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论语·微子,纣王无道,微子离他而去,箕子沦为奴隶,比乾劝谏惨死。孔子说:“商朝有三个仁人。”)或译,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微子:名启,商纣王的同母兄弟。微子出生时,他母亲还未被正式立为帝妻,纣是母亲立为帝妻后所生,故纣得以继承王位。微子后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纣王。箕子:箕,音jī。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看哪,微子离开了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强谏被杀。孔子说:“殷朝有三位仁人!”
如果说,殷商有三位仁人,一位出逃,一位为奴,一位被虐杀,那就说明在孔子看来,仁不一定就是个人心愿抱负得成了。
什么是仁呢?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治长)
能力,才干,权变,不是孔子思想的仁!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奉献在先,享受其后,或许是孔子关于仁的定义?!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在孔子看来,行仁的最佳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这是大家习惯的仁之定义解释!
为什么如此说,一方面是孔子明确给樊迟定义,另一方面,从孔子对修身养性的所谓善行之否定,可以看出孔子对仁的定义,要求: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论语·宪问)
愿望就行为来说,管仲未必符合当时士大夫对仁的定义,但孔子却肯定了管仲仁德: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
依然不知孔子之仁?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