

底层有一间房,门不锁,却无人进。
它不叫原形室,它没有名字。
那里没有镜子,只有回音。
不是别人的声音,而是自己未曾听过的部分。


有一天,一位沉默者来到塔前。
他不说话,也不请求修饰。
他只是坐在原形室中,听着自己的回音,直到它不再刺耳,而是成为祷告。

修饰者悄悄围观,却无法理解。
他们试图为他设计更好的轮廓,但他拒绝。
他说:

我不是来成为谁,我只是来不再逃避。

这句话没有被记录,也没有被点赞。
它只是在塔中回荡,像一滴水落入深井,
无人听见,却改变了水面。


塔依旧在,修饰依旧在,展示依旧在。
只是某个角落,多了一种沉默——
不是逃避的沉默,而是悔改的静默。


 

🪨在磐石前低语:言语与意念的献上


耶和华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啊,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悦纳。(诗篇19:14

在这句祷告中,大卫不是在高声宣告,而是在低声献上。他不是在众人面前讲道,而是在神面前赤露敞开。他将自己最私密的部分 言语与意念 摆在神的面前,求悦纳。这不是表演,而是祭坛。

🌅 一场从宇宙到心灵的旅程

《诗篇》第19篇从诸天开始:诸天述说神的荣耀。星辰是神的诗句,太阳是神的奔跑者。自然界无声地赞美,昼夜传递知识。我们仰望时,心中激动,灵魂被唤醒。

但诗人没有停留在宇宙的惊叹。他转向神的律法: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荣耀不是空洞的光辉,而是有方向的光。律法不是冷酷的规则,而是苏醒的泉源。

最终,他来到心灵的深处,不再谈星辰,不再谈律法,而是谈自己。他不再描述神的作为,而是回应神的呼召。

🕊️ 言语与意念:双重的献祭

大卫没有只求行为的圣洁,而是求言语与意念的悦纳。言语是外在的表达,意念是内在的泉源。一个人可以说出敬虔的话,却心怀骄傲;也可以默默行善,却心中苦毒。神看的是全人 口中的言语与心里的意念。

这是一种全然的献上,不是部分的顺服,而是全人的敬拜。不是为了得赏赐,而是为了蒙悦纳。

🪨 磐石与救赎主:神的双重身份

诗人称神为磐石救赎主。磐石是稳固,是不动摇的依靠;救赎主是怜悯,是主动的拯救。我们在神面前既安稳又被更新,既被托住又被释放。

这不是对一个遥远神祇的祷告,而是对一位亲密救主的呼唤。我们不是在黑暗中呼喊,而是在光中回应。


🙌 应用与祷告

今天,我们是否愿意将言语与意念献上?不是只求行为的端正,而是求心灵的悦纳。不是只在众人面前敬虔,而是在神面前真实。

愿我们在赞美中激动,在律法中谨守,在祷告中归回。愿我们在磐石上站立,在救赎中安息。

主啊,我的磐石,我的救赎主,
愿我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
在你面前蒙悦纳
不为人的称赞,只为你的喜悦。


2025-10-09

🔥在震动中分别为圣:灵修默想诗篇第18篇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诗篇18:2

在这个世界的喧嚣与崩塌中,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位曾在黑暗中伸手拯救的神?《诗篇》第18篇不是一首古老的胜利之歌,而是一面属灵的镜子,召唤我们回顾、悔改、分别为圣。

🕊️ 一、回顾:神曾震动天地为你

祂从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从大水中拉上来。18:16

大卫的呼求不是诗意的修辞,而是灵魂的真实经验。当死亡的绳索缠绕,当毁灭的急流使人惊惧,神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是亲自介入者。他震动山岳,裂开穹苍,只为回应一个圣徒的呼喊。

提醒世人:你是否还记得神曾为你震动天地?你是否还记得那一次黑夜中的拯救?回顾不是怀旧,而是唤醒。


🛡️ 二、分别:圣徒不是逃避者,而是站立者

你以清洁待清洁的人;你以弯曲待乖僻的人。18:26

神的回应是镜像的。他不被操控,也不被表象欺骗。他以清洁回应清洁,以弯曲回应乖僻。圣徒不是靠行为取悦神,而是靠心灵分别为圣。

提醒圣徒:分别不是退隐,而是在世界中站立。不是自义,而是在神面前真实。你如何面对神,神如何显现于你。


🦌 三、得胜:分别的人必被神高举

祂使我的脚快如母鹿,又使我在高处站立。18:33

神不是只在危难中拯救你,他也在得胜中高举你。分别为圣的人,不是被动的幸存者,而是属灵的奔跑者。他们脚步轻盈,心志坚定,在高处看见神的荣耀。

提醒圣徒:你不是为谷底而生,而是为高处而立。分别不是孤立,而是被神托起,成为祝福的器皿。


🌅 四、归荣耀:分别的终点是敬拜

耶和华是活神!愿我的磐石被人称颂。18:46

最终,大卫不是歌颂自己的得胜,而是归荣耀于神。分别为圣不是为了自我洁净,而是为了神的显现。圣徒的生命,是一首敬拜的诗,是一场荣耀的回响。

提醒世人:你是否愿意让你的生命成为赞美的器皿?你是否愿意在世界的震动中,分别自己为圣,只为归荣耀于那位活神?


