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麽问题。”)或译,(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识(zhì):通“志”,记住。
看哪,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翻译不一样,心态或许完全不同;问题在哪呢?
“何有于我哉?”
“我做到了多少”还是“对我毫无难处”?
读者自己可以磋磨,但我们需要明白为学登堂入室之三步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许多人无知的人,批评中国教育方法的有缺陷,但他们不知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中国教育方法却是合乎这三步法的!学生有早晚自习,实际是属于默而识之;一个阶段,对于某一概念知识反复记忆、理解,就属于学而不厌;教师们孜孜不倦,教训解释自然属于诲人不倦。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老师学识丰富,责任担当,学生自然有大出息;倘若教师墨守成规,拘泥世俗,出来的学生自然难登大道,就谈不上成为一代宗师,诲人不倦!
话说回来,登堂入室,成为一代宗师者,自己成才居多。看哪,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说:“君子有三件乐事,以仁德一统天下还不包括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无灾殃,是第一件乐事;抬头不愧于天,低头不愧于人,是第二件乐事;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教导他们培育他们,是第三件乐事。君子有三件乐事,以仁德一统天下还不包括在其中。”)
美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美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看哪,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地方,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是求来的?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子贡说:“老师凭著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品德得来的。老师的请求,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
美哉,师徒对答,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1,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得有志气,富得有涵养的人。”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
寻求者啊,当牢记!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