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 道就是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门。(道德经1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非常名③。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道:用语言表达出来。常:恒久不变。名:这里指道的名称,文化思想。名:用语言表达出来。徼(jiào):通“窍”,踪迹的意思。玄:幽昧深远。)

读先秦诸子,需要时刻告诉自己的是什么呢?

先秦诸子,或感悟,或观测,或总结,贤哲而已,他们不是神,所以不能神化他们所得的感悟启示,不其然,失其真,迷其性矣!

同样,道德经,是老子对于自然之感悟,于后世之箴言,劝人以柔刚,以弱胜强,居下取上,和光同尘,致虚守静,不自为大,为而不争。

既然是一种感悟,一种传承,一种寄托,就不必刻意寻求推陈出新的解释,而是根据读者年纪,经历,心志做合宜的引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8

读道德经,能够看到道利万物而不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不失先贤立言、立德之美意也!

但老子到底只是感觉道之不寻常,可把握又不可把握之客观状态而已,到底老子不认识道,或者说,老子不是道,不能真正帮助我们了解并且进入道!

道是什么呢?

道德经,会有许多定义,有客观,有感官,到底不能直接带给人生命,因为老子对道的描述,至始至终都是一种外在的描述,道,在老子哪里,似乎真实,却不能真正把握,似乎虚空,却又栩栩如生,老子,摸不着,抓不住,其读者更是隔靴搔痒了!

道是什么呢?

圣经·约翰福音11-14节给了明确答案,“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有一个人,是从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祂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祂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祂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做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看哪,无论先秦诸子,还是后来的道释儒三教,又或者各方各族各国的宗教教主,没有人敢称自己是神的,惟有基督教,耶稣基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在创世以先与神同在,并且与神同一!祂到世间来的目的,道成肉身,就是为了拯救世间一切受罪辖制的人!信祂名的人,祂就赐圣灵与他们同在,叫他们今生有胜过死亡黑暗的能力与勇气,而且还有来世的永生盼望,不再孤单,不再苦痛,因为神的灵恩膏涂抹,叫他们病痛得医治,黑云得驱散,喜乐平安永驻!

约翰为此见证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这生命已经显现出来,我们也看见过,现在又作见证,将原与父同在且显现于我们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圣经·约翰一书11-4何其美好,道是活的,是可以摸的,圣徒可以仰赖,可以呼求!

慎哉,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祂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祂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15-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