默祷结语:

主啊,在混乱中,我愿回顾你的作为;
在黑暗中,我愿分别自己为圣;
在争战中,我愿站立于高处;
在得胜中,我愿归荣耀于你。
愿我成为你慈爱的回音,
在你面前不以义自夸,只以忠心站立。
阿们。


 

 

2025-10-08

《存档编号:AQ-001》


据说那人曾在广场扫地,后来被列入“非遗传承名录”,编号AQ-001。有人说他是民间智慧的象征,也有人说他只是会自我安慰。展馆里有他的蜡像,头微低,手举着一张纸条,写着:“我在路上,我将做得胜者。”

纸条已泛黄,展馆却年年翻新。

另一人则被彻底除名,连编号都没有。有人记得他曾坐在旧书馆门口,手里捧着一本没人看的册子,封面模糊,似是笔记,也可能是遗言。他说话不多,只偶尔对着墙说:“你若是火,如何不见焚烧?”

后来墙被粉刷,声音也没了。

展馆里有一条走廊,名为“时代的回响”。

墙上挂着许多照片,都是笑着的人,穿着统一的衣服,站在统一的位置。有人问:“那人呢?”导览员指着一处空白:“他不合体统,不宜露面。”

据说那人还活着,只是没人见过。

他不在展馆,也不在名录,只在风起时偶尔被人提起。有人说他去了北边的废墟,有人说他藏在旧书馆的地窖,还有人说他从未存在。

夜深,展馆熄灯。

蜡像仍在,纸条仍在,空白仍在。

风吹过走廊,掀起一角布帘,露出个“统”字,有人看见了,却说没看见。

 

《帘下之图》

 

帘未落,光未归,
 线条交错于墙,
 每一笔都指向沉默,
 每一格都标注“已审”。

风不宜入室,
 于是窗被封,
 门被编号,
 呼吸被归档。

石缝间有声,
 不在流程,不在图纸,
 只是未归之火,
 仍在等风。

展馆年年翻新,
 图纸年年加密,
 唯独那线光,
 始终未被归类。

角落有影,
 不合时宜,不合结构,
 不在名单,不在讲解词,
 只在夜深时,
 轻轻掀帘,
 露出半字 —
 未完成,未命名,
 像是火苗,
 也像是未曾说出的那句:

未曾合流,
 未曾熄灭。

 

🕊️ 从巴比伦出来 — 分别为圣的呼召

 

经文默想: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示录 18:4


一、巴比伦的诱惑:繁华背后的腐

启示录第18章描绘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巴比伦大城的倾倒。她曾是列国的中心,充满奢华、权力与享乐。她的客商遍布天下,她的财富令人羡慕。然而,在神的眼中,她是淫乱的母,是鬼魔的住处,是杀害圣徒与先知的城市

这不只是一个古代城市的象征,更是对现代世界系统的警告。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否也在追求同样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与道德妥协?我们是否也被巴比伦的光鲜外表所吸引,而忽略了她内里的败坏?


二、神的呼召:出来,分别为

在巴比伦倾倒之前,神发出一个迫切的呼声: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这是一个爱的呼唤,是一个警醒的提醒。神不愿祂的儿女与世界同流合污,不愿我们在审判中受害。

分别为圣,不是逃避世界,而是在世界中活出不同的生命。我们仍在职场、家庭、社会中生活,但我们的价值观、选择、言语与行为,应当反映出属天的身份。


三、属灵的抉择:你属于谁

巴比伦的倾倒是突然的,是彻底的。那些曾依赖她的人哀哭,那些曾与她交易的人惊惶。这提醒我们:世界的系统终将过去,唯有神的国度永存。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一个属灵的选择:是继续留在巴比伦的舒适区,还是回应神的呼召,走上分别为圣的道路?这条路或许孤独、或许艰难,但它通向永恒的荣耀。


四、祷告回

主啊,我愿听见你的呼召,从巴比伦出来。
求你赐我智慧,辨别世界的诱惑;赐我勇气,拒绝妥协;赐我力量,活出分别为圣的生命。
愿我在这末世的时代,成为你忠心的见证人,直到你再来。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