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
看哪,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知道论语·子罕篇吗?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任用,所以学得了一些技艺。’”)
孟子·告子章句下做了很多的注释,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说:“大舜在田野之中发达起来,傅说在筑墙时被提拔,胶鬲在打鱼晒盐时被提拔,管夷吾坐牢时被提拔,孙叔敖在海边被提拔,百里奚在市场被提拔。所以,当上天将要把大任务降临某人肩上时,必定要让他的内心痛苦,让他的筋骨疲乏,让他的身体饥饿,让他身无长物一贫如洗,总是干扰他的作为使他事事不如意。用这些来磨砺他的心性,坚韧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崛起;〔这些困苦思虑〕反映在面色上,吐露于倾诉中,才能为他人所理解。〔一个国家〕,内无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弼的士人,外无与我抗衡的邻国和外部的忧患,常常容易衰败灭亡。所有这些不难让人知晓,忧愁祸患能够让人生存,而安逸快乐足以导致死亡啊!”
许多人学停留在一个目标之上,目的达成,学也止步;似乎有学,实际是浅尝即止。悲夫,真正的学术大家难看见了!
哲学本来是爱智慧,但后来的人爱的是肉体,如今哲学就是一遮羞布而已!演员们学会了表演,却失去了求真的心,他们的作品,可以成为谈资,却不可能成为经典!
憨厚的人可以时常遇到,学习的人一样会有,但失去了责任担当的持守追求,学的意义就失去了味道!
多年以前,曾立志做一番事业,后来得遇救赎恩典,就不再以世俗为追求!却也渴慕更多认识神,更多经历神的恩惠恩典!事实如何呢?饱尝救恩乐,经历神的信实恩典,也是需要付代价的!
依然需要早起与主面对面,领取当日的吗哪;依然需要舍弃肉体的懒惰,持守自己不沾染世俗;依然需要出代价,十数年如一日渴慕追求;依然需要持守良善、公义、诚实,盼望行事为人荣神益人;依然需要呐喊欢呼,“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看哪,走在路上,有时人多,有时人少,但一定要确信与主同行!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唯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
— 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圣经·提摩太前书4:8-10)
孔子当年整理修订先人经典,目的是为了恢复礼制,天下大治;为达目标,因材施教,孜孜不倦!
我们今日呢?你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人若看见了,就不再在黑暗里行!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圣经·约翰福音8: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