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6

悔改吧 你这心中无定意 随风飘荡的人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或译,(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道德最崇高的人了。他多次把社稷辞让给季历,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豐父的长子。古公有三个儿子、泰伯、仲、季历。季历的儿子就是姬昌(周文王)。传说古公预见到姬昌的圣德,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长子泰伯为便父亲愿望实现,便偕同仲雍出走他国,便季历和姬昌顺利即位,后来姬昌之子统一了天下。

看哪,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为什么孔子说泰伯至德呢?三让天下。

如果文明将目光精力花在三上,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让呢?

因为孝,体贴父亲心思,并且竭力成全父亲心愿,这是真孝。

如何能够让呢?

必须是心中有真见,方能实行!

一个人愚昧,即便有孝心,未必真能孝行!

如此说来,泰伯,未必就比侄儿差,只是父亲心愿,泰伯能够执行而已,不仅是自己施行,而且还带着二弟,彻底为父亲心愿达成通达道路!

这应该是泰伯之德了,这谦让之风,造福周八百年!

话已至此,我们应该看一看老子道德经怎么说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的。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所以实际上没有达到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的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施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扬着胳膊,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出现的,当然就是社会动乱的祸首了。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实在而不虚华。所以,应当舍弃轻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因为有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因为有老子道家遗传,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就一种在儒释道之间纠缠不清,时不时还涌流着墨家与法家,很多时候就是一笔糊涂账。

这不,年轻狂傲的白居易就曾经作诗嘲笑老子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你行得如何呢?

我们读一段圣经,不要去看别人,检查你内心如何?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 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做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做好人,你就红了眼吗? 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马太福音201-16

你是否也是忘恩负义之人,认为该多劳多得,忘记与家住的约定,一天一钱银子,我们的心,就是这样黑暗,还在那里自义与骄傲!

悔改吧,你这心中无定意,随风飘荡的人,慈爱天父等你回家!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