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样交朋友,子张反问:子夏怎说?答:子夏说:可以交朋友的人就相交,否则就拒绝。子张说:我听到的与这不同。君子尊重贤人,容纳衆人;赞扬善人,同情弱者。如果我是个大贤人,什麽人不能不容纳?如果我是个坏人?人人都会拒绝我,那我又怎麽能拒绝人家呢?)或译,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与:“可者与之”的“与”是相与交往的意思,后两个“与”字是语气词。

看哪,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和他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所听到的不一样!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众人,称赞好人,怜悯无能的人。如果我是个很贤明的人,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如果我不贤明,别人将会拒绝我,我怎么能去拒绝别人呢?”

看来论语此摘记载发生在孔子辞世之后,那么孔子生前如何看待自己二位能够称之的学生呢?

论语·先进可以帮助我们略窥端倪: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二位都不符合孔子仁德贤能的标准。

孔子甚至直接给了子张偏激的评价: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因此当子张问善人之道时,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什么是践迹入室呢?岂不是继承发扬贤哲之优秀文化理念与道德操守吗?

又有什么比老子道说得好呢?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49

因此对于偏激好动的子张,因材施教的孔子给出的教训方法就是宽厚慈仁;对于松散宽松的子夏呢?孔子给出的方法或许就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

美哉,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我们不能说说,孔子的教育是成功,特别是在他那个年代,士必须为国为君尽忠而时代却又是礼坏乐崩时刻,孔子教育门徒,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何等铮铮铁骨,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论语·颜渊)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读论语,一方面看先贤如何在黑暗年代,破巢而出,一方面看自己如何真正见贤思齐;达成贤哲心愿,成为他人祝福!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美哉,子张!